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全 文 :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李 翠 ,凌征柱 ,姚绍嫦 ,黄雪彦 ,吕惠珍 ,张占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 综述了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方式及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概况 , 以期为苦
苣苔科植物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苦苣苔科;组织培养;培养基;分化
中图分类号 S68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1-17387-02
ResearchProgressofTissueCultureonGesneriaceae
LICuietal (GuangxiBotanicalGardenofMedicinalPlant, Nanning, Guangxi530023)
Abstract Gesneriaceaeisakindofplantswithhighermedicinalandornamentalvalues.Theresearchabouttheefectsofcomponentofsub-
strate, modeofcultureandconditionofculturetogrowthanddevelopmentofGesneriaceaeweresummarized, soas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
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useofGesneriaceae.
Keywords Gesneriaceae;TissueCulture;Culturemedium;Diferentiation
作者简介 李翠(1982-),女 ,黑龙江依安人 ,研究实习员 , 硕士 ,从事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及组织解剖学研究。 *通讯作者 ,博士 ,
助理研究员 , E-mail:zzj1811@yahoo.com.cn。
收稿日期  2010-08-05
  苦苣苔科植物种类繁多 ,全世界约有 140属 , 2 000余
种 ,我国有 58属 463种 [ 1-2] 。苦苣苔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观
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但是由于许多种类的苦苣苔科植物分
布区域狭窄 ,再加上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 ,导致许多苦苣
苔科植物生境受到破坏 ,濒于灭绝 [ 3] 。因此 ,加强对苦苣苔
科植物的保护 ,势在必行。笔者重点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
在苦苣苔科植物繁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期为苦苣苔科植物的
繁育及可持续开发 、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
1.1 外植体的取材 外植体的选择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外植体供体植株的年龄 、发育阶段 、
生长环境和外植体取材部位不同均可导致外植体生理状态
差异 ,从而影响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 [ 4] 。目前 ,已报道的苦
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材料少数为花蕾 、花梗 、苞
片 [ 1] 、叶柄 [ 5] 、茎段 、茎尖和腋芽 [ 6] ,大多是采取成年植株的
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 [ 8-14]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中 ,
叶片萌发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再形成芽 ,然后继代再生
根 ,最后出苗。
1.2 外植体处理 外植体处理是影响外植体存活的重要因
素 。大部分苦苣苔科植物通体布满茸毛 、大量外生菌隐藏于
茸毛中并滋生 ,这给外植体的表面消毒造成一定的困难 ,导
致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率较高。另外 ,外植体污染率也
受到取材季节和天气等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 ,苦苣苔科植
物外植体的适宜消毒方式为:取当年生苦苣苔科植物幼嫩叶
片 ,先用自来水冲洗 ,放入烧杯 ,加几滴洗洁精 ,再加水震荡
