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药短管兔耳草与几种易混淆药材的显微鉴别研究



全 文 :藏药短管兔耳草与几种易混淆药材的显微鉴别研究
达瓦潘多 央 美 陈 静 仁 增
( 西藏藏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短管兔耳草与易混淆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方法:取短管兔耳草和长萼兔耳草全草药材,软化后分别将
各药材的根、茎、叶进行石蜡制片,全草制作粉末片,分别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并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照相。结果:根:表皮细
胞特征有差异,导管的大小和排列方式有不同;茎:中柱鞘纤维列数有明显差别,细胞内含物的颜色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
央髓部的有无;叶:气道数量有差异;粉末:粉末颜色有微小差异,导管纹理、气孔轴式、薄壁细胞内含物不同,淀粉粒、腺毛
的有无差别。结论:采用显微鉴别可以对两种药材进行鉴别。
关键词:藏药;短管兔耳草;长萼兔耳草;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9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3)08 - 0047 -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 1 册)载
入的兔耳草(藏名洪连)为玄参科植物短管兔耳草 Lagotis
brevituba Maxim(藏名红林)或全缘兔耳草 L. integra W.
Smith(藏名洪连)的干燥全草[1]。性味苦、甘、寒。具清热
解毒,行血调经之功能。用于全身发热、肾炎、肺病、高血压
病、动脉粥样硬化、月经不调、综合性毒物中毒及“心热”
症[1]。对其显微特征有一定的描述。目前,在国外尚未发
现有关短管兔耳草的报道,国内对于短管兔耳草的研究报
道也是在其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药理活性方面的较多,但
基本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对药效作用部位及作用机理方面
的研究还只是一片空白,尤其没发现对其生药学方面的研
究的详细报道。鉴于短管兔耳草的多种功能作用,本文从
生药学角度对短管兔耳草及大萼兔耳草间的区别进行显微
鉴别研究。
1 材料、仪器
短管兔耳草购自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大萼兔耳草购自
青海藏医院,并经西藏藏医学院嘎务教授鉴定。试剂水合
氯醛、稀甘油。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Leica RM2015 旋转
式生物切片机,olympus BH - 2 显微镜,OCC 显微照相设
备。
2 方法与结果
2. 1 药材预处理:分别取干燥的短管兔耳草和长萼兔耳草
全草及各 0. 5kg粉碎,密封保存,待用。
2. 2 生药性状特征比较:短管兔耳草:全草长 5 ~ 15cm。
根茎圆柱形,略弯曲,节间紧密,形似蚕。表面灰褐色或淡
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或灰黄色,有 3 ~ 4 个白
点排成环(维管束)。上端有芽,包被有数层黑褐色鳞片,
微具光泽,根茎周围和下端有数 10 条细长的根,圆柱形,略
扭曲,表面淡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
略平坦,茎紫红色,茎生叶圆形或卵圆形,先端钝圆,中部边
缘具圆齿,基部楔形。花序长 2 ~ 6cm,花紫红色;花萼呈大
形苞片状,先端微凹。气微,味微苦。
长萼兔耳草:全草长 10 ~ 20cm。断面有 3 ~ 7 个白色
的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上部茎生叶及茎已枯萎,苞片叶
状,花小,淡紫色或深紫色;花萼佛焰苞状,具 2 浅齿;花冠
管弯曲,上部二唇形。气微,味略苦。
2. 3 显微特征比较
取短管兔耳草和长萼兔耳草全草药材,软化分别将各
药材的根、茎、叶进行石蜡制片,全草制作粉末片,分别进行
显微组织观察并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照相。
2. 2. 1 短管兔耳草:根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层类圆形或不
规则形,壁棕色栓化稍增厚;下表皮细胞 1 层,类方形或类
圆形,径向列,排列较整齐;中皮层宽阔,细胞类圆形,约占
半径的的 4 /5,细胞排列疏松,间隙明显。细胞腔内充满颗
粒状物质;内皮层细胞 1 列,切线向延长,排列紧密,凯氏点
明显可见;中柱鞘细胞 1 列,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薄壁细
胞小,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本质部为四元型,由导管及木
薄壁细胞组成。导管集中,较大,每束导管呈扇状分布,中
央导管多为 3 个。根茎横切面:类圆形,周围略凹凸不平;
表皮细胞 1 层,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切向延长,外壁稍厚角
质层,其外侧呈齿状;下皮细胞 1 ~ 2 层,类长方形,切向延
长,外侧壁三面增厚,浅黄棕色,皮层宽广,占半径的 1 /2,
细胞类圆形,壁稍厚;中皮层 8 ~ 9 列细胞,类圆形,排列较
疏松;内皮层细胞 1 列,切面延长,凯氏点明显可见,中柱鞘
纤维 1 ~ 2 列,细胞类长圆形,环状排列,含棕色物质。维管
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狭窄,细胞较小,壁稍厚;木
质部的宽度约为韧皮部的 3 倍,导管呈放射状。可见木部
薄壁细胞。形成层不明显。中心具髓,细胞类圆形,薄壁细
胞内含淀粉粒。
叶横切面:为不规则等面叶型。上表皮细胞 1 列,长方
形、方形,壁较厚,内含棕色色素,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
呈长方形,稍扁,外被角质层,可见腺毛,腺头 2 个细胞,柄
单细胞。偶见气孔。栅状组织 3 ~ 4 列,呈类长柱形,海绵
组织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型,可见气室。主脉明显向上凸出,
