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华桫椤DNA提取及ISSR分析



全 文 :中华桫椤 DNA提取及 ISSR分析
应站明 ,黎桂芳 ,王海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萍乡 33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华桫椤总DNA的提取方法。 [方法 ]采用SDS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中华桫椤总DNA,通过电泳检测方法进行比
较。 [结果]用改良CTAB法得到的DNA浓度和纯度都较高 ,基本上无蛋白质、多糖等杂质。用改良 CTAB法得到的总 DNA进行ISSR
-PCR扩增 ,谱带清晰 ,获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为提取高质量的DNA样品奠定了基础 ,并为探讨中华桫椤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
种群遗传结构及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中华桫椤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依据。
关键词 中华桫椤;改良CTAB法;SDS法;ISSR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32-16180-02
StudyonTotalDNAExtractionofAlsophilacostularisBakerandItsISSR-PCRAnalysis
YINGZhan-mingetal (PingxiangColege, Pingxiang, Jiangxi337000)
Abstract [ Objective] TheresearchaimedtostudythetotalDNAextractionmethodsofA.costularisBaker.[ Method] Toinvestigatetheop-
timumDNAextractionmethod, SDSandmodifiedCTABmethodsforisolatinggenomicDNAfromA.costularisBakerleafwerestudied.Thei-
solatedDNAwasexaminedbyultravioletabsorptiontestand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 Result] TheresultsshowedthatthemodifiedCTAB
methodwassuitableforDNAisolationfromA.costularisBakerplants.ThequalityofDNAcouldmeetISSRrequirementevenextractedonce
bythemodifiedCTABmethod.[ Conclusion] ThestudycanprovidethebasisforextractinghighqualityDNAsample, andcanoferthemo-
leculargeneticsreferenceforexploringthegeneticdiversityandthepopulationgeneticstructureofA.costularisBakeranddeeplyprotecting
andutilizingA.costularisBaker.
Keywords AlsophilacostularisBaker;CTABmethod;SDSmethod;ISSR-PCR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改项目(JXJG-08-23-5)。
作者简介 应站明(1981-),男 ,江西鄱阳人 ,讲师 ,从事植物系统分类
与资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9-09-04
  中华桫椤(AlsophilacostularisBaker)又称毛肋桫椤 ,系蕨
类植物门水龙骨目桫椤科桫椤属植物 ,为第四纪冰川孑遗植
物 ,被称为植物界 “活化石 ”,中华桫椤被列为二级濒危物
种 [ 1] 。中华桫椤树形高大 ,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 ,可提
取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 2] ,其茎秆髓部富含淀粉 ,可提取
淀粉代食品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对研
究古地质气候 、古环境的演变 、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持
续利用具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目前 ,中华桫椤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组织培养 [ 3] 、形态生物学 [ 4]和配子体发育 [ 5]等方
面 ,其分子水平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由于中华桫椤中含糖类
和酚类等化学成分 ,因此其 DNA提取具有一定的困难 。而
