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5 -
Vegetables 2013.9 试验研究
摘要:为了获得韭菜组织培养高频植株快速繁
殖体系,以寿光马蔺韭两个品系独根红和大青根为
试材,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寿光马蔺韭两个品
系新生根尖和叶片芽分化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
果表明:以寿光马蔺韭两个品系的根尖作为外植体
时,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均为含有
1.0 mg/L NAA+ 2.0 mg/L 6-BA的MS培养基,适
宜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均为含有 0.5 mg/L IAA 的
MS 培养基。两个品系新生叶片在含有 1.0 mg/L
6-BA + 1.0 mg/L IAA 的 MS培养基上出芽率相对
较好。
关键词:韭菜;组织培养;激素浓度;植株再生;
移栽
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ex Spr.)别名草
钟乳、起阳草、懒人草等,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
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质
元素、胡萝卜素、纤维素及辛香挥发性物质硫化丙烯。
韭菜味辛、性温和,具有散瘀、活血、解毒及杀菌
的作用,可作为中药使用。韭菜在寿光种植历史悠久,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栽培习惯和食用爱好,经过多
年选育形成独特的地方品种——马蔺韭,其中独根
红和大青根因具有适应性强、耐寒、叶片肥厚宽大、
分蘖力强、生长快及高产等特点成为马蔺韭最具推
广价值的两个品系。
目前,已经利用韭菜花序 [1-2]、茎尖 [3]、根尖 [4-5]
等外植体以及单倍体培养的方式 [6-8],通过组织培
养技术成功获得了再生韭菜植株。
以栽培历史悠久的寿光马蔺韭的两个品系——
独根红和大青根为研究对象,利用含有不同浓度
6-BA、NAA 或 IAA 的 MS 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
寿光马蔺韭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
胡永军1,林桂玉2,田素波1*,李小刚1,潘子龙1
(1.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700 ;2.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潍坊 262700)
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0GNC20915),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项目。
* 通讯作者:田素波
筛选出适合寿光马蔺韭新生根尖和叶片芽分化及不
定根形成的激素条件,为该韭菜优良品质的保存及
无性快繁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外植体的获得
分别选取健康独根红和大青根韭菜的种子,先
在流水中冲洗30 min,然后在70%酒精中浸泡30 s,
再用0.1%氯化汞消毒10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3
次。
接着进行播种栽培,待韭菜叶片长出后,分别
取根尖部分、新生嫩叶、新生幼叶以及成熟叶片的
基段、中段和尖段作为外植体。
1.2 韭菜根尖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芽的分化
及不定芽的生根培养
1.2.1 韭菜根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的分化
韭菜种子萌发1周后,取 5 mm长的根尖接种
到不同NAA和 6-BA 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培
养基中含蔗糖30 g/L、琼脂7 g/L。每个处理接种数
均为50个。将接种好的材料放在(25±2)℃的光照培
养箱中培养,每天光照时间16 h,光照强度3 000 lx。
接种后10 d 左右,根尖开始膨大、变粗,呈水浸状,
愈伤组织从切口处长出,呈白色水浸状,20 d 左右
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芽,30 d 左右调查不定芽的
分化情况。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
愈伤组织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
数×100/外植体总数。
不定芽诱导率(%)=出芽的外植体数×100/
外植体总数。
1.2.2 韭菜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的分化
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两种对无菌苗叶片芽分化
- 6 -
Vegetables 2013.9试验研究
表1 不同NAA和6-BA浓度配比对寿光马蔺韭根尖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品系 激素浓度配比 愈伤组织诱导率 /% 不定芽诱导率 /%
NAA浓度 /(mg/L) 6-BA 浓度 /(mg/L)
独根红 1 0 0 0
1 1 35.0±1.7 27.9±1.2
1 2 80.9±2.5 63.4±2.6
2 0 0 0
2 1 55.4±1.2 49.3±1.3
2 2 47.8±1.3 43.2±1.1
大青根 1 0 0 0
1 1 34.2±1.5 26.8±1.0
1 2 78.8±2.0 61.8±2.2
2 0 0 0
2 1 54.4±1.4 48.2±1.8
2 2 46.8±1.4 42.8±1.4
诱导效果较好激素配方,分别为:1.0 mg/L 6-BA
+1.0 mg/L IAA和2.0 mg/L 6-BA+1.0 mg/L IAA,
取3~5 mm长的叶片小段接种到不同IAA和6-BA
