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研究进展



全 文 :[ 9]  Leuenberger H , Puchkov M , Krausbauer E , et al.Manu-
facturing pharmaceutical granules:Is the g ranulation end-
point a my th ?[ J] .Powder Technol , 2008 , 59 , 123-131.
[ 10]  M oes JJ , Ruijken MM , Gout E , et a l.Application of
pr ocess analy tical technology in tablet process develop-
ment using N IR spectr oscopy:Blend unifo rmity , con-
tent unifo rmity and coating thickness measurements[ J] .
I nte rna J Pha rmaceut , 2008 , 357 , 108-118.
[ 11]  Birch M , Fussell SJ ,Higginson PD , et al.Towards a PAT-
Based Strategy for Crystallization Development[ J] .Org
Process Research &Develop , 2005 , 9 , 360-364.
[ 12]  Yu LX , Lionberg er RA , Raw AS , e t al.Applications
o f pro ce ss analy tica l technolog y to cr ystallization
pr ocesses[ J] .Advanc Drug Delive r Rev i , 2004 , 56:
349-369.
[ 13]  Li WY , Worosila GD.Determination of polymorph con-
version of an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 redient in wet g ran-
ulation using NIR calibration models generated from the
premix blends[ J] .Pharm Sci , 2005 , 94 (12):2800-
2806.
[ 14]  McArdle P.Determina tion o f the po lymorphic forms of
bicifadine hydro chloride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
rimetry-thermogr avimet ric analysis , X-ray pow der dif-
fr action , attenuated to ta l reflectance-inf rared spectr os-
copy , and a ttenuated to tal reflectance-near-infra red
spectro scopy[ J] .Appl Spectr osc , 2005 , 59 (11):
1365-1371.
[ 15]  Gnoth S , Jenzsch M , R Simutis , e t al.P roce ss Ana-
lytical Technology (PAT):Batch-to-batch reproduc-
ibility o f fermentation pr ocesses by robust process
ope rational design and control[ J] .J Bio technol.2007 ,
132 , 180-186.
[ 16]  Blanco M , Peinado AC , Mas J.Monito ring alcoholic fer-
mentation by joint use of soft and hard modelling methods
[ J] .Anal Chin Acta, 2006 , 556:364-373.
[ 17]  杨南林 ,程翼宇 , 瞿海斌.一种用于中药纯化过程的近
红外光谱分析新方法[ J] .化学学报 , 2003 , 61(5):
742-747.
[ 18]  杨南林 ,程翼宇 , 吴永江.中药材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
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分析新方法 [ J] .化学学报 ,
2003 , 61(3):393-398.
[ 19]  Rosa SS , Barata PA ,Martins JM.Near-inf rared reflec-
tance spectro scopy as a process analy tical techno log y
tool in Ginkgo biloba ex tract qualification[ J] .J Pha r-
maceut &Biomed Anal , 2008 , 47 , 320-327.
[ 20]  褚小立 ,许育鹏 , 陆婉珍.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化学
计量学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J] .分析化学 , 2008 , 36
(5):702-709.
