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薇与白前



全 文 :1 9 8 0年第 1卷雄 5如 ` 性蛾 弓 栩、
· 中药研究 · 白 薇 与 白 前
西北大学生物系 景汝勤 胡正海
白薇和白前是两种效用不 同的中药 。 根据沁绍
调查 , 由于药材的外形近似及其他一些原因 ,
我省一些地区存在两种药材互相混淆现象 , 同
时也有将徐长卿 、 紫花合掌消等草药的根误作
白薇和白前入药的情况 。 因为它们的效用各不
相 同 , 互相混用 , 对人民健康有一定影响 。 根据
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 , 现将白薇 、 白前及其他
二种混淆品的资料和鉴别真伪的方法 , 分别介
绍 于下 。
胃肠炎 、 急性肝炎 、 痈肿 、 湿疹等 。 其化学成
分不详 。
从上述资料可见 , 它们的医疗效用和化学
成分不同 , 因此不能混用 。
原植物形态及分布
效用及化学成分
白薇为萝摩科植物白薇〔C y n a n e h o m a t r一
a t u m B g e 〕和蔓生 白薇〔C . v e r s i c o l o r B g e 〕的
干燥根茎及根 。 性寒 , 味苦 、 咸。 具清热 、 凉血 、
利尿的作用 。 主治阴虚发热 、 血虚昏厥 、 小便
涩痛等症 。 化学成分主要有 白薇醇 、 挥发油 、
强心戒等 。
自前为同科植物柳叶白前 〔C . S at u nt o n i
( D e c n e
.
) S
。 h l t r
.
e x l o v l
. 〕和芫花叶白前〔 C ·
g l a u c e s c e n s (D e c n e
.
) H a n d一M a z z . 〕的干燥
根茎及根 。 性平 , 味齐 、 甘 。 具化痰 、 止咳 、
平喘作用 。 主治吐喘多 呢。 化学成分主要有三
菇皂试等 。
徐长卿为同科植物徐长卿 C . p a in o ul “ ut xn
( B g e
.
) 工\ i at g . 的干燥根茎和根 。 性温 , 味辛 、
辣 。 具祛风化湿 , 行气通络作用 。 主治风湿痹
病、 胃痛胀满 、 牙痛 、 了一乏痛 、 跌打肿痛等症 。
据药理研究 , 可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
脂类沉积 , 现 已在临床 且与何首乌合用以降血
脂。 化学成分主要有牡丹酚等。
草药同科植物紫花合掌消 C . a m p lxe i ca lu e
H e m S I
.
v a r
. 。 a s t a n l u m M a k i n o 药 用 全 草。
性平 , 味苦 、 辛 。 具祛风 、 行气 、 消肿 、 解毒
作用 。 主治腰痛 、 偏头痛 、 风湿关节炎 、 急性
一 、 白筱原植物
1
. 白薇 [ C y n a n e h u 二 a t r a t u m B g e 〕 又名
老君须 、 白马尾 、 直立 白薇。
多年生草本 。 高 40 一 70 厘米 , 植物体具 白
色乳汁 。 根茎短 , 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 , 长
达 20 厘米 以上 , 直径 2 一 3毫米 , 外皮土黄色 。
茎直立 , 通常不分枝 , 全株密被灰 白 色 短 柔
毛 。 叶对生 ; 叶 片 卵 形 或 卵 状 长 圆形 , 长
5 一 10 厘米 , 宽 3一 7 厘米 , 先端短渐尖 , 基
部圆形 , 全缘 , 侧脉 6一 7对 , 具短柄 。 花多数 ,
在茎梢叶腋生伞形状聚伞花序 ; 花尊 5 深裂 ,
内面基部有小腺 体 5 枚 ; 花 冠 深 紫 色 , 辐
状 , 5 深裂 , 副花冠 5 裂 , 裂片盾状 , 圆形 ,
与合蕊往等长 ; 堆蕊 5 枚 , 花药顶有膜质片 ,
花药 2 室 , 内具黄色花粉块 , 与载粉器的双臂
连结 ; 子房上位 , 两心皮略连合 。 普 荚 果 单
生 , 长 5 一 9 厘米 , 先端渐尖 , 基部钝形 , 中
间膨大 。 种子多数 , 卵圆形 , 顶端 有 白 色 长
绵毛 。 花期 5 一 7 月 , 果 期 8 一 10 月 (见 图
1 )
广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生于山坡草丛或
林缘灌丛中。
:
. 蔓 生 广l 薇 〔C y n a n e h u xn v e r s i e o 10 r
B g e〕又名蔓生薇 、 变色 白薇。 与白薇 的主要 区
别为 : 植物体不具 白色乳汁 , 茎上部蔓生 , 叶
质地较薄 。 花较小 , 初开时黄绿色 , 后渐变为
黑紫色 , 副花冠小形 , 较合蕊柱为短 。
陕西中医
8一 12 厘米 , 先端长渐尖 , 基部具宿警。 种子
多数 , 披针形 , 顶端具白色长毛 。 花期 5 一 8
月 , 果期 9 一 1 0月 。 (见图 2 )
图 i 白薇 C y n a n e h u m a t r a t u m . B g e .