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含蔗糖30 g/L、
琼脂7 g/L。将接种好的材料放在(25±2)℃的光照培
养箱中培养,每天光照时间16 h,光照强度3 000 lx。
接种后15 d 左右产生黄绿色愈伤组织,25 d 后愈伤
组织产生不定芽。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
导率。
1.2.3 不定芽的生根培养
将再生芽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 IAA 的 MS 生
根培养基上,置于(25±2)℃的光照培养箱中培
养,每天光照时间 16 h,光照强度 3 000 lx。在
培养大约7 d 后分化出根,到第12天左右根可长到
0.5 cm长,往后越来越长。统计生根率、根数和根长。
生根率(%)=生根的不定芽数×100/不定芽总数。
1.3 再生完整植株的移栽
用于韭菜再生完整植株移栽的基质有:园田土、
河沙、棉籽皮 3种单一基质,以及将园田土分别与河
沙、蛭石、棉籽皮混合后配制的混合基质。调查不
同基质对寿光马蔺韭再生苗移栽后长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NAA和6-BA浓度配比对寿光马蔺韭新生
根尖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由表 1可知,对独根红和大青根两个寿光马
蔺韭品系根尖愈伤组织不定芽形成促进效果最好
的激素浓度配比是1.0 mg/L NAA+2.0 mg/L
6-BA,不定芽诱导率分别达到 63.4% 和 61.8%;
其次是 2.0 mg/L NAA+1.0 mg/L 6-BA,不定芽
诱导率分别为49.3% 和 48.2%。
2.2 两种IAA和6-BA浓度配比对寿光马蔺韭叶片
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由表 2可知,两个寿光马蔺韭品系的新生叶片在
1.0 mg/L 6-BA+1.0 mg/L IAA的MS培养基上出
芽率相对较好。对于不同类型的外植体而言,新生
嫩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较高;新生
幼叶的结果次之;而成熟叶片仅叶基段有少量分化,
叶中段和叶尖段无分化。
从表1和表 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激素浓度配
比条件下,两个寿光马蔺韭品系相同类型的外植体产
生愈伤组织及芽分化的难易程度没有明显差异。然
而,同一品系不同类型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及芽
分化的难易程度差异明显,表现为新生嫩叶>新生
幼叶>叶基段>叶中段和叶尖段。
2.3 不同浓度IAA对寿光马蔺韭不定芽生根的影
响
由表 3可知,含有 0.5 mg/L IAA 的 MS 培养
基为最适宜两个寿光马蔺韭品系再生芽生根的培养
基,表现为根数最多、根长最长,独根红和大青根
两个品系的根数分别为16.5 根和 15.8 根,根长分
别为 4.3 cm和 4.1 cm;再生芽在不含有任何激素的
- 7 -
Vegetables 2013.9 试验研究
表2 两种IAA和6-BA浓度配比对寿光马蔺韭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品系 外植体 1.0 mg/L 6-BA+1.0 mg/L IAA 2.0 mg/L 6-BA+1.0 mg/L IAA
愈伤组织诱导率 /% 不定芽诱导率 /% 愈伤组织诱导率 /% 不定芽诱导率 /%
独根红 新生嫩叶 30.0±1.6 29.8±1.8 29.6±1.7 28.8±1.9
新生幼叶 19.8±2.0 20.0±1.2 19.6±1.4 19.4±1.2
叶基段 4.0±0.8 3.6±0.2 3.6±0.4 3.7±0.4
叶中段 0 0 0 0
叶尖段 0 0 0 0
大青根 新生嫩叶 28.9±1.8 28.6±1.7 29.3±1.9 28.5±2.0
新生幼叶 19.6±1.0 19.6±1.2 19.2±1.2 19.0±1.1
叶基段 3.9±0.6 3.7±0.2 3.5±0.3 3.5±0.4
叶中段 0 0 0 0
叶尖段 0 0 0 0
根尖作为外植体时,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适培
养基均为含有1.0 mg/L NAA+2.0 mg/L 6-BA的MS
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分别达到63.4%和 61.8%;
适宜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均为含有0.5 mg/L IAA的
MS培养基,其生根数分别为16.5 根和15.8 根,根
长分别为4.3 cm和 4.1 cm。以叶片作为外植体时,
两个寿光马蔺韭品系的新生叶片在含有 1.0 mg/L
6-BA+1.0 mg/L IAA的MS培养基上出芽率相对
较好。在相同的激素浓度配比条件下,两个寿光马
蔺韭品系相同类型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及芽分化
的难易程度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同一品系不同类
型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及芽分化的难易程度差异
明显,表现为新生嫩叶>新生幼叶>叶基段>叶中段
和叶尖段。获得的再生植株,以移栽在园田土中或
园田土与河沙混配的基质中长势最好。
参考文献
[1] 郝建平 , 周小梅 , 李绍清 . 韭菜花序培养及植株再生 [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1):59-62.
[2] Nair A S, Seo B B.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initiated from flower buds in the wild species Allium
senescens var.minor[J]. 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3,34:205-207.
[3] 秦波 ,黄阳成 .圣堂山野生大叶韭菜的组培快繁研究 [J].
