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抗病赤松组培丛生芽低温保存条件研究



全 文 :第 34 卷 第 5 期
2010 年 9 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34,No. 5
Sept.,2010
http:/ /www. nldxb. com
收稿日期:2010 - 01 - 20 修回日期:2010 - 05 - 27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9122)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3 - 4 - 38)
作者简介:张红岩(1981—) ,硕士,现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吴小芹(通信作者) :教授。E-mail:xqwu@ njfu. com. cn。
引文格式:张红岩,吴小芹,朱丽华,等. 抗病赤松组培丛生芽低温保存条件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 :
7 - 11.
抗病赤松组培丛生芽低温保存条件研究
张红岩,吴小芹* ,朱丽华,谈家金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从抗病赤松丛生芽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以及山梨醇浓度、NAA 和 6 - BA 组合等方面探
讨了离体条件下赤松组培丛生芽的低温保存条件。结果表明:保存温度为 17 ℃时,丛生芽存活
率达到 96. 7 %;培养基中单独添加 0. 1 mg /L的山梨醇或 0. 1 mg /L多效唑均可缓解冷害,添加
0. 2 mg /L的 6-BA +(0. 1 ~ 0. 2)mg /L 的 NAA 组合保存效果最好,可使恢复生长后丛生芽的增
殖系数提高到 5. 9 ~ 6. 0;不同基因型的丛生芽低温保存效果差异显著,其中,1# - A、7# - 7、
16# - 2 保存效果较好。
关键词:赤松;组织培养;丛生芽;低温保存;松材线虫病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 2006(2010)05 - 0007 - 05
Study on cryopreservation of auxiliary buds of resistant Pinus densiflora
ZHANG Hong-yan,WU Xiao-qin* ,ZHU Li-hua,TAN Jia-jin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Species,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The conditions for cryopreservation were studied at storage temperature,storage time,sorbitol conten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6-BA and NAA level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eserva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istant Pinus
densiflo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when reserved at 17 ℃,survival rate of auxiliary buds could be up to 96. 7 %,sor-
bitol and paclobutrazol could alleviate chilling injury,0. 2 mg /L 6-BA +(0. 1—0. 2)mg /L NAA was the best combina-
tion of cryopreservation,which could improve the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to 5. 9—6. 0 in the course of recovery
growth,and the effects of cryopreservation were grea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1# - A,7# - 7,16# - 2 were elite geno-
type. It also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reservation of other germplasm resources.
Key words:Pinus densiflora;tissue culture;auxiliary buds;cryopreservation;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赤松(Pinus densiflora)耐瘠薄、深根性,具有
抗旱、抗风力强等特性,是温带和暖温带针叶林
的建群树种之一,也是高山陡坡更新造林及次生
