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光照、温度、碳源及接种密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全 文 :《河北渔业 》2 0 0 1 年第 1 期 (总第 1 1 5期 ) O 研究探讨
光照 、 温度 、 碳源及接种密度
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张海琪 蒋霞敏 潘双叶 赵明忠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宁波 , 3 1 5 2 1 1)
摘 要 运用正 交设计法开展 了碳源和接种密度 , 光照 、 温度和接种密度对微绿球藻生长影
响的试验 。 结果表明 ,在碳源和接种密度的试验中 , N a H C O : 浓度 、 接种 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存在显
著性差异 , 最优水平为 N a H C O 3 2 . 5 9 / L 、 接种密度 3 0 0 又 1 04 个 /m L 。 在光照 、 温度和 接种密度试验
中 , 各因子 以及其 一 级 交 互作 用均存在着 显著性 差 异 , 最优水 平 是培养温度 3 0 士 1 ℃ 、 光 强
7 0 0 0 L X
、 接种密度 1 0 0 X l o 4 ~ 1 5 o x l o 4 个 /m L 。
关键词 微绿球藻 , 正交设计 法 , 光照 , 温度 , N a H C 0 3 , 生长
在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中 ,水环境中的
光照 、 温度 、 营养 、 盐度等都会对单细胞藻类的
生长繁殖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些因子 , 除了具
有合适的范围外 ,还有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微绿球藻属绿藻门 、 绿藻纲 、 四胞藻目 、 胶
球藻科 。 细胞椭圆形 ,大小为 2一 4 微米 ,单独
或集合 。 色素体一个 , 淡黄绿色 ,侧生 , 仅占周
围的一部分 ,无蛋白核 ,有淀粉粒 1 ~ 3 个 , 细
胞壁极薄 。 微绿球藻适应性强 ,一次培养时间
长 , 藻种不易老化 , 不易污染 , 繁殖速度快 ,是
一种广温广盐的藻类 。尤其在近几年的中华绒
鳌蟹 、 泥蜡 、 中国对虾 、 刀额新对虾等人工育苗
过程中 ,微绿球藻作为饵料生物取得了良好的
应用效果 。 本文选取了光照 、 温度 、 碳源及接种
密度作为试验因子 ,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开展试
验 , 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l 材料与方法
1
.
1 材杆
试验所用的微绿球藻藻种取 自宁波大学
海洋与水产系饵料生物藻种室 。
1
.
2 试验用水
试验所 用的海水经黑 暗沉淀 , 脱脂棉过
滤 , 煮沸消毒冷 却后待用 , 其盐度为 28 . 8%。 ,
p H 一 8 . 1 2 。 非营养盐试验以每 l 0 0 0 m L 消毒
海水添加 M A V 3 # 母液 l m L 作培养液 , 3 #
配方具体如下 : K N O 3 1 0 0g / L 、 K H Zp O ; 1 0 9 / L ,
F e S O
` 2
.
5 9 / L
,
N a ZE D T A 20 g / L
,
M n SO
;
0
.
2 59 / L
,
V
B 1 2 0
.
S X l o 一 5 9 / L
,
V
B , 6 x l o一 3 9 / L

碳源试验以上述培养液为基础 , 按试验设计添
加 N a H C O 3 (分析纯 ) ,溶解后待用 。 培养容器
为 1 0 m L 的三角烧瓶 。
1
.
3 试验方法
1
.
3
.
1 碳源和接种密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
响试验
对碳源 、 接种密度两 因子三水 平进行试
验 ,其因子水平表如表 1 所示 。 选用正交表 L 。
( 3
`
)进 行表 头设计 (表 2 ) 。 先计数藻种的密
度 ,根据试验需要计算出各组需要添加的藻液
毫升数 ,并对消毒的三角烧瓶进行编号 。 然后
根据表头设计和试验号 、 列号进行接种 ,添加
培养液至总培养水体为 1 0 om L 。 培养水温为
2 0 士 2 ’C , 光 照为 5 0 OOL X , 光暗周 期 L : D -
1 2h
, 1 2h
。 试验设置 2 个平行组 , 并取一瓶计
数 N 。 , 培养 7 天后进行计数 N , 。
1
.
3
.
