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南美水仙组培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全 文 :南美水仙组培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瞿素萍 屈云慧 王继华 苏艳 陆琳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5)
摘要: 以南美水仙的鳞茎、叶片和叶柄等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着重研究南美水仙最佳外植体、最佳培养基
配方的关键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 ,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6-BA 2. 0 mg / L+ NAA 3. 0 mg / L,培养 45 d可获得较多的
小鳞茎。外植体分化能力的研究表明 ,南美水仙的不同类型外植体能力大小为: 鳞茎> 叶柄> 叶片 ;从鳞茎的不同部位来
看 ,基部鳞茎盘> 内层鳞片下部> 外层鳞片下部> 内层鳞片上部> 外层鳞片上部。
关键词 南美水仙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再生体系
Study on the Technique System of Propagation
in Tissue Culture in Eucharis Grandif lora
Qu Suping, Qu Yunhui, Wang Jihua, Su Yan, Lu Lin
(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 ricultura 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02)
Abstract: Th e bulbs, leav es and leafstalks o f Eucharis grandif lora w ere used as explants in study of o rgan cultur e to es-
tablish a rapid technique sy stem of pr opaga tion in v itro , and to find out the best explants, medium cultur e procedure.
The results a re as fo llows: A best medium o f inducement w ere M S+ 6-BA2. 0 mg /L+ N AA 3. 0 mg / L, A good many to
small bulbs can be go t af ter 45 days culture. Ef fects o f different explants on shoot reg ene ration: bulbs> leafstalks >
leaves. Effects of different pa rts bulbs on shoo t reg ene ration: ba sila r tray o f bulbs> infra structure of endo thecium’ s
squama> infrast ructure o f outboard squama > top of endothecium’ s squamas > top of outboard squama.
Key words  Eucharis grandif lora  Tissue culture  Explant  Sy stem of Propagation
南美水仙 (Eucharis grandi f lora )别名大花油加律、亚马逊百合 ,石蒜科油加律属常绿鳞茎植物。原产哥伦比
亚、秘鲁 ,叶基生 ,宽椭圆形 ,油绿色 ,长 30 cm。花葶自基部抽生 ,高可达 60cm,伞形花序 ,具小花 3~ 6朵 ,花瓣 6
枚 ,花冠筒状 ,洁白如玉 ,具芳香 ,且一年可多次开花 ,不开花时可作观叶盆栽 ,既可点缀庭院 ,又可盆栽布置室内 ,
同时也是鲜切花的好材料 ,但在组织培养方面 ,报道中国水仙的研究较多 [1~ 3 ] ,国内未见南美水仙方面的报道。
南美水仙用传统方法繁殖 ,速度较慢 ,时间较长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探明南美水仙的
组培快繁技术 ,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 ,工厂化、批量化生产优质种球 ,并为脱毒研究及育种等工作提
供大量均一的试验材料和奠定基础。 在组培快繁中 ,最首要也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就是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4 ]。我们就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旨在为南美水仙的组培快繁产业化生产及繁育新品种提供
可靠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材料均取自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花卉中心基地 ,为种植 2年以上、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外植体灭菌方法: 常规灭菌方法 ,即在 0. 1%的氯化汞溶液中灭菌 20min,再转至 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
消毒 20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 3次。
1. 2. 2 培养基配比:培养基编号与激素配比分别为 ( 1) M S+ BA 10. 0mg /L(单位下同 )+ 2, 4-D 0. 1; ( 2) M S+
·16·
