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花叶开唇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全 文 :基金项目 湖南省林业厅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 曹受金(1972-),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从事园林方面的
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6!10!12
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俗称金线莲、金
线草,为多年生热带陆生兰,是民间珍稀名贵中草药,具极
高经济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室内观叶植物[1]。
随着森林不断砍伐,花叶开唇兰的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为满足市场的需要
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笔者利用其茎尖和顶芽为外植体开
展花叶开唇兰组织培养[2],为花叶开唇兰遗传资源的保存和
开发利用及其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花叶开唇兰(植株6节高,茎径大于 0.6cm)
的茎尖和顶芽为外植体[3]。
1.2 方法
1.2.1 材料的表面灭菌。取5~10cm的新芽,从植株茎部切
离。先用洗衣粉刷洗,充分洗净后将材料再切取1~2cm左
右,先在浓度75%的酒精中处理30s,转入浓度0.1%氯化
汞溶液中10min,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放到灭菌滤
纸上吸干水分,然后在解剖镜下无菌操作剥取茎尖和顶芽。
一般茎尖大于2mm,带2个原叶基,接种到培养基中。
1.2.2 类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外殖体接种后放置在23~
25℃的黑暗条件下,培养1~2个月后可分化出1至数个乳
白色的类原球茎,在转绿前将其切割成小块,在其小块组织
稍为长大后,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分化芽和根。
1.2.3 芽的诱导与增殖。将开始萌发的类原球茎置于MS+
6!BA2mg/L+NAA1mg/L培养基中,诱导芽的发生。将诱导
出的芽接种在附加生长素和分裂素的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
基上,6!BA的浓度分别为1.0、2.0、3.0mg/L,NAA浓度分别
为0.1、0.5、1.0mg/L。进行双因素正交试验,观察芽的分化状
况,筛选最佳培养基。
1.2.4 根的诱导。采用4种不同的生根培养基,分别是:①
1/2MS+NAA0.5mg/L;②1/2MS+IBA1.0mg/L;③1/2MS+
IBA2.0mg/L;④1/2MS+NAA0.5mg/L+KT1.0mg/L。从中筛
选诱发根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同时观察多大的芽适宜
诱导根的生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类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的影响 将外
殖体在MS培养基上培养,经2个月后外植体发生了类原
球茎,呈丛生状,在NAA作用下,脱分化为愈伤组织。从生
长状况来看,大多是绿色转为黄色,少数由黄色转为绿色,
在转移中发现绿色的类原球茎组织较松脆、密集,能分化不
定芽,而黄色的愈伤组织松软,含水量丰富,潮湿。将诱导形
成的类原球茎切下,移入新配制的成份相同的培养基,这种
培养基配方中,生长素比例较大,激动素比例较小,易于类
原球茎增殖,但不易分化。
2.2 不同组合配方对芽的诱导与增殖的影响 待类原球
茎增殖到一定数量,将一部分类原球茎培养在分化培养基
上,适当增加激动素的比例,减少生长素的比例,配方为
MS+6!BA2.0mg/L+NAA1.0mg/L,约经30d,即可看见丛生
状的绿色类原球茎顶端冒出一个个尖细的小芽,在培养基
中的类原球茎,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状态。当类原球茎发育成
丛生状不定芽时,大多不能正常发育成茎,由类原球茎萌发
的独立的芽能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带叶的茎。
为提高芽的增殖系数,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配制9种
不同浓度比例的培养基,接种后的材料置于温室中培养,培
养温度为23~25℃,连续光照10~12h。20d后统计结果并
进行直观分析(表1)。
从表1可见:组合5号最优,即6!BA为2.0mg/L,NAA
为0.5mg/L。通过观察,配方3中诱导产生的芽数最少,长
势也最弱,新芽发黄,基部很少有新球茎形成;配方9中,新
增芽长势强劲,基部有相当数量的新球茎形成,但由于
NAA浓度较高,高浓度NAA对花叶开唇兰芽的增殖和生
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配方6中芽的长势一般。因此芽增殖
的最佳培养基组合是配方5,即6!BA为2.0mg/L,NAA为
0.5mg/L。
2.3 不同培养基对兰花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2.3.1 4种培养基对兰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采用的兰花
组培苗平均有叶2~3片,芽长1.5~2.0cm,叶长1.5cm,叶宽
3.0~4.0mm,每种培养基接种40个芽。
从表2可以看出,第4种培养基诱发根的生长效果比
(下转第382页)
花叶开唇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曹受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 对花叶开唇兰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芽的诱导、继代增殖、壮苗培养和生根诱导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正交试
验筛选出快速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A2.0mg/L+NAA0.5mg/L+蔗糖35g/L+琼脂6g/L;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分析比较出芽长为1.5cm,叶长为1.5cm,叶数为2~3片的兰花苗有利于生根。
关键词 花叶开唇兰;组织培养;原球茎
中图分类号 Q9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02-00380-01
注:基本培养基为MS+35g/L蔗糖+6g/L琼脂。
组合号 6!BA∥mg/L NAA∥mg/L 平均增殖倍数 平均芽长∥cm
1 1.0 0.1 2.0 3.2
2 2.0 0.1 1.6 2.6
3 3.0 0.1 1.0 0.9
4 1.0 0.5 1.5 3.0
5 2.0 0.5 2.8 4.2
6 3.0 0.5 1.6 3.4
7 1.0 1.0 1.3 2.8
8 2.0 1.0 0.6 2.9
9 3.0 1.0 2.4 3.5
表1 正交设计试验安排与结果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7,35(2):380,382 责任编辑 周 娜 责任校对 胡剑胜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07.02.028
!!!!!!!!!!!!!!!!!!!!!!!!!!!!!!!!!!!!!!!!!!!!!!!