2 光照 、 温度和接种密度对微绿球藻生
长的影响试验
对温度 、 光照和接种密度三因素三水平进
行了正交试验 ,其因素水平表如表 3 所示 。 选
用正交表 L 2 7 (3 ls) 进行表头设计 (表 4 ) 。 光照
调节方法是采用照度计测定所需 日光灯的盏数
一 9 一
《河北渔 业 )2 0 01 年 第 1 期 ( 总第 1 15 期 ) O 研究探讨
和距离 ;水温的调节是采用加冰块 、水浴和加热 c 0 3 o . 59 / L 、 接种密度 3 0 X 10 ` 个 /m L 组 。
棒进行 ;设置 2 个平行组 , 培养时间为 7 天 。 (表 5 , 6 ;图 l)
表 1 试验 因子水平表 ` 表 5 正交试验结果与计算
水平 因素 A 碳酸氢钠 ( g / I , )
因素 B 接种密度
( X 1 0 4 个 /m IJ )
试验
号 3 4
结果 X 。。 = X ,。 / 5
( X 1 0 4 个 / m l砂 )
平均生长
速率 K
805924137
勺Jd且亡A人扁b舟b连ō一了Oó八Jt了1.b勺口óJ月I启性ō七透ó,é1左`0几任习Où6J连压叹4óDbA`ō几水平一
水平 二
水平三
0
.
5 1 00
1 5 20 0
2
.
5 3 0 0
表 2 表 头设计
A X B A 义 B
3 4
表 3 因素水平表
0
.
4 80 2
0 4 00 3
0
.
3 5 8 2
0
.
4 9 8 3
0
.
4 5 6 0
0
.
3 8 5 7
0
.
5 0 3 6
0
.
4 5 2 3
0
.
40 8 7
水平 因素 A温度 (℃ )
因素 B
光照 ( L X )
因素 C 接种密度
( x 10
4 个 /m l )
1 1 1 1
1 2 2 2
1 3 3 3
2 1 2 3
2 2 3 1
2 3 1 2
3 1 3 2
3 2 1 3
3

3 2 1
26 8 6 2 4 4 6 3 2 0 2 3 4 1 1
3 3 16 3 3 9 1 3 1 3 9 2 9 8 5
3 4 9 6 3 6 6 1 3 1 5 7 3 1 0 2
结果分析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10 0 0
40 0 0
70 0 0 表 6 方差分析表
50105
nù0,人,曰乃O
自由
度 临界值
差探一AB铂方卡一Q刃表 4 表头设计
因紊 A B A X A 只 B X
C C C
B X C
列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1 2 1 3
1
.
4 计数及计算方法
藻类计数 采用 X B 一 K 一 25 型血球计数
板计数法 , 每个样品重复测定 4 次 ,取平均值 。
生长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 K ~ ( nI N :一 L n N 。 )/
T
, 其中 N 。 为接种密度 , N , 为培养结束时的
密度 , T 为培养时间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碳源浓度和接种密度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方差分析可知 , 碳源浓度和接种密度因
子 的效应均为高度显著 , 且存在交互作用 , 交
互 作 用显 著 。 从表 5 的 收 获 密 度来看 , 以
N a H C O
32
.
59 / L
、 接种密度 3 0 0 X 1 0` 个 /m L
组 为最大 ;其次是 N a H C O 3 1 . 59 / L 、 接种密度
2 0 0 X 1 0
` 个 /m L 组 ; 而以 N a H CO 3 o . 5 9 / L 、接
种密度 1 0 O X I少 个 /m L 组最低 。 从生长速率
来看 , 以 N a H C O 32 . 5 9 / L 、接种密度 l o o x l o `
个 /m L 组最大 , 其次是 N a H C O 3 1 . 5 9 / L 、 接种
密 度 10 0 又 10 ` 个 /m L 组 , 最 小 的是 N a H -
一 1 0 一
离差
平方和
0
.
0 0 59
0 0 3 63
0
.
0 0 1 2
0

0 0 0 3
0
.
0 4 3 7
88

5二
5 4 4
.
5二
9二
Q
e
Q T
2 9
.
5 X 10一 4
1 8 1
.
5义 1 0一
3
.
0 X 10一 4
0 3 3 4只 1 0一`
F o一 。 ( 2 , 9 ) = 8 . 0之
F o
.
0 5 ( 2 , 9 ) ~ 4
.
26
F o
,
10 ( 4
,
9 ) 巴 6 . 4 2
F o
.
o` ( 4 , 9 ) = 3 . 63
2
.