15min,用毛笔或脱脂棉刷洗叶片表面 ,除去气泡 ,再用流水
冲洗 10 ~ 30 min;然后在超净台上 ,用 70%酒精表面消毒 30
~45s,用无菌水冲洗 3次后再放入 0.1%升汞浸泡灭菌 5 ~
8 min,并不停振荡 ,最后再用无菌水冲洗 5~ 8次 [ 8-10 , 12] 。
1.3 培养基的选择 用于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存在差异 ,跟其外植体的材料及培养阶段密切相关 ,但大多
数都是在 MS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而得(表 1)。
2 外植体培养过程
2.1 诱导 以叶片诱导为例 ,取生长良好的的苦苣苔植物
的幼嫩叶片 ,沿主脉用解剖刀均匀地将叶片切成 0.5 cm×
1.0cm的小块 ,以远轴面接触培养基的方式接种。适合苦苣
苔科植物叶片培养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 MS+0.1 mg/L
6-BA+0.1 mg/LNAA[ 6, 15] ,其次为 MS+1.0 mg/L6-BA+
0.5mg/LNAA[ 13, 16] ,这些培养基能使切口生长出较多的愈
伤组织 ,并能促使腋芽萌动形成芽丛。研究表明 ,噻重氮苯
基脲(Thidiazuron, TDZ)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双重作
用 [ 17]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比其他的生长素诱导出愈伤组织
的效果好 ,且诱导不定芽的效率比 BA高 ,在木本植物上的效
果最佳 ,但还未见其应用在苦苣苔上的报道。
2.3 分化 苦苣苔科植物经过培养 2 ~3周后 ,形成乳白色的
愈伤组织或致密的翠绿色愈伤组织 [ 5-14] , 3 ~ 4周长出不定芽 ,
当叶片小芽长到 5 ~ 10 mm时 ,切下转移到分化培养基扩繁。
分化培养基有 MS+0.1 mg/L6-BA+0.1mg/LNAA等。
2.4 生根 当分化培养基内生长的小苗长到 2 ~ 3 cm,且有
1对叶片时 ,即可切下移入生根培养基 。目前报道的适宜苦
苣苔科植物离体培养的生根培养基有 1/2MS+活性
炭 [ 8-10 , 12] , 1/2MS培养基 [ 19]和 MS+NAA培养基 [ 16]等。
3 苦苣苔科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
3.1 碳源 在组织培养时 ,由于培养物的光合作用能力较
弱 ,所以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糖类。蔗糖是常用碳源 ,
除维持渗透压和提供碳源外 ,其浓度对离体培养过程中器官
的发生也有影响 ,试验发现 ,蔗糖对苦苣苔科植物再生体系
的构建有一定的影响 ,分化培养和增殖培养中常用的浓度为
3.5%,生根培养时要低一些 ,大约 3.0%。
3.2 培养条件 苦苣苔科植物在离体培养的过程中还受到
温度 、光照 、pH值等的影响 ,在叶片 、芽 、茎尖的试验中 ,比较
适宜的温度为(26±2)℃,过高多低都会抑制细胞组织的增
殖和分化 , pH值 5.8 ~6.2、光照强度为 1 500 ~ 2 200lx,光照
时间为 10 ~ 12 h[8-14] 。苦苣苔科植物保存时 ,可将温度调为
(16±2)℃,其他培养条件不变。
3.3 激素种类及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 基本培养基只能保
证培养物的生存与最低的生命活动 ,需要添加适量的植物生
长调节物质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启动和形态的变化 。常用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31):17387-17388, 17390 责任编辑 王强 责任校对 况玲玲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1.070
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生长
调节物质。一般来说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低时 ,有利于
植物生根 ,比值高时有利于植物长芽 ,中间比值时有利于植
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在苦苣苔的叶片组织培养中 ,汤正辉等
试验表明 ,在 6-BA和 NAA中添加适量相同比值的培养基
上 ,半蒴苣苔长愈组生根率可达 95%[ 8-10 , 12] ;谭晓风等在对莨
山唇柱苣苔叶片进行组织培养的时候 ,添加一定浓度的 NAA
生根率达到 100%[ 16] ,在对猫耳朵叶片组培试验中 ,王俐在
MS培养基上添加 3.0 mg/L6-BA和 0.2 mg/LNAA,而使猫
耳朵的出芽率达到 100%[ 11] 。
表 1 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材料和培养基
Table1 MaterialsandculturemediumforthetisuecultureofGesneriaceaeplants
种名Nameofspecies