提取高质量的 DNA样品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必要前
提 [ 6-8] 。为此 ,笔者利用 SDS法和改良 CTAB法对中华桫椤
总 DNA进行提取 ,用 ISSR-PCR检测所提取的总 DNA模板 ,
以探讨中华桫椤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 ,为
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中华桫椤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华桫椤:采自于我国云南屏边大围山自然保
护区(22°57′N、103°42′E)。野外采集未完全伸展的拳卷状
中华桫椤嫩叶 ,置于自封口塑料袋中 ,用手轻压排去袋内空
气 ,封口 ,尽量置于阴凉处存放 [ 9] 。
主要试剂: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提取缓冲
液:100 mmol/LTris-HCl(pH值 8.0), 1.4 mol/LNaCl, 20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 2%CTAB, 1%聚乙烯基吡咯
烷酮(PVP), 0.4%巯基乙醇(注:巯基乙醇在使用之前加入 ,
室温保存);②CTAB沉淀缓冲液:100 mmol/LTris-HCl(pH
值 8.0), 10 mmol/LEDTA, 1%CTAB(室温保存);③十二烷
基磺酸钠(SDS)提取液:100 mmol/LTris-HCl(pH值 8.0),
50 mmol/LEDTA(pH值 8.0), 500 mmol/LNaCl, 2%β巯基
乙醇 , 20%PVP。
1.2 方法
1.2.1 改良 CTAB法 [ 10] 。具体步骤为:取叶 ,用消毒的剪刀
剪碎 ,置于 -40℃冰箱中快速冷冻 1 ~2 h,取出后快速研磨;
分装于 3个 1.5ml的离心管中 ,快速加入 0.5ml提前预热的
CTAB提取缓冲液 ,充分混匀;65℃水浴保温 1 ~4 h,冷却至
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 ,充分混匀后 , 12 000 r/min
离心 10 min;重复上一步骤 2次;取上清液 ,加入 4倍体积的
CTAB沉淀缓冲液 ,混匀 ,室温静置 5 ~ 60 min, 12 000 r/min
离心 5 min;取沉淀 ,悬浮于 400 μl1mol/L的 NaCl溶液中;
加入 2.5倍体积的 -20 ℃的无水乙醇中 , 12 000 r/min离心
5min;用 70%乙醇漂洗沉淀 2次 ,吹干 ,溶于 100 μlTE中;
置于 -20℃冰箱中保存备用。
1.2.2 SDS提取法 [ 11] 。对采集的叶片组织进行如下处理:
取叶 ,用消毒的剪刀剪碎 ,置于 -40 ℃冰箱中快速冷冻 1 ~ 2
h,取出后快速研磨;将浆状的叶片粉末转入 2 ml离心管中 ,
加入 1 mlSDS提取液 ,混匀 , 65℃水浴 , 12 000 r/min离心 10
min;将上清液转入到新的离心管中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
戊醇(24∶1),上下颠倒 15 min,混匀 , 12 000 r/min离心 10
min;重复上一步骤 1 ~ 2次 ,直到界面层的沉淀物质很少后
进入下一步骤;加入 2.0 ~ 2.5倍体积的冰冻的无水乙醇 ,沉
淀 5 ~ 10 min;10 000 r/min4 ℃离心 10 min,加入 400 μl1
mol/L已灭菌的 NaCl溶液溶解 DNA;随后加入 2.0 μlRNA
消化酶 ,摇匀后置于 37 ℃水浴锅中水浴 30 min;再加入 2.0
~ 2.5倍体积的冰冻的无水乙醇 ,沉淀 5 ~ 10 min;10 000
r/min离心 10 min,弃去上清液 ,用 70%乙醇洗沉淀 2次 ,干
燥 ,加入 20μl的 TE溶解 DNA,置于冰箱中待用。
1.3 ISSR-PCR初始扩增体系及程序 将改良的 CTAB法
所得的 DNA按以下步骤进行 ISSR-PCR检测 ,扩增选用 814
号引物 ,其序列为:5′-CTCTCTCTCTCTCTCTA-3′。扩增反应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 37(32):16180-16181, 16189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32.133
条件为 [ 12] :20 μlPCR反应体积 , 1×PCRbufer, 2.5 mmol/L
Mg2+ , 0.2 mmol/LdNTP, 0.2 μmol/L引物 , 1.5 UTaq酶 , 50
ng中华桫椤模板 DNA。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 30 s, 50 ℃复性 45 s, 72℃延伸 90 s, 35个循环;72 ℃
延伸 7 min;4 ℃保存 。
2 结果与分析
2.1 改良 CTAB法和 SDS法提取 DNA结果 用 SDS法提
取总 DNA,由于中华桫椤中酚类 、糖类等物质过多 ,提取效果
不理想(图 1)。点样孔中有 EB吸收说明有多糖和蛋白质存
在 ,拖带现象也较严重 ,有少量的 RNA存在 , DNA完整性差 ,
部分 DNA可能被 DNA酶降解 ,多酚物质和多糖的影响较
大 ,不适宜严格的分子标记试验。用改良 CTAB法提取 ,中
华桫椤样品总 DNA在 0.8%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结果见图