2 光照 、 温度和接种密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方差分析可知 , 光照 、 温度和接种密
度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光照和温度 、 光照
和接种密度以及温度和接种密度之 间存在交
互作用 。 从表 6 的试验结果来看 , 收获密度大
的两组是培养温度 30 士 1℃ 、 光强 70 0 L X ,接
种密度 10 0 x lo ` 个 /m L 组和培养温度 30 士
1℃ 、 光强 7 0 0 0 L X 、接种密度 1 5 0 X 1 0` 个 /m L
组 , 收 获密 度 分别为 16 50 x 10 ` 个 /m L 和
1 5 4 5 X 1 04 个 /m L ; 收获密度最低的一组是培
养温度 30 士 1 `C 、光强 I 0 0 0 L X 、接种密度 50 x
1 04 个 /m L 组 , 为 1 05 x l0 ` 个 /m L 。 从生长速
率来看 , 以培养温度 30 士 I C 、 光强 7 0 0 0 L X 、
接种密度 50 X I 少 个 / m L 组为最大 ,其次是培
养温度 20 士 1℃ 、光强 7O0 L X 、接种密度 50 x
1少 个 /m L 组 和 培 养 温 度 30 士 1℃ 、 光 强
7 0 0 0 L X
、 接种密度 1 0 0 x 1 0 ` 个 / m L 组 , 最小
《河北渔业 》2 0 01 年 第 1 期 (总第 1 15 期 ) O 研究探讨
的是培养温度 3 0士 1℃ 、光强 l 0 0 0 L X 、 接种密 度 5 o x 1 0` 个 /m L 组 。 (表 7 , 8 ; 图 2 , 3 , 4 ) 。
表 7 正交试验结果与计茸
试验号
结果 X *。 = X *e / 5
(火 1 0 ` 个 /m l , )
平均生长速率 K
试验号
结果 ix 。一 X澎5
( X 10 4 个 /m I J )
平均生长速率 K
试验号
结果 X。。 ~ X ;。 / 5
( X 10
` 个 /m L )
平均生长速率 K
3 0
2 7
0

1 7 13
1 0
3 1
3 5
0
.
1 95 7
1 9
2 0
2 2
0

1 20 4
4 7
4 4
0
.
1 2 8 9
1 1
5 9
5 7
0
.
1 6 9 3
2 0
3 4
3 5
0
.
0 8 27
6 5
6 4
0
.
1 2 6 5
1 2
8 2
7 8
0
.
1 6 2 4
2 l
4 5
4 8
0
.
0 7 1 9
4 5
4 2
0
.
2 4 17
l 3
1 6 6
1 7 3
0
.
2 8 7 5
l 8
1 0 7
10 9
86 15 2
89 14 1
0
.
23 78 0
.
2 63 2
1 4 1 5
18 2 2 1 0
1 93 2 2 1
0
.
3 6 4 9 0
.
3 2 7 5
23 2 4
1 2 2 1 8 5
1 3 4 1 8 2
0
.
3 0 1 2 0 3 0 0 7
6 8 1 4 6
7 4 1 3 9
0
.
3 2 3 4 0
.
3 1 91
16 17
2 0 6 2 4 7
2 1 7 2 4 5
0
.
5 0 5 3 0
.
4 10 1
2 5 2 6
2 8 0 3 3 4
2 7 6 3 2 6
0

5 5 0 9 0
.
4 5 9 1
:::
0
.
3 9 3 3
2 2
7 5
8 8
0
.
3 4 6 4
0
.
3 8 1 1
2 7
:;:
0
.
38 76
表 8 方差分析表
方差 离差
来源 平方和 均方 F 临界值
Q A 0
.
6 5 5 2 2 0
.
3 2 7 6 1 56 0
任 .
F o 一 。 ( 2 , 3 5 ) 一 5 . 3 2
Q B 0
.
0 7 4 8 2 0
.
0 3 7 4 1 7 8
.
10 二 F o . 。 5 ( 2 , 3 5 ) = 3 , 3 2
Q C 0
.
0 34 0 2 0
.
0 17 Q 8 0
.
9 6
. 书
F o
. 、 。 ( 4 , 3 5 ) 一 4 . 0 1
Q A B 0
.
0 6 6 8 4 0
.
0 1 6 7 7 9
.
52 二 F o . 。 5 ( 4 , 3 5 ) = 2 . 6 9
Q A C 0
.
0 1 0 0 4 0
.
0 0 2 5 1 1
.
9
, 甘
Q B C 0
.
0 0 7 6 4 0
.
0 0 1 9 9
.
0 5二
Q
e 0
.
0 0 7 2 35 0
.
0 0 0 2 1
Q T 0
.
8 5 5 6 53
3 讨论
3
.
