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



全 文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 (6) :31 - 33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 杨素苗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
王立凤,石兰英,杨 静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为探索大岩桐快速繁殖方法,以大岩桐嫩芽为试验材料,研究附加不同浓度 6-BA 的 MS 培养基对
大岩桐愈伤组织形成及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岩桐最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 MS + 6-BA
0. 3 mg /L + NAA 0. 01 mg /L +蔗糖 30 g /L +琼脂 7 g /L; 最适宜的芽分化培养基为 MS + 6-BA 0. 5 mg /L +
NAA 0. 01 mg /L +蔗糖 30 g /L +琼脂 7 g /L,芽分化率达 88% ; 添加活性炭抑制了大岩桐植株的增殖和生长。
关键词:大岩桐; 组织培养; 芽分化
中图分类号:S682. 1 +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 ( 2012) 06-0031-03
Tissue Culture of Gloxinia
WANG Li-feng,SHI Lan-ying,YANG Jing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gloxinia rapid propagation,the effects of MS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rntrations of 6-BA on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callus formation of gloxinia were studied taking the bud of gloxin-
ia as the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was MS + 6-BA 0. 3 mg /L +
NAA 0. 01 mg /L + sucrose 30 g /L + agar 7 g /L. Bud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0. 5 mg /L + NAA
0. 01 mg /L + sucrose 30 g /L + agar 7 g /L,the bud differentiation rate was 88%. Adding active carbon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and the growth of gloxinia.
Key words: Gloxinia; Tissue culture; Bud differentiation
收稿日期:2012-05-1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北药白鲜的人工培植技术研究
及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11551516)
作者简介:王立凤 (1978 -) ,女,黑龙江勃利人,讲师,硕士,主
要从事植物生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园林植物研
究。E-mail:swxwlf@ 126. com。
大岩桐 (Sinningia Speciosa)属苦苣苔科多年生
肉质草本植物[1,2],块茎扁球形,地上茎极短,株高
15 ~ 25 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叶对生,肥厚而大,
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状,先端
浑圆,5 ~ 6 浅裂,色彩丰富,有粉红、红、紫蓝、
白、复色等色,大而美丽。
大岩桐原产巴西,现广泛栽培,是极为高雅的观
花植物,也是节日点缀和装饰室内的理想盆花,还是
重要案头观叶观花小型花植物[3]。国内大岩桐的引
种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才有
小批量生产[4]。大岩桐为异花授粉植物,种子量少,
且种子繁殖的后代难以保持原有的优良品性,种子繁
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常规营养繁殖需要较好的温
湿条件,繁殖速度慢,养护管理较困难[5,6],很难满
足生产需要。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研究最早始于 20 世纪 80 年
代,国内关于大岩桐组织培养的报道较多,绝大部分
集中于在诱导愈伤组织时添加 6-BA 0. 3 ~ 4. 0 mg /L
和 NAA 0. 01 ~ 0. 20 mg /L[7 ~ 9],然后再进行芽分化和
增殖培养。但唐伟斌等[10]认为,诱导分化和继代增
殖可使用相同配方的培养基,这就为简化培养过程提
供了依据。Xu 等[11]和徐全乐等[12]在大岩桐的组织
培养中建立了一步法,从而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
以大岩桐嫩芽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 6-BA
的 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研究 6-BA 浓度对大
岩桐芽分化数量的影响,并讨论活性炭对大岩桐组织
培养的影响,以期为大岩桐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室提供的大岩桐嫩芽。
1. 2 试验方法
1. 2. 1 试验材料的消毒处理 先将外植体 (大岩桐
嫩芽)用自来水冲洗 3 ~ 4 次,用毛刷将其表面的毛
刷去,冲洗干净;然后依次用 70%的酒精浸泡 30 s、
DOI:10.16318/j.cnki.hbnykx.2012.06.028
河北农业科学 2012 年
0. 1%升汞浸泡 10 ~ 12 min,无菌水冲洗 4 ~ 5 遍;最
后,用消毒滤纸吸干表面的水分。
1. 2. 2 试验材料的接种及培养条件 在无菌条件下,
将外植体接种于 MS +蔗糖 30 g /L +琼脂 7 g /L + NAA
0. 01 mg /L且附加不同浓度 6-BA 的培养基上,试验
设 6-BA浓度 0. 1 mg /L (处理Ⅰ)、0. 2 mg /L (处理
Ⅱ)、0. 3 mg /L (处理Ⅲ)、0. 4 mg /L (处理Ⅳ)、
0. 5 mg /L (处理Ⅴ)5 个处理。放在温度为 25 ~
27 ℃的培养室内培养 4 ~ 5 周。肉眼观察愈伤组织的
形成情况。
在温度为 23 ~ 25 ℃的培养室内继续进行生芽和
生根培养,光照强度为 1 600 lux,每天光照时间为
9 ~ 10 h,培养 3 ~ 4 周。每隔 5 d,观察记录 1 次芽分
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浓度 6-BA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芽分化的影响
外植体接种 5 ~ 7 d 时,叶片先吸水膨胀,多数
卷曲,然后逐渐在其边缘长出白色的愈伤组织;随着