演替的先锋树种[1 - 2]。然而近年来由于松材线虫
病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易感病树种———赤松的栽
培与应用。因此,为保护我国赤松资源,扩大繁
殖抗松材线虫病的苗木尤为重要。通过组织培
养方法快速繁殖优良种质资源是加速抗性育种
进程的捷径之一。目前已对优良的抗松材线虫
病赤松家系初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组培再生体
系[3],但如何有效保存和利用现有的抗病赤松组
培苗,避免各无性系在长期继代过程中出现长势
衰退的现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低温
保存技术是用离体培养方式将植物材料贮存在
非冻结状态下,使其老化过程减缓,从而延长继
代间隔[4],不但可以有效保存特殊基因型,还具
有降低材料代谢水平、保持材料幼态性及延缓衰
老等作用。通常认为,对温带植物用 1 ~ 9 ℃低
温保存外植体,对热带、亚热带植物在 10 ~ 25 ℃
就能延缓外植体的生长。虽然低温可有效抑制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4 卷
植株体内的酶活性,延缓生长,但超过其耐受范
围时会导致植株受到冷害,引起外植体死亡,所
以适宜保存温度的选择是低温保存后丛生芽存
活率高低的关键[5 - 6]。但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松
属树种丛生芽低温保存的相关报道。能否将抗
病能力较强的基因型大量保存下来,关系到抗性
组培苗再生植株的推广应用及基因库的建立,因
此,对优良抗性无性系的低温保存条件进行深入
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抗病赤松丛生芽的
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探究,旨在筛选出一套有效
的保存方法,为抗性赤松丛生芽的长期保存和可
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选用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 1#、5#、
7#、8#、16#家系的种子为材料[7]。将抗性赤松的成
熟种子经消毒处理后,移入 PDA 培养基中培养成
无菌苗,截取其带子叶顶芽,利用器官发生方式获
得抗性赤松丛生芽。第 1 代丛生芽长至 1 cm 后,
切割下来进行增殖,所获得的芽为第 2 代芽。以第
2 代芽为外植体再进行增殖,获得第 3 代芽,依次
类推。其中,由每粒种子增殖继代获得的芽为 1 个
无性系(基因型)。选取培养瓶内生长健壮、平均
高为 1. 5 ~ 2. 0 cm的第 10 代不同基因型的抗松材
线虫病赤松丛生芽为试验材料。
1. 2 抗病赤松丛生芽的处理
将抗病赤松丛生芽单个切下并接种至待保存的
培养基中,试验均以 1 /2DCR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10 mg /L 蔗糖、6 g /L 卡拉胶、0. 1 g /L 肌醇,pH =
5. 8,121 ℃高温高压灭菌 15 min。每瓶接种 5 个单
芽(40 mL /瓶) ,经低温保存后,置于 25 ℃室温环境
下恢复 1 周,然后进行常规继代培养,相对湿度为
65 % ~75 %、光照度 2 000 lx、光照 12 h /d。统计其
增殖系数和增殖率,每处理重复 3次,每次 10株。
1. 3 影响因素的测定
(1)抗病赤松丛生芽保存温度的筛选。抗病
赤松丛生芽接种后分别置于 6、14、17、25 ℃条件下
进行培养,保存 13 个月后恢复生长,观察其生长状
况。以 25 ℃条件下正常继代(每 30 d 转接 1 次)
的丛生芽为对照。
(2)不同保存时间抗病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
测定。将丛生芽保存时间设置为 3、6、12 个月(保
存温度均为 17 ℃) ,分别对抗病赤松丛生芽的活
力进行测定。
(3)不同添加剂(山梨醇、多效唑)对抗病赤松
丛生芽保存效果影响的测定。比较不同山梨醇质
量浓度(0. 0、0. 1、1. 0、5. 0、10. 0 mg /L)和多效唑
质量浓度(0. 00、0. 05、0. 10、0. 15、0. 20 mg /L)对
低温保存后抗病赤松丛生芽活力的影响。保存温
度为 17 ℃,保存时间为 13 个月。
(4)NAA和 6-BA激素组合对抗病赤松丛生芽
低温保存后活力影响的测定。分别向培养基中添
加不同浓度组合的生长调节物质 6-BA(0. 0、1. 0、
0. 2 mg /L)和 NAA(0. 0、0. 1、0. 2 mg /L) ,研究不同
组合的 6-BA和 NAA对低温保存后抗病赤松丛生
芽活力的影响。保存温度为 17 ℃,保存时间为 13
个月。
(5)不同无性系抗病赤松丛生芽低温保存效
果的测定。将 1# - A、1# - C、5# - 2、7# - 7、16# - 2
不同无性系的第 10 代丛生芽分别接种至培养基
中,比较其低温保存后生长状况的差异。保存温度
为 17 ℃,保存时间为 13 个月。
(6)抗病赤松丛生芽低温保存过程中冷害指
数的计算。按以下分级标准对低温保存后的植株
进行冷害程度统计:0.健康,无枯红针叶;Ⅰ.少数
针叶枯红;Ⅱ. 半数针叶枯红;Ⅲ. 大部分针叶枯
红,只剩芯部少数针叶;Ⅳ.全株枯萎。
冷害指数 =∑(各级受害株数 ×该级代表数值)×
100 /(总株数 ×最高级别代表数值)。
