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种植方式对德国鸢尾生长的影响



全 文 :第 3期 2011年 6月河北林业科技
种植方式对德国鸢尾生长的影响
储博彦 1,2,尹新彦 1,2,赵玉芬 1,2,赵丽霞 1,2,刘志升 3
(1.河北省林木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3.张北县国营中心林场,河北 张家口 076450)
摘要:该文研究了高畦、中畦和平畦 3种种植方式,对德国鸢尾‘不朽白’移种成活率、发病率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
果表明:德国鸢尾‘不朽白’发病期处于 7~8月份;不同种植方式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不同,其中高畦种植表现最好,其成
活率达 74.38%,是平畦种植的 1.36倍,且苗相整齐,新芽分蘖多;感病率最低,为 28.96%。高畦种植是比较适宜‘不朽白’
的种植方式。
关键词:德国鸢尾‘不朽白’;种植方式;成活率;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S6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56(2011)03-0013-01
收稿日期:2011-04-14
鸢尾属(Iris L.)植物普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国
外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庭园绿化 [1]。其中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为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之一,花大色艳、花形
奇特、姿态优美、适应性强,世界各地广为栽培[2]。但德国鸢
尾普遍易患软腐病,特别是一些抗病性弱的品种,在严重
感病时植株的感染率达 95%以上,甚至死亡率达 100%,
因此极大地影响了该类鸢尾的推广应用[3]。
本试验以德国鸢尾品种‘不朽白’(Iris Immortality)为
试材,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对其成活率、发病率和生长状况
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德国鸢尾进行大田规模化生产
的科学种植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种植在河北省林科院苗圃内的德国鸢尾品种‘不朽
白’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河北省林科院苗圃地进行。该试验地位于
石家庄北郊,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春秋温和。降水主要集中在 7、8月份,约占全年
降雨量的 70%左右。土壤为沙质土壤,含速效 N:47mg/kg、
P:54mg/kg、K:185mg/kg,有机质为 1.0%,pH为 7.86。
1.3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畦高为影响因子,设置平畦
(0cm)、中畦(15cm)和高畦(25cm)3 个处理,畦宽均为
80cm。每处理 30株,株行距为 30cm×35cm,设 3次重复,
各处理随机排列。
试验于 2009年 4月 15日进行。种植前对选取的“不
朽白”植株进行消毒,首先将其在阳光下晾晒 2h左右,然
后用 40%多菌灵 300倍液对根系进行消毒 5min。自 6月
25日至 9月 13日,每隔 10d调查‘不朽白’软腐病发病情
况。10月 15日统计‘不朽白’的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德国鸢尾‘不朽白’软腐病发病规律
由图 1可以看出:3个处理从 7月开始,发病率持续
增高,到 8月下旬达到高峰期。进入 9月以后,各处理的发
病率不再有变化。
6~8月份,石家庄地区的天气正处于高温、高湿阶段。
而‘不朽白’在这一时期发病率持续上升,这说明鸢尾软腐
病的发生与这段时间的天气密切相关[5]。但各处理发病率
各不相同,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平畦、中畦、高畦。到 8
月下旬,平畦发病率达 72.31%,中畦发病率达 52.63%,高
畦发病率最低为 28.96%。
2.2 种植方式对‘不朽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由表 1可以看出,中、高畦均能提高苗木成活率,分别
比平畦提高 42、92和 21、72个百分点。从生长状况来看,
高畦的表现最好,苗相整齐且分蘖新芽多。各处理中的部
分病株均出现重新萌发现象(见表 1)。
3 结论与建议
(1)德国鸢尾‘不朽白’软腐病发病期处于 7~8月份,在
这一时期发病率持续增高,与高温高湿的(下转第 25页)
13· ·
DOI:10.16449/j.cnki.issn1002-3356.2011.03.047
第 3期 2011年 6月河北林业科技
表 1 种植模式对‘不朽白’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处理
高畦
中畦
平畦
成活率/%
74.38
53.18
31.46
生长状况
生长旺盛,苗相整齐,分蘖新芽多,部分
发病植株重新萌芽。
生长情况较好,苗相较整齐,分蘖新芽较
多,部分发病植株重新萌芽较多。
生长情况一般,苗相不整齐,分蘖新芽很
少,部分发病植株重新萌芽。
气候密切相关。
(2)与平畦相比,中高畦种植方式有效降低了德国鸢
尾软腐病发病率,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且苗相整齐,新芽
分蘖多。结果与李树和等报道的高畦种植是比较适宜的宝
抵山药种植方式相一致。
(3)传统的平畦种植方式,雨季易积水,根系处于缺氧
条件下,产生沤根和窒息,对德国鸢尾的生长产生不利影
响,严重时,使局部或整株死亡。而高畦种植使根际土壤不
易积水,保证了良好的通气性,并且增加了土壤的受光面
积,光合作用增加,有利于促进根系和苗体的生长发育,可
有效的避免多雨湿热气候对德国鸢尾造成的危害。因此在
德国鸢尾大田生产中,建议采取高畦种植方式。
参 考 文 献
[1]赵毓棠.鸢尾欣赏与栽培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2]王振一.德国鸢尾的栽培技术[J].河北林果研究,2005,(9):
291-293.
