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全 文 :收稿日期:2005-11-14; 修订日期:2006-04-21
作者简介:王 新(1976-),男(汉族),辽宁东港人 ,现任辽宁大学制药工
程系助教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
*通讯作者简介:陆慧宁 (1962-), 女(汉族),广西巴马人 , 现任中山大学
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成分研究及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王 新 1, 2 , 陆慧宁1* , 林少琨 1
(1.中山大学测试中心 ,广东 广州 510275; 2.辽宁大学制药工程系 ,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目的 研究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水提醇沉的方法从苦丁茶冬青叶中提取得到苦丁茶冬青
叶多糖并以正交实验优化显色条件 ,采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 测定波长为 482 nm ,最佳显色条件为 6%
苯酚用量 1. 0 m l,浓硫酸用量 7. 0 m l, 反应时间 40 m in。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A =0. 054 6C - 0. 003 3(n =10), r=
0. 999 8,并在 2. 51 ~ 45. 11 mg 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 98. 55%, RSD =1. 86%(n =5)。测得多糖平
均含量为 31. 90%, RSD =1. 75%(n =6)。结论 该方法简单 、准确 、重现性好 , 可为其继续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依据。
关键词:苦丁茶冬青叶多糖; 提取; 苯酚-硫酸法; 含量测定; 正交实验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0-1977-02
Extraction and Determ ina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kud incha C.
J. Tseng
WANG X in
1, 2 , LU H u i-ning1* , L IN Shao-kun1
(1. Instrumenta lAna ly sis&Research Center, Sun Yat - sen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2. Depart-
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 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 term ination m e thod fo r po lysaccharides in the leave s o f Ilex kudincha C. J. Tseng. Meth-
ods The leaves o f I lex kud incha C. J. T seng w ere defa tted w ith 95% EtOH , ex tracted w ith wa ter and prec ip itated w ith 80%
E tOH, and then was depro teined three tim es by Sevag m e thod, and from which, a c rude po ly saccharide no ted as KPSⅡ w as ob-
tained. The traditiona l co lorime tricm e thod applied for the determ ination of po ly saccharide 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kudincha C. J.
T seng was deve loped by the use o f pheny lhydrate - sulfuric ac id, and was optim ized by orthogona l expe rim en .t Resu lts The re-
su lts show ed that thew ave length formea su rem entw as 482 nm. The be st co lo rim etric conditions we re the time of reaction o f 40 m in
and the do sage o f 6% pheny lhydra te and H2 SO4 of 1. 0 and 7. 0 m l, respective ly. L inea r range w as 2. 51 ~ 45. 11 m g L-1(A=
0. 054 6C - 0. 003 3, r=0. 999 8). The ave rage recove ry w as 98. 55% and RSD w as 1. 86% (n =5). The po lysaccharide con-
ten t o f KPSⅡ w as 31. 90% and RSD w as 1. 75% (n =6). C onclusion Them e thod used in this pape r is sim ple, accurate and
stable. The result obta ined m ay ac t as a base fo r the further study and app lication of i.t
Key words:Po lysaccharide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kudincha C. J. T seng;  Ex traction; Pheny lhydra te - sulfuric acid m eth-
od; De te rm ina tion; Orthogonal expe rim en t
  苦丁茶冬青 Ilex kudincha C. J. T seng是冬青科 (Aqu ifo liace-
