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药紫堇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全 文 :19 85年第 2期
· 论 著 ·
田川作六尔观勤球镜棘微粒显细苹切对击吧茧描此示训妇葬刊筋训薄狱
青海省高原 医学研究所 陈钦铭 叶于聪 许子俊
冠星灿 王志刚 熊素梅
内容提要 本文报导藏药紫重总碱对细杜棘球坳“ 内生囊” 与 ` 外生囊” 徽
细结构的影响 。 扫描 电镜观察表明对照组棘球姗可发育为育囊 , 它的生长发育
方式有三种 : “ 内生囊” 、 “ 外生囊” 及兼有内生与外生的混合型 。 紫笙总碱
治疗组的棘球坳生发膜外表面与内表面 出现剥蚀 、 细 胞脱落 、 形成许多陷窝 ,
形如 “ 溃疡 ” 外观的细 胞受损征象 , 未观察到有 “ 内生囊” 与 “ 外生囊” 形成 ,
表明棘球坳发育受队 。 讨论 了药物引起细 胞损害 、 抑制棘球蝴发 育 的 可 能 机
理 。
我们曾报导过藏药紫茧在体外对细粒
棘球绦虫原头勤有较强的杀灭效能 ( , ) ,
并观察到该药对动物包虫病有一定的治疗
效果 ( 2 ) , 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物对继发性
棘球拗生 长发育的影响 , 分析药物抗棘球
勤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 我们应用扫
描电镜对未经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棘球勤与
藏药紫荃治疗的实验组 棘 球 一勤 的 “外生
囊” 与 “ 内生囊 ” 的微细结构进行了对比
观察 。 现将初步结果报导于下 。
材 料 与 方 法
药物: 直茎紫茧 ( C o r y d a zi : s t r i c -
at st
“ p五 ) 系粤粟科紫荃属植物 , 采自青
海省互助县 , 系全草 ,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
法提取总碱 ( 每 K g 生 药 中 含 5 70 m g 总
碱 ) , 做 成 药 物 食 饵 ( 含 总 碱 量 为
2 0 0 0 P P m )

细粒棘球坳 :小鼠系雌性 、 8一 9周 龄 、
昆明种 , 体重 25 一 309 。 每鼠经腹腔 注 入
2 0 0 0个细粒棘球原头坳 , 以 复 制 动 物模
型 ( 3 ) 。 将 20 只感染原头坳 2个月的小 鼠
随机分对照与实验两组 , 对照组服普通饲
料 , 实验组服紫茧总碱食饵 , 连服 90 天 ,
平均服药总量 9 50 m g / k g , 停药后观察 l个
月 , 于小鼠感染后 6个月以颈椎扭断 法 处
死 , 取棘球勤称重 , 制作病理切片与电镜
观察标本 。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 从两组棘球勤中
各取 3 x 4 m 。 组织块 , 分别 经 2 . 5% 戊 二
醛 、 1%饿酸固定 , 梯度 乙醇脱水 、 醋酸
异戊醋置换 、 临界点干燥 , 真空喷镀铂后
用 S一45 。扫描电镜观察 ( 4 ) 。
结 果
感染后 6个月的对照组小鼠 , 每鼠体
内棘球 坳 数 平 均 2 0 一30 0个 , 体积平均
7 g om 小 升 , 平均湿重 10 2 4 m g , 囊内含无色
或淡黄色液体 ;紫荃总碱治疗组小鼠 ,体内
棘球坳数少于 2 0 0个 , 体积平均 12 o m n l “ ,
平均湿重 3 08 m g , 两组相比 有非常 显 著
差异 ( P < 0 . 0 1 ) 。
对照组棘球勤的扫描电镜观察 , 对照
组小鼠体 内的某些棘球勤已发育为育囊 ,
为便于比较 , 依据棘球坳内育囊生长方式
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
内生性育囊 : 即棘球坳生发膜的内表
面 ( 囊腔面 ) 出现育囊 , 有的育囊已发育
成熟从母囊的囊壁上脱落 下 来 , 形 成 子
襄游离于囊液中 , 有的子囊内还出现孙囊