部位
Position
诱导培养基∥mg/L
Inductionmedium
分化培养基∥mg/L
Diferentiationmedium
增殖培养基∥mg/L
Proliferationmedium
生根培养基∥mg/L
Rootingmedium
生根率∥%Rootingrate
牛耳朵 花梗 MS+6-BA0.5+NAA0.1 MS+6-BA0.5+NAA0.1 MS+6-BA0.5+NAA0.1 1/2MS或 1/2MS+0.5%活性炭 95
幼叶 MS+6-BA1.0+NAA0.1 MS+6-BA1.0+NAA0.1 MS+6-BA1.0+NAA0.1 1/2MS或 1/2MS+0.5%活性炭 95
黄花牛耳朵 花梗 MS+6-BA0.15+NAA0.1 MS+6-BA0.15+NAA0.1 MS+6-BA0.1+NAA0.05 1/2MS+0.6%琼脂+0.3%活性炭 100
苞片 MS+6-BA0.15+NAA0.1 MS+6-BA0.15+NAA0.1 MS+6-BA0.1+NAA0.05 1/2MS+0.6%琼脂+0.3%活性炭 100
幼嫩花蕾 MS+6-BA0.15+NAA0.1 MS+6-BA0.15+NAA0.1 MS+6-BA0.1+NAA0.05 1/2MS+0.6%琼脂+0.3%活性炭 100
半蒴苣苔 幼叶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1/2MS+0.5%活性炭 95
刺齿唇柱苣苔 幼叶 MS+6-BA0.1+NAA0.2 MS+6-BA0.1+NAA0.2 MS+6-BA0.1+NAA0.2 1/2MS+0.6%活性炭 95
大岩桐 叶柄 MS+6-BA2.0+NAA0.2 MS+6-BA2.0+NAA0.2 MS+6-BA2.0+NAA0.2 MS+NAA0.2 100
嫩叶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MS+6-BA0.5+NAA0.5 MS+IBA0.5+KT0.5 100
非洲紫罗兰 叶片 MS+6-BA1.0+NAA0.5 MS+6-BA1.0+IBA1.0+KT0.1+IBA0.1 MS+6-BA0.5+IBA0.5+0.3%活性炭 1/3MS+IBA0.1 100
幼叶 MS+6-BA 0.1 ~ 2.0 +NAA0.01 ~ 0.5 MS+6-BA 0.1 ~ 2.0 +NAA0.01~ 0.5 MS+6-BA 0.1 ~ 0.6 +NAA0.01~ 0.5+GA0.1~ 1.0
1/2MS+NAA0.1~ 0.5 95
尖萼唇柱苣苔 花梗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1/2MS 95
花蕾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1/2MS 95
莨山唇柱苣苔 嫩叶 MS+6-BA1.0+NAA0.5 MS+6-BA0.5+NAA0.3 MS+6-BA0.5+NAA0.3 MS+NAA0.3 100
台闽唇柱苣苔 幼叶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MS+6-BA0.1+NAA0.1 1/2MS+0.5%活性炭 95
异裂苣苔 幼叶 MS+6-BA0.1+NAA0.2 MS+6-BA0.1+NAA0.2 MS+6-BA0.1+NAA0.2 1/2MS+0.6%活性炭 95
茎尖 MS+6-BA1.0+NAA0.1 MS+6-BA0.5+NAA0.1 MS+6-BA0.1+KT0.1+NAA0.1 1/2MS+NAA 0.3 +IAA0.2 95
琼鱼花 茎段 MS+6-BA1.0+NAA0.1 MS+6-BA0.5+NAA0.1 MS+6-BA0.1+KT0.1+NAA0.1 1/2MS+NAA 0.3 +IAA0.2 95
叶片 MS+6-BA1.0+NAA0.1 MS+6-BA0.5+NAA0.1 MS+6-BA0.1+KT0.1+NAA0.1 1/2MS+NAA 0.3 +IAA0.2 95
猫耳朵 叶片 MS+6-BA2.0+NAA0.1 MS+6-BA3.0+NAA0.2 MS+6-BA3.0+NAA0.3 1/2MS+NAA0.1 100
顶芽 MS+6-BA2.0+NAA0.2 MS+6-BA1.0+NAA0.2 MS+6-BA1.0+NAA0.3 1/2MS+NAA0.2 100
金红花 腋芽 MS+6-BA2.0+NAA0.2 MS+6-BA1.0+NAA0.2 MS+6-BA1.0+NAA0.3 1/2MS+NAA0.2 100叶片 MS+6-BA2.0+NAA0.2 MS+6-BA1.0+NAA0.2 MS+6-BA1.0+NAA0.3 1/2MS+NAA0.2 100
3.4 有机添加物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 ,常用的有机添加
物有椰子汁 、香蕉汁 、马铃薯 、水解酪蛋白等 ,这是一些富含
氨基酸 、激素和维生素的天然复合物 ,他们对细胞和组织的
增殖 、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19] 。但含上述添加物的培养
基还未见在苦苣苔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报道。
3.5 外界因子 移栽成活率也是检验植物组织培养效率的
重要指标 ,其受到温度 、光照和湿度等多种外界因子的影响 。