第 23卷第 10期   2004年 10月           种 子 ( Seed)             Vol. 23  No. 10  Oc t. 2004
收稿日期: 2004-05-30。
 项目来源: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 ( SIARF 2001-02)“中 (云南 ) -以 (以色列 )野生花卉开发利用”资助。
 作者简介:瞿素萍 ( 1972~ ) ,女 ,助理研究员 ,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花卉组织培养及育种等方面的工作。
BA 2. 0+ N AA 3. 0; ( 3) M S+ BA 2. 0+ N AA 0. 2; ( 4) M S+ BA 1. 0+ N AA 1. 0+ CH250; ( 5) M S+ 2, 4-D 0. 5+
BA 0. 5。 以上培养基除培养基 ( 4)添加 30 g /L白砂糖外 ,其余均添加 30g /L,琼脂 7g /L, pH5. 8。
1. 2. 3 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对诱导分化的影响: 外植体类型分为鳞茎、叶片和叶柄 3种。各类型每次各取 30个外
植体 ,重复 3次。
1. 2. 4 叶片不同部位对诱导分化的影响:鳞茎分为基部鳞茎盘、内层鳞片下部、外层鳞片下部、内层鳞片上部和
外层鳞片上部 5个部位 ,每个部位取 30个外植体 ,重复 3次。
1. 2. 5 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 ( 22± 2)℃ ,光照度为 2 000 lx ,每日光照 10 h。
2 结果与分析
2. 1 培养基筛选
鳞茎的基盘与鳞片的各部位经 40~ 50d后 ,在培养基 ( 1)、 ( 3)和 ( 4)中均可诱导出小鳞茎 ,但以培养基 ( 4)的
诱导效果最好 ,诱导的小鳞茎最多 ,分化率强 ,图 1为鳞茎盘基部诱导形成的大量小鳞茎。叶片和叶柄在 5种培养
基中均产生膨大皱缩和形成愈伤组织 ,但仅在培养基 ( 3)中能脱分化形成小鳞茎 ,在图 2中可见叶切块基部的愈
伤组织脱分化形成小鳞茎。
               
2. 2 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对诱导分化的影响
在南美水仙外植体的诱导试验中 ,以鳞茎及鳞片的诱导和分化效果最好 ,每个鳞片的基部均可诱导出 5~ 8
个小鳞茎 ,且不需形成愈伤组织 ;其次为叶片 ,但所需的诱导时间较长 ,先膨大并形成愈伤组织 ,脱分化后才能形
成小鳞茎 ;而叶柄的效果最差 ,仅有极少数外植体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脱分化 ,材料容易发生褐化甚至死亡。
2. 3 鳞茎及鳞片不同部位对诱导分化的影响
南美水仙即使同一个鳞茎的不同部位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培养 ,其诱导分化情况相差也比较大 ,其中以鳞茎盘
的诱导率最高 ,且所诱导出的小鳞茎比其他外植体类型的更健壮、更大 ,总体来说 ,鳞片的下部分比上部的诱导效
果好得多 ,而内层鳞片无论从污染率还是诱导分化率均优于外层鳞片。
3 讨论
3. 1 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确定
在南美水仙再生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以鳞茎盘基部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其效果最佳 ,对应的最佳诱导
培养基为 MS+ BA 1. 0+ N A A 1. 0+ CH250,依据此关键性技术可比较容易地建立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 ,为今后
的组培快繁和脱毒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2 不同类型或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对再生体系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 ,得出三种不同的外植体类型 ,以鳞茎盘效果最好 ,叶柄最差 ,不同部位则内层优于外层 ,下
部优于上部 ,这与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相一致 [5 ]。
参考文献
1 谢嘉华 ,袁建军 .中国水仙 ( Narcissus taz et ta var. chines e)的组织培养 [ J] .生物学杂志 , 2002, 19( 3): 30.
2 余望 .植物激素对水仙 ( Narcissus taz et ta var. chines e)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的影响 [ J].福州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1, 21( 5): 55~ 57.
3 陆春芳 ,龚德超 ,钱爱萍等 .崇明水仙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 J] .上海农业科技 , 2002, ( 6): 18~ 19.
4 李春秀 ,石大兴 ,王米力 .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外植体再生体系建立关键技术的研究 [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20( 4): 330~ 333.
5 丁兰 ,刘国安 ,田卫东等 .新铁炮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1, 37( 1): 80~ 82.
·17·
第 23卷第 10期   2004年 10月           种 子 ( Seed)             Vol. 23  No. 10  Oc t.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