1
. 花枝 2 . 根 3 . 叶片一部分放大 4 .雄蕊腹面观
5
. 载粉器 6 .果实 7 . 种子 。
分布于吉林 、 辽宁 、 河北 、 山西 、 山东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四川 、 河南等省 。 生于山
地灌木丛中。
图 2 柳叶白前 C y n a n e h u m s t a u n t o n i i ( D e e n e . )
S e h l t r e x 16 v l
1一 2 植物全形 3 . 果枝 4 . 花
合蕊柱和副花冠 7 . 花药的腹面观
5
. 载粉器 6
8
. 种子
二 、 白前原植物
1
. 柳叶白前〔C y n a n e h u m s t a u n t o n i i (D e一
e n e
.
) s e h l t r
.
e x l o v l〕 又名水杨柳 、 竹叶白
前 。 多年生直立半灌木。 高 0 . 5一 1米 , 根茎横
走或斜生 , 中空 , 节上簇生纤细弯曲的须根 。
茎 圆柱形 , 有细棱 。 叶对生 , 叶片略革质 , 披
针形或线状披 针形 , 长 3 一 12 厘米 , 宽 .0 3一
1
.
4 厘米 , 先端渐尖 , 基部渐窄 , 全缘 , 中脉
在叶背明显 , 侧脉约 6对 , 叶有柄。 伞形状聚
伞花序腋生 , 花 3 一 8朵 , 小苞片多数 ; 花尊
5 深裂 ; 花冠紫红色 , 辐状 , 5 深裂 , 裂片线
形 , 内面具长柔毛 , 副花冠裂片盾状 , 肥厚 ,
较蕊柱短 ; 雄蕊 5枚 , 与雌蕊合生成蕊柱 , 花
药 2 室 , 每室具 1 淡黄色下垂的花粉块 ; 子房
上位 , 由 2 离生心皮组成 , 两花柱在顶端连合
成一平厚盘状柱头 。 葺荚果 , 狭长披针形 , 长
分布于江苏、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等省区 。 生于山谷湿地 、 溪滩 、 江边砂碳处 ,
以及半浸在水中。
2
. 芫花叶白前 〔 C 了n a n e h t m g l a t C e s c e n ,
(D ce ne
.
