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全 文 :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中贝母辛
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王怀玉1,马 鹏2,彭 锐2*
(1.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 400065)
摘要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太白贝母的
质量控制体系和适宜采收时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 HPLC-ELSD 法测定贝母辛,色谱柱为 Agilent Extend C18
(250 mm ×4. 0 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0. 1%二乙胺水溶液(10∶ 90) ,流速为 1. 0 mL /min,Alltech 2000 蒸发光散
射检测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结果:生长 2 ~ 3 年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而增加,生长 4 ~ 6 年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长 2 ~ 4 年太白贝母的总生物碱含
量逐年增加,生长 5 ~ 6 年总生物碱含量逐年下降。结论:综合药用有效成分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贝母药材
的产量以及土地利用率 3 个因素考虑,以 4 年生的太白贝母采收比较合适。
关键词 太白贝母;贝母辛;总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1)07-1034-04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eimisin and Total Alkaloids in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of Different Growing Stage
WANG Huai-yu1,MA Peng2,PENG Rui2
(1.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Mianyang 621000,China;2.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ongqi 40006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ntent of peimisine and total alkaloids in Fritllaria taipaiensis of different growing stage.
Method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was employed,and peimisine was
separated and quantified upon an Agilent Extend C18(250 mm × 4. 0 mm,5μm) ,using acetonitrile-water-diethylamine as the mobile
phase at the flow rate of 1. 0 mL·min-1;UV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Results:During from
two to three years period,the content of peimisine in F. taipaiensis increased with growing stage,from four to six years,it decreased with
growing stage;From two to four years,the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s in F. taipaiensis increased with growing stage,from five to six years,
it decreased with growing stage. Conclusion:It is suitable to harvest F. taipaienssi of four years growing stage.
Key words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Peimisine;Total alkaloids;HPLC-ELSD;UV spectrophotometry
收稿日期:2011-01-10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08-1-177)
作者简介:王怀玉(1968-) ,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研究;E-mail:why0929@ 126. com。
* 通讯作者:彭锐,Tel:023-89029186,E-mail:rpeng5572@ yahoo. com. cn。
太白贝母是川贝母复合类群中的一种〔1〕,2010
年版中国药典将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 )载入川贝母项下,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的功效〔2〕。现在川贝母资源匮乏,太白贝母作为引
种栽培成功的极少数品种之一〔3〕,其质量控制和品
质形成尚未见报道。笔者在开展太白贝母规范化种
植研究时,对人工栽培的不同生长年限的太白贝母
药材测定了贝母辛的含量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旨
在为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太白贝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
适宜采收时间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 1 供试材料 太白贝母取 2 年生、3 年生、4 年
生、5 年生、6 年生的样品五批,均采自重庆巫溪县兰
英乡西安槽村,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彭锐副研究员
鉴定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 )。
1. 2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四元梯度泵;检测器:Alltech 2000 蒸发光散