ae)冬青属乔木植物 , 主产于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海南等省。
叶(苦丁茶)苦 、甘 、凉。清热解毒 , 祛暑。主要用于治疗头痛 、齿
痛 、目赤 、热病烦渴 、痢疾等症 [ 1] 。近年来 , 已有人对苦丁茶冬青
叶(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了一些研究 , 为其临床应
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2] 。 迄今为止 , 对其具有生物活性的
多糖成分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首次从苦丁茶冬青叶中分离提取
得到粗多糖 , 并以正交设计 L9(33)优化显色条件 , 研究了苯酚 -硫酸法测定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含量的方法 ,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
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 1 原料 苦丁茶冬青叶水提物精粉。苦丁茶冬青叶由海南澄
迈万昌苦丁茶场提供 ,经晾干 、粉碎后 , 用水于 80℃浸提 , 提取液
经浓缩后喷雾干燥得红棕色粉末 ,密封保存备用。
1. 2 仪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2501PC, 日本岛津公司 );
真空干燥箱(876-4S型 , 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低速离心
机(CL-12,新专红旗电机厂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SH B-Ⅲ , 郑
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 3 试剂 苯酚(AR, 郑州市德众化学试剂厂), 使用前重蒸馏;
无水乙醇 、无水乙醚 、95%乙醇 、三氯甲烷 、正丁醇 、硫酸等均为国
产分析纯试剂 ,使用前未处理。
2 结果
2. 1 多糖的提取 [ 3 , 4] 称取苦丁茶冬青叶水提物喷雾干燥粉末
10 g,加入 95%乙醇 200 m l浸泡过夜 , 抽滤 ,取滤渣重复以上操作
直至乙醇液无色时止。 80℃烘干 , 加入去离子水 200 m l溶解 , 过
滤除去不溶物质。向滤液中加入 95%乙醇至含醇量达到 80%,
边加边搅拌 ,得灰白色絮状沉淀。静置 6 h后进行离心分离沉
淀 , 回收上层乙醇溶液 , 取固体部分再重复溶解 、沉淀 、离心分离
操作至乙醇液澄清无色为止。溶解后 ,将体积比 4 ∶1的三氯甲
烷 /正丁醇混合液等体积加入多糖溶液中 , 振荡 30 m in后 , 静置 ,
除去中间层变性蛋白质 , 并收集上层清液 , 重复以上操作 3次去
除蛋白 。加入 4倍 95%乙醇醇析 , 水溶后再醇析 2次 , 固体部分
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 2次 , 再用无水乙醚洗涤 2次 , 自然晾干后
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 4 h(50 ℃, -0. 096M Pa), 得浅灰褐色固体 ,
即为苦丁茶冬青叶粗多糖 KPSⅡ 。
2. 2 含量测定
2. 2. 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精密吸取 352. 0 m g L-1苦丁茶冬
青叶多糖 KPSⅡ溶液 1. 0 m l置 10 m l容量瓶中 ,加入 6%苯酚 1. 0
m l, 混匀 ,再加入 7. 0 m l硫酸 ,混匀后室温放置 30 m in, 以蒸馏水
1977
LISH IZH EN MEDIC INE AND MATERIA MED 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10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0期
补至刻度 , 混匀。 以蒸馏水替代多糖溶液如上法配制空白 , 在
600 ~ 300 nm范围内扫描 ,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结果见图 1。确
定最大吸收波长为 482 nm。
图 1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 KPSⅡ显色后紫外光谱图
2. 2. 2 显色条件的选择 以显色剂 6%苯酚用量 、硫酸用量和反
应时间作为考察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 L
9
(33)优选最佳显色条件 ,
因素与水平见表 1。实验结果见表 2, 并采用直观分析法 [ 5]对正
交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浓硫酸用量是影响显色条
件的最主要因素 , 显色剂 6%苯酚用量的影响次之 , 而反应时间
对结果的影响不大。最佳显色条件为 A2B2C3 , 即 6%苯酚用量
1. 0 m l, 浓硫酸用量 7. 0 m l, 反应时间 40 m in。
表 1  L9(33)正交设计
水平 A 6%苯酚 V /m l  B 浓硫酸 V /m l  C 反应 t /m in 
1 0. 8 6. 5 20
2 1. 0 7. 0 30
3 1. 2 7. 5 40
表 2 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

A
 6%苯酚 V /m l 
B
 浓硫酸 V /m l 
C
反应 t /m in
吸光

1 0. 86. 5 20 0. 607
2 0. 8 7. 0 30 0. 680
3 0. 8 7. 5 40 0. 670
4 1. 0 6. 5 30 0. 619
5 1. 0 7. 0 40 0. 685
6 1. 0 7. 5 20 0. 666
7 1. 2 6. 5 40 0. 602
8 1. 2 7. 0 20 0. 676
9 1. 2 7. 5 30 0. 650Ⅰ j 1. 957 1. 828 1. 949Ⅱ j 1. 970 2. 041 1. 949Ⅲ j 1. 928 1. 986 1. 957
-Ⅰ
j
=Ⅰ j /3 0. 652 0. 609 0. 650
-Ⅱ j=Ⅱ j /3 0. 657 0. 680 0. 650-Ⅲ j=Ⅲ j /3 0. 643 0. 662 0. 652
R j 0. 014 0. 071 0. 002