以上试验结果采用 SPSS 13. 0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温度处理对抗病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 13 个月) ,抗病赤松丛
生芽的生长状态及恢复常温后芽的活力存在明显
差异(表 1)。在 25 ℃条件下,抗病赤松丛生芽的
生长速度快,幼芽经诱导并连续培养 6 个月后,全
部木质化且长出次生针叶,但不再适合于赤松丛生
芽的增殖、继代培养。保存温度为 6 ℃时,丛生芽
1 个月后出现芯部枯死、体外渗水,随后整株迅速
枯黄,至 13 个月时存活率降至 0,而 14 ℃和17 ℃
环境下保存的芽大部分可保持嫩绿状态。其中,
14 ℃条件下保存的芽未见生长现象,但保存至 13
个月时冻害指数达到 42. 5,影响了其恢复后的增
殖能力,芽增殖率仅为 73. 74 %,增殖系数也只有
2. 58,且少数芽畸形,新芽诱导后,母体芽多数枯
死;17 ℃条件下保存至 13 个月时,芽有生长现象,
成活率可达 96. 7 %,芽增殖率为96. 2 %,与 25 ℃
条件下正常继代丛生芽的增殖率相比,虽有降低,
8
第 5 期 张红岩,等:抗病赤松组培丛生芽低温保存条件研究
但增殖系数仍达 4. 8,影响相对较小。综合考虑不
同温度处理后抗病赤松丛生芽的生长现象、成活
率、增殖率,认为在 17 ℃条件下保存赤松丛生芽是
可行的,效果相对较好。
表 1 温度对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viability of auxiliary
buds of resistant P. densiflora
温度 /℃
temperature
成活率 /%
survival rate
冷害指数
chilling index
增殖率 /%
proliferation rate
增殖系数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25(正常继代) 100 ±0c 0 ±0a 100 ±0d 5. 91 ±0. 94b
6 0 ±0a 100 ±0d — —
14 76. 67 ±5. 43b 42. 50 ±3. 12c 73. 74 ±6. 52b 2. 58 ±0. 47a
17 96. 67 ±6. 18c 29. 29 ±2. 19b 96. 21 ±7. 65c 4. 87 ±1. 12b
25 100 ±0c 0 ±0a 46. 67 ±3. 21a 1. 73 ±0. 51a
2. 2 低温保存时间对抗病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
影响
将赤松丛生芽分别在 17 ℃下培养 3、6、12 个
月后恢复生长,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冻
害指数持续上升,增殖系数逐渐下降。低温保存
3 个月时,增殖系数基本不受影响,能保持在 5. 9;
6 个月后冷害稍加重,芽的增殖能力受到一定影
响;至第 12 个月时冷害逐渐加重,丛生芽的增殖系
数为 4. 8。可见,低温保存时间的长短,对丛生芽
活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图 1)。
图 1 保存时间对抗病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saving time on viability of auxiliary
buds of resistant P. densiflora
2. 3 山梨醇对抗病赤松丛生芽低温保存后生活力
的影响
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山梨醇,发现
山梨醇的有无及其浓度大小对赤松丛生芽低温保存
后的成活率有明显影响。随着山梨醇浓度的增加,
抗病赤松丛生芽成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质量
浓度为 0. 1 mg /L 时,低温保存后芽的活力最高,冷
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成活率达到 83. 33 %,增殖系
数最大,为 4. 93,芽健壮且整齐。山梨醇质量浓度
大于 1 mg /L时,少数丛生芽失水枯萎,且恢复正常
生长后部分诱导芽出现细小、针叶玻璃化等现象,甚
至褐化死亡,因此山梨醇用量不宜过高(表 2)。
表 2 山梨醇和多效唑(PP333)对抗病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sorbitol and PP333 on viability of auxiliary buds of resistant P. densiflora
激素处理 /(mg·L -1)
treatment
存活率 /%
survival rate
冷害指数
chilling index
增殖率 /%
proliferation rate
增殖系数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保存后增殖芽的状态
state after reservation
0. 0 76. 67 ± 9. 55b 42. 5 ± 7. 15a 73. 74 ± 8. 62ab 2. 58 ± 0. 27b 芽健壮,针叶直立,少数枯死
山 0. 1 83. 33 ± 10. 85b 36. 17 ± 3. 00a 90. 28 ± 6. 24b 4. 93 ± 0. 45c 芽健壮,针叶直立,无枯死