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逐渐变大;20 d 后,在其
表面出现淡绿色的小突起,开始了芽分化。其中,在
处理Ⅲ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最大,因此认为,该
处理为大岩桐最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在处理
Ⅳ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形成淡绿色小突起,长成的芽随
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伸长,直径可达到 1. 5 mm
左右,淡绿色;在处理Ⅴ培养基中,1 个月后芽数直
接增殖 3 ~ 5 倍,分化率为 88% (表 1)。
在 NAA浓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培养基中 6-BA浓
度的增加,芽分化率增大 (表 1 和图 1)。对于芽分
表 1 6-BA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6-BA
on adventitious buds induced
处理 总出芽数 (个) 芽分化率 (%)
Ⅰ 20 40
Ⅱ 24 48
Ⅲ 25 50
Ⅳ 38 76
Ⅴ 44 88
* 接外植体数量均为 50 个。
图 1 大岩桐芽分化情况
Fig. 1 Bud differentiation of Gloxinia
* 图 1-1:处理Ⅰ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2:加入活性炭后,处理Ⅰ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3:处理Ⅱ植株的
芽分化情况;图 1-4:加入活性炭后,处理Ⅱ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5:处理Ⅲ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6:加
入活性炭后,处理Ⅲ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7:处理Ⅳ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8:加入活性炭后,处理Ⅳ植株
的芽分化情况;图 1-9:处理Ⅴ植株的芽分化情况;图 1-10:加入活性炭后,处理Ⅴ植株的芽分化情况。
·23·
第 6 期 王立凤等:大岩桐的组织培养
化来说,最适宜的培养基为 MS + 6-BA 0. 5 mg /L +
NAA 0. 01 mg /L +蔗糖 30 g /L +琼脂 7 g /L。
2. 2 活性炭对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
活性炭可防止植物组织自身的酚类物质分泌和变
褐老化[13],可以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将
图 1-1 与图 1-2、图 1-3 与图 1-4、图 1-5 与图 1-6、图
1-7 与图1-8、图 1-9 与图 1-10 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活
性炭对大岩桐的芽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活性
炭对大岩桐植株的增粗、增高与增殖生长均表现出一
定的抑制作用[14]。
活性炭不是组织培养中的必需成分,但现有资料
显示,活性炭在许多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中起着重要
作用[15]。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岩桐最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
培养基为 MS + 6-BA 0. 3 mg /L + NAA 0. 01 mg /L +蔗
糖 30 g /L +琼脂 7 g /L;6-BA浓度越高,对大岩桐芽
分化效果越好,大岩桐最适宜芽分化的培养基为 MS
+6-BA 0. 5 mg /L + NAA 0. 01 mg /L +蔗糖 30 g /L +琼
脂 7 g /L;活性炭对大岩桐植株的增粗、增高与增殖
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 花卉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22.
[2]林 萍,徐晔春 . 观赏花卉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7:197.
[3]黄小荣,蔡 玲,苏 煊 .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 [J]. 广
西林业科学,2001,30 (3) :132 - 133.
[4]李发虎,蔡永敏,樊明寿,樊永军 . 不同基质对于大岩
桐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农学通报,2009,
25 (1) :112 - 114.
[5]杜启兰,赵秀芳,陈景秀 .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技术 [J].
山东林业科技,2002,(2) :41 - 42.
[6]潭文澄,戴策刚 .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7]曹桂萍,王建美 .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J]. 山东农业科学,2002,(5) :16,22.
[8]周根余,周卫华,程 磊 . 大岩桐组培中休眠现象的初
步研究 [J]. 上海农业学报,2000,16 (20) :69 - 72.
[9]任如意,赵金良,宗宪春,张晓军 . 大岩桐叶片组织培
养及其组织学观察 [J]. 北方园艺,2008,(6) :183 -
185.
[10] 唐伟斌,刘占牛 . 大岩桐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 (8) :14 - 18.
[11] Xu Q L,Hu Z,Li C Y. Tissue culture of Sinningia speciosa
and analysis of the in vitro—generated tricussate whorled
phyllotaxis (twp) vaCant [J]. In Vitro Cell Dev Biol-
Plant,2009,45:583 - 590.
[12]徐全乐,谢亚红,刘文婷,阮美煜,胡 鑫,贾海燕,
王崇英 . 大岩桐再生体系建立的两种途径 [J]. 园艺学
报,2010,37 (1) :135—140.
[13]高国训 .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 [J]. 植物生理学
通讯,1999,35 (6) :501 - 506.
[14]李师翁,范小峰,卢东平 . 大果良种沙棘愈伤组织诱导
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2001,
21 (2) :262 - 266.
[15]李桂荣,孙 丽,孙俊逢 . 油桃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
变的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 (5) :827 -
828.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