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地理种源四翅滨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全 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11 ,(1):8~ 10 , 17
Shaanx i Fo 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不同地理种源四翅滨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王海鹰1 ,杨 涛1 ,贾艳梅1 ,王艳玲2
(1.陕西省治沙研究所 ,陕西榆林 719000;2.榆阳区林业种子站 ,陕西榆林 719000)
摘 要:从青海西宁市郊 、宁夏盐池青山乡两地引进四翅滨藜 , 在榆林进行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
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苗木的成活率 、保存率差异不大 ,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但不同种源的株高 、地径 、
冠幅等生物量均表现出差异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 宁夏引进的四翅滨藜生物量明显优于青海的引
进种 ,其更适宜在榆林沙区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四翅滨藜;地理种源;引种;栽培
中图分类号:S793.904;S7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1)01-0008-03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Atriplex Canescen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Provenances
WANG Hai-y ing 1 , YANG Tao1 , JIA Yan-mei1 , WANG Yan-ling2
(1.Inst i tute f or Control Sand of S haan xi P rov ince , S haan xi Yul in 719000;
2 , Forest Seed Stat ion o f Yuyang ,Shaanx i Y ulin 719000)
Abstract:By int roducing Atriple x Canescens f rom suburb o f Xining , Qinghai province and Qingshan
of Yanchi , Ningxia Hui A utonomous Region into the Yulin , Shannxi Province for cultiv ation and ex-
periment , the result show ed that under the same si te conditions , the re is no dif fe rence in the survival
rate and maintenance rate of seedling s , indicating the st rong adaptabi li ty.Differences existed in
height , basal diameter and crow n diameter w ith different provenances.With the g row th of seedlings ,
the biomass of Atriplex Canescens int roduced from Ningxia is better than that f rom Qinghai province ,
much sui table in Qinhai.
Key words:A triplex Canescens ;geog raphic pro venance;int roduction ;cul tivat ion
  滨藜是全世界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 ,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 、亚热带 、干旱半干
旱地区[ 1-, 2] 。四翅滨藜(Atriple x Canescens)又称
灰毛滨藜 ,属藜科滨藜属 ,具有耐寒 、耐旱 、高产 、
营养含量丰富等特性 ,是干旱半干旱区 、盐碱地优
良饲草灌木 ,广泛用于牧场改良 、防风固沙 、盐碱
地改造和水土保持之中[ 3-5] 。
我国引进的四翅滨藜是从美国科罗拉多州大
学等单位选育的优良灌木改良品种[ 6-8] 。自 1989
年引入我国后 ,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育苗 、造
林的进行了试验研究 ,经过多年的试验 ,它在三北
地区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和利用价值 ,己引起广泛重视 ,有“奇迹树” 、“生物
脱盐器”的美称[ 6 , 8-10]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从青海