射检测器(ELSD) ;BP211D 电子天平(Sartorius) ;
UV-2501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超纯水机
(美国 Millipore 公司) ;贝母辛、贝母甲素、贝母乙
素、西贝素碱、西贝素、西贝素苷等对照品均由成都
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纯度 > 98%) ;乙腈
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水。
2 方法与结果
2. 1 贝母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2. 1. 1 色谱条件:Agilent Extend C18(250 mm ×
4. 0 mm,5 μm) ;流动相:乙腈-0. 1%二乙胺水溶液
·430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1.07.014
(10∶ 90) ,流速:1. 0 mL /min;Alltech 2000 蒸发光散
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 ℃;载气流速:2. 8 L /
min。流动相条件见表 1。
表 1 流动相条件
时间 /min 乙腈 /% 0. 1%二乙胺水溶液 /%
0 ~ 5 10 90
5 ~ 10 10 ~ 45 90 ~ 55
10 ~ 15 45 55
15 ~ 35 45 ~ 95 55 ~ 5
35 ~ 40 95 5
40 ~ 45 95 ~ 10 5 ~ 90
45 ~ 55 10 90
2. 1.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贝母辛、贝母甲素、
贝母乙素、西贝素碱各适量,精密称定,分别置 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配制成分
别含贝母辛 0. 268 mg /mL,贝母甲素 0. 525 mg /mL,
贝母乙素 0. 508 mg /mL,西贝素碱 0. 22 mg /mL的对
照品溶液。
2. 1.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不同生长年限的太白
贝母供试材料,粉碎,过 60 目筛,精确称取 2 g。置
圆底烧瓶中,加氨水 4 mL浸润 1 h,加混合溶剂甲醇
∶氯仿(1∶ 4)50 mL,称重,混匀,置 80 ℃水浴加热回
流 2 h,放冷,称重,加混合溶剂补足重量,滤过,精密
量取续滤液 20 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溶
解并转移至 10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
得。太白贝母样品中,只检测出贝母辛。贝母甲素、
贝母乙素和西贝素碱均未检测到。因此,本实验选
用贝母辛作为太白贝母质量控制指标。
2. 1. 4 线性关系的确定:取贝母辛适量,称定,置
10 mL容量瓶中,配成 0. 268 mg /mL的溶液,将对照
品溶液用甲醇依次稀释为 6 种不同梯度的溶液,含
量分别为 0. 000174、0. 000268、0. 00134、0. 00174、
0. 00268、0. 00536 mg /mL,每种浓度的溶液进样 10
μL,记录各峰面积。以对照品含量的自然对数值为
纵坐标,以对照品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进
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如下:Y1 = 0. 0458X1 -
0. 072,r1 = 0. 9972,结果表明,贝母辛在 1. 74 ~ 53. 6
mg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 1. 5 精密度试验:取浓度为 0. 268 mg /mL 的对
照品溶液,按“2. 1. 1”项下色谱条件重复进样 5 次,
每次 10 μL,贝母辛峰面积的 RSD为 2. 3%,表明仪
器精密度良好。
2. 1. 6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太白贝母药
材粉约 2 g(精确至 0. 0001g) ,共取 5 份,按“2. 1. 3”
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按“2. 1. 1”项下色谱条
件重复进样 5 次,每次 10 μL,计算贝母辛的含量,
结果该批贝母辛平均含量为 0. 158 mg /g,RSD 为
2. 3%,表明重复性良好。
2. 1. 7 稳定性试验:取“2. 1. 3”项下方法制备的
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8、12 h 进样,测
定其中贝母辛的含量,RSD 为 1. 65%,表明在 12 h
内样品的稳定性良好。
2. 1. 8 加样回收率试验:称取已知贝母辛含量的
太白贝母粉末 2 g,加入贝母辛对照品贮备液适量,
按“2. 1.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 101. 9%,RSD 为 3. 75%,n = 5。
表明回收率符合要求。
2. 1. 9 样品测定:收集不同年限的贝母样品,每个
样品 3 个平行样,按“2. 1.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
析测定,按标准曲线计算贝母辛含量,结果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2 年生的太白贝母鳞茎中就有一
定量的贝母辛含量了,但以 3 年生的含量最高,为
0. 0237%,4 年生和 5 年生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
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得不多,6 年生的贝母辛含量就
大大的下降了,为 0. 0161%。
表 2 不同年限太白贝母中贝母辛
的含量测定(珔x ± s,n =3)
生长年限 /年 含量 /﹪
2 0. 0176 ± 0. 0002
3 0. 0237 ± 0. 0006
4 0. 0224 ± 0. 0003
5 0. 0223 ± 0. 0001
6 0. 0161 ± 0. 0004
2. 2 总生物碱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2. 2. 1 测定波长的选择:取西贝素对照品溶液
(0. 113 mg /mL)1. 0 mL,置 50 mL具塞锥形瓶中,挥
干溶剂,加入氯仿 10 mL;另取 10. 0 mL 氯仿,置另
一 50 mL具塞锥形瓶中,制备空白液。在两只锥形
瓶中各加入 5. 0 mL 蒸馏水,pH 4. 5 的 0. 04%溴甲
酚绿缓冲液 2. 0 mL,密塞,剧烈振荡 3 min 后,移入
60 mL分液漏斗中,静置 10 min,分取氯仿层。精密
吸取氯仿液 5 mL,置于已加入 0. 001 mol /L 氢氧化