2. 2. 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无水葡萄糖纯品 25. 06 m g,定
容于 100 m l容量瓶中 ,分别吸取 0, 0. 1, 0. 2, 0. 4, 0. 6, 0. 8, 1. 0,
1. 2, 1. 4, 1. 6, 1. 8 m l, 按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项下方法操作 ,
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横坐标为葡萄糖含量 (m g L-1),纵坐标为
吸光度值 , 作标准曲线 , 结果见图 2。求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A =0. 054 6C - 0. 003 3(n =10), r=0. 999 8, 在 2. 51 ~ 45. 11
m g 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图 2 葡萄糖标准曲线
2. 2. 4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 352. 0 m g L-1苦丁茶冬青叶多糖
溶液 1. 0 m l,按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项下方法操作 , 同时平行
测定 10瓶。结果见表 3。所得吸收度变异 RSD =2. 67%, 表明精
密度良好。
表 3 精密度实验结果
瓶号 吸光度 瓶号 吸光度
1 0. 692 6 0. 705
2 0. 719 7 0. 707
3 0. 680 8 0. 674
4 0. 705 9 0. 719
5 0. 674 10 0. 673
2. 2. 5 显色稳定性实验 精密吸取苦丁茶冬青叶多糖溶液 1. 0
m l, 按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项下方法操作 ,样品显色后 , 每隔 5
m in测定 1次吸光度 ,共测定 24次 。结果见表 4。 RSD =0. 38%,
表明本法对苦丁茶冬青叶多糖显色至少在 2 h之内稳定。
表 4 稳定性实验结果
t /m in 吸光度 t /m in 吸光度
5 0. 835 65 0. 844
10 0. 841 70 0. 842
15 0. 844 75 0. 842
20 0. 845 80 0. 841
25 0. 847 85 0. 841
30 0. 846 90 0. 840
35 0. 846 95 0. 840
40 0. 845 100 0. 840
45 0. 844 105 0. 838
50 0. 844 110 0. 839
55 0. 844 115 0. 838
60 0. 844 120 0. 837
2. 2. 6 显色重现性及多糖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同一苦丁茶冬青
多糖 KPSⅡ样品 6份各约 35. 0 m g, 定容于 100 m l容量瓶中 , 取
1. 0 m l,按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项下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 , 代
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多糖平均含量(校正因子为 0. 9[ 6] )。实
验结果见表 5, 吸光度结果为 3次测定平均值 , 计算得多糖平均
含量为 31. 90%, RSD =1. 75%(n=6),说明采用本法测定苦丁茶
冬青叶多糖含量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表 5 显色重现性及多糖含量测定实验结果
样品号 多糖质量 /mg 吸光度 多糖含量(%)
1 34. 93 0. 677 31. 96
2 35. 00 0. 662 31. 19
3 35. 12 0. 687 32. 26
4 35. 01 0. 672 31. 79
5 34. 98 0. 667 31. 44
6 34. 97 0. 694 32. 73
2. 2. 7 回收率实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取一定体积的苦丁茶冬青多
糖溶液,分别加入 2. 51, 5. 01, 7. 52, 10. 02, 12. 53μg葡萄糖 ,按 “最大
吸收波长的选择”项下方法操作, 测定吸光度 ,求平均回收率。结果
见表 6,求得平均回收率为 98. 55%, RSD =1. 86%(n=5)。
表 6 回收率实验结果
样品多糖量 m /μg 葡萄糖加入量 m /μg 测得量 m /μg 回收率 (%)
2. 34 2. 51 4. 78 97. 21
4. 68 5. 01 9. 75 101. 20
7. 03 7. 52 14. 30 96. 68
9. 37 10. 02 19. 34 99. 50
11. 71 12. 53 24. 01 98. 16
3 讨论
为了比较 、评价以多糖为有效成分的药材和药品质量 , 多糖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较多的多糖含量测
定方法是苯酚 -硫酸法 [ 7] , 其原理为多糖在强酸的作用下水解
生成单糖 , 并迅速脱水成糠醛 , 糠醛与酚性物质如苯酚缩合生成
有色化合物 ,但各自的报道中 , 对反应温度的控制 、试剂中苯酚及
硫酸用量 、反应时间不尽相同 [ 8]。 说明对于不同的含糖物质 , 应
用苯酚 -硫酸法 , 其测定条件是不同的。本实验以正交设计 L9(33)优化显色条件 ,研究了苯酚 -硫酸法对苦丁茶冬青叶多糖
1978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0期 LISH IZHEN MEDIC INE AND M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6 VOL. 17NO. 10 
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 , 该方法简单 , 灵敏度高 , 显色稳定 ,
重现性好 , 回收率高 ,结果准确 , 可为其继续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
参考依据。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组成及生物活性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689.
