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白 前 和 白 薇的 鉴 别
王丽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泉州 362000)
摘要:本文介绍白前 、白薇在来源 、性状 、显微鉴别 、及理化鉴别等方面的比较 ,为其鉴别提供依据。
关键词:白前;白薇;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0)-01-0077-02
作者简介:王丽英 ,女(1963-),毕业于福建医药学校 ,职称:主管中
药师 ,从事中药调剂工作 ,联系电话:13599724837
白前为较常用中药 ,在《名医别录》中列入中品 , 《唐本草》
载:“叶似柳或似芫花 ,苗高尺许 , 生洲诸沙碛之上。根白长于
细辛 , 味甘……不生近道……今用蔓生者 , 味苦 , 非真也。”此
与现时主要商品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极相吻合 , 宋本草有
越州白前与舒州白前之分 ,古越州为今之浙江绍兴 , 古舒州为
今之安徽安庆 ,芫花叶白前与“舒州白前”相当 , 今安庆确以之
为白前 ,《植物名实图考》之白前图亦应为此种。但“越州白
前”根据其图形可能为“白薇”之误 , 说明古代也有错将白薇当
白前使用的情况。
1 性状鉴别
1.1 白前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 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Schltr.ex Levl.或芫花白前 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Hand.-Mazz 的干燥根茎及根。柳叶白前根茎细长
圆柱形 ,有分枝 , 稍弯曲 ,长 4 ~ 15cm ,直径 1.5 ~ 4mm。表面
黄白色或黄棕色 , 节明显 , 节间长 1.5 ~ 4.5cm ,顶端有残茎。
质脆 , 断面中空 ,习称“鹅管白前” 。 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 ,
长可达 10cm , 直径不及 1mm , 有多次分枝 , 呈毛须状 , 常盘曲
成团。气微 ,味微甜。芫花叶白前根茎较短小或略呈块状;表
面灰绿色或灰黄色 ,节间长 1 ~ 2cm;质较硬 。根稍弯曲 , 直径
约 1mm , 分枝少。
1.2 白薇为萝摩科植物白薇 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
生白薇 Cynanchum versicolo 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白薇根
茎粗短 ,有结节 , 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 , 下面及两侧簇
生多数细长的根 ,根长 10 ~ 25cm , 直径 0.1 ~ 0.2cm。 表面棕
黄色。质脆 ,易折断 , 断面皮部黄白色 ,木部黄色。气微 , 味微
苦。
白前与白薇的简易鉴别方法:折断面中空者为白前 ,俗称
“鹅管白前” 。折断面实心者为白薇 ,俗称“实白薇” 。
2 显微鉴别
2.1 柳叶白前 根茎的横切面:表皮为一层径向延长的薄壁
细胞 , 外侧壁显著增厚;下皮为一层切向延长的细胞 ,较表皮
细胞为小。皮层中有乳汁管 ,有的有中柱鞘纤维束环列 ,有的
还可见到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存在。维管束双韧型 , 外韧
皮部呈窄带状 ,内韧皮部在木质部内侧 , 呈束状。外韧皮部与
木质部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 、木纤维处木薄壁细胞均
木化。髓大部成空腔。本品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簇
晶(见图 1)。
图 1 柳叶白前根茎横切面简图
图 2 白薇根茎横切面简图
根的横切面:表面为类多角形细胞 , 外壁增厚。皮层为 10
多层类圆形薄壁细胞 ,含有淀粉粒 , 并有草酸钙簇晶 , 直径 10
-40μm。内皮层细胞扁小 , 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一列薄壁
细胞;韧皮部狭;木质部二对型 ,导管直径6 ~ 24μm(见图 3)。
芫花叶白前:根茎皮层中没有乳汁管 , 其它组织与柳叶白
前极相似。
2.2 白薇根茎的横切面 表皮为径向延长的细胞。皮层中
有乳汁管 , 有的可见石细胞;维管束双韧型 ,形成层成环 , 木质
部导管 、木纤维 、木薄壁细胞 , 均木化 ,中心为髓 , 有少数石细
胞散在。本品薄壁细胞中含有簇晶及淀粉粒(见图 2)。
根的横切面 表皮为 1 列类多角形细胞。皮层宽广 , 由
20多列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 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 , 簇晶