梨 1. 0 76. 67 ± 9. 55b 40. 33 ± 7. 49a 91. 67 ± 5. 27b 4. 87 ± 0. 22c 芽健壮,针叶直立,少数枯死
醇 5. 0 56. 67 ± 13. 08ab 57. 50 ± 9. 81ab 56. 95 ± 18. 80ab 2. 43 ± 0. 79b 芽细小,针叶轻微玻璃化、枯死
10. 0 36. 67 ± 17. 45a 76. 67 ± 10. 46c 37. 50 ± 17. 97a 1. 83 ± 0. 54a 芽细小,针叶轻微玻璃化、枯死
0. 00 76. 7 42. 50 ± 2. 13b 73. 7 2. 58 ± 0. 47a 芽细弱,针叶少数枯死
多 0. 05 100. 0 15. 00 ± 6. 12a 100. 0 3. 10 ± 0. 17ab 芽较健壮,针叶少数枯死
效 0. 10 100. 0 0. 00 ± 0. 00a 100. 0 4. 93 ± 0. 26c 芽较健壮,针叶直立
唑 0. 15 100. 0 15. 00 ± 6. 12a 100. 0 4. 32 ± 0. 21bc 芽健壮,针叶直立,少数枯死
0. 20 100. 0 45. 00 ± 9. 35b 100. 0 1. 91 ± 0. 22a 芽卷曲,针叶轻微玻璃化、枯死
2. 4 多效唑对抗病赤松丛生芽低温保存后生活力
的影响
试验表明,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升高,抗病赤松丛
生芽的冻害指数及恢复正常生长后增殖率、增殖系数
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多效唑可以显
著降低芽的冷害,存活率均可达到 100 %,尤其质量
浓度在0. 05 ~0. 15 mg /L时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多
效唑处理为 0. 10 mg /L 时,未出现冷害症状,增殖系
数可达 4. 93,恢复正常生长后新生芽健壮,针叶直立,
此时保存效果最好。但研究也表明,多效唑质量浓度
为0. 20 mg /L时,丛生芽虽存活率可达100 %,然而冷
害指数却达 45,超过了未加多效唑的处理,同时增殖
系数显著下降,仅为 1. 91,说明多效唑作为生长抑制
剂,浓度过大会抑制芽的增殖及生长(表 2)。
2. 5 NAA和 6-BA组合对抗病赤松丛生芽低温保
存后生活力的影响
在单独添加 NAA 的处理中,其质量浓度为
0. 1 mg /L时,芽的存活率较不加激素的处理下降
9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4 卷
了 2. 3 %,而此时增殖系数可达 6. 25,明显高于其
他组合;0. 2 mg /L 处理时,存活率能达到 100 %,
但冷害指数显著高于处理 1,影响了其增殖系数。
在仅添加 6-BA的处理中,保存的芽也出现明显冷
害现象,尤其在 6-BA 质量浓度为 0. 2 mg /L 时,冷
害指数达到 68. 05,增殖系数仅为 2. 08,恢复后活
力较差,部分芽畸形、褐化死亡。在不同浓度 NAA
和 6-BA组合的低温保存处理中,丛生芽在保存期
间均有生长表现,但不影响恢复后芽的增殖能力,
其中经 0. 1 mg /L 6-BA +0. 1 mg /L NAA、0. 2 mg /
L 6-BA +(0. 1 ~ 0. 2)mg /L NAA处理下保存的芽
冷害指数低,恢复生长后,增殖系数较高,有效芽
多,生长状态较好(表 3)。说明单独使用高浓度的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均不利于芽的保存,适宜浓度
的 NAA和 6-BA组合有利于赤松丛生芽低温保存
后生活力的恢复。
表 3 NAA和 6-BA组合对低温保存后赤松丛生芽生活力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combination of 6-BA and NAA on viability of auxiliary buds of resistant P. densiflora
after stored at low temperature
处理
treatment
c(6-BA)/
(mg·L -1)
c(NAA)/
(mg·L -1)
存活率 /%
survival rate
冷害指数
chilling index
增殖率 /%
proliferation rate
增殖系数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1 0. 0 0. 0 96. 71 ± 2. 08ab 29. 29 ± 4. 12ab 96. 21 ± 3. 12 4. 87 ± 0. 98cd
2 0. 0 0. 1 94. 42 ± 3. 17a 38. 88 ± 9. 78bc 100 6. 25 ± 0. 52e
3 0. 0 0. 2 100 ± 0b 60. 42 ± 9. 36cd 100 4. 67 ± 0. 2bcd
4 0. 1 0. 0 100 ± 0b 54. 16 ± 7. 68cd 100 2. 90 ± 0. 44ab
5 0. 1 0. 1 100 ± 0b 12. 50 ± 8. 54a 100 5. 10 ± 0. 14cd
6 0. 1 0. 2 100 ± 0b 29. 17 ± 7. 68ab 100 3. 83 ± 0. 08bc
7 0. 2 0. 0 97. 21 ± 2. 31ab 68. 05 ± 5. 86d 100 2. 08 ± 0. 34a