西宁市郊 、宁夏盐池青山乡两地引进四翅滨藜进
行育苗试验研究 ,利用 5 a 时间从成活率 、株高 、
地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及对比分析 。本文着重从
不同地理种源引种表现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以
便为榆林地区四翅滨藜的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
参考 。
* 收稿日期:2010-12-28
 作者简介:王海鹰(1975-),女 ,陕西榆林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引种栽培试验和荒漠化防治工作。
1 育苗地自然概况
试验育苗地布设在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榆林红
石峡苗木繁育基地。该地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
陆性季风气候 ,年日照时数为 2 756.7 ~ 2 914.2
h ,光照充足 ,日温差大 ,夏热冬寒 ,年平均气温在
8.1 ℃,极端最高气温 38.6 ℃,极端最低气温-
32.7 ℃;年平均降水量 400 mm ,主要集中在 7 ~
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4 ~ 8倍 , 3 ~ 5月
西北风达到 5 ~ 7 级。土壤为沙壤土 ,土地平整 ,
透气性好 ,灌溉条件方便 。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用青海西宁市郊 、宁夏盐池青山乡两个地
区的四翅滨藜优良品种。
2.2 试验方法
2.2.1 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 选择有灌溉条件 ,
土壤透气性好的沙壤土 ,每 667 m2 施入有机肥
2 000 ~ 2 300 kg ,过磷酸钙 50 kg , 磷酸二铵 8
kg ,并用硫酸亚铁 8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做成 3
m×10 m 长方形的苗床 ,深翻土地 ,使畦内土壤
疏松平整 。
2.2.2 种子处理方法 对青海西宁市郊 、宁夏盐
池青山乡两地区所采集的种子 ,均采用以下 3种
方法进行处理。(1)沙藏处理 ,在播种前将种子与
半潮湿沙子(沙子的湿度以手握不散为宜)按1∶3
的比例搅拌均匀 ,然后用湿麻片包裹放置于通风
向阳处 ,用塑料布覆盖 ,促进种子萌发 。(2)温水
浸种 ,用 40 ℃左右的温水浸种 12 h ,待 20%~
30%种子裂口吐白时进行播种 。(3)对照处理 ,不
经任何处理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播种 。
2.2.3 播种方式  2004 年 10月中旬进行苗床
整理 ,苗床规格为 3 m×10 m 。2005年 4月上中
旬进行播种 ,采用条播方式 ,用开沟器轻拉土壤播
种 ,深度为 2 ~ 3 cm ,播后覆土 1 ~ 2 cm ,太浅种子
容易因地表干结而造成芽干;过深种芽破土困难 ,
影响出苗 。而露地育苗 ,播种前期必须遮荫或覆
膜 ,以利提高地温 、保湿 ,防止日灼 。种子大量出
苗后 ,必须及时撤去覆盖物。同时进行小水灌溉。
种子出苗前保持地面湿润 。
2.2.4 抚育管理 播种后一般 8 d左右开始出
苗 ,20 d 左右出苗结束。为保证苗木的正常生
长 ,待苗高长到 4 cm 左右时进行间苗 ,每 667 m2
留苗 1.2 ~ 1.5万株 。5月追化肥 1次 ,每 667 m2
施 5 kg 尿素。并及时除草松土 ,保证苗木的健壮
生长 。
3 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不同地理种源在榆林地区的适应性 ,
对两种不同种源地种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
物候期 、成活率与保存率的观测以及株高 、地径和
冠幅等生物量调查与对比 。
3.1 物候期观测
2005年 4月 3号种子播种后 ,对两个品种的
物候期进行了跟踪观测 ,结果见表 1。
  从表 1可看出 ,四翅滨藜种子在传统处理的
情况下基本不影响种子出苗 ,仅仅是晚 2 d出苗。
用温水与沙藏处理的种子反而萌芽期与展叶期提
前 2 ~ 3 d 。
3.2 成活率 、保存率观测
2006年 6 月进行苗木成活率(成活数/调查
数)调查 、2006年 10月进行苗木保存率(保存数/
调查数)的调查 ,详见表 2。
表 1 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地理种源四翅滨藜物候期的影响
种源地 种子处理方法 萌芽期 展叶期 初花期 果实成熟期 落果期
青海 沙藏 4月 12日 4月 24日 5月中下旬 10月下旬 次年 4~ 5月
温水 4月 12日 4月 23日 - - -
对照 4月 14日 4月 25日 - - -
宁夏 沙藏 4月 10日 4月 22日 5月中旬 10月中旬 次年 4~ 5月
温水 4月 10日 4月 21日 - - -
对照 4月 12日 4月 22日 - - -
·9·2011 年第 1 期          王海鹰等 不同地理种源四翅滨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表 2 不同地理种源四翅滨藜成活率 、保存率观测统计