因此 ,为了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移栽前必须炼苗 ,以增强
组培苗的抗性和适应性。打开瓶盖 ,在自然光下炼苗 1周左
右 ,小心取出 ,洗掉根部附着的培养基 ,晾置使水分控净 ,移
栽到盛有不同比例的腐殖土和珍珠岩粗砂或锯末的培养杯 、
营养盆中 ,移栽后用玻璃板或薄膜覆盖 ,遮阴保湿 ,移栽成活
率一般可达 90%[ 5-14] 。
4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目前 ,苦苣苔的组织培养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
初步确定了适宜苦苣苔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和影响外植体组
培的主要因素。但组培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培养过程中污
染率较高 ,部分材料褐化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培养技
术体系 ,分化率 、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后苦苣苔科植物研究的重点为:完善外植体的消毒措
施 ,降低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率;完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 ,尤其
在激素种类 、浓度的筛选和组合方面加强研究;建立高效稳
定的外植体离体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 ,开展利用转基因技术
改良苦苣苔品质 。随着对苦苣苔科植物研究的深入和繁育
技术体系的完善 ,相信其在现代化城市园林方面和医疗保健
方面将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 M].北京:科学出版
社, 1979:125-581.
[ 2] 李振宇 ,王印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 韦毅刚 ,钟树华 ,文和群.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特点研究 [ J].云南
植物研究, 2004(2):173-182.
(下转第 17390页)
17388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表 1 不同方法提取的 DNA产量与纯度
Table1 TheyieldandpurityofDNAextractedbydifferentmethods
提取方法
Extractionmethods
纯度(A260 /A280)
Purity
产量∥ng/mg
Yield
SDS法 1.30 53.0
改进的 CTAB法 1.79 264.0
改进的酚/仿抽法 1.62 124.0
2.2 不同方法提取的天麻 DAN扩增产物分析 由图 2可
知 ,不同方法提取的 DNAPCR扩增产物有较大差异 , SDS法
提取的 DNA没有得到扩增产物 ,可能是由于提取的 DNA纯
注:1.SDS法提取的 DNA扩增产物;2.改进的 CTAB法提取的
DNA扩增产物;3.改进的酚 /仿抽法提取的DNA扩增产物。
Note:1.AmplificationproductsofDNAextractedbySDSmethod;2.
AmplificationproductsofDNAextractedbyimprovedCTAB
method;3.AmplificationproductsofDNAextractedbyimproved
phenol-chloroformextractionmethod.
图 2 不同方法提取天麻 DNA的 PCR扩增结果
Fig.2 PCRamplificationresultsofDNAextractedfromGastro-
diaelataBlumebydiferentmethods
度过低所致;改进的酚 /仿抽法的扩增扩增出严重拖尾现象 ,
说明提取的 DNA含杂质较多;改进的 CTAB法扩增的条带
较干净 ,说明提取的 DNA纯度较好。
3 讨论
双链 DNA纯度可以用 260和 280nm吸收值的比值进行
计算 ,当比值在 1.7 ~ 1.9时 ,表示纯度较高 ,对此国内外的
研究较多 [ 2-3] 。改进的 CTAB法提取的 DNA纯度较高 , A260 /
A280达 1.79,获得的扩增条带也较好 ,而 SDS法和改进的酚 /
仿抽法提取的 DNA纯度较低 ,表明杂质含量较高 , SDS法提
取的 DNA没有获得扩增产物 ,改进的酚 /仿抽法提取的 DNA
扩增产物条带明显 ,但拖尾现象严重。
PCR本身对模板 DNA要求不高。但由于天麻 DNA降
解严重 ,尤其在干燥样品中阳性成分含量差别较大 ,有的含
量可能较少。为保证天麻 DNA后续研究的准确性 ,天麻
DNA提取的纯度尤为重要 ,国内已有相关研究 [ 4-5] 。该试验
结果表明 ,改进的 CTAB法提取的 DNA紫外吸收曲线最好 ,
且 DNA产量和纯度也最高 ,获得的扩增条带也较好 ,说明其
较适合用于天麻 DNA的提取。
参考文献
[ 1] 李萍,徐国钧,徐珞珊.21世纪生药学的研究展望[ J].中国药学杂志,
1997, 32(9):513.
