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虾池菊花江蓠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全 文 :2012.3
栏目编辑 魏友海养 殖海 水
虾池菊花江蓠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刺参浅海底播增殖技术研究
养殖区聚集后吸收营养盐,影响其他藻类生长,造成
海参饵料减少,给海参养殖造成初步影响。浒苔经过
高温曝晒后发软变质,沉入水底,使海参活动受限。
沉入水底的浒苔腐烂,在此过程中浒苔消耗大量氧
气,造成海区溶氧降低,浒苔腐烂产生的大量有毒气
体以及大量有害物质,败坏底质,从而导致海区海参
死亡,对海参养殖业产生极大影响。我们在试验过程
中,采取在退潮后,及时组织人力,清除残留在海区
的浒苔,还在增殖区外围架设围栏,基本杜绝了浒苔
对养殖区的影响。
五、收获
刺参的采捕,一般每年分为秋、春两季。具体
收获时间根据规格和市场需求而定。我们第二年4月
份放养的大规格参苗,经半年多的管理,至11月2
日,总养殖面积200亩,刺参平均个体体重62.07克/
头,平均体长11.4厘米,平均存参量7.5头/米2,养
殖成活率为91%。验收后开始收获,捕大留小,至12
月底,共采捕7头/千克左右的成参20吨,收入400
万元;按成活率90%、回捕率40%计算,到2011年春
季四五月份,采捕成参37吨,累计采捕成参57吨,
计40万头,收入1140万元,效益373万元。平均亩
产刺参285千克,平均产值5.7万元/亩,效益1.865
万元/亩。
采捕方式采用潜水员潜水采捕的方法,由于增
殖区是水深为5米以内的浅水区,所以采用的是“轻
潜”采捕,一般每员每天采捕300~500千克。
六、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海区并加以改
造,刺参能够在海阳市浅海海域较好地生长,并且生
长速度快、回捕率高。60~70头/千克的苗种经过1
年的养殖完全可以达到商品规格,产量较高,效益较
为显著。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要注意
敌害生物的防除,特别是对近年来发生的浒苔的防
治。总结出的刺参浅海底播增养殖技术具有较高的可
行性和推广价值。
山东海阳市海洋综合管理站 王卫民
纪玉娥 刘红蕾 孙鹏飞
邮编 265100
2011年6-10月,我们在虾池进行了菊花江蓠与
青蟹、黄鳍鲷混养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1.虾池条件 虾池面积11.5亩,呈正方形,四
周由条石堆砌而成,池底部平坦,底质为泥沙质;
虾池位于潮间带,能利用海水涨落进行自然进排
水,有独立的进排水闸门,闸门内侧各设置一个筛
绢网(60目)。池深120厘米。海水盐度25~28,pH
8.2~8.3。
2.虾池的清整、消毒 2011年6月1日,在菊花
江蓠和鱼、青蟹苗种投放前彻底干塘,清除池底淤
泥,翻耕、耙松池底,并曝晒5天,每亩用20千克
漂白粉消毒池底,1天后注入海水浸泡24小时,排
水,重新注入新鲜海水,并泼洒鱼浆育肥池水,用
量为每亩小杂鱼1千克。
3.苗种投放 6月12日投放规格为60只/千克的
蟹苗,密度为200只/亩。6月15日,从外地购进干
净的、棕黄色或棕褐色、松软、有新芽、没有杂藻
的菊花江蓠苗种,并将其撕成小块,均匀分布于池
中。其密度为500千克/亩(湿重)。同时,放养体长
为4厘米的黄鳍鲷,密度为150尾/亩。
4.日常管理
(1)投放后的前10天每天用耙子将江蓠苗种翻
转,有利于去除江蓠苗种体表的淤泥,促进其快速
生长。后期每2天人工用耙子将其耙散开,这样有利
于藻体受光均匀,提高其生长速度。
(2)虾池水深一般保持在0.8~1米,每天换水
40%~50%,注意避免江蓠苗种干露。试验期间,根
据水色,适时施肥。一般每2天施鱼浆1次,用量为
每亩1~1.5千克小杂鱼。
(3)每天检查江蓠的生长情况,查看其是否有新
芽生出并观察色泽,以便适时调控水质,如果发现
江蓠藻体颜色有不正常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处理。同时注意观察青蟹和鱼吃食及活动情况,及
时调整鱼浆或小杂鱼的投饲量,避免同类互相残杀。
5.产量与效益分析
(1)产量:从6月12日放养至10月29日收获,
共收获江蓠41179千克。青蟹84.8千克,规格为130
克/只。收获黄鳍鲷53.1千克,由于收获时黄鳍鲷规
格较小(35.8克/尾),故作为苗种出售(1.2元/尾)。
43
栏目编辑 魏友海养 殖海 水
2012.3
海蜇秋季有
性繁殖技术
的研究
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本所的大型育苗车间,于