[ 2]  王 新 ,陆慧宁 ,林少琨. 苦丁茶冬青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5, 17(3):366.
[ 3]  Tan Feng, Deng Jun. Analys is of the consti tuen ts and ant isen ile func-
tion ofAchyran thes biden ta ta polysaccharides[ J] . Acta Botan ica S in ica,
2002, 44(7):795.
[ 4 ]   S taub A M. Rem oval of p roteins from polysaccharides[ J] . Methods in
C arbohyd r Chem , 1965, 5:5.
[ 5 ]  刘定远.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第 3版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9:172.
[ 6 ]  董 群 ,郑丽伊 ,方积年. 改良的苯酚 -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
量的研究 [ J] .中国药学杂志 , 1996, 31(9):550.
[ 7 ]  崔红华 ,李超英 ,张大方 , 等. 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人参多糖含量
的研究 [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1999, 6(2):24.
[ 8 ]  刘晓河 ,梁惠花, 谭晓红. 茵陈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 J] .中草药 ,
2003, 34(6):519.
学术探讨
收稿日期:2005-10-31; 修订日期:2006-05-18
浅谈传统美容药物
李素芹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医院 224400)
关键词:中草药; 传统美容理论; 现代美容
中图分类号:R247. 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10-1979-01
  传统美容药主要以植物药为主 , 包括动物 、矿物药及部分加
工品 , 它系用传统康复医学观点表述其特性 , 以中医药理论体系
为基础 , 以中华传统美学理论为指导来研究传统中草药在美容方
面的使用。我国是最早运用传统药物美容的国家之一 ,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从现存的大量文献记载来看 ,我们的祖先积累了许多
这方面极其珍贵的资料。它从来源 、处方 、工艺 、临床等方面都有
其传统特色 , 有一整套传统历史经验。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 ,传
统美容药物仍习惯性地使用并得到较大发展 ,目前已经扩展到美
容悦色 、祛斑洁面 、祛痘消疮 、增香生发 、延年抗衰 、祛淤消斑等
方面。
早在殷纣时期就已经有了胭脂 , 到了秦汉时期 , 我国第一部
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所载药物分为上 、中 、下三品 ,而具有
美容功效的药物属于上品中的就有人参 、五味子 、菟丝子 、卷柏 、
络石 、菌桂 、辛夷 、柏实 、桑寄子 、白僵蚕 、熊脂 、蜂蜜 、冬瓜子 、白
芷 、当归 、蒿本 、川椒 、桃花 、杏仁 、细辛等二十多种 , 对药物在美容
方面的作用叙述较详尽 ,如菌桂:“久服……面色光华 ,媚好如童
子。”柏实:“久服令人悦泽 、美色。”白僵蚕:“……令人面色好”
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 中医药美容更为普遍 , 除了抹粉脂 、涂面
黛 、画眉外 , 已经出现了简单的内服美容药方 , 如芝麻花 、鸡冠花
的酒浸液治秃斑 , 破故脂 、白芥子等药的酒浸液涂生脱发 , 木贼 、
香附水煎去疣 , 乌贼骨粉刷黑牙 ,桃花 、冬瓜子研末和蜜调搽雀斑
等。汉代《华佗神医密传》一书载美容内服方有 10个。唐代《备
急千金要方》中以悦泽 、白嫩皮肤和去皱为目的处方就有 17个 ,
并且记载也很详细 , 剂型为洗剂 、汤剂 、敷剂 、膏剂 、丸药剂 、丹剂 、
脂剂 、澡豆等 , 如柿叶细末和凡士林制成膏去蝴蝶斑 , 柏叶 、猪脂
和丸裹纳泔汁 , 化沐黄赤头发等 , 药用品种上升到一百多种。特