1 微绿球藻的饵料价值问题
微绿球藻细胞壁极薄 ,幼年时看不到细胞
壁 ,至成年分裂时才清晰可见 。 这样鱼虾贝幼
体摄食后容易消化吸收 。 R e n a u d ( 1 9 9 1 )认为
微 绿球 藻 E P A 含 量 很 高 , 达 17 . 8% ~ 39 .
9%
, 而 D H A 含量很低 ( < 0 . 1写 ) 。 并且发现
用按盐作为氮源培养微绿球藻时 E P A 含量为
17
.
8写 , 比用硝酸 盐作氮源时 E P A 的 含量
( 1 3
.
0% )高 。 曹军晖 ( 2 0 0 0) 研究认为微绿球藻
有高含量的 2 8 : s ( n 一 3 )脂肪酸和 18 : 4 ( n 一
4 )脂肪酸 。 30 株海洋微藻中 , P u F A s 以两株微
绿球藻 C : 。 、 C ,: 为最高 , n 一 3H u F A s 以 C ,。株
含量最高 ,达 56 . 0 % 。 上述研究均显示了微绿
球藻有着良好的营养价值 。而且实践也证明了
微 绿球藻是 一 种 优 良的饵料 。 黄 显 清等
(2 0 0 0) 在研究温度 、盐度对大型蚤生长和生殖
的影响中认为 , 宜采用微绿球藻等单胞藻进行
大型蚤的工厂化培育 。刘新富等 ( 2 0 0 0) 利用微
绿球藻和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真绸苗种取得 了
良好的效果 。 沈和定等 ( 1 9 9 9) 用微绿球藻 、 三
角褐指藻 、钝顶螺旋藻粉培育中华绒鳌蟹 I 期
蚤状幼体的比较研究中认为 ,虽然微绿球藻组
幼体发育期较其他两组延长 2 3 . 5士 5 . h5 , 但
培育效果优于其他组 ,微绿球澡的适宜使用浓
度为 ( 5 0一 2 0 0 ) X 10` 个 / m L 。 净化稳 定水质
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最好 , 能抑制有害藻类
的过度繁生 ,提高 1Z 幼体变态的成活率 。 并
且作者还提 出了微绿球 藻是 中华绒鳌蟹 2 1
幼体的一种 良好饵料 ,值得推广使用 。
3
.
2 N a H C O
3 和接种密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繁
殖的影响
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 , N a H C O : 和接种密
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显著 ,且两者存
在交互作用 。 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 ,为了加速
藻种的生长 , 有些单位采用充气培养法 , 往往
引起藻种的污染 , 导致单细胞饵料严重短缺 ,
甚至育苗失败 。 加入适量的 N a H C O 3 , 为单胞
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 ,可加速 生长 。
刘建国 ( 1 9 9 9) 以 N a H C O 3 为碳源进行盐藻的
培养实验 , 结果表 明 : 培养液 中添加 N a H C O 3
有利于细胞生长 , 10 ~ 15 m ol / d m ` 为盐藻细胞
生长的适宜浓度 。同时也发现以内陆盐源的高
盐 卤水培养盐藻 , 最适宜的 N a H C O : 用量远远
一 11 一
《河北渔 业 》2 0 01 年 第 1期 ( 总第 n s 期 ) O 研究探讨
丫并划当ù一、刃公
. 1 0 0
口 20
. 3 0 0
曰 . , ,
. 5 0
口 10
. 150
654JZ刁
.
0.0.
丫讲瑕邓州刃斗
0
.
5 1 5 2石
碳酸氢钠 (g l L )
O
.
J S
.0 3
0
.
2 5
O
,
2
O
。 了5
0
.呀
.0 0万
O
1 0 0 0 4 0 00 7 00 0 光强 (以 )
图 1 碳酸氢钠和接种密度对
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图 2 水温 10 ℃下光照 、 接种密度对
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6
1043Z
J奋
O.0.
义并划已州乌令.
. 5 0
口 1 0 0
. 150
. .
