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圆叶柴胡果实中新的熊果烷型柴胡皂苷类似物



全 文 :阿魏酸 , 但未见检测四物汤中反一阿魏酸的报道 。 本
次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简单 、 可靠的分析方法检
测川芍 、 当归和四物汤中反一阿魏酸的含量 , 以控制
汉方方剂的质量 。
材料和方法 : ①色谱条件 : T s K 一ge l O D s 一 120 T
( 5扛m , 2 5 0
nmr
X 4
.
6
nu
) 反相柱 , M C p D 一 3台以〕光
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流动相 A 为 .0 05 % 三氟乙酸 -
水溶液 , B 为乙睛 , 线性梯度洗脱 , B 60 而 n 内 5%
至 3 0% , 流速 1 0m LI 而 n , 柱温 4 0℃ , 检测波长
3 2 0 n m
, 色谱峰纯度检查范围为 20 ~ 4 0 n m 。 ②四
物汤 、 川芍 、 当归水煎液的制备 : 四物汤 () l!芍 、
当归 、 芍药 、 地黄各 3 . 0 9) 、 川芍 3g 、 当归 3 9 分别
加 60 m L 蒸馏水煎煮 4 Om in 至半量 , 趁热过滤后加
水至 30 mL
, 过 .0 4 5林m 微孔滤膜 , 取 5 0林L 进样进
行 H PL C 分析 。
结果与讨论 : ①四物汤 、 川芍 、 当归中反一阿魏
酸的出峰时间为期腼山 , 没有干扰峰 , 线性方程为 y =
3 o
.
7 9 3 x + 0
`
0 8 3 4 ( r = 0 9 9 9 )
, 线性浓度范围为 3 . 8一
6 0
. 扭岁m L 。 ②四物汤 、 川芍 、 当归中反一阿魏酸含
量分别为 2 . 0 、 3 . 2 1 、 .0 64 m岁d , 回收率分别为 98 . 1% 、
106
.
5%

10 3
.
1%
。 ④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 川芍中反 -
阿魏酸含量与报道一致 。 四物汤 中反一阿魏酸与单味
药川芍 、 当归中反一阿魏酸含量相 比约减少 48 % , 其
原 因可能是在四物汤制备过程中反一阿魏酸被其他
共存生药重吸附 。 ⑤该方法简单 、 快速 、 准确 , 无
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 是对四物汤进行质量评定的
有效方法 。
(王 洋摘译 )
360 圆叶柴胡果实中新的熊果烷型柴胡皂普类似
物 〔英 〕 / F uj i o k a T… / e h em 外an B u u 一 20 3
,
5 1 ( 4 ) 一 3 6 5~ 3 7 2
在对伞形科植物中抗增殖成分的研究中 , 发现
圆叶柴胡 ( B uP le “ ur m or t “ n d扣 il “ , ) 果实的甲醇提
取物抑制人胃腺癌 ( M K一 l) 细胞生长 , 因此对其活
性成分进行了分离 , 得到 3 0 个皂昔 , 包括 10 个新
的熊果烷型三砧普 ( r o tu n d i fo l i o s i d e s A ~ J ) 、 16 个
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菇昔 ( or ut n d i o s ide s J~ Y ) 和 4
个 己知化合物合欢酸 3 一0 一硫酸酷 、 r o ut n d i o s id e s A 、
F

G
。 本次对其中 10 个新的熊果烷型三砧昔进行
鉴定 , 并检测其对 M K 一 1 、 人子宫癌 ( H e L a) 、 鼠黑
素瘤 ( B 16 F 10 ) 细胞生长的作用 。
所有化合物均为白色粉末 , 其结构 、 旋光以及
分子式分别为 代血川山匆五o is de l ( l) : 13脚 8一环氧基一 16 份
轻基熊果一 1 一烯 一3吞基乒D 一毗喃木糖基一 (l ~ 2) 一尽D -
毗喃葡糖基一 (l ~ 2) 咨。 毗喃岩藻搪普 、 一 10 . 1。 c( 二
0
·
9 9 )