2。由图 2可知 ,扩增条带很整齐 , DNA质量较高 ,蛋白质少 ,
无拖带现象 , DNA完整性比较好。经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的 DNA的 A260 /A280值均在 1.750 ~ 2.050, 表明总 DNA的浓
度及纯度均符合试验要求 。 2种方法提取的中华桫椤总
DNA分子量大概都在 23kb,但改良 CTAB法提取的总 DNA
质量较优于 SDS法提取的总 DNA。
2.2 ISSR-PCR检测结果 使用改良的 CTAB法提取得
到的 DNA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 ,没有弥散等现象 ,而且特征
条带多达 10条。这说明用改良 CTAB法提取的 DNA质量较
好 ,谱带清晰 ,能用于进一步的分子标记分析及其他分子生
图 1 SDS法提取中华桫椤总 DNA电泳图
Fig.1 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oftotalDNAfromAlsophila
costularisbySDSmethod
图 2 改良 CTAB法提取中华桫椤总 DNA电泳图
Fig.2 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ofDNAfromAlsophilacostu-
larisbyimprovedCTABmethod
图 3 改良CTAB法提取所得的中华桫椤 DNA的 ISSR-PCR扩增结果
Fig.3 ISSR-PCRamplificationresultsofDNAextractedfromAlsophilacostularisbyimprovedCTABmethod
物学试验研究 。
3 讨论
那冬晨等研究表明 ,某些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酚类 、
多糖等物质 ,影响 DNA的提取 ,所以不同植物材料 、不同试
验目的都需要对 DNA提取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优化 ,实
现对 DNA的有效提取 [ 13] 。桫椤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 、
酚类和多塘等多种物质 [ 14] 。因此 ,给其总 DNA的提取带来
很大的困难。 20世纪 80年代以后国内外普遍采用 CTAB法
提取植物总 DNA。CTAB是一种去污剂 ,既能裂解细胞又能
有效沉淀多糖 ,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 ,在高盐溶液中是可
溶的 ,当降低溶液盐浓度到一定程度时 ,从溶液中沉淀 ,通过
低温离心就可将 CTAB-核酸的复合物与变性蛋白 、多糖类
物质分开。但其主要用于草本植物和不含酚类或含酚类较
少的植物的 DNA提取 ,并不适合富含多酚类物质的茶叶基
因组 DNA的提取 [ 15] 。对于富含多酚 、多糖的植物组织 ,通过
增加提取缓冲液中 β-巯基乙醇用量 ,可以有效地控制酚类物
质的氧化褐变及 DNA的降解。除去蛋白质的步骤中 ,适当
增加氯仿∶异戊醇的量和使用次数 ,有利于更加完全地去除
蛋白质 ,从而提高产物的纯度。
该研究对 CTAB法进行改良 ,也起到一定的效果 ,有效
地去除了此类杂质 ,提高了 DNA的纯度 。虽然 SDS法提取
的 DNA有浓度高和 DNA不易被 DNA酶降解等优点 [ 15] ,但
结果显示该法对中华桫椤的 DNA提取效果不佳。使用改良
CTAB法提取 DNA不但得率较高 ,而且操作较简单 ,所得产
物杂质较少 ,降解程度轻 ,并可提取到高质量的 DNA,完全符
合 ISSR-PCR等分子检测的要求 。改良 CTAB法中快速冷冻
后迅速研磨和加入氯仿∶异戊醇(沉淀核酸)后剧烈振荡 ,且
选择的离心速度为 12 000 r/min等处理均能提高中华桫椤
DNA的提取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来 ,改良 CTAB法提取所得
的中华桫椤的 DNA无论从纯度 、得率看 ,其效果都比 SDS
法好。
(下转第 16189页)
1618137卷 32期                应站明等 中华桫椤DNA提取及 ISSR分析
7360-7365.
[ 6] POPECH, BORINGAM.AsurveyofChineseAmphibia[J] .PekingNat
HistBul, 1940, 15(1):13-48.
[ 7] 赵尔宓,江耀明.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山溪鲵属的分类与分布 [ C] //青藏高原研究横断山考察专辑(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社, 1983:293-298.
[ 8] ZHAOEM, ADLERK.HerpetologyofChina[M].Oxford:Societyforthe
StudyofAmphigiansandReptiles, 1993:1-522.
[ 9] 徐剑.北方山溪鲵是有效种的再研究[ J].韶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6, 17(2):80-82.
[ 10] 赵尔宓 ,张学文 ,赵惠,等.中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校正名录 [ J].四
川动物 , 2000, 19(3):196-207.