( 图 1、 2 ) , 大多数育囊仍附着在生 发 膜
的内表面 , 它们的大小与体积各异 , 并可
见 到育囊表面分布着长短不一 的 微 绒 毛
( 图 3 ) , 这种生长方式最为常见 。
外生性育囊 : 即棘球坳生发膜的外表
面 ( 板状层面 ) 出现育囊 , 又称育囊外部
发育现象, 。它包括二种类型 : 一种为稀疏散
在型 , 即呈单个或少数几个散在夯布的外
生囊 ; 另一种为多发密集型 , 它们之中有
的与母囊壁紧密相连 , 有的仅部分附着午
母囊壁 , 有的则已脱离母囊 ( 图 4 、 5 、 6 ) 。
大多数外生性育囊的生长发育速度较为一
致 , 表现为形状 、 大小很相似 , 少数外生
性育囊的发育速度有不同 , 它们的体积大
小不等 ( 图7 、 8 ) 。
` 混合性育囊 : 系在棘球勤生发膜内表
面可见内生性育囊 , 同时在生发膜外表面
又有外生性育囊 , 前者呈散在分布 , 后者
呈密集分布 , 两者生长发育速度 基 本 一
致 , 但后者稍为发育得快一些 , 表现在育
囊表面已形成微绒毛 ( 图9 、 沁 ) , 此种生
长方式最为少见 。
实验组棘球蝴的扫描电镜观察 : 实验
组小鼠体内的棘球勤有下列二个特点 : 一
是生发膜发育受阻 , 不能发育成育囊 , 在
扫描电镜下未能见到内生性育囊与外生性
青海医药杂志 ( 总 75 )
育囊 , 二是生发膜呈现 出受损害征象厂泡
括生发膜外表面的微绒毛消失 、 出现斑块
状剥蚀及大小不等陷窝 , 形似“ 溃疡面 ” ,
外观 ( 图 1 1 、 12 ) 此种情 况 所 占 比 例 约
7 0一80 % 。 生发膜内表面可见细胞及其突
起排列紊乱 、 不规则的细胞脱落碎片及喷
火 口 样 结 构 ( C r a t e r l i k e s t r u e t u r e )
( 图 13 、 1 4 ) 。
讨 论
已知棘球坳发育到一定阶段 , 其生发
膜 ( 胚层 ) 向囊内可长 出 育 囊 ( B ()r o d
。 a p s lu e ) 和头节样的原头勤 , 这种向 生
发膜内表面长 出的 育 囊 简 称 为 “ 内生
囊” , 这是较常见的发育方式 , 此外我们
在对照组棘球蝴中还观察到另外一种发育
方式 : 育囊的外部发育现象 , 这种向生发
膜外表面长出的育囊简称为 “外生囊 ” 。
D i s s a n a i k e 等 ( 1 9 6 ! ) ( 5 ) 、 G i l l 等
( 19 6 7 ) ( 6 )

R e d d y ( 1 9 6 9 ) (
7 )

R e t t a ( 1 9 7 5 ) ( 8 ) 在原发 性 包 虫 囊 中
曾观察到育囊的外部发育现象 。 P e n n 饥亡
等 ( 1 97 2 ) ( 9) 在继发性细粒棘球蝴中也
观察到这种现象 。 1 9 7 G年 T h o m p s o n应用
扫描电镜观察到马包虫囊的外表面确有育
囊外生现象 l( 。 ) 。 一般认为出现这 种 现
象可能系育囊内部拥挤的结果 , 使得具有
弹性的育囊壁倾向于外翻 , 从而导致外部
发育 。 然而 , 我们通过光镜观察到育囊壁
是完整的 , 推测外部发育现象并非由于育
囊的破裂 多 再者我们还观察到有些棘球拗
只有 “ 内生囊 ” 、 有些则只有 t’P 卜生囊 ” 、 还
有些则为 “混合型 ” , 这就难以用 `拥挤
效应 ” ( C r 。 w d i n g e f f e e t ) 来解释 , 有
关育囊外部发育的确切机理尚待进一步研
究。
其次 , 经药物作用后的实验组棘球蜘
19 5 5年第 2期 · 3 ·
从未发现有 “ 内生囊” 、 “ 外生囊 ” 或混
合型的育囊 , 说明药物可导致棘球坳生长
发育受阻 , 使其停留在不育囊阶段 , 这可
能与药物抑制了生发膜皮层细胞的分裂 、
增殖有关 。 根据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对
照组棘球勤生发膜皮层细胞中常可见 到细
胞分裂与增殖征象 , 而实验组棘球坳生发
膜皮层细胞则呈现微绒毛 消 失 , 微 管扩
张 、 破裂 , 线粒体肿胀 、 靖消失 , 未见到
有核分裂征象 ( 2 ) , 这与扫描电镜下观察
到生发膜外表面与内表面呈现剥蚀 、 细胞
脱落 、 溃疡外观是相吻合的 , 有关药物引.