直径 16~ 48μm ,内皮层细胞明显。中柱鞘为 1 ~ 2 列薄壁细
胞组成;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 、木纤维 、木薄
壁细胞均木化 , 导管直径 8 ~ 56μm(见图 4)。
·77·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2 No.1 2010
图 3 柳叶白前根横切面简图
图 4 白薇根横切面简图
3 理化鉴别
3.1 白前 取本品70%乙醇提取物遇醋酐浓硫酸反应 , 柳叶
白前显红紫色 , 放置后变为污绿色;芫花叶白前显棕红色 , 放
置后 , 红色不变。
3.2 白薇 取本品粉末 ,加 70%乙醇 10mL ,加热回流 , 提取
1h , 滤过 ,取滤液 1mL 于蒸发皿中蒸干 ,加醋酐 1mL 溶解 , 加
浓硫酸 1 滴 , 白薇显蓝黑色(为皂甙反应)。
4 小结
白前味辛 、甘 、性平。 有化痰 、止咳平喘的功。 用于感冒
咳嗽 、支气管炎 、喘咳痰多。白薇味苦 , 性寒。有清热凉血 、利
尿的作用。用于阴虚潮热 、热病后期低热不退 、热淋尿涩等。
两者药效差别不同。为了更好发挥在临床中应有的作用 , 特
对此两者进行比较 , 以供临床用药治疗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一卷〔S〕.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 , 2005 , 71 、73.
〔2〕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
2002 , 168-169 , 173-175.
〔3〕毛文山 ,严智慧等编.中药真伪鉴别〔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96 , 187-193.
木 槿 花 研 究 概 况 及 存 在 问 题
赖岳晓1 ,刘佩沂1 ,田素英2* ,郭 炜2(1.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中山 528429;2.广东药学院 中山
528458)
摘要:木槿花具有清热凉血 、解毒消肿之功 ,用于治疗痢疾 、痔疮出血 、白带等疾病。现简要介绍木槿花研究概况 ,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木槿花;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0)-01-0078-03
作者简介:赖岳晓 , 男(1976.8-)。 毕业于广州市中医药大学。 职
称:主管中药师。联系电话:13590936626
*通讯作者:田素英 ,女(1968-),硕士。
木槿花为木槿属锦葵科木本植物木槿(Hibiscus syfiacus
L.)的干燥花。又名木锦 、荆条 、平条树 、藩篱草等 , 属锦葵科
木槿属落叶灌木〔1〕。木槿花有清热凉血 , 解毒消肿之功 ,用于
治痢疾 、痔疮出血 、白带 、疮疖痈肿 、烫伤等〔2-3〕。在临床上应
用越来越广泛 ,现把其有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以期为后期研
究提供参考。
1 栽培学研究
1.1 生物学特性 木槿适应性强 , 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喜阳
光也能耐半阴。耐寒 ,在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
冬 , 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 能在粘重或碱性土壤中生长 ,
惟忌干旱 , 生长期需适时适量浇水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花期
5 ~ 10 月 ,蒴果矩圆形 ,深灰褐色 , 9 ~ 11 月成熟〔4〕。
1.2 常用的栽培方法 陈勇军等研究了木槿的不同繁殖方
法 , 其认为木槿可采用播种 、压条 、扦插 、分株繁殖等方法 , 大
规模生产最适宜的方法是扦插 、分株繁殖〔5〕。
贾文庆等利用离体花粉培养方法 ,研究了 Ca2+对木槿花
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 Ca2+(1
×10-3 ~ 1×10-5mol·L-1)对花粉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 能较快地促进花粉管的伸长 , 其中以 Ca2+(1×10-3mol·
L-1)作用最明显;而高浓度的 Ca2+(1×10-1 ~ 1×10-2mol·
L-1)则对其有一定的阻碍和抑制作用〔6〕。
刘萍等为探明高等植物花期花瓣的生理生化动态变化 ,
·78·
海峡药学 2010年 第 22卷 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