别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百病
主治药中专列面药一条 ,归纳了历代本草中用于抗皮肤衰老 、护
肤美容共 186味 ,并在每味药下均有较为详细的主治 、炮制和使
用方法 , 这是历代本草学收载美容药物最多最详的典籍。至清
代 , 在名医汪昂所撰的《医方集解》中 ,有何首乌美髯乌发之说。
在古代许多实践中 ,白芷是祖先们阐述美容作用最多的一味
药。早在《神农本草》中就认为白芷益肌肤而润泽。 《本草经疏》
中认为 , 白芷 “芳香而辛 , 故能润泽。”《本草求真》曰:“能治阳明
一切头面诸疾 , 如……黑瘢疵者是也。”《日华子本草》曰:“白芷
能止痛生肌 , 去面疵肤瘢。”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翼
方》中常使用白芷 ,有人作了统计 , 在 “妇人面药”章收载的 39条
女性美容药方里 , 白芷使用频率在 25%以上 , 宋金以后 , 古人渐
以白芷粉和蜜常涂以去面黯 、疵瘢 , 润泽颜色 ,或加白附子 、滑石 、
绿豆研细 , 早晚取之洗面 , 能治雀斑 、酒刺 、白殿风皮肤作痒等 , 或
加黄连 、黄柏 、茯苓共研 ,且用香油搽癣 , 而治面上癣疮。至清末 ,
一则白芷为主药的酒刺验方广为青少年使用 , 即白芷与丝瓜络 、
白梅肉 、牛蒡子 、防风 、赤芍 、当归 、生地 、白僵蚕 、白附子 、紫草等
诸药共研细末 ,每天早晚各用少许 , 于手心内用水调成糊状涂面 ,
5 ~ 10 m in后以温水洗面 , 3 ~ 10 d内见效。
当今 ,由于人们对化学药物副作用的不断发现和认识 , 因而
重视对传统药物的发掘和运用 ,作为康复和抗衰老的传统美容药
物 , 更为后人重视。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无论是临床医疗用
药 , 还是民间流传验方 , 都有美容药物的频繁出现。以黑芝麻和
制首乌制成蜜丸 ,服后能医 “少白头”;大黄 、硫磺等分研末 ,水调
搽治 “青春痘”;鲜柳枝叶浓煎取汁 , 趁热洗脸可去一切面疮 , 保
持红颜……。尤为被推广使用的乃是内服液体制剂 , 仅以一副
“健脾美容汤”就足以说明。 20世纪 80年代 ,男女老幼大多开始
有此长期习惯 ,即在医生指导下 , 使用红枣 、杞子 、云苓 、夜交藤 、
玉竹等药煎服 , 2 ~ 3剂 /周。公认和脾健胃的红枣亦有养血润肤
之功 , 杞子煎汤 ,据说能祛老年斑 ,靓肤色 , 具返老还童之奇效;云
苓健脾化湿镇静;玉竹润燥滋阴;夜交藤安神养血。此方数味中
药 , 虽非名贵药材 ,但美颜作用显著 ,常服有益无害。为了真正让
美容药物进入每一个现代家庭 ,不少营养学家都在研制方便可口
的药膳或美容食疗方。如乌蛋汤治白发;嚼黑豆可乌须;炒芝麻
治毛发纵裂;薏米粥治青年扁平疣……。制作虽较简单 , 但都兼
有炮制和烹调的传统特色。如乌蛋汤的做法是:先将两个鸡蛋刷
洗干净 ,沙锅内放入清水 , 把鸡蛋同首乌同煮 (可先将首乌 30 g
与 10 g黑豆蒸制 , 去豆)30 m in, 待蛋熟后去壳再放入砂锅内煮
30 m in即成 ,先吃蛋 , 后饮汤 ,白发 、脱发皆宜服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许多传统美容药物已经被阐明了化学
本质 , 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成分 、药理药剂方面的研究。如经研
究证明 ,古今沿用的健肤美容佳品———白芷含有挥发油(油中主
要成分为白芷素和欧芹属素已),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 酪氨
酸酶能催化酪氨酸转变成二羟苯丙氨 , 后者可继续氧化 , 最后聚
合成黑色素 , 当体内黑色素合成过多 , 会使皮肤出现黑斑 、雀斑 、
老年斑等。而白芷正是通过有效成分的酶抑制作用 ,减少黑色素
形成因而适用治疗灼伤性瘢痕和各种面斑 ,同时具有抗菌和保养
面部皮肤的良好效果。所含的欧芹属素已为呋喃香豆精的光敏
物质 , 能治疗白殿风及银屑病 , 可消除面部色素沉着 ,是不可多得
的常用美容药物。为此 ,现在不少国家都将白芷制成了高级化妆
品———白芷美颜膏 ,更充分发挥其润肤 、增白作用 , 倍受人们亲
睐。其制作方法系以硬脂酸等将白芷先经化学处理后形成水油
乳化液 ,再加入经回流提取的白芷油等搅拌而成。这类以中药有
效成分为主的传统药物正在向现代美容产品过渡。
1979
LISH IZH EN MEDIC INE AND MATERIA MED 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10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