起细胞损害 、 抑制细胞分裂的详细机理有
待今后研究 。
( 电镜图片见插页 )
参 考 文 献
1
.陈钦铭等 : 藏药萦荃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锄的作
用 , 青海医药4 : 2 4 , 19 5盛
2
. 叶于聪等 : 直茎紫董治疗动物包虫病 , 待发表
3
. 陈钦铭等 : 包虫病局部化疗药物的实验研究 , 中
华外科杂志 2 2 ( 6 ) : 35 4 , 1 0 54
4
. 陈钦铭等 : 甲苯咪吵对实验性细粒棘球坳超微结
构的影响 .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 病 杂 志 2 ( 2 ) : 1 14 ,
1 9 8 4
5
.
D i
s s a n a ik e A S
e t d l : o
n a n u n s u a
l b
r o o d
e a p s u le f r o rn a h y d a t id e y s t o f a g o a t in
C e y l
o n
J H
e
l m i
n t h 3 5 : 22 1
,
10 6 2
6
.
G i l l H s
e t a l : U n u s u a l b
r o o d e a p s u l e s
f r o m 五y d a t id e y s t s i n 工n d ia n l〕 u f f a lo . J H e -
l m in t h 4 1
: 1 1 1
, 19 6 7
7
.
R e d d y C R e t a l : B r o o d e a p s u l
e s
f r
o m
h y d
a t i d e y s t s o f a n i m a ls in S
o u th I n d i a
.
J
T
r o p M e d H y g 7 2 : 3 2 1
,
19 69
8
.
R e t t a JV
e t a l
: H i s t o e h e皿 is t r y a n d h i卜
t o e n z y m o l
o
l
o g y o f t il
e
h y d
a t飞d e y s t I . T h e
g e r m i n a l m
e m b r a n e
.
Z P
a r a s i t e n七d 峨s : 2 5 ,
1 9 7 5
9
.
P e n n o i t D E
e t a l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e c o n
-
d a r y e e h i
n o e o e e o s i s o f
e e
h i
n o e o e e u s g r a n u l
o s -
u s
I ll
.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o n t h
e 血 o r P h o g e n e s is o f
p r o t o s e o l ie e s
.
B i
o
l
o g i s d i J
a o r
b
o e
k D
o d o n a e a
4 0 : 2 76
,
1 9 72
i o
.
T h o m p s o n R C A : D e v e l o p in g p r o t o s o l e
-
e e s o f e e h in o e o e e u s g r a n u l o s u s o n t h e o u t e r
s u r f a e e o f t h
e b r o o d e a p s u l
e , d e t e e t e d b y
s e a n n i n g e l
e e t r o n m i e or s e o p y
.
J H e l m i n th
5 0 : 7 5
,
19 7 6
1 i
.
P
e n , z o i t E
e t a l : S e r ia l p a s s a g e s o f la
-
r v a l e e h i
n o e o e e u s g r a n u l
o s u s f r o m e q u i n e
o r i g i n i n m i e e I f
.
f
n
f
e e t io n s w i t h
s t e r i l
e
e y s t s
.
Z P
a r a it e n k d 5 6 : 39
,
1 9 7 5
简 讯
《青海喜马拉雅早獭类人乙型肝炎病
毒的发现》 科技成果签定会于三月二十一
日在西宁召开 , 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
会付主任刘祟柏 、 委员买凯及其他专家来
宁参加了会议 , 青海省卫生厅厅长张彦博
主持了会议 。
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在我省喜马拉雅
早獭中发现类人 乙肝病毒 , 是一项重大突
破 , 这在国内是首次发现 。 并认为该课题
选题明确 , 检测技术方法 先 进 , 结 果 可
靠。 由于早獭肝炎病毒与人类乙型肝炎病
毒的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 , 因此喜马拉
雅早獭有可能做为H B V发病机埋 、 临 床
实验性治疗 、 以及肝炎与肝癌关系等研究
的良好动物核型 , 无疑对推动我国肝炎防
治研究将起重要作用 。
( 青海省 卫生防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