) H一 M . 〕又名水竹消 、 消结草 。 与
柳叶白前的区别为 : 叶片椭 圆形 , 长 3 一 5 厘
米 , 宽 1一 1 . 5厘米 。 花较大 , 花冠黄白色 , 裂
片椭圆形 , 副花冠裂片 5 , 肉质 , 与蕊柱几等
长 。 普荚果 , 略呈梭状 , 长约 4 厘米 。 种子为
卵状披针形 。
分布于江苏 、 安徽 、 浙江 、 福建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等省区 。 生于江边河岸及沙石间 , 也有在路边
荒地上 。
1 9 80年第 1卷第 5期 (总第 5期 )
三 、 混淆品的原植物
1
· 徐 长 卿 〔 Cy a n n e hum pa ni eu l a tum
( B罗 . )K i ta g.〕又名竹叶细辛 、 寥刁竹 。 多
年生直立 草 本 。 高 达 1米 , 根 细呈 须 状 多
至 50 余条 , 具特殊气味 。 茎不 分 枝 , 具 白 色
乳汁 , 无毛或被微毛 。 叶对生 , 纸质 , 披针形
至条形 , 长 4 一 13 厘米 , 宽 3 一 15 毫米 , 两端
急尖 , 两面无毛或上面具疏柔毛 , 叶缘稍反卷
有睫毛 ; 叶近于无柄。 圆锥状聚伞花序近顶腋
生 , 长达 7 厘米 , 有花 10 余朵 ; 花粤 5 深裂 ,
卵状披针形 ; 花冠黄绿色 , 近辐状 , 5 深裂 ,
裂片广卵形 , 平展或向外反卷 , 副花冠裂片 5,
黄色 , 肉质 , 顶端钝 , 基部与雄蕊合生 ; 雄蕊
5 枚 , 相连成筒状 , 药 2 室 , 每室 1 枚 花 粉
块 ; 雌蕊 1 , 子房上位 , 由 2 离生心皮组成 ,
花柱 2 , 柱头平扁。 葺荚果呈角状 , 长约 6 一
8厘米 , 表面淡褐色 。 种子多数 , 卵形而扁 ,
暗褐色 , 顶端有一簇 白色长毛 。 花期 5一 7月 ,
果期 9 一 1 2月 。 (见图 3 )
分布于黑龙江 、 辽宁 、 河北 、 山东 、 陕西 、
江苏 、 江西 、 福建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广西 、
广东及西南地区 。 生于山坡草丛中。
2
· 紫花合掌消〔C y n a n e h u m a m p l e x i。 a u l e
H e m s l
·
v a r
·
e a s t a n l u m M
a k i n o 〕又名土胆草 、
合掌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 。 高 40 一 80 厘米 。 茎
直立 , 光滑 , 具白色乳汁 。 单叶对生 , 卵状长圆
形 , 长 3 一 6厘米 , 宽 1 一 3厘 米 , 先 端 短
尖 , 基部稍窄 , 两侧略下延呈短耳状抱茎 , 全
缘 , 背面叶脉明显 ; 叶近于无柄。 花密集 , 聚
伞花序腋生 , 长与叶相等 ; 花尊与花冠均为 5
裂 , 花为暗紫色 , 副花冠小 , 雄蕊 5 枚 , 雌蕊
由 3 离生心皮组成 , 各 1 室 , 子房上位 。 葺莱
果长角状 , 长 5 厘米左右 。 种子顶端簇生白色
长毛 (见图 4 )
图 4 茄 紫花合掌消 C y u a n e h m a m p l e x i e a u l e
H e m s l v a r
.
e a s t a n l u m M a k i n
o
1
,
2
,
3 示植物全形及花 、 果枝。
图 3
K i t a g
1一 2
花冠 )
名 . 果实 。
徐长卿 C y n a ,: e h u m p a n i e u l a t u m ( B g e . )
植物全形 3 . 花 4 .去花尊及花冠 (示副
5
. 合蕊柱的侧面观 6 . 载粉 器 7 . 雌 蕊
分布于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河北 、 陕西 、
新疆 、 山东 、 江苏 、 江西 、 湖南等省 。 生于山
间坡地草丛 。
白薇与白前以及二种混淆品的原植物和药
材的主要区别如下 :
陕叮巾医
薇 徐 长 卿 紫 花 合 掌 消
植物体具 白 色 乳 汁 ,
并密被白毛 。
叶卵状或卵状长 圆形 。
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 ,
花深紫色 。
有英果长 5一 9厘米 。
植物体 不 具 乳 汁 , 无一 植物 体 具 乳 汁 , 无 植物 体 具 乳 汁 , 无