. 50
口 10 0
. 150
.054.32t丫汗划华州日斗
1 00 0 4 0 00 7 00 0
光照 ( LX )
1 00 0 40 00 7 0 0 0
光照 ( LX )
图 3 温度 20 ℃下光照 、 接种密度对
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多于 15 m ol / d m , 时效果最好 , 具体原因 尚不
清楚 。陈明耀 ( 1 9 97 )认为有些藻类如栅列藻培
养时用重碳酸盐作 为碳源 , 效果优于二氧化
碳 ;亚心形扁藻在强光高温的条件下加入碳酸
氢钠作为补充碳源 ,取得良好的效果 。 戴玉蓉
等 ( 1 9 9 7 )用 N a H C O 3 对等鞭金藻 8 7 0 1 、 3 0 1 1 、
绿色 巴夫藻 、 亚心形扁藻 、海水小球藻进行试
验 , N a H C O 。 能促进藻类的繁殖生长 。 不同的
藻种对无机碳需求不同 , 而且不同的培养条件
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量也不相同 。 本试验所用
的 N a H C O 3 量为 0 . 5 , 1 . 5 , 2 . 59 / L , 均取得 良
好的效果 。 在生长达到一定的密度时 ,就会表
现出碳源的不足 , 出现沉淀现象 。 最先出现沉
淀的 是 N a H C O 3 o . 59 / L , 接种密 度 为 3 0 0 义
2 0
` 个 / L 组 。 其次是 N a H CO 3 o . 59 / L ,接种密
度为 2 0 0 x 1 0` 个 / L 组和 N a H C O 3 0 . 5 9 / L , 接
种密度为 10 0 x 1 04 个 / L 组 。 这说明了在高密
一 12 一
图 4 温度 3 0 C 下光照 、 接种密度对
微绿球旅生长的影响
度的培养过程中 , 添加 N a H CO 3 量大为好 。 本
试验也证实了接种密度对微绿球藻的生长繁
殖有显著的影响 。 裴鲁青等 (1 9 8 4) 研究认为接
种密度对 p a v l a v a g y r a n s B u t e h e r 的繁殖有显
著的影响 ,蒋霞敏等 ( 1 9 9 7) 在研究绿色巴夫藻
的培养条件时也发现接种密度对绿色 巴夫藻
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影响 。这些研究都与本试
验的结果相一致 。 所以 ,本试验微绿球藻培养
的最优水平是 N a H CO 3 2 . 59 / L ,接种密度为
30 0 X 1 0 4 个 /m L 。
3
.
3 光照 、 温度 、 接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微
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在本试验的结果中 ,收获密度高的为培养
温度 30 士 1℃ 、 光强 7 0 0 0 L X 组 ,收获密度低的
是培养温度 30 士 1 ℃ 、 光强 I O0 L X 组和培养
温度 10 士 1℃ 、 光强 l 0 0 0 L X 组 。说明光照是微
绿 球藻培养的 主要 影响 因子 , 在 l o 0 OL X ~
《河北渔业 )} 2 0 0 1 年第 l 期 ( 总第 1 1 5 期 ) O 研究探讨
7 0 0 OL X 的光强 范围内 , 微绿球藻都能生长 。
光照弱 ,最终收获密度就低 ;光照强 , 藻类的收
获密度就高 。 同样 ,温度也是微绿球藻培养的
影响因子 ,其作用与光 照相似 。 这一结果与
P a v l a v a g y r a n s B u t e h e r
、 大螺旋藻 和绿色 巴
夫 藻 培养 因子 的影 响相 一 致 。 郭 宝 江 等
( 1 9 9 9) 研究认为光照和温度对螺旋藻的作用
是相互的 。夏天 ,对室外培养的螺旋藻来讲 ,光
照是主要的生长限制因子 ,通过减少细胞密度
来提高个体细胞对光线的利用率 ,其效果较冬
季明显得多 。 而在冬天 ,温度则成为最主要的
生长限制因子 , 裴鲁青等 ( 1 9 8 4 )对 p a v la v a g y -
ar n s B ut c h e r 的繁殖特征和生长因子进行了分
析 , 认为温度和接种密度之间的交互作用高度
显著 。 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 ,光照和温度存在着
交互作用 ,温度和接种密度存在交互作用 ,这一
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一致 。 此外 ,从本试验的结果
来看 ,还存在着光照和接种密度的交互作用 。 所
以根据试验结果 ,我们认为微绿球藻的最优培
养条件是温度 30 士 1℃ 、 光强 7 0 o 0 L X 、 接种密
度为 ( 1 0 0 ~ 1 50 )火 10 ` 个 /m L 。
参 考 文 献
l 陈明耀主编 . 生物饵料培养 . 第二版 . 北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 1 99 7 , 30一 7 0
z 范晓 , 等编著 . 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 . 第一版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 2 99 9 , 2 1 5 ~ 22 2
3 陈峰 ,姜锐主编 . (郭宝江 )微藻生物技术 . 第一版 . 北
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 9 99 , 4 4一 4 6 , 1 16忘 2 2 2
4 戴玉蓉 ,卢敬让 . N a HC 0 3 在单胞藻藻种培养中的作
用 . 齐鲁渔业 , 1 9 9 7 , 14 ( 5 ) : 2 0~ 2 1 .