钾、无水乙醇溶液 1. 0 mL 的具塞试管中,在 400 ~
8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实验结果表明,该溶液在
618 ± 1 nm 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测定样品的波长
为 618 nm。
2. 2. 2 水解时间的确定:精密吸取 3 mL西贝素苷
对照品溶液 0. 120 mg /mL 共 5 份,挥干溶剂,然后
·530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加入 0. 5 mol /L H2SO4 10 mL,于沸水浴上,分别水
解 4、6、8、10、12 h,冷却后加入 2 mol /L NaOH 4. 5
mL,1 mL浓氨水调节 pH 至碱性。按“2. 2. 1”项下
方法测定,结果光密度分别为 0. 216、0. 484、0. 532、
0. 539、0. 566。西贝素苷在 10 h 已水解完毕,故确
定水解时间为 10 h。
2. 2.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不同生长年限的太
白贝母,粉碎,过 60 目筛。粉末于 60 ℃减压干燥 4
h,取药材粉末 1 g,精密称定,置 50 mL圆底烧瓶中,
加浓氨水 2 mL,浸润 1 h,然后加入氯仿∶甲醇(4∶ 1)
混合溶剂 20. 0 mL,称重,90 ℃回流提取 4 h,冷却后
加混合溶剂补足重量。过滤,得续滤液备用。
取续滤液 5. 0 mL,置 50 mL 具塞锥形瓶中,挥
干溶剂,加入氯仿 20. 0 mL 溶解,加水 15 mL 洗涤,
置 60 mL分液漏斗中,分取下层,依据药材中生物碱
含量,吸取氯仿液 5 mL,转移到一洁净的 50 mL 具
塞锥形瓶中,补加氯仿至 10. 0 mL。于 618 nm处测
定光密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未水解续滤液中生物
碱量,按下面公式计算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
生物碱含量 =未水解测得的生物碱量 /样品重量
另取续滤液 5. 0 mL,置 50 mL 圆底烧瓶中,挥
干溶剂,加入 0. 5 mol /L的 H2SO4 10. 0 mL于沸水浴
上水解 10 h,冷却后加入 2. 0 mol /L 的 NaOH 4. 5
mL,浓氨水 1 mL调节 pH至碱性,用氯仿萃取 3 次,
每次 8 mL,合并氯仿层至 25 mL 量瓶中并定容,用
20 mL水洗涤氯仿层,分取下层液,依据药材中总生
物碱的含量,吸取氯仿液 5 mL,转移到 50 mL 具塞
锥形瓶中,补加氯仿至 10. 0 mL,按“2. 2. 1”项下方
法测定,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水解后续滤液中生物碱
量,计算药材中生物碱苷及总生物碱的含量。
生物碱苷含量 =1. 379 ×水解后测得的生物碱量 -未水解测得的生物碱量
样品重量
其中,1. 379 为西贝素苷与西贝素相对分子质量的比
值。
2. 2. 4 标准曲线制作:精密称取西贝素对照品
1. 13 mg,用少量氯仿溶解,定容至 10 mL量瓶中,得
0. 113 mg /mL 的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西贝素对照
品的溶液 0. 4、0. 6、0. 8、1. 0、1. 2 mL 于 50 mL 具塞
锥形瓶中,补加氯仿至 10 mL,以下按“2. 2. 1”项下
方法测定,以光密度 OD值为横坐标,西贝素浓度为
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Y2 = 18. 037X2
+ 1. 6525,r2 = 0. 9993。
2. 2. 5 显色稳定性试验:取西贝素对照品溶液,按
“2. 2. 1”项下方法测定,在 0、10、20、30、40、50、60、
70 min测定光密度。RSD为 0. 56%,说明西贝素与
染料形成的离子对在 70 min内稳定。
2. 2. 6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太白贝母药材粉末
4 份,各 1 g(精确到 0. 0001 g) ,按“2. 2. 3”项下方法
测定含量,太白贝母的生物碱、生物碱苷及总生物碱
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0. 133%、0. 156%、0. 290%。
说明方法重现性良好。
2. 2. 7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吸取西贝素 0. 711
mg /mL、西贝素苷 0. 800 mg /mL 对照品溶液各1 mL,
置 50 mL圆底烧瓶中,挥去溶剂,取伊贝母细粉 0. 5
g,精密称定,加入该圆底烧瓶中,按“2. 2. 1”项下方法
测定。结果显示西贝素的平均回收率为 100. 5%,
RSD为 2. 0%;西贝素苷平均回收率为 102. 4%,RSD
为 4. 5%;总生物碱平均回收率为 101. 6%,RSD 为
2. 3%。表明加样回收率符合要求。
2. 2. 8 样品测定:测定结果见表 3。由表中看出,
2 ~ 4 年太白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逐年增加,5 ~ 6 年
总生物碱含量逐年下降。
表 3 不同年限太白贝母总生物碱
的含量测定(珔x ± s,n =3)
生长年限
/年 生物碱 /% 生物碱苷 /% 总生物碱 /%
2 0. 1453 ± 0. 002 0. 1160 ± 0. 004 0. 2613 ± 0. 005
3 0. 2556 ± 0. 007 0. 0985 ± 0. 003 0. 3541 ± 0. 007
4 0. 2467 ± 0. 008 0. 1986 ± 0. 006 0. 4453 ± 0. 008
5 0. 1843 ± 0. 005 0. 1115 ± 0. 006 0. 2958 ± 0. 005
6 0. 1942 ± 0. 005 0. 0504 ± 0. 002 0. 2446 ± 0. 004
3 讨论
3. 1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是一种新的质量
型检测器,对于不易挥发的化合物,无论有无紫外吸
收均能检测。本实验选择该检测器对太白母中贝母
辛进行 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贝母辛的检
测灵敏度理想,可以用于太白贝母的质量检测控制。
3. 2 实验选择比较了乙醚、甲醇、氯仿、氯仿∶甲醇
(4∶ 1)等提取溶剂系统,并考察了超声与回流两种
提取方式,提取时间 30、60、90、120 min 提取次数等
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太白贝母药材以氯仿∶ 甲醇
(4∶ 1)为提取溶剂,80 ℃水浴加热回流提取 2 h,提
取 1 次,即可以得到满意的提取效果。这与文献〔4〕
一致。
3. 3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积累受到地域、品
