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砂仁的真伪鉴别



全 文 :杜仲及常见伪品的鉴别
滕 杰 1 , 李 庆2
(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大连  116021;  2.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7)
关键词: 杜仲 ; 丝绵木 ; 红杜仲 ; 藤杜仲 ; 正木茎皮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5) 03-0225-01
  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 ,主要用于腰脊酸痛 ,
足膝痿弱 ,小便余沥 ,阴下湿痒 ,胎漏欲堕等症 ,为常用中药 [1 ]。目
前商品较为混乱 ,常有伪品出现。 现将杜仲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
要点叙述如下 ,以供大家参考。
1 正品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其呈扁平的板状白片 ,
或向内微曲的薄片 ,大小厚薄不一 ,一般厚约 0. 2~ 0. 7 cm ,长约
40~ 90 cm。 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 ,粗糙或平坦 ,厚皮具纵裂皱
纹或纵裂横纹。刮去栓皮则显灰棕色或棕褐色 ,较平滑 ;薄皮具稀
疏横裂灰白色的皮孔及纵皱 ,可见淡灰色的地衣斑 ,内表面暗紫
色或黑棕色 ,平滑。体较轻、质硬而脆 ,易折断 ,折断后有细密银白
色细丝相连 ,富有弹性。 气微 ,味微苦 ,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2 伪品
2. 1 丝棉木 为卫矛科卫矛属丝棉木的干燥茎皮 ,又称白杜。 呈
浅槽状或向内卷曲的筒状、片状 ,厚 0. 3~ 1 cm,外表面灰色或灰
棕色或淡黄棕色 ,稍有细纵纹。折断面呈纤维性 ,有细密白色胶丝
相连 ,光泽差 ,疏而较脆 ,拉至 0. 2 cm即断。 气微 ,味微甘。
2. 2 藤杜仲 又称紫花络石 ,为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茎皮 ,呈
收稿日期: 2004-09-27; 修订日期: 2005-02-16
卷筒状或板片状 ,外皮厚 0. 2~ 0. 45 cm ,呈灰褐色 ,并有突起的
疙瘩 (皮孔 )。横纹内表面黄白色 ,有细纵纹 ,质软而脆 ,易折断 ,胶
丝稀疏。 气微 ,味苦 ,粉末黄色。
2. 3 红杜仲 即杜仲藤 ,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的树皮 ,呈单、双
卷筒状或槽状 ,厚 0. 1~ 0. 25 c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灰黄色或灰
褐色 ,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除去栓皮呈红棕色 ,较平坦 ;内表面
红棕色 ,有细纵纹。质硬而脆 ,易折断 ,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 ,但胶
丝弹力不大 ,气微 ,味稍涩。
2. 4 正木茎皮 为卫矛科植物正木 (又称大叶黄杨 )的干燥树皮。
茎皮呈平板状 ,单卷筒状 ,长短不一 ,外表面灰褐色 ,较粗糙 ,有点
突起的皮孔及纵向浅裂纹 ;内表面浅棕色 ;较光滑 ,具纵向条纹 ,
质脆易断 ,断面不平坦 ,有较密的银白丝相连 ,但不易拉长 ,味
淡 [2]。
参考文献:
[ 1 ]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册 [ J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7: 1031-1033.
[ 2 ] 纪俊元 ,陈焕亮 ,黄桂荣 ,等 .真伪易混中药鉴定 [M ].沈阳:辽宁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154-156.
收稿日期: 2004-09-30; 修订日期: 2005-02-21
砂仁的真伪鉴别
李传印 , 宋春华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医院  274700)
关键词: 砂仁 ; 真品 ; 伪品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5) 03-0225-01
  砂仁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 因其具有化湿、行气、温
中、安胎的独特功效 ,一向被临床上用于治疗湿阻中焦及脾胃气
滞和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之证。伪品较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鉴
别。 砂仁临床上常用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
熟果实。目前市场上常见伪品有红壳砂仁、海南假砂仁、建砂仁等
多种植物。 现将正品与伪品的鉴别介绍如下。
1 正品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或海
南砂 Amomum Longiegueare T. L. Wu的干燥成熟果实 ,阳春砂
主产于广东阳春 ,质量最好。绿壳砂主产东南亚各国。海南砂主产
海南岛。 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晒干。
1. 1 阳春砂 蒴果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具不明显的三棱 ,长 1. 5
~ 2 cm ,直径 1~ 1. 5 cm。表面棕褐色 ,密生刺状突起。种子集成
团块 ,具三钝棱。 外被淡棕色假种皮。 气芳香而浓烈 ,味辛凉 ,微
苦。
1. 2 绿壳砂 蒴果呈圆形或长卵形 ,长 1~ 2 cm ,直径 0. 8~ 1. 5
cm。 外表面棕色 ,果皮密生刺状突起。 种子团具明显的三棱。气
味较阳春砂稍淡。
1. 3 海南砂 蒴果呈长椭圆形 ,有明显的三棱 ,长 1. 5~ 2 cm,直
径 0. 8~ 1. 2 cm。表面被片状、分枝状的软刺。种子团较小 ,呈不
规则块状。 气味较阳春砂稍淡。
2 伪品
2. 1 红壳砂仁 为姜科植物红壳砂 Amomumaurantiacum H. T.
Tsai et S. W /Zhao的成熟果实 ,主产云南省 ,蒴果近球形或卵圆
形 ,长 1. 3~ 1. 8 cm ,直径 0. 7~ 1. 1 cm,表面橘红色 ,种子团方形
或多角形 ,气香 ,味微苦。
2. 2 海南假砂仁 为姜科植物海南假砂仁 Smomum chinen Se
Chen ex T. L. Wu的成熟果实。 蒴果卵形或长倒卵形 ,长 2~ 3
cm,直径 1~ 1. 5 cm。外表灰棕色 ,具扁平分枝软刺。种子团棕红
色 ,具较明显的三棱。 味微苦、辛。
2. 3 建砂仁 为姜科植物山姜 Al pinia japonica Miq.的成熟果
实。蒴果球形或椭圆形 ,长 0. 5~ 1 cm ,直径 0. 5~ 0. 8 cm。果皮橙
红色 ,被短柔毛而不具软刺。 种子团瘦小 ,味微苦 ,辛而涩。
·225·
LIS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5 V OL. 16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 16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