5 R e n a u d S M
,
P a r r y D I
.
T h in h l
,
V
, e t a l
.
E ff e c t o f
1ig h t in t e n s i t y o n t h e p r o x im a t e b三o e h e m i e a l a n d f a t t y a e id
e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I s o e h r y s i s s p
.
a n d N a n n o e h lo r o p s i s oc u la t a
f o r u s e in t r o p三e a l a q u a e u l t u r e . J . A p p l . P h y e o l . , 29 9 1 , 3 : 4 3
~ 5 3
6 曹军晖 , 等 . 30 株海洋绿藻的总脂肪酸含量和脂肪
酸组成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 2 0 0 0 , 30 ( 3 ) : 4 2 5~ 4 3 4
7 黄显清 , 王武 . 温度 、 盐度对大型蚤生长和 生殖的影
响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 0 0 , 9( 2) : 15 ~ 20
8 刘新富 , 等 真绸饵料生物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绿
微藻的大量培养 , 海洋科学 , 2 00 0 , 2 4 ( 5 ) : 4 7~ 5 1
9 沈和 定 , 黄旭雄 . 三种藻类对中华绒鳌蟹 I 期蚤状幼
体培育效果的比较 . 上海水 产大学学报 , 19 ” , 8 ( 3 ) : 2 02 ~
2 0 9
1 0 裴鲁青 , 蒋霞敏 . 引进种 P a v l a v a g y r a n s B u t e h e r 的
繁殖特征及 生 长因子的分析 . 浙 江水产 学院学报 , 19 8 4 , 3
( 1 )
: 1 ~ 9
1 1 蒋霞敏 . 等 . 绿色巴夫藻 P a v la v a v i r id i s 的培养生态
条件试验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 x g o 7 , 16 ( 3 ) : 1 7 5~ 1 8 2
2 2 裴鲁青 , 等 . 海水培养大螺旋藻 S p i r n l i n a m a jo r 基
本条件的研究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 19 92 , 1 1 ( 1 ) : 32 ~ 38 ·
E f f e c t o f L i g h t I n t e n s i t y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a n d
V a c e i n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o n t h e G r o w t h o f N a n n o c h l o r i s o e u l a t a
Z h a n g H a i q i
,
J i
a n g X i a m i n
,
P a n S h u a n g y e
,
Zh a o M i n g z h o n g
( F a e u l t y o f l i f e S e i e n e e a n d B io t e e h n o l o g y
,
N in g b o U n i v e r s i t y
,
N in g b o 3 1 5 2 1 1 )
A b s t r a e t : E f f e e t o f S o d i u m b i e a r b o n a t e a n d v a e e in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
li g h t i n t e n s i t y

t e m P e r a
-
t u r e a n d v a e e i n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o n t h e g r o w t h o f N a n n oc h le r i s o c u l a t a w e r e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b y 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i n N a H C O 3 a n d v a e e i n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e x P e r im e n t
, n o t a b le d i f f e r e n e e s l i e i n N a H C O
: a n d v a e e i n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a n d t h e i r i n t e r a e t i o n
,
t h e o p t im u m l e v e l 15 N a H C O
。 2
.
5 9 / L a n d v a e e i n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3 0 0 X 1 0
` e e l l / m L
.
In t h e l i g h t
i n t e n s i t y
,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v a e e i n a t io n d e n s i t y e x p e r im e n t
, n o t a b l e d i f f e r e n e e s l i e i n e v e r y f a e
-
t o r a n d t h e i r f i r
s t

g r a d e i n t e r a e t i o n s
, a n d t h e o p t im u m l e v e l 15 l ig h t i n t e n s i t y 7 0 0 o L X
,
t e m
-
P e r a t u r e 3 0士 1 cC a n d v a e e i n a t i o n d e n s it y 10 0 X 1 0 ` ~ 1 5 0 X 1 0 ` e e l l /m L .
K e y w o r d s
:
N a n n o c h l o lr’ s o e u l a t a , 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 L i g h t In t e n s i t y , T e m p e r a -
t u r e
,
N a H C O
3 ,
G r o w t h
(收稿日期 : 2 0 0 0一 1 2一 0 4 )
一 1 3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