(收稿日期:2008-12-25)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研究进展
王 乐 ,李多伟*(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目的 介绍近年来元宝枫中绿原酸的最新进展。 方法
 依据文献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 , 以及从我国传统植物元宝
枫中分离纯化绿原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绿原酸具
有抗癌 、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 ,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吸附法提
取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被证明是合理高效的。 结论 深
入地分析如何生产制备和检测高纯度的绿原酸 ,从而为绿原
酸的开发利用和绿原酸类药品的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元宝枫;绿原酸;药理作用;分离纯化;活性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09)03-0230-03
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为槭树科(Aceraceae)
槭树属(Acer )落叶乔木 , 为我国特有植物。 绿原酸(chlo ro-
gen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 是日用化工 、食品药
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 。笔者主要针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 ,
以及从元宝枫中提取分离绿原酸的方法 、检测手段等进行综
述 , 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一展望。
作者简介:王乐 , 男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多伟 ,男 ,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 元宝枫概况
元宝枫因其翅果貌似我国古代之金元宝而得名 ,又名元宝
槭 、槭 、元宝树 、平基槭等 ,自然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
古 、河北 、山西 、山东 、甘肃 、宁夏 、陕西等地 , 多生于海拔 500~
1 800 m林中[ 2] 。它是优良的多用途树种, 可用于药物 、油料 、
鞣料 、化工原料 、绿化美化等 ,近年在云南进行了产业化开发。
1.1 元宝枫的植物学特征 元宝枫系温带树种 ,喜生于阴坡
湿润山谷 ,也能在干旱阳坡或沙丘上生长。果实形如元宝 ,为
扁平有翅小坚果。其主根不发达 ,但侧根极为发达, 适应性强。
元宝枫寿命较长 , 且幼树生长较快, 人工栽培条件下 ,一般 7年
左右开花结实 , 15年生时平均每株可采翅果 10~ 15 kg [ 2] 。
1.2 元宝枫的有效成分研究 元宝枫叶含有丰富的矿质元
素及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 如绿原酸 、黄酮 、强心苷 、鞣
质 、多糖 、萜和酚等。元宝枫植物体各部位均含单宁 , 果翅含
量 7.87%, 果壳含量 60.24%[ 3] 。元宝枫单宁具有明显的抗
凝血等活性 , 其化学成分与进口的黑荆树皮单宁属同一类型 ,
黑荆树 7年才能轮伐剥皮一次 ,生长周期长 , 而元宝枫在我国
南北均可栽培 , 果壳每年均可采收 , 具有明显优势。
元宝枫的种仁中还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 , 其中富含
人体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元宝枫油既是一种优质食
用油 , 也是一种医药保健油。它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
还能促进新生组织生长 , 对体细胞有修复作用[ 4] 。元宝枫油
中含有 5%~ 6%的神经酸[ 5] ,大量医学研究已证明它是人体
大脑发育的必需营养物质 ,对提高脑神经的活跃 、防止脑神经
衰老有很大作用。目前国际市场上神经酸资源主要来自深海
鱼类 , 与之相比 ,元宝枫是种可持续利用的神经酸新资源。
230 西北药学杂志 2009 年 6 月 第 24 卷 第 3 期
2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2.1 绿原酸概述 绿原酸(chlo rog enic acid ,简称 CA), 分子
式 C16H 18O 9 ,相对分子质量 354.30 , 白色晶体 , 无气味 , 化学
名 3-O-咖啡酰奎尼酸。它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
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主要存在于忍冬科 、杜仲
科 、菊科及蔷薇科等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包括杜仲(树皮中可