8 0. 2 0. 1 100 ± 0b 16. 66 ± 8. 33ab 100 5. 92 ± 0. 33d
9 0. 2 0. 2 100 ± 0b 12. 50 ± 5. 59a 100 6. 01 ± 0. 68de
2. 6 抗病赤松不同基因型丛生芽低温保存后生活
力的差异
不同无性系丛生芽间耐低温的能力不同,恢复
正常生长后的生活力差异显著。其中,1# - A、
7# - 7、16# - 2 无性系低温保存后,生活力恢复情况
较好,增殖系数都能保持在 5. 0 左右,尤其是16# - 2,
增殖能力反而有所提高;5# - 2 和8# - 1耐低温能力
较弱,存活率较低,为 70. 0 %左右,特别是 8# - 1
冷害指数达 68. 1,恢复后增殖系数受到显著影响,
仅为 2. 9,保存效果最差(表 4)。
表 4 抗病赤松各无性系丛生芽低温保存后生活力的比较
Table 4 Comparision of viability of auxiliary buds of resist-
ant P. densiflora after stored at low temperature
基因型
genotype
存活率 /%
survival rate
冷害指数
chilling index
增殖系数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保存前 恢复后
1# - A 96. 71 ± 2. 3b 29. 29 ± 4. 12bc 5. 93 ± 0. 980a 4. 87 ± 0. 98b
1# - C 94. 43 ± 4. 6b 32. 30 ± 4. 65c 4. 62 ± 1. 020a 3. 21 ± 0. 72a
5# - 2 75. 01 ± 4. 9a 45. 62 ± 4. 72d 4. 73 ± 1. 130a 2. 32 ± 0. 54a
7# - 7 88. 91 ± 5. 9b 22. 61 ± 3. 11b 5. 34 ± 1. 080a 5. 23 ± 1. 14b
8# - 1 72. 22 ± 6. 2a 68. 13 ± 5. 08e 4. 20 ± 1. 120a 2. 91 ± 0. 74a
16# - 2 97. 24 ± 1. 6b 12. 51 ± 2. 73a 4. 31 ± 0. 792a 5. 10 ± 0. 95b
3 讨 论
目前,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种质已在 1 000
多种植物种和品种上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8]。通过调整培养基配方、降低培养温度可以
限制或延缓保存材料的生长,可达到延长继代培养
时间的目的。该研究表明,赤松丛生芽对温度变化
较为敏感,适当降低培养温度能明显延缓芽的生长,
保持其幼态性,其中 17 ℃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相对较
好,虽芽有轻微生长现象,但存活率较高,增殖系数
也大于其他处理。温度较低时丛生芽受到的损害较
重,在 6 ℃条件下几乎不能正常生存,6 个月后全部
死亡,这说明赤松丛生芽可能由于其本身基因型、生
长状态等原因而不耐低温。另外,随着保存时间的
延长,赤松丛生芽的恢复能力随之减弱,保存 6 个月
以后,增殖系数下降较为明显,表明单纯依靠温度的
调节并不能长期有效地保存丛生芽,需进一步对其
培养条件进行调整。
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等化合物可以提高培养
基的渗透势,造成水分胁迫,降低细胞膨压,使细胞
吸水困难,减弱新陈代谢活动,延缓细胞生长。因
此,在培养基中添加此类高渗化合物,也是一种常用
的丛生芽保存手段[9 - 10]。试验中,通过向培养基中
添加不同浓度的山梨醇表明,质量浓度为 0. 1 mg /L
时,芽的冷害指数较低,增殖率和增殖系数相对较
高。超过 1. 0 mg /L 时,植株出现了体外渗水、少数
植株枯死的现象,对芽表现出一定的毒害作用。因
此认为,在赤松丛生芽的低温保存过程中添加低浓
度的山梨醇可以缓解冷害,有利于芽的恢复。
向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也是低温保存中
常用措施。大量研究证明,外源生长抑制剂多效唑
01
第 5 期 张红岩,等:抗病赤松组培丛生芽低温保存条件研究
(PP333)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生理活性;不同激素
间组合以及激素与其他添加物共同使用也能起到
良好的保存效果[11 - 12]。张希太[13]研究发现,培养
基中添加 0. 216 ~ 0. 288 μmol /L 的 PP333,可使甘
薯试管苗在常温下保存 1 a 以上,且外源赤霉素能
消除甘薯试管苗多效唑处理后的效应;张玉进
等[14]在 MS 培养基中添加了 1 mg /L 6-BA +
0. 05 ~ 0. 1 mg /L NAA,发现保存 180 d后魔芋不定
芽存活率仍为 100 %,同时恢复生长的速度加快。
该试验表明,适当浓度的多效唑(0. 1 mg /L)可以
显著降低芽的冻害,对恢复生长后芽的状态起到明
显改善作用,但浓度略高时易降低芽的增殖系数。
在 17 ℃环境下,向 1 /2DCR 基本培养基中添加适
当组合的 6-BA 和 NAA 后,抗性赤松丛生芽保存
13 个月仍能维持较高的存活率和恢复后的增殖系
数,且诱导出的芽健壮、无畸形,有效延长了赤松丛