种源地 种子处理方法 成活率/ % 保存率/ %
青海 沙藏 86 75
温水 88 80
对照 86 82
宁夏 沙藏 91 90
温水 89 89
对照 87 85
  从表 2可以看到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苗木
的成活率 、保存率差异不大 ,都表现出较强的适
应性 。
3.3 生物量调查
通过 2006 ~ 2010年 5年对宁夏 、青海两种源
地引进的四翅滨藜进行的跟踪调查 ,分析两个种
源地品种的生长量 。2006 年 10月 ~ 2010年 10
月选取一定数量的苗木进行生长情况跟踪调查
(株高 、地径和冠幅), 然后定期对其形态特征 、
物候期等进行系统观测记载(见图 1-3)。
从图 1可以看出 ,不同地理种源的四翅滨藜 ,
株高生长量的在两年内差异不是太大 ,但是随着
生长年限的增加 ,高生长出现略微的变化 。宁夏
的四翅滨藜高生长趋势优于青海。分析原因 ,主
图 1 不同种源地四翅滨藜株高生长量比较
图 2 不同种源地四翅滨藜地径生长量比较
要在于宁夏种源地的气候 、土壤等条件更接近榆
林的自然条件 。所以 ,宁夏引进的四翅滨藜高生
长优于青海引进的四翅滨藜。
  从图 2得知 ,不同地理种源的地径生长量区
别不明显 ,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地径生长也出
现略微的变化 ,宁夏种源地径生长优于青海 。出
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宁夏种源地的气候 、土壤 、水
质等条件比青海种源地的自然条件更接近榆林。所
以 ,宁夏物种地径的生长优势逐渐凸显出来。
图 3 不同种源地四翅滨藜冠幅生长量比较
  从图 3可看出 ,不同地理种源的冠幅生长量
有一定的区别 ,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冠幅出现不
同的变化 ,宁夏引进的四翅滨藜冠幅生长优于青
海。其原因主要在于宁夏种源地的降水 、土壤 、年
均气温等自然条件比青海种源地更趋近于榆林。
所以 ,宁夏引进种的冠幅生长更优于青海种 。
4 结论
(1)四翅滨藜不同种源间物候期与生长量有
一定的差异性 。从 2006 ~ 2010年观测资料来看 ,
不同种源物候期略有差异 。
(2)青海四翅滨藜 2年平均株高为 89 cm ,2
年生冠幅平均为 75 cm ,宁夏四翅滨藜平均株高
为 94 cm ,平均冠幅为 76 cm ,由图 1 ~ 3看出 ,相
同的立地条件下 ,不同种源其株高 、地径 、冠幅生
长均有差异 ,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宁夏引进的四
翅滨藜无论株高 、地径还是冠幅都明显优于青海
引进的四翅滨藜 。榆林与宁夏的海拔高度 、经纬
度 、年平均气温等条件基本相近 ,更有利于引进苗
木种的生长。
(3)四翅滨藜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
在高生长 、冠幅和地径生长 ,通过几年的育苗栽培
试验 ,四翅滨藜完全能够适应榆林地区的自然条
(下转第 17页)
·10·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4 结果与分析
(1)经测定 ,该林业局 1986年前后利用本文
“《天然云杉母树的选择标准》和其种子采收 、精选
及储藏催芽 、育苗等方法标准”从海拔 2 000 ~
2 300 m处所选择的天然云杉采种母树种子(在该
局海拔 1 400 ~ 1 600 m)与该种子所培育的二代
云杉母树林的种子相比较 ,其种子长度(含种翅)
差异不明显[ 10] ,说明本文所总结的《天然云杉母
树的选择标准》和其种子采收 、精选及储藏催芽 、
育苗等方法并未改变云杉的遗传特性 ,该标准与
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2)采用本文《选择优良苗木出圃的标准和
方法》所培育的大苗造林 ,已将该局以前的造林保
存率(指 1960 ~ 1990 年)由 36%提高到现在的
99%以上 ,而其造林成本却相对降低了近 80%;
同时利用该标准在低海拔立地集约培育云杉大
苗 、在高海拔营建母树林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较天然
林结实年龄(平均在40年以上)提早了近 20年。
(3)辛家山林业局从 1964 年开始按本文
“《天然云杉母树的选择标准》和其种子采收 、精选
及储藏催芽 、育苗等方法标准”在海拔 1 460 ~
2 250 m之间营造人工云杉林和母树林共计 100
多 hm2 ,其中已有 72 hm2 母树林(20 ~ 40龄)现
大部分已出现了结实和更新现象 。从 1998 ~
2010年度共采集云杉种子 500多 kg ,培育云杉苗
木 500多万株。
5 结论
(1)通过上述 3项应用结果可知 ,本文所总
结的“《天然云杉母树的选择标准》和其种子采收 、
精选及储藏催芽 、育苗等方法标准”在该林业局海
拔 1 400 ~ 1 600 m 的范围内是科学可行的。
(2)若在海拔 1 400 ~ 1 600 m 范围以下的立
地条件按本文的方法标准培育秦岭云杉苗木 ,需
特别注意土壤粘度的改良和遮阴问题 ,上述标准
和方法尚需据实际情况改进。
参 考 文 献:
[ 1]  张仲粲.陕西森林[ 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
168-173.