[ 11] FUJZ, WANGYZ, ZENGXM, etal.GeneticDiversityofEasternBa-
trachuperus(Caudata:Hynobidae)[J].Copeia, 2001(4):1100-1107.[ 12] 费梁,叶昌媛,田婉淑.山溪鲵属的分类探讨及一新种的描述 [ J].动
物分类学报 , 1983, 8(2):209-219.
[ 13] 李悦,吴敏 ,王秀玲.小鲵科线粒体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
发育[ J] .动物学报, 2004, 50(3):464-469.
[ 14] SONGMT, ZENGXM, WUGF, etal.ANewSpeciesofBatrachuperus
fromNorthwesternChina[J].AsiaticHerpetologicalResearch, 2001, 9:6
-8.
[ 15] 胡淑琴 ,叶昌媛 ,费梁.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 [ M].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77.
[ 16] 田婉淑 ,江耀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
[ 17] 费梁,叶昌媛.四川两栖类原色图鉴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
[ 18] FUJZ, ZENGXM.HowmanyspeciesareinthegenusBatrachuperusA
phylogeographicalanalysisofthestreamsalamanders(familyHynboi-
idae)fromsouthwesternChina[ J].MolecularEcology, 2008, 17:1469-
1488.
[ 19] 刘承钊 ,胡淑琴 ,杨抚华.四川巫山两栖类初步调查报告 [ J].动物学
报 , 1960, 12(2):278-291.[ 20] 赵尔宓 ,胡其雄.中国西部小鲵科的分类与演化 ,兼记一新属 [ J].两
栖爬行动物学报 , 1983, 2(2):29-34.
[ 21] 赵尔宓.巴鲵属的模式种的命名应予订正 [ J] .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
1984, 3(1):40.
[ 22] 赵尔宓.巴鲵属犁骨齿列形态的研究及其与北鲵属属征的订正 [ J] .
四川动物, 1994, 13(4):162-166.
[ 23] 黄永昭 ,费粱,叶昌媛.关于巴鲵属Liua分类问题的探讨 [ M] //两栖
爬行动物学研究 ,第 1、2辑.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3:53-57.
[ 24] 叶昌媛 ,费梁,胡淑琴.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 [ M].成都:四川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93.[ 25] 费梁,叶昌媛,黄永昭.中国两栖动物检索[ M] .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
重庆分社, 1990.
[ 26] 赵尔宓 ,张服基.北鲵属 Randon、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巴鲵属 Liua
和异鲵属Xenobius骨骼的比较研究及其系统发育探讨 [ J].两栖爬行
动物学报 , 1985, 4(3):209-218.
[ 27] 张服基.巴鲵Liuashihi(两栖纲:小鲵科)骨骼的解剖[ J].两栖爬行动
物学报, 1985, 4(1):17-24.
[ 28] 徐剑.我国有尾动物分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 J] .四川动物 , 2001, 20(4):177-180.
[ 29] 徐剑.小鲵科 Hynobidae同物异名及有效种问题的研究 [ J].韶关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12):74-78.
[ 30] 徐剑.我国小鲵科几个属分类问题的探讨 [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 2002, 41(1):79-81.
[ 31] 王一虎,王秀玲,方盛国,等.两栖类小鲵科不同属多个体DNA指纹图
谱分析及其分类问题探讨[ 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32(1):79
-83.
[ 32] ZENGXM, FUJZ, CHENLQ, etal.Crypticspeciesandsystematicsof
thehynobidsalamandersoftheLiua-Pseudohynobiuscomplex:Molecularandphylogeneticperspectives[J].BiochemicalSysematicsandEcology,
2006, 34:467-477.
[ 33] 陈晓虹 ,杨杰,瞿文元.秦巴拟小鲵在河南的发现及地理分布探讨
[ J].动物学杂志, 2007, 42(1):148-150.
[ 34] 费梁 ,叶昌媛.小鲵科的分类探讨 ,包括一新属[ J].两栖爬行动物学
报, 1983, 2(4):31-37.
[ 35] 费梁 ,瞿文元 ,吴淑辉.我国小鲵科一新属新种的描述 [ J].动物学研
究, 1985, 6(4):399-403.