毛 。 毛 。 巨。
叶披针 形或 线 状 披 针 叶披针形至条形 。 叶 卵状长圆形两侧下
形 。 口锥状聚 伞 花 序 腋 延成耳状 。
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 , 一生 , 花黄绿 色 。 聚伞花序腋生 , 花暗
花紫红色 。 一 普荚果 长6一 8厘米 。 紫色 。
普英果长 8一 12 厘米 。 , : 普英果长 5 厘米左右。
植原物形态
根茎圆柱形 , 有结节 , 根茎细长 , 圆柱形 , 节 根 _长呈不 规 则 圆 柱
药 直 径 0 . 5一 1 . 2 厘 米 ,
面中实 。
断一明显 , 节 间 长 , 表 面 黄形 , 有 盘节 。
白 , 棕 黄 深 棕 色 。 断一 根着生在盘节 四周 ,
材 须根丛生于根茎上 , 全一面中空
根茎粗短 , 结节状。
根丛 生 , 丧 面黄 棕
色 。
气微 , 味微苦 。
形如马尾状 , 表面棕黄 , 一
断面皮部 黄 白 色 , 中央一黄色 。 ,一气微 , 味微苦 。 一
毫米 。
直 径 不 超 过 5 一并有分枝须根 , 表面淡
褐 色或淡棕黄 色 , }祈而
节处丛生纤 细 弯 曲 的粉 性 , 皮部黄自色 , 形
根 , 有多次分 枝 !戊 毛 须一成层环 淡棕 `色 , 木质部
状 。 淡黄 色 。
气微 , 味微甜 。 有丹皮香气 , 味苦
而辛麻 。
此外 , 白薇的混淆品在其它省区尚有 : 合
掌消 C y n a n e h : m a m P l e x i e a u l e H e m s l . , 在
黑龙江和江西个别地区曾误用 ; 大羊角瓢 .C
i n a m o e n u m (M a x i m
.
) l o e s
.
, 四川个别地区
误用 ; 同科娃儿藤属 云南娃 儿 藤 T y l o p h o r a
y u n n a n e n s i s S e h l t r
.
, 为云南地方习用品种 ;
粗毛娃儿藤 T . h i s p id a D e e u e . , 四川个别地区
习用 ; 毛大丁草 G e r b e r a p i l o s e l l o id e s C a s s ·
(菊科植物 ) , 广西 、 广东曾误用 , 竹 凌 霄
D i s p o r u m b o d i n i e r i ( 1己v l
.
e t v a n t ) W
a n g
。 t T a n g , 四川个别地区曾误用 。
白前在其它省区混淆品尚有 : 毛果娃儿藤
T
.
a t r o f o l l i c u飞a t a M e t c . 广东 、 广西 、 云 南部分
地区 曾误用 ; 瓦草M e l a n d r i u m v i s e id u l u m (B u -
r
.
e t F r a n e h
.
) W i l l i
a m s v a r
.
s z e e h u a n e n s e
(W il ia m
s ) H
, 一
M
.
(石竹科 ) , 云南昆明曾
误用 ; 自射干 I r i s d i e h o t o 二 a p a l l . (莺尾科 ) ,
江苏连云港曾误用 ; 多刺 龙 须 菜 A sP ar a g岭
p a l l a s i i p r i n t z
.
(百合科 ) , 山西及河南个别
地区曾误用 。
(上接 2 2页 )
赤芍 6。克 大枣去核共为细末 , 以蜜为丸 , 每丸重
9克 , 每次一丸 , 日服三次 。 不论何型均可服用 。
〔 3 〕利骨丹 (祖传方 ) : 白降丹 3克火硝 30 克
取一泥鳅 , 除去脏 内物 , 装入上药 , 挂背风透
光处 , 约十天左右 , 泥鳅外表即有 白色针状结
晶 , 收藏备用 。
〔 4 〕红灵丹 (祖传方 ) : 火硝30 克 雄黄 9 克朱
砂 15 克 靡香 l 克 蟾酥 3 克 铜绿 9 克 硼砂 1 50 克
冰 片 3克 磁石 9 克 上药各为细未均匀混合 , 入
钵内研至听不见沙沙之声为度 , 收藏备用 。
〔 5 〕海浮散 (祖传方 ) : 乳香 30 克 没药 30 克
赓香 15 克 乌贼骨 3克 轻粉 3 克 冰片 3 克将乳
没去油 , 贼骨去甲 , 共为极细飞未 , 收藏备用 。
〔 6 〕桃花散 (祖传方 ) : 铅粉 3。克 银朱 6 克
冰片 9 克 察香 18 克 共为飞末 收藏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