系、生长年限、采收时期、加工方式、贮存时间等因素
的影响〔5〕。本研究收集同一样地、同一品系、采收
部位和时期、贮存时间均一致太白贝母样品,消除了
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同一样地内多样方采样,消
除了个体差异的影响,故研究结果能客观反映生长
年限对太白母中贝母辛含量和总生物碱的影响。由
·630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 2 ~ 3 年的太白贝贝母辛的
含量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的,生长 4 ~ 6 年
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
降低;生长 2 ~ 4 年太白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逐年增
加,生长 5 ~ 6 年总生物碱含量逐年下降;太白贝母
鳞茎的产量则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综合
药用有效成分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贝母药材
的产量以及土地利用率 3 个因素考虑,以 4 年生的
太白贝母采收比较合适,既有较高的有效药用成分,
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可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可作为制定太白贝母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参 考 文 献
[1]罗毅波,陈心启 . 中国横断山区及其邻近地区贝母属的
研究(一). 川贝母及其近缘种的初步研究[J]. 植物分
类学报,1996,34(3) :304-312.
[2]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4.
[3]向跃定,郑良敏,申明亮,等 . 太白贝母野生变家种研究
[J],中草药,1991,22(8) :128-131.
[4]余华,姜艳,李萍,等 . 中药川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 :572-575.
[5]董娟娥,梁宗锁 . 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量影响因素分析
[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 :1979-1983.
四大产地白芍的种质调查
查良平1,杨 俊1,彭华胜1* ,胡海波2
(1.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安徽省高校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2. 江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
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摘要 目的:调查当前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和菏泽白芍的种质现状,澄清四大产地白芍种质。方法:对安徽
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与浙江磐安等白芍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各产地白芍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亳州
芍药、杭州芍药和菏泽芍药花均为单瓣,与历代本草推崇的白芍种质相一致;四川芍药花复瓣,可供观赏。结论:不
同产地白芍种质不同;杭白芍栽培历史最久,但目前种质已面临濒危。
关键词 芍药;白芍;产地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1)07-1037-04
收稿日期:2011-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1973)
* 通讯作者:彭华胜,Tel:0551-5165884,E-mail:penghuasheng1975@ yahoo. com. cn。
白芍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
草经》,列为中品,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和敛阴
止汗的功效。2010 年版中国药典〔1〕记载白芍来源
于芍药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
根。芍药自古以来既可作观赏花卉又可作药用。目
前全国药用芍药主产区为安徽亳州、浙江磐安、四川
中江和山东菏泽,所产白芍分别习称亳白芍、杭白
芍、川白芍和菏泽白芍。历史上,安徽亳州与山东菏
泽也是观赏芍药的主产区,现今菏泽既有观赏芍药
又有药用白芍。然而关于各产地白芍种质,近年来
一直存在争议,如《中药材手册》〔2〕、《中药大辞
典》〔3〕、《中华本草》〔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
均记载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而《新编
中药志》〔5〕认为白芍来源于芍药和毛果芍药
P.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 (Bunge)Stern;金
昌东等〔6〕调查认为亳白芍、菏泽白芍、杭白芍的原
植物均为毛果芍药;杭悦宇等〔7〕调查后认为亳白芍
和菏泽白芍来源于芍药,杭白芍来源于毛果芍药,川
白芍原植物为芍药和毛果芍药,此外,菏泽白芍与川
白芍均为复瓣花,雄蕊不育。对白芍的争议主要有
两点:一是种质的来源,二是药用芍药与观赏芍药之
间的关系。为澄清当前药用芍药的种质争议,笔者
于 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5 月先后赴安徽亳州、山
东菏泽、四川中江和浙江磐安等地进行产地调查,采
制标本。调查的内容包括白芍主产区及其栽培历
史、种质与生态环境等。标本均经安徽中医学院彭
华胜副教授鉴定,存放于安徽中医学院标本中心。
现将全国药用白芍四大产区的种质报告如下。
1 主产区及栽培历史
1. 1 亳白芍 现今亳白芍主产于安徽省亳州市区
和涡阳县等地,其中以谯城区十八里镇、十九里镇和
华佗镇种植较为集中。该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
风气候,年均温为 14. 7 ℃,年均降水量为 822 mm,
平均海拔高度为 40 m。
·730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7 期 2011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