主脉维管束 1 ~ 2 个,外韧型,上下方都有维管束;木质部新
月形,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742013 年 8 月第 8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3.08.047
粉末:红棕色。地上部分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淡蓝色荧
光。根的表皮细胞表面观,细胞长方形,胞壁波状弯曲,间
隔有类圆形的细胞,内含浅黄棕色物。淀粉粒众多,单粒,
球形,偶见盔帽形,脐点不明显,有的呈点状,直径 3 ~
7μm,复粒由 2 ~ 3(~ 6)粒组成,薄壁细胞圆形或类圆形,
直径 40 ~ 70μm,内含浅棕色类圆形核状物。叶下表皮细
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偶见 2 个细胞头的
腺毛。导管多为网纹、螺纹。
2. 2. 2 长萼兔耳草:根横切面:表皮细胞 1 列,细胞壁红棕
色;皮层宽广,细胞类圆形;内皮层为 1 列细胞,细小;维管
束 5 个,韧皮部狭窄,木质部由导管和木薄壁细胞组成;中
央为髓部。茎横切面:表皮细胞 1 列,类方形较小;皮层细
胞类圆形,排列不规则,有细胞间隙;内皮层为 1 列类方形
细胞,排列整齐,中柱鞘纤维 2 ~ 5 列,非木化。韧皮部狭而
成环;木质部外方有木纤维束排列成环,其内侧有非木化细
胞群,细胞壁较厚,间隔排列成 1 轮;导管位于木纤维内侧。
髓部薄壁细胞数列;中央大部呈空洞。叶表面观:上表皮细
胞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较弯曲,有的垂周壁有突起,上
下表皮气道均较多。
粉末:红棕色。木纤维成束,中柱鞘纤维多个散在,非
木化。导管多为螺纹。表皮细胞细胞壁呈红棕色。气孔较
多,为不定式。
3 小 结
两种药材的主要显微区别为:
根:表皮细胞特征有差异,导管的大小和排列方式有不
同;茎:中柱鞘纤维列数有明显差别,细胞内含物的颜色不
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央髓部的有无。
叶:气道数量有差异。
粉末:粉末颜色有微小差异,导管纹理、气孔轴式、薄壁
细胞内含物不同,淀粉粒、腺毛的有无差别。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藏药志[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2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药品标准·藏药( 第 1 册) [S].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 63.
[3]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M]. 西宁: 青
海人民出版社,1972: 214.
[4]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498.
2013 年 5 月 7 日收稿
△基金项目:QZYY2011 - 57
作者简介:刘亚华(1978 -) ,女(汉族) ,贵州安顺人,现为贵阳中
医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用植物的研
究。
* 通讯作者简介:赵能武(1977 -) ,男(土家族) ,贵州德江人,现
为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民族医药和天然药物
化学的研究。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物种调查(三)△
刘亚华 赵能武* 张敬杰 潘炉台 赵俊华
(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关键词:药用蕨类物种;大沙河;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3)08 - 0048 - 04
27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1 属)
27. 1 铁角蕨属 Asplenium(14 种)
27. 1. 1 华南铁角蕨 Asplenium austrochin - ense Ching;全草
入药;具有消肿止痛,化湿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白浊,前
列腺炎,肾炎,烦渴,刀伤出血。
27. 1. 2 剑叶铁角蕨 Asplenium ensiforme Wall. ex Hook. et
Grev.;全草入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经止痛作用;主要用于
治疗经闭,跌打损伤,腰痛,风湿麻木。
27. 1. 3 虎尾铁角蕨 Asplenium incisum Thunb.;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平肝镇惊,祛湿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小
儿惊风,肝炎,肺热咳嗽,胃痛,小便淋痛,毒蛇咬伤。
27. 1. 4 北京铁角蕨 Asplenium pekinense Hance;全草入药;
具有化痰止咳,宣肺利膈,清热解毒,止泻,止血作用;主要
用于治疗外感咳嗽,肺痨,腹泻,痢疾,热痹,疮痈肿毒,臁
疮,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7. 1. 5 长叶铁角蕨 Asplenium prolongatum Hook.;全草或
叶;具有祛风祛瘀,清热除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
折,咳喘,吐血。
27. 1. 6 线裂铁角蕨 Asplenium pulcherrimum(Bak.)Ching;
全草入药;具有祛风除湿,调经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
湿痹痛,小儿麻痹,月经不调。
27. 1. 7 华中铁角蕨 Asplenium sarelii Hook.;全草入药;具
有消肿止痛,化湿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白浊,前列腺炎,
84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 年 8 月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