[ 2] ELLSWORTHDL, RITTENHOUSEKD, HONEYCUTTRL.Artifactual
variationin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Bandingpaterns[ J].
Biotechniques, 1993, 14:214.
[ 3] 王晓丽 ,王晓玲,王晓多.天麻亲本材料的分子标记 [ J] .贵州农业科
学 , 2010, 38(2):10-12.
[ 4] DOVESKM, GALEMD.Theuseof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markersinwheat[J].TheorApplGenet, 1992, 84:567.
[ 5] 王晓丽 ,宋聚先 ,李宝忠,等.天麻简单重复序列与天麻素相关性初探
[ 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 2009, 11(6):880-884.
(上接第 17388页)
[ 4] 胡莹 ,杨柳.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J].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2):6-9.
[ 5] 王树耀,黄白红.大岩桐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 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16(1):43-44.
[ 6] 瞿素萍,屈云慧,苏艳.鲸鱼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 J] .北方园艺 ,
2005(1):77.
[ 7] 吴聚雁,高廷训.金红花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 J].广西植物, 1994,
14(4):338-340.
[ 8] 汤正辉,石雷 ,陈维伦 ,等.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 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3):333.
[ 9] 汤正辉,石雷 ,陈维伦 ,等.刺齿唇柱苣苔的离体快速繁殖 [ J].植物生
理学通讯 , 2004, 40(2):211.
[ 10] 汤正辉 ,石雷,陈维伦,等.台闽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植物
生理学通讯 , 2005, 41(4):497.
[ 11] 王俐,龙春林.猫耳朵的组织培养[ 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39(3):
233.
[ 12] 汤正辉 ,石雷,陈维伦,等.异裂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植物
生理学通讯 , 2005, 41(5):643.
[ 13] 邱云亮.非洲紫罗兰叶片试管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 J].温室园艺 ,
2005(6):48-49.
[ 14] 谢雄辉 ,谢怡青 ,吴炯光.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 J].林
业科技通讯 , 2006(8):53.
[ 15] 温放,张启翔,张启翔.牛耳朵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 J].植物生理
学通讯, 2006, 42(5):906.
[ 16] 谭晓风,邓建军,胡晓义,等.莨山唇柱苣苔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J].
经济林研究, 2009, 27(3):24-27.[ 17] 徐晓峰,黄学林.TDZ: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J].植物学通报,
2003, 20(2):227-237.
[ 18] 梁桂友,温放 ,李湛东 ,等.尖萼唇柱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2):321.
[ 19] 李寿岭,白燕冰,高燕 ,等.药用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J] .热带农业
科技 , 2008, 31(4):37-40.
[ 20] ZHANGW, GUOXD, WANGY, etal.Studyontissuecultureandefec-
tivecloneestablishmentofHemisteptalyrataBunge[ J].AgriculturalSci-
ence&Technology, 2009, 10(1):47-50, 104.[ 21] 牛玉璐,曹永胜.绶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J].畜牧与饲料科
学, 2009, 30(10):183.
[ 22] MENGDQ, YUANDB, ZHANGYF, etal.Reproductionofthethree-
linegenicmalesterilelineparentMian7MB-1(BrascianapusL.)
andseedproductionofF1basedonsomatictissueculture[J] .Agricultur-
alScience&Technology, 2009, 10(1):22-25, 114.
[ 23] 李荣杰.纤维素酶高产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基优化 [ J].畜牧与饲料
科学 , 2009, 30(6):9-11.
[ 24] ZHAOXJ, ZHANGHX.StudyonTissueCultureandRadiationMutationof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J].Ag-
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09, 10(2):37-40.
17390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