[ 36] 张服基,胡其雄.小鲵科的水栖进化及一新属新种[ J].两栖爬行动物
学报 , 1985, 4(1):36-40.[ 37] 赵尔宓.我国有尾类分类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名录 [ C] //赵尔宓.从
水到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217-220.
[ 38] 陈晓虹,瞿文元,牛红星.中国小鲵属一新种(两栖纲:有尾目:小鲵
科)[J].动物分类学报 , 2001, 26(3):383-387.
[ 39] XIONGJL, CHENQ, ZENGXM, etal.Karyotypic, Mophological, and
MolecularEvidenceforHynobiusyunanicusasaSynonymofPachy-
hynobiusshangchengensis(Urodela:Hynobidae)[ J].JournalofHerpe-
tology, 2007, 41(4):663-670.
[ 40] 费梁 ,叶昌媛.湖北省小鲵属(蝾螈目:小鲵科)一新种———黄斑小鲵[ J].动物分类学报 , 1982, 7(2):225-228.
[ 41] 费梁 ,叶昌媛.小鲵科的分类探讨 ,包括一新属[ J].两栖爬行动物学
报, 1983, 2(4):31-37.
[ 42] 胡淑琴,赵尔宓,刘承钊.秦岭及大巴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
[ J].动物学报 , 1966, 18(1):57-89.
[ 43] 赵尔宓,吴贯夫.秦巴北鲵的分类地位,兼论黄斑拟小鲵是它的异名
[ J].四川动物 , 1995, 14(1):20-23.
[ 44] 田应洲,谷晓明,孙爱群,等.贵州省拟小鲵属一新种———水城拟小鲵
[ 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4):9-13.
[ 45] 徐宁 ,曾晓茂,傅金钟.中国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记述[ J].动物分类学报 , 2007, 32(1):230-233.
[ 46] WEIG, XIONGJL,HOUM, etal.Anewspeciesofhynobidsalamander
(Urodela:Hynobidae:Pseudohynobius)fromSouthwesternChina[ J].
Zootaxa, 2009, 2149:62-68.
(上接第 16181页)
参考文献
[ 1] 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M].北
京:科学出版社, 1987.
[ 2] 唐栩.黄酮类化合物 DO1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 [ D].广州:中山大
学, 2003:78.
[ 3] 程治英,刘道华.中华桫椤的组织培养 [ 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2(3):
210-211.
[ 4] 佚名.中华桫椤[ J] .植物杂志, 1994(3):11.
[ 5] 王金娟,张宪春,刘保东 ,等.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 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2):32-41.[ 6] ANGELOK, PETERL.Ahigh—throughputplantDNAextractionmethod
formarkeranalysis[J] .PlantMolecularBiologyReporter, 2003, 21:95-
95.
[ 7] JEANFM, OLGAS, LORENEA, etal.Afulyautomatableenzymatic
methodforDNAextractionfromplanttissues[ J].BMCPlantBiology,
2005, 23:1-9.
[ 8] SGHAIERZ, ALIF, MOHAMEDC.GenomicDNAextractionmethodfrom
peai1milet(Pennisetumglaucum)leaves[J] .AfricanJournalofBiotech-
nology, 2005, 4(8):862-866.
[ 9] 王经源 ,黄儒珠.用于DNA提取的刺桫椤叶片组织保存方法研究[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8(1):82-84.
[ 10] 邹春静,张超 ,马永亮 ,等.不同方法提取三种生态型沙地云杉总 DNA的比较[ J].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6(3):35-38.
[ 11] 杨模华,李志辉,张冬林,等.马尾松针叶DNA提取方法研究 [ J].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3):40-41.
[ 12]朱柏芳 ,朱笃,邓荣根,等.穗花杉 ISSR引物反应条件的优化与筛选
[ J].植物研究 , 2006, 26(3):318-322.
[ 13] 那冬晨,邓俊敏.常春藤总 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 J].北方园艺, 2008
(9):162-163.
[ 14] 陈封政,李书华,雷明容.濒危植物桫椤叶和茎秆中可溶性糖和总黄
酮含量的研究 [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2(12):50-51.
[ 15] 唐玉海,郭春芳,张木清.一种提取茶树基因组DNA的方法———改良的CTAB法 [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07(1):99-101.
1618937卷 32期                熊建利等 小鲵科中国特有属及物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