达 5%)、金银花(花中可达 5%)、向日葵(籽实中可达 3%)、咖
啡(咖啡豆中可含 2%)、菊花(0.2%)、可可树[ 1] 。国外多从咖
啡豆中提取。我国多以金银花为原料 , 提取成本较高。目前
我国使用的绿原酸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元宝枫叶中绿原酸含
量丰富 ,最高可达 4.83%[ 6] , 值得深入研究。
2.2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
2.2.1 抗氧化作用 绿原酸及其铁络合物是高效的酚型天
然抗氧化剂。 Kasai等[ 7] 发现绿原酸可以抑制 DNA 在受到
活性氧攻击时形成 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绿
原酸在某些食品中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抗
氧化剂。在猪油中若添加少量绿原酸 , 可提高猪油氧化稳定
性 ,增长储存期。
2.2.2 抗菌抗病毒作用 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
和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 是很有希望的抗艾滋病毒
的先导化合物[ 8] 。它还有抗菌消炎 、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 对急
性咽喉炎症及皮肤病有明显疗效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细
菌性感染疾病及放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
2.2.3 抗诱变作用 绿原酸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8] 。天然
多酚物质可以保护胶原蛋白不受活性氧等自由基伤害 , 并能
有效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产生伤害作用。现已有多项添加
绿原酸后用于皮肤防晒霜和防止紫外线和染发剂对头发损伤
洗发水的欧洲专利 ,日本也已利用绿原酸及其衍生物抗氧化
特性研制出各类抗衰老护肤品。
2.2.4 其它作用 各类研究还表明 , 绿原酸具有保肝利胆 、
抗白血病 、免疫调节 、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解痉 、降压 、兴奋中
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并且可以增加肠胃蠕动能力 、促进胃液及
胆汁分泌。此外 , Rodriguez[ 9]研究表明其具有提高葡萄糖水
平并且降低血浆和肺中脂质产物的作用。绿原酸及其衍生物
还是 6-磷酸葡萄糖移位酶体系的专一性抑制剂 , 这有助于降
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所表现出的较高的肝糖排泄速
度 ,显示出绿原酸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良好前景。
2.3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 20 世纪 50 年代 , Hulme
从苹果中提取出了绿原酸[ 10] , 此后 , 人们就开展了对提取绿
原酸的广泛研究。目前 ,国内主要从葵花籽(仁 、粕)、金银花 、
杜仲叶中提取 ,国外主要从葵花籽(仁 、粕)、咖啡豆中提取 ,大
多采用水或乙醇溶液作溶剂。
从元宝枫叶中提取绿原酸前 , 首先对原料进行石油醚脱
脂 ,使其变得疏松 , 但工业生产中不进行此步骤。提取方法主
要有醇提 、水提 、超临界萃取[ 11 ,12] 等。醇提有 4 种影响因素 ,
即浓度 、反应时间 、物料比以及反应温度。其提取率虽高 , 但
存在溶剂残留 、生产成本加大等缺陷。水提法所需提取温度
高 ,提取率低 , 且绿原酸易失去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绿原酸本
身为极性有机酸 ,发生酯交换 , 导致绿原酸含量降低 , 新绿原
酸和隐绿原酸的含量升高。
用超声波和微波的方法破碎细胞更容易得到绿原酸。刘
祥义[ 13]研究表明 , 在室温下 ,乙醇体积分数 30%, 超声强度 2
档 , 作用时间 15 min , 料液比 1∶16 ,提取次数 2 次 ,是提取绿
原酸的最佳条件。韦藤幼[ 14] 报道微波预处理的提取时间比
传统的缩短 6 倍 、提取率提高1%。超声波提取可以大量节省
溶剂和提取时间 , 并得到较高的提取率 , 但仅限于实验室操
作 , 工业生产尚有难度。 另据报道[ 15] , 纤维素酶法的绿原酸
提取率高于乙醇法 , 加之酶提取具有条件温和 , 活性物质不易
失活 , 工业生产易于实现 , 且无溶剂残留问题等优点 , 酶法提
取元宝枫绿原酸是一种可行的 、有效的提取方法。实验确定
的最佳操作参数[ 15]为:纤维素酶添加量 0.015%、pH 4.5、酶
解温度 50 ℃、酶解时间 1.5 h。
2.4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纯化 纯化绿原酸的常用方法有醇
沉法 、铅沉法 、异戊醇法 、异丙醇-乙酸乙酯提取法以及柱层析
法等。采用醇沉法纯化时 , 分次醇沉比一次醇沉所得产品纯
度高 , 还可加入适量絮凝剂以提高除杂效果。醇沉过程伴随