[3]韩玉林,孙延东,黄苏珍,等.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细菌
性软腐病病原物初步鉴定[J].植物保护,2006,32(5):51-52.
[4]李树和,赵冰,杨雅婷,等.天津山药种植模式初探[J].长江蔬
菜学术版,2008(6):27-28.
草群落为主,没有旱生的盐爪爪、白刺和
小叶锦鸡三种类型灌丛,同时本区还保留有一定面积湿
生杂类草甸(五花草甸),植物多样性明显。这充分说明了
本区湖淖湿地退化所引起的植被群落结构向干旱化、盐
渍化类型演替的趋势。
对安固里淖、察罕淖和闪电河湿地的主要植被群落因
子统计结果见表 4,通过对植物种数、植被盖度、高度、生
物产量等因子的测定,闪电河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复杂性
和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察罕淖和安固里淖,显示出湿地退化
不仅引起了植物多样性的降低和群落结构的改变,对植被
生长情况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坝上安固里淖、察罕淖和闪电河湿地植物组成上有较
高的相似性,但由于退化程度的不同,安固里淖、察罕淖相
对于闪电河湿地植物组成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植物
种类的角度分析,退化至完全干涸的安固里淖和察罕淖相
较于保存较好的闪电河湿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约丧失
30%。
本区湖淖湿地退化后,湿地植物组成上趋向于水生、
湿生类型减少,旱生和盐渍化类型的增多,并形成大面积
的盐爪爪、白刺等荒漠型盐生灌丛,群落结构趋向于简单
化,生长质量明显下降。
参 考 文 献
[1]董东平,万年庆.嵩山与鸡公山、天目山种子植物区系比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2):226-231.
[2]刘濂.从生态系统观点谈河北坝上的草原植被资源及其利用
方向[J].自然资源 1982,5(1):64-72,82.
[3]丁圣彦,卢训令.伏牛山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
[J].地理研究,2006,25(1):62-70.
量、碱解氮含量都低于原土壤,这说明在植物的生长阶段
消耗大量的氮元素,植物的枯枝落叶还没在土壤里分解,
以及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还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土壤全磷包括土壤速效磷和迟效磷,土壤速效磷是衡
量土壤磷素供应的较好指标。土壤的全磷含量、速效磷含
量都低于原土壤,客土覆盖 10cm,有利于增加土壤全磷含
量、速效磷含量,但是植物生长消耗了土壤中的速效磷,随
着人工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都
呈减少趋势。
土壤全钾反映了土壤钾素的潜在供应能力,而土壤速
效钾则是土壤钾素的现实供应指标。土壤的全钾含量在不
同植被恢复方式中存在差异,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植被恢复
方式中均有增加。
3.2 不同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从不同植物客土改良的实践中得知,氮、磷、钾有不同
情况的变化,碱解氮与速效磷都有所减少,速效钾有所增
加。说明在植物的生长季节,植物刺槐与沙棘消耗大量的
碱解氮与速效磷,二者对钾元素的需求量较低,并且还有
利于钾元素的累积。随着人工恢复时间的增加,在植物生
长季节,可补充适量的氮肥与磷肥,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
要。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铁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工程中,由
于植被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因此,客土的选择
非常重要,对植被恢复成败起决定作用,必须依据客土的
土壤理化性质来选择应用。
参 考 文 献
[1]王振成.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
版社,1987:116-127.
[2]宋书巧,周永章.矿区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J].矿产保
护与利用,2001,(5):43-49.
(上接第 13页)
!!!!!!!!!!!!!!!!!!!!!!!!!!!!!!!!!!!!!!!!!!!
(上接第 19页)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