广西农业科学 ,2002(4):180-181.
[4] Shuto H, Abe T, Sasahara T.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plants
from root apex-derived calli in Chinese chive (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and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J].
表3 不同浓度IAA对寿光马蔺韭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品系 IAA 浓度 /(mg/L)生根率 /% 根数 /根 根长 /cm
独根红 0 100 10.7±1.5 3.2±1.0
0.5 100 16.5±1.4 4.3±0.6
1.0 100 6.0±0.8 2.5±0.9
大青根 0 100 9.9±1.8 3.0±1.2
0.5 100 15.8±1.2 4.1±0.8
1.0 100 5.6±1.2 2.2±0.6
MS 培养基中也可生根,但是根的数量较少,长度较
短;再生芽在含有1.0 mg/L IAA的MS培养基上生
根数量最少,根长最短。
2.4 不同基质对寿光马蔺韭再生苗移栽后长势的
影响
再生植株在不同基质上移栽的生长状况表明:
园田土、河沙及棉籽皮 3种普通基质在单独用作移
栽基质时,再生植株在成活率和植株生长速度等方
面有较大差异,以园田土的综合效果最好,棉籽皮
次之,河沙最差;园田土分别与河沙、蛭石、棉籽
皮混合配制成的基质中,以园田土与河沙混配的效
果最好,园田土与蛭石混配的效果次之,园田土与
棉籽皮混配的效果较差。目前,蛭石、草炭土及珍
珠岩是工厂化无土育苗中常用的基质原料,但之前
的研究发现,这些基质原料在韭菜再生苗移栽上的
表现并不好,且价格远高于园田土和河沙。
3 结论
通过试验筛选出,以独根红和大青根两个品系的
- 8 -
Vegetables 2013.9试验研究
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韩 利,孙剑霞,倪松尧,吴冬乾
(靖江市农技推广中心经济作物指导站,江苏 泰州 214500)
摘要 :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鲜食大豆获得高产
的前提,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夏播晚熟鲜食大
豆株型、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苏豆 7号为
试材,设置 4个种植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大豆的株高和始
荚高度明显增加,茎粗、分枝数明显下降。在产
量性状中,单株结荚数、单株鲜荚质量、单株粒数、
单株鲜粒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
关系。鲜食大豆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 667 m2 种植
8 000~12 000株,其中667 m2种植8 000株可以
获得更高的鲜粒产量,667 m2 种植 12 000 株可以
获得更高的鲜荚产量。
关键词:鲜食大豆;种植密度;产量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是指鼓粒末期籽粒饱满
至开始转色时的大豆嫩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喜爱。夏播晚熟品种能避开传统品种的
上市高峰期(6-9月),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
因素之一,而靖江市当地农户在种植鲜食大豆时,
往往不重视种植密度对大豆群体的影响,播种密度
偏大且随意性强。因此,研究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
株型、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可为当地确定适宜
的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提高鲜食大豆产量
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鲜食大豆品种为夏播晚熟品种苏豆 7号,
由江苏省农科院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靖江市马桥镇经伦村进行,试验地为砂
壤土,前茬为油菜,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
试验采用当地常规的单行穴播栽培方式,行距
60 cm,穴距 30 cm。根据每穴留苗数的不同设置4
个种植密度处理,即处理1:667 m2 种植 4 000 株;
处理 2:667 m2 种植 8 000 株;处理 3:667 m2 种
植12 000 株;处理 4:667 m2 种植16 000 株(该处
理为对照,是当地常规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排
列,小区面积9.9 m2(3 m×3.3 m),每个处理重复3次,
共12个小区,在四周设保护行。
大豆于 6月下旬播种,10月初采收,生育期间
其他的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在青荚采摘期,每小
区随机取样 9株,测定其株高、茎粗、始荚高度、
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1粒荚数、2粒荚
数、3粒荚数、空荚数、单株鲜荚质量、单株粒数、
基金项目:江苏省三项工程(SXGC[2012]327)。
Japanese Journal of Breeding,1993,43(3):349-354.
[5] 张松 , 达克东 ,曹辰兴 ,等 . 韭菜组织培养高频植株再生
体系的研究 [J]. 园艺学报 ,2002,29(2):141-144.
[6] 张松 . 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 山东农业大学学
报 ,1996,27(3):361-366.
[7] 田惠桥 ,杨弘远 .韭菜未传粉子房培养中单倍体的胚胎发
生和植株再生 [J]. 实验生物学报 ,1989,22 (2):139-147.
[8] Koj ima A , Kawaguchi T. Apomic tic nature of
Chinese chive (Allium tuberosum Rottl.) detected
in unpollinated ovule culture[J]. Japanese Journal of
Breeding,1989,39(4):449-456. 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