吸附和包夹 , 致使绿原酸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目前采取的最
多的是铅沉法和柱层析法 ,但铅沉法易出现重金属铅的残留。
柱层析法最常用的是大孔树脂柱和硅胶柱 , 醇提大孔树脂吸
附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 、合理的方法。高春荣[ 16]等采用
D101 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提取物时 , 在
pH 1.0 , 流速 3.0 mL ·min -1 , 4 倍于柱床体积的溶液洗脱条
件下效果最好。李进飞[ 17]等用树脂法纯化杜仲中绿原酸 , 得
出在 pH3.0 , 流速 2.0 m L· min -1 , 50%的乙醇洗脱条件下 ,
绿原酸得率最高。彭密军[ 18] 等用制备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来
纯化分离绿原酸 , 最佳操作条件为:梯度洗脱 , 流速先为 28
m L·min -1 , 然后为 45 mL ·min -1 , 流动相为 15%的有机酸
B 和 0.1%的有机酸 E(体积分数), 测定波长为 254 nm , 进样
体积为 10 m L ,测定产物中绿原酸纯度在 98%以上。此外 ,石
灰乳沉淀法使绿原酸生成钙盐沉淀 , 再用稀酸分解。此法产
物中绿原酸得率较低 ,可能因为绿原酸被强碱水解。
需要注意的是 , 绿原酸不稳定 , 尤其是在水溶液加热条件
下 , 所以浓缩和干燥时应尽量减少受热时间 , 可采用喷雾干燥
和真空干燥等技术。绿原酸在碱性环境下容易水解成咖啡酸
和奎尼酸 , 所以一般的提取条件是在酸性的环境下 ,并且温度
低于 60 ℃。另外 ,绿原酸容易受到日光和温度的影响 , 武雪
芬[ 19]等利用 β-环糊精可以包合绿原酸的原理创造出用 β-环
糊精沉淀提取纯化绿原酸的方法。实验证明[ 19] , 这种方法可
使绿原酸稳定性显著增加 ,且 β-环糊精还可回收重复利用 , 是
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3 元宝枫中绿原酸的测定方法
测定绿原酸含量的方法很多 ,如 H PLC 法 、纸层析-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20] 。由于绿原酸类物质分子结构相似常
同时存在于同一药材或同一中药制剂中 , 在进行含量测定时
常难以分离 , 所以最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手段就是纸层析-紫
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 PLC 在
实际应用中常常遇到麻烦 ,一是因为色谱柱容易污染 , 且再生
困难 , 故色谱柱的寿命很短。二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多样 , 即使
231西北药学杂志 2009 年 6 月 第 24 卷 第 3 期
采用梯度洗脱技术 ,也很难实现其成分的完全分离 , 且分析时
间长 、分离效率低。谭晓杰等[ 20] 采用 RP-HPLC 方法检测野
菊花中的绿原酸含量 ,但由于绿原酸在水中会部分解离 , 解离
后的绿原酸与固定相作用较强 , 从而导致拖尾。 高效毛细管
电泳(H PCE)是一种迅速发展的分离新技术 , 具有高分离效
率 、分析时间短 、进样量少 、低检测限和良好的重现性。由于
其具有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 、柱子不易污染和堵塞 、仪器简单
等优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分析 , 但在中药成分分
析中的应用则刚起步 ,值得推广应用。
4 展望
目前 ,国内对绿原酸的研究方向转向提取纯化和其水解
产物咖啡酸的生理作用研究 , 而国外则重点关注绿原酸新的
生理功能的拓展及可能作用机制的讨论。开发利用绿原酸的
新手段也层出不穷 ,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让细胞产生绿原酸
成为可能 ,绿原酸修饰技术的兴起令绿原酸的稳定性大大加
强 ,使之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应紧跟科技潮流 ,牢
牢把握住自己的优势 ,合理利用我国的丰富资源 ,进一步加大
研究开发绿原酸及其相关产品的力度。
参考文献:
[ 1]  陈绍华 ,王亚琴 , 罗立新.天然产物绿原酸的研究进展
[ J] .食品科技 , 2008 , 33(2):195-198.
[ 2]  傅立国 , 陈潭清 , 郎楷永 , 等.中国高等植物(第八卷)
[ M] .青岛:青岛出版社 , 2001:319.
[ 3]  杨连利 ,李仲瑾 , 苏秀霞 ,等.元宝枫单宁类化合物的提
取研究[ J] .皮革化工 , 2004 , 21(5):17.
[ 4]  刘祥义 ,付惠 , 陈玉惠.元宝枫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
成研究[ J] .中国油脂 , 2003 , 28(3):66.
[ 5]  王性炎 ,王妹清.神经酸新资源———元宝枫油[ J] .中
国油脂 , 2005 , 30(9):62-64.
[ 6]  汪萌 ,张翠 ,刘泉.元宝枫的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
作用研究进展[ J] .2008 , 21(1):70-73.