(上接第380页)
较差,第1种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因为在这种培养基上
生长的兰花芽的根数最多,有根芽所占的比例也最大。6月
17日观察根条数为18条,有根芽所占的比例达62%,到6
月24日,根条数增加到23条,有根芽所占的比例已达到
82%。从第2和第3种培养基中,可以看出高浓度的IBA刺
激根生长的效果比较明显。不同成分的培养基诱发兰花组
培苗根的发生效果不同,寻找一种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对
缩短出苗时间和提高兰花苗的移栽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2.3.2 不同规格兰花组培苗的生根状况比较(表3)。从表3
可以看出:芽越长,根条数越多;芽越小,芽的生长越明显,
而根的生长情况就越差。例如,Ⅰ种规格兰花,2个星期只
长出5条根,有根的兰花芽仅占19%,芽的长度是原来的1
倍,其他方面也有较大的增长。Ⅱ、Ⅲ两种规格的兰花,芽的
生长情况相差不大,长根的情况也很相近,Ⅱ规格兰花,两
周后长根10条,有根芽比例为45%;Ⅲ规格兰花,长根14
条,有根芽比例为50%。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应该选用Ⅱ规
格的兰花芽生根,缩短出苗所需的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1)类原球茎诱导与增殖试验表明:组织松脆、密集的
绿色类原球茎能分化为不定芽,而组织松软、含水丰富、潮
湿的黄色类原球茎不能。同时,花叶开唇兰在生长素比例较
大、激动素比例较小的培养基中,易于增殖类原球茎,而不
易于分化。实际上,在组织培养中,分化培养基的生长激素
和剂量,能否分化根和芽,完全取决于激素种类和剂量。每
种兰花都不完全一样,要经过试验摸索才能掌握,可以设计
几种配方,进行对比试验来确定。
(2)正交试验筛选的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5mg/L+蔗糖35g/L+琼脂6g/L。筛选出的最佳
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芽长为1.5cm,叶长
为1.5cm,叶数为2~3片的兰花苗有利于生根。
(3)在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试验中,切割方式,掰开(自
然分离)比横切、纵切好。可能是掰开的原球茎损伤小、成活
率高,而切开的原球茎容易褐化。
参考文献
[1]周兴,李海鹰,下桂文,等.花叶开唇兰的初级培养及再生途径[J].广
西科学,1999,6(2):157.
[2]彭东辉,连强牡,刘淑兰.花叶开唇兰的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
1999(3):21.
[3]曾宋君,彭晓明,张京丽,等.植物组织培养简报摘编[J].植物生理学
通讯,2000(5):441.
表2 不同培养基对兰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观测日期 培养基种类 根数 有根芽比例∥%
06$17 1 18 62
2 8 26
3 13 47
4 3 18
06$24 1 23 82
2 13 42
3 16 58
4 8 23
表3 不同规格兰花组培苗的根发生状况
观测日期 平均芽
长∥cm
平均叶
长∥cm
平均叶
宽∥mm
叶片数 根数 有根芽比
例∥%
06$10 Ⅰ 0.7 0.5 2.0 1~2 0 0
Ⅱ 1.5 1.5 3.0 2~3 0 0
Ⅲ 2.3 2.0 4.5 3~4 0 0
06$17 Ⅰ 1.0 0.8 2.5 2 3 10
Ⅱ 1.8 1.7 3.5 2~3 6 32
Ⅲ 2.6 2.3 5.1 4 9 36
06$24 Ⅰ 1.4 1.1 2.8 2~3 5 19
Ⅱ 2.3 2.0 4.4 3 10 45
Ⅲ 3.0 2.5 5.6 4~5 14 50
有明显增产效果。二是合理扩大叶面积,提高叶面积系数。
调查证明,保苗49500~52500株/hm2时,光能利用率最高,
相应产量也高(表3)。通过45户株数与产量统计分析,结
果求得r=0.5838,表明单位面积株数增多,产量也随着增
高。但是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有一个度,要适应当地生态条件。
3 产量与效益
几年来,在安达市内积温2800℃及以上乡镇,每年落
实玉米综合技术开发0.67万hm2,按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
搭配吉单261、吉单505、嫩单11、龙丰2号品种进行种植,
平均产量为11073kg/hm2,一般田产量为8764.5kg/hm2,增
产率为26.4%,年平均增产为69324万kg/hm2,占全市玉米
总产量的32.5%,产量为11700kg/hm2的村有14个,2005
年大本村233.33hm2玉米,平均产量为12157.5kg/hm2,创
最高记录。
参考文献
[1]龚绍先.粮食作物与气象[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2]陈立亭,孙玉亭.黑龙江省气候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3]关贵林,徐南平.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农业及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
与对策[M].哈尔滨:黑龙江省气象局,1995.
[4]陈立亭,祖世亨.黑龙江省农作物结构调整的农业气候依据[J].黑龙
江气象,2001(2):2-5.
[5]祖雪梅,韩俊杰.温度对玉米籽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的试验[J].黑龙江
气象,1998(4):25-27.
[6]贺威霖.气候资源变异对通河县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
气象,2004(4):38-39,42.
密度范围∥株/hm2 平均株数∥株/hm2 叶面积系数 产量∥kg/hm2
49500~52500 51750 3.25 11184.0
45000~49500 47250 2.61 10194.0
39000~45000 42000 - 9253.5
<37500 - <2.00 9040.5
表3 不同密度叶面积系数与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引言
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
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一般文字不宜太长,不需作详尽的文献综述。在最后引出文章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
“引言”两字省略。
##############################################$#
#
#
#
#
#
$
##############################################$
#
#
#
#
#
#
$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