生芽的保存时间,效果较为理想。
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不仅与其生长状态有关,
还取决于其基因型,不同植物乃至同一种植物不同
基因型对低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15]。通过对
不同基因型抗性赤松组培材料进行低温保存研究
表明,不仅不同家系之间耐受低温的能力差异明
显,同一家系的不同无性系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但丛生芽的抗性强弱是否与耐受低温的能力之间
存在一定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在温度为 17 ℃,激素组合为
0. 2 mg /L 6-BA +0. 2 mg /L NAA的条件下,保存的
赤松丛生芽不但冷害指数低、生长状态好,而且恢
复生长后存活率、增殖率、增殖系数也均较高,比较
适合于抗病赤松丛生芽的保存。经低温保存后抗
病赤松丛生芽的抗病性如何有待测定。至于其他
激素、渗透调节物的组合是否更有利于抗病赤松丛
生芽的保存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有研究表明,
在黑暗条件下,降低培养基的养分、水分以及使用
生长延缓剂也有利于材料的低温保存[16 - 17],今后
可进一步从这些方面开展研究,以筛选出对抗性赤
松丛生芽更有利的保存条件。
参考文献:
[1]吴中伦. 中国森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金永焕,李敦求,姜好相. 不同土壤水分对赤松光合作用与水
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
15(1) :48 - 51.
[3]朱丽华,吴小芹,戴培培,等. 赤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
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 :11 -14.
[4]李浚明.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
社,1991.
[5]冯晓东,陈宗礼,薛皓,等. 低温保存对红枣组培苗生活力的
影响[J]. 延安大学学报,2002(4) :52 - 56.
[6]洪森荣,郭连金. 离体保存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
用[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3) :92 - 95.
[7]张艺,吴小芹,王钰,等. 抗松材线虫病赤松家系的抗性测定
及组织病理学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1(4) :110 - 114.
[8]徐刚标.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J]. 中南林学院
学报,2000,20(4) :81 - 87.
[9]Hunter C S. In vitro propagation and germplasm storage of Cin-
chona[G]/ /Winthers L A,Anderson P G.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Its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London:Butterworths,1986.
[10]牛爱国,张开春,张晓明,等. 樱桃种质资源试管苗保存方
法[J]. 园艺学报,2005,32(2) :298 - 300.
[11]赵密珍,刁曼妮,钱亚明,等. 多效唑对草莓种质离体保存的
影响[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3) :242 - 244.
[12]蒋桃,高山林,李胜南. 同源四倍体桔梗组培技术的优化研
究[J]. 药物生物技术,2007,34(1) :29 - 32.
[13]张希太. 应用多效唑常温保存甘薯试管种质的研究[J]. 中
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 :41 - 43.
[14]张玉进,张兴国,刘佩英. 魔芋不定芽的低温保存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4) :303 - 306.
[15]Omura M,Hidak T. Shoot tip culture of Citrus Ⅱ:longevity of
culture shoots[J]. Bulletin of the Fruit Tree Research Station,
1992,22:33 - 37.
[16]Zee F T Muekata M. In vitro rage of pine apple(Ananas spp.)
germplasm[J]. Hort Science,1992,27(1) :54 - 58.
[17]对三汗,包玲,付文进,等. 红地球葡萄脱毒试管苗保存研
究[J]. 新疆农业科技,2008(4) :63.
(责任编辑 郑琰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