C 4 7 H 7 6 0 1 6 N a : or t u n d i fo l i o s id e J ( 3 )
: 13尽2 8 -
环氧基 一 16 a- 经基熊果 一 n 一烯 一3尽基 。 L一毗喃鼠李糖
基 一 (l ~ 2) 一尽D 一毗喃葡糖基 一 (l ~ 2) 一尽D 一毗喃岩藻
糖 昔 、 + 3 1 . 3 ” ( e = 1 . 0 ) 、 C 4 s H 7 80 , 6 N a ;
r o t u n d i of l i o s id e A ( 5 )
: 13尽2 8一环氧基 一 1 6-a 轻基熊
果 一 1 一烯 一 3介基尽D 一毗喃木糖基 一 (l 一 2) 一尽D 一毗喃葡
糖基一 (l ~ 2) 一吞D 一毗喃葡糖昔 、 一 .9 4 。 c( 二 .0 64 ) 、
C 4 7 H 760 , 7 N a ; or t u dn iof l i o
s ids H ( 6 )
: 1 3尽2 8一环氧
基一 16 .a 23 一二轻熊果 一 fl 一烯 一 3尽基尽D 一毗喃木糖基一 (l
一 2) 一尽D 一毗喃葡糖基 一 (l ~ 2) 一尽D 一毗喃岩藻糖昔 、
一 6 2 . 0 “ ( e = 0 . 1 8 ) 、 4C 7 H 7 6 0 一7N a ; r o t u n d iof l i o s id e G
( 7)
:
13尽28 一环氧基 一 16 a, 23 一二轻熊果 一 1 一烯 一 3尽基
尽D 一 毗 喃 木糖 基 一 l( 一 2) 一尽D一 毗喃 葡糖 基 一 l( ~
2 )
一尽D 一毗喃葡糖昔 、 + 3 . 8。 ( c = 0 .卯 ) 、 C 4 7 H 7 6 0 18N a ;
r o t u n d iof l i o s id e E ( 8 )
:
1 3尽2 8一环氧基 一 16氏 2 1尽二轻
熊果一 n 一烯 一 3尽基尽D 一毗喃木糖基 一 l( ~ 2) 一尽 D一毗喃
葡糖基 一 l( 一 2) 一尽 D 一毗喃岩藻糖昔 、 一 16 . 8 “ ( c 二
0
.
59 )

C 4 7 H 76 0 , 7N a ; or t u n id of l i o s i d e F ( 9 )
:
13刀, 2 8 -
环氧基 一 16 a, ZI 介二轻熊 果 一 n 一烯 一 3尽基 -a L一毗喃 鼠
李糖基一 l( 一 2) 一尽 D 一毗喃葡糖基 一 l( 一 2) 一尽 D一毗喃岩
藻 糖 普 、 一 12 . 9 “ ( e 二 0 . 4 7 、 C铭 H7 sO , 7N a ;
or ut n d iof il o s ide B ( 10 )
:
1 l a
,
16氏 2 8一三轻熊果 一 12 -
烯 一3尽基吞D 一毗喃木糖基一 l( ~ 2) 一尽D 一毗喃葡糖基 l(
~ 2 )
一尽仆毗喃岩藻糖昔 、 一印 . 5 。 ( e = 0 . 6 2 ) 、
4C
7 H 7 : o l 7N a ; or t u n山 fo il o s i d e C ( 1 1 ) : l l a, 16试 2 8 -
三 轻熊果 一 12 一烯 一 3介基 -a L一毗喃 鼠李糖 基 一 l( ~
2)
一尽 D 一毗 喃葡糖基 一 l( 一 2) 一尽 D一毗喃岩 藻糖昔 、
一 9 0 . 3 “ ( e = 0 . 2 9 )、 C 4 s H s o o l 7 N a : or t u n d i fo li o s i d e
D ( 1 2 )
:
15 a, 16份环氧基一 l l a , 2 8一二轻熊果 一 12 一烯一 3吞
基吞D 一毗喃木糖基 一 (l ~ 2) 一井D 一毗喃葡糖基 一 (1 一
.3 1 2
.
2卜尽 D一毗 喃岩 藻糖普 、 一 4 0 .4。 (c =1 .1 1)、
C7 4 H7 6 0一 7 Na。
抗增殖活性试验表明 , 含有 13 尽2 8 一环氧基环系
的糖昔 ( r o ut n d i fo l i o s id e E 、 r o t u n d i fo li o s i d e F 除外 )
具有活性 , 其它配基糖普无活性 。 C 一 21 的尽轻基团
导致活性下降 。 化合物 5 、 7 活性较弱 , 其配基上直
接连接尽D 一毗喃葡糖基 , 而其它活性较强的化合物
连接着尽D 一毗喃岩藻糖基 , 尽D 一毗喃岩藻糖基可能
在抗增殖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
( 汤树良摘译 )
3 6 1 电针对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的效果 〔 日 〕 / 井上
基浩 / 明治针灸医学 一20 2 , ( 3 0 ) 一 l ~ 7
治疗 4 例 ( 男 3 例 、 女 1 例 , 年龄 2 8一 82 岁 )
腰部椎管狭窄所致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 患者主要症
状为腰 、 臀 、 下肢疼痛及感觉异常等 , 其中 l 例出现
间歇性跋行 。 根据症状 , 物理诊断 , X 线 、 MRI 所
见 , 确定病变部位在 L 4 、 L S或 L S 、 5 1 。 多数患者接
受过硬膜外封闭等治疗 , 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 故在
L 4