[ 2]  高甲荣 ,肖斌 ,陈海滨 ,等.秦岭山地云杉结构特征与更新动
态的研究[ J] .林业科学 , 2000 , 36(专刊 1):105-109.
[ 3]  江洪.云杉种群生态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120-143.
[ 4]  杨玉坡 ,李承彪.四川大小金川冷 、云杉林木结实规律性的
初步研究[ J] .林业科学 , 1960(3):193-199.
[ 5]  孙玉玲 ,李庆梅 ,杨敬元 ,等.秦岭冷杉球果与种子的形态变
异[ J] .生态学报 , 2005 , 25(1):176-181.
[ 6]  孙玉玲 ,李庆梅 , 谢宗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结实特性的研
究[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5 , 29(2):251-257.
[ 7]  高甲荣 ,王树文 ,黄永鹏 ,等.陕西省辛家山林区云杉生长状
况的初步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0 , 5(1):15-21.
[ 8]  王三省 ,李和平 ,刘索成 ,等.陕西省辛家山林区不同等级云
杉苗木造林成活率结果调查与分析[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9(6):6-9.
[ 9]  李和平 ,王三省.陕西省辛家山林区云杉林分自然更新结果
调查与分析[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9(2):9-12.
[ 10]  吴海云 ,王三省 ,史大林.陕西省辛家山林区不同海拔云杉
球果 、种菱及种子长度差异分析[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9
(4):8-10.
(上接第 10页)
件 ,抗寒性强 ,生长良好 ,而且栽培容易 ,管理粗
放。宁夏四翅滨藜生物量明显优于青海 ,具有良
好的推广前景。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宇超.三种木本滨藜植物抗逆生理特性研究[ D]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 2007.
[ 2]  王芳玲 ,石 磊.滨藜属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J] .陕西
林业科技 , 2010(2):8-12 , 15.
[ 3]  彭少兵 ,王得祥.用正交设计优化四翅滨藜的育苗方法[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7 , 22(2):85-87.
[ 4]  李跃进 ,崔素英 ,郝朝晖 ,等.常绿饲料灌木树种-四翅滨藜
[ J] .中国林副特产 , 2002(4):30-31.
[ 5]  郑淑霞 ,王占林.四翅滨藜的表现性状及其在青海省的发展
潜力[ J] .陕西林业科技 , 1999(3):10-13.
[ 6]  徐秀梅 ,张新华 , 王汉杰.四翅滨藜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28(5):54-58.
[ 7]  张新华 ,郭胜安 , 徐秀梅.四翅滨藜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研
究[ J] .宁夏农林科技 , 2003(4):4-5.
[ 8]  孔东升.四翅滨藜在国内的引种表现及应用研究综述[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9 , 24(4):125-129.
[ 9]  徐秀梅 ,董锋.三种生长调节剂在四翅滨藜扦播育苗上的试
验[ J] .宁夏农学院学报 , 2002 , 23(4):79-81.
[ 10]  甑伟玲 ,占玉芳 , 丁丽萍 ,等.四翅滨藜播种育苗试验[ J] .
防护林科技 , 2008(1):4-5.
·17·2011 年第 1 期          邵春生等 秦岭云杉苗木培育方法与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