2010-2011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海蜇秋季有性繁殖苗
种生产,同时对海蜇的性腺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
微拍摄,以弥补目前有关海蜇繁育的文献资料中图谱
较少的状况。现将我们的研究及生产经验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育苗设施 培育车间利用本所大型海水鱼类育
苗车间,玻璃钢瓦的屋顶下用较厚的黑薄膜遮光,窗
户配有活动的白布窗帘调节光照强度,防止太阳直射
光进入。车间里的育苗池有两种规格:一种为水泥
池,每个水泥池面积36米2,池深1.15米。另一种为
玻璃钢池子,每个面积26米2,池深1.15米。启动了
原有的鼓风设备,池中用气石充气。作为螅状体的附
着基采用聚乙烯波纹板。每个附着板的规格为:30
厘米×40厘米,提前用消毒液刷干净,尤其是将板
上的油污刷干净,然后按间距3~4厘米立体组装成
附苗器,由于我们所用的海水鱼类育苗车间水泥池深
度只有1.15米,所以我们将波纹板10片组成一个附
苗器。供排水仍采用鱼类育苗原有的系统,自然海水
在蓄水池沉淀后,经一级沙滤,抽入水塔使用。卤虫
孵化设备也仍为车间原有的,包括电加热棒、控温仪
等。除卤虫卵孵化外,育苗池采用自然水温。
2.亲蜇的选择 在秋季9月底至10月上旬我们分
别从本所养殖的海蜇中,选取伞径30厘米以上、个
体健康的海蜇作为亲蜇,此时的水温为20~23℃。
雌雄分开暂养,其中2010年雌蜇18只、雄蜇16只;
2011年雌蜇90只、雄蜇50只。亲蜇暂养期间投喂卤
虫无节幼体,并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
3.产卵与孵化 产卵前一天将1个面积26米2,
池深1.15米的室内玻璃钢池消毒刷干净,以1个/米2
的密度均匀布好60目的充气石,然后加入新鲜海
水,加水时用1000目网袋过滤,池中水深1米,作为
产卵孵化池。因本所海水水源优质,秋季育苗没有用
EDTA-Na处理水。清晨5:00,将亲蜇从暂养池移入孵
化池,雌雄比为2∶1,移入亲蜇1小时后,从池底取
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30分钟
抽样观察1次,直到发现大量分裂卵或未受精卵解体
为止。卵裂进入3小时左右,将亲蜇全部移出,暂养
于室内,第二天再重复利用。待孵化池水静置30分
钟,使用塑料软管虹吸,将上层水排出,至水位下降
到40厘米左右时为止。排水时使池内端的软管口向
上,避免发育卵大量流失。排水后,重新加入新鲜海
水,加水时仍用1000目网袋过滤。然后打开鼓风开
关,开始给池中微量充气。
为了改善水质,我们在受精卵孵化时向池中泼洒
了EM菌液,26米2玻璃钢池中每池首次用量为40毫
升,36米2水泥池首次用量60毫升。
4.幼体培育
(1)浮浪幼虫的培育管理:浮浪幼虫在自然水温
下培育,游泳能力差,左旋自转,多在池底活动,几
小时后游泳能力增强。我们继续采用微量充气培养,
这样幼虫分布均匀。用移液管取1毫升培育池的水
样,计算出浮浪幼虫的数量,多取几个样,取其平均
值,换算出池中浮浪幼虫的总数量。
浮浪幼虫不摄食,变态前活动缓慢。浮浪幼虫变
态为螅状幼体的时间最快为24小时,多数2~3天,
(2)效益分析:本试验总投入83332.2元,其中
江蓠苗种47150元(8.2元/千克)、黄鳍鲷1725元
(1.2元/尾)、青蟹苗1840元(0.8元/只)、池租8625
元(1800元/亩年)、小杂鱼1035千克1656元(1.6元/
千克)、人员工资20000元(2000元/人月,2人)、电
费161.2元(0.68元/度,237度)、池塘清整及药品费
1475元、其他费用700元。本试验总收入210728.6
元:其中江蓠205895元(元/千克)、青蟹3052.8元
(36元/千克)、黄鳍鲷1780.8元(1484尾)。扣除成
本,本试验净利润 127396.4元,平均每亩利润
11077.9元,投入产出比1∶2.5。
6.小结
(1)本试验获得成功的两个关键技术:一是勤翻
耙江蓠,有利于江蓠的光合作用和去除江蓠上的淤
泥,促进其生长;二是经常换水。常换水不仅可以补
充多种营养盐,又可降低pH,增加水体中江蓠生长
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2)在菊花江蓠与青蟹、黄鳍鲷混养中,投饲的
鱼浆和小杂鱼可为青蟹、黄鳍鲷提供饵料,而残饵和
青蟹、黄鳍鲷的粪便又可肥水,江蓠还可以为青蟹提
供隐蔽和栖息的环境。同时,混养的黄鳍鲷还可吃食
团水虱等甲壳类,使得江蓠免遭食藻动物的侵害。同
时在进排水闸门内侧安装60目的筛绢网以防止篮子
鱼进入虾池吃食江蓠,达到良好的效果。
福建泉州市水产技术站 张克烽
邮编 362000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