[ 7]  Kasai H , Fukadaa S , Yamaizumib Z , et al.Ac tion of
chloro genic acid in vege table s and f ruits as an inhibitor
o f 8-hydroxydeoxyguano sine formation in v it ro and in a
rat carcinogenesismodel[ J] .Food & Chem Tox icol ,
2000 , 38(5):467-471.
[ 8]  Y Jiang , K Satoh , K Kusama , et al.Inte raction be-
tw een chlo ro genic acid and antio xidants [ J] .Antican-
cer Res , 2000 , 20(4):2473-2476.
[ 9]  Rodriguez de So tillo , Hadley M .Chlo rogenic acid modi-
fie s pla sma and liv er concentrationso f:cho lestero l , tria-
cy lg lycer ol , and mine rals in (fa/ fa)Zucker ra ts[ J] .
Nutr Bio chem , 2002 , 13(12):717-726.
[ 10]  Hulme A C.The isola tion of chlor ogenic acid f rom the
apple fr uit[ J] .Biochem , 1953 , 53(3):337-340.
[ 11]  薛焰.超临界萃取与溶剂法联用提取滁菊有效成分的工
艺研究[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4 , 20(2):102-103.
[ 12]  张玲.金银花提取工艺研究[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2003 , 14(1):59-61.
[ 13]  刘祥义 , 傅惠.超声波提取元宝枫叶中绿原酸的研究
[ J] .云南化工 , 2003 , 30(2):23-25.
[ 14]  韦藤幼.微波预处理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J] .中
成药 , 2003 , 25(7):534-537.
[ 15]  胡青平 , 徐建国 ,李琪 , 等.酶法提取元宝枫叶绿原酸的
新工艺研究[ J] .食品科学 , 2006 , 27(7):159-162.
[ 16]  高春荣.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J] .中国农业大
学学报 , 2003 , 8(4):5-8.
[ 17]  李进飞.NKA-9 型树脂对绿原酸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
[ J] .华西药学杂志 , 2004 , 19(1):1-4.
[ 18]  彭密军.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绿原酸[ J] .
中南大学学报 , 2004 , 35(3):408-412.
[ 19]  武雪芬.β-环糊精在绿原酸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J] .河南
科学 , 1999 , 17(4):385-387.
[ 20]  谭晓杰.RP-HPLC 法测定野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J] .
中药材 , 2004 , 27(4):256-257.
(收稿日期:2009-01-06)
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及
给药方案分析
胡萨萨 ,董亚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
科 ,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 对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及给药方案
进行综述 , 以期为其在国内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 归纳替考拉宁在健康志愿者 、新生儿和
儿童 ICU 患者 、老年人 、连续流动时腹膜透析的肾终末期患
者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人群中的药动学及给药方案。结
果与结论 替考拉宁具有抗菌优势和低毒性等特点 , 因而在
临床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替考拉宁在国内人群中的药动
学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替考拉宁;药动学;给药方案;综述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09)03-0232-03
作者简介:胡萨萨 , 女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董亚琳 ,女 , 主任药师 ,硕士生导师
  替考拉宁(teicoplanin , TEC)是一种在化学和微生物学
性质上与万古霉素相似的糖肽类抗生素 , 通过与细菌细胞壁
肽聚糖前体分子相结合 ,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 从而抑制或杀灭
细菌。体内 、外均有抗革兰阳性需氧和厌氧菌活性 , 对 456 种
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替考拉宁的毒性低 ,不良反应少[ 1] , 可以
肌肉或静脉给药 , 表观分布容积大 , 可以快速而广泛地从肌肉
和腹膜腔吸收 , 在胃肠道吸收很少 , 有肾脏和非肾脏消除两种
机制。替考拉宁主要有 5 种组分(TA2-1 , TA2-2 , TA2-3 ,
TA2-4 , TA2-5), 这些组分具有相似的极性和生物活性。对于
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用药 , 需要根据替考拉宁的药代动力学
特征选择不同的给药剂量 、途径和给药间隔。目前国内替考
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所做的研究较少 , 笔者将国
外迄今在健康人群和不同类型患者中所研究的替考拉宁药动
232 西北药学杂志 2009 年 6 月 第 24 卷 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