L S或 L S 、 5 1神经根部位施以电针疗法 。 在 X 线
透视下 , 确认损伤神经根位及紧邻处后 , 各刺入 l
针 ( 2 4 号 , 9 0~ )
, 将 2 根针作为电极通电 ( ZH z ,
10而 n ) 。 以初诊时的疼痛 、 异常感为 10 评价治疗效
果 。
结果 : 病例 l 在治疗 1 次后 , 腰痛从 10 降至 5 ,
下肢痛及异常感降至 1 。 治疗后 1 个月未复发 。
病例 2 : 治疗后腰臀痛从 10 降至 1 , 下肢痛及异常
感从 10 降至 2 。 l 周后再次施行电针治疗 , 腰臀痛 、
下肢痛及异常感觉均降至 l 。 第 2 次治疗后 1 年未
复发 。 病例 3 : 治疗 1 次后 , 臀部及下肢痛从 10 降
至 O , 下肢异常感降至 0 。 治疗 4 个月后未复发 。 本
例在施行 电针刺激前 , 曾接受数次神经根封闭治疗 ,
但效果持续时间短或者无效 。
病例 4 : 治疗前有间歇性跋行 , 治疗 1 次后腰 、
下肢痛 从 10 降至 3 , 下肢异常感从 10 降至 2 。 连续
步行距离由 5 0m 延长至 1 50 m 。 但治疗第 2 天复发 ,
施行 L 4 、 L S椎弓切除术 , 术后下肢症状消失 , 但 出
院 2 个月后复发 。 数次进行 L S神经根封闭 , 疼痛 、
异常感由 10 降至 5 , 但疗效仅持续 d4 , 且连续步行
距离无变化 。 再次施以 L S神经根 电针刺激疗法 , 每
1~ 2 周 l 次 , 治疗 6 次后 , 腰 、 下肢痛及下肢异常
感由 10 降至 0 , 疗效可持续 2 周 。 第 3 次治疗后连
续步行距离为 s o m 。
X a vi e r 等用电针疗法治疗 5 例根性坐骨神经痛
患者 , 结果全部病例有效 。 电针刺激后疼痛减轻 ,
可能与激活上位 中枢在脊髓水平的下行 性抑制系
统 , 以及抑制损害的神经末梢过极化所致的 自发性
兴奋有关 。 电针刺激神经根部 , 可影响神经根及坐
骨神经的血液循环 , 从而改善疼痛 、 异常感和跋行
等症状 。
( 郭恒岳摘译 )
拓 2 锥形银电极疗法对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者植物
神经功能的影响 〔 日 〕 / 坂 口俊二 … / 日温气物医
志一2X() 2 , 6 5 ( 4 ) 一2 16 ~ 2 2 4
对象与方法 : ①受试对象为除外服用降压药 、
就诊当 日心律不齐以及收缩压超过 14 0 或舒张压超
过 9 0~ H g 者的 2 名男性手持振动 工具作业者
( 56 A士 .9 0 岁 ) , 手持振动工具作业 6一40 年 ( 21 . 5士
& 5 年 ) , 总作业时间 ( T O T ) 为 1 5 0 一 4 9 侧刃h 。
②方法 : 受试者在室温 (20 .4 士 2 . 5) ℃ 的检查室内安
静仰卧 , 依次进行以下检查 。 心 电图检查 : 计算 R 一 R
间期的变异系数 C V R _ R , 根据藤本等的方法计算各
年龄的标准预测值 ( 一 0 . 0 6 6 x 年龄 十 6 . 84 0 ) 。 右手
食指加速度脉波 ( S D PT G ) 测 定 : SD PT G 是将代表
外周血管血液含量动态变化的指尖容积脉波 (PT G )
进行 2 次微分后 导出的波形 。 一般记录 4 个波 , 分
别命名为初期阳性波 a( 波 ) 及与之相连的阴性波
( b 波 ) 、 再上升波 c( 波 ) 和再下降波 d( 波 ) 。 根
据 S D盯G 波形评价外周循环功能 , 常用脉波系数
[ (一 b + e + d ) / a 〕 和波高 比 ( 一 bl a 、 c /a 、 dl a ) 等
指标 。 血液检查 : 肘正中静脉采血 2 Il l L , 锥形银电
极 ( S S P ) 疗法前从左侧 , s S P 疗法后 从右侧采血 ,
检测白细胞计数及 分类 。 S S P 疗法 : 安静仰卧 ,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