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产孢;菌丝干重以 NH4H2PO 4和组氨酸最好 ,分别为
126.0和 121.0 mg,其余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缺
N培养基上菌落生长优于某些 N源培养基 ,而干重
和产孢量几乎低于所有 N源。以上表明氮的质和
量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亚硝酸钠
和尿素对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 6)。
3 结论与讨论
3.1 关于龙胆科上的壳针孢属 Septoria真菌 ,白金
铠先生在 《中国真菌》(第十七卷 )中明确有 2个
种 〔2〕 ,经鉴定 ,寄生在甘肃的秦艽 Gentiana spp.上
的壳针孢为 Septoria gentianae.
3.2 S. gentianae的培养虽然生长缓慢 ,但在本测
试的大多数培养基和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 ,反映
了该病菌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3 适合病菌菌落扩展的最佳条件:以木糖为 C
源的 PA培养基 , N源为丙氨酸 , pH 7,在 20℃, 12 h
黑暗 +12 h荧光或 8 h紫外光 +16 h荧光下培养 。
适合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 7, OA培养液 ,
25℃全黑暗或 8 h紫外光 +16 h黑暗 ,碳源为棉子
糖 ,氮源 NH4H2PO 4。适合产孢的最佳条件为:pH
7, PSA培养基 , 20℃, 4 h紫外光 +20 h荧光 , N源为
NH 4H2 PO 4。
参 考 文 献
[ 1] 魏景超 . 真菌鉴定手册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9.
[ 2] 白金铠 . 中国真菌志(第十七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3.
[ 3] 方中达 . 植病研究法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79.
[ 4] 俞大绂 . 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技术汇编(卷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77.
[ 5] 李金花 ,柴兆祥 , 董克勇 ,等 .罂粟霜霉病病原及其生物
学特性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2, 27(3):176-179.
(2006 - 02 -28收稿)
平贝母快速繁殖研究
许 矛 ,张美萍*
(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摘要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 ,以平贝母鳞茎切块 、幼茎切段诱导愈伤组织 、球状小鳞茎 、胚状体 , 通过器官发生和
胚状体两种途径可得到高产 、高效的再生植株。所有培养物的总生物碱含量均接近或高于栽培的平贝母药材。
关键词 平贝母;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7)01-0006-03
*通讯作者:张美萍。
很多高等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成功与否 ,与获
得再生植株有关 。药用植物更离不开有用次生代谢
物含量 。百合科贝母为常用的中草药 ,有止咳 、祛痰
等功效 。按原产地可分为浙贝 、平贝 、川贝和伊贝四
种 。由于资源的日益匮乏 ,平贝出现了供不应求 。
以往对药用植物平贝母 Fritillaria assuriedsisM ax im
的组织培养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1 ~ 3〕。本研究
在原有基础上 ,以平贝母不同部位为外植体 ,通过二
种途径得到低成本的再生植株 ,并测定了平贝母组
培物的总生物碱含量 。
1 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吉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标本园
种植的 2年生平贝母的鳞茎和茎段 。先以清水洗
净 ,休眠鳞茎再用 500 mg /L GA浸泡 。接种前用
75%酒精过洗 ,再用 0.1%升汞表面消毒 12-14m in,
无菌水冲洗 5-6次后 ,切成 5.0mm小块 ,每瓶用 25
m lM S培养基。MS培养基附加 NAA、BA、2, 4-D和
KT四种激素 ,培养温度 22℃,光照 1500 Lux。超声
波法提取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4〕。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筛选预试验 选择了 MS、N 6、B5、H
四种 ,附加 IBA 1.0 mg /L和 BA 1.0 mg /L。鳞茎和
茎段接种 40天后 ,四种基质中以 MS不定芽的诱导
率最高 ,并于第 38天出现高峰 ,形成芽丛 、生长旺
盛。同样 ,诱导愈伤组织也以 MS最佳 ,第 23天后
趋于平稳 。
2.2 不同外植体以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再生植株
2.2.1 平贝母鳞茎:将鳞茎切块接种在不同激素
浓度的培养基 , 7天后开始启动 , 23天后开始形成淡
黄色致密的愈伤组织或直接形成白色小球体 , 在
6 中药材 Journa l o f Chine seM ed icina lM a teria ls 第 30卷第 1期 2007年 1月
DOI牶牨牥牣牨牫牳牰牫牤j牣issn牨牥牥牨牠牬牬牭牬牣牪牥牥牱牣牥牨牣牥牥牫
NAA、BA组合中 ,随着 BA浓度升高 ,愈伤组织和不
定芽诱导率均提高;2, 4-D与 KT组合的诱导效果不
及 NAA和 BA组合 ,虽有愈伤组织但很少有不定芽
直接发生 ,结果见图 1。
图 1 不同培养基对鳞茎切块诱导愈伤和不定芽的影响
1.M S+NAA 0. 5m g /L+BA 0.2 m g /L
2.M S+NAA 0. 5m g /L+BA 0.5 m g /L
3.M S+NAA 0. 5m g /L+BA 1.0 m g /L
4.M S+2, 4-D 1. 0 mg /L+KT 1. 0 mg /L
5.M S+2, 4-D 1. 5 mg /L+KT 1. 0 mg /L
a.愈伤组织 b.不定芽
2.2.2 平贝母茎段:茎段接种 7天后开始膨大 、弯
曲 、开裂 , 14天左右开始长出黄色愈伤组织 , 25天后
形成不规则的愈伤组织 ,并生出许多小鳞茎 (图 2-
1),诱导率最高达 88. 24%。外植体还可以直接从
叶节出分化出小鳞茎(图 2-2)。外植体越大产生愈
伤组织也较早 , 3mm左右的茎段约 7天开始萌动 , 1
mm的茎段第 9天才开始萌动 。
2.2.3 平贝母愈伤组织诱导小鳞茎及再生植株:
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用 NAA 0.5 mg /L +BA 1.0
mg /L的 MS培养基继代 ,周期为 30天。继代一次
后可见愈伤组织上有白色的芽点出现 ,并随着继代
培养而长大(图 2-3)。将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分
化成的球状小鳞茎 ,于 17℃培养箱光培养 , 15天左
右有绿叶生长 , 1个月后叶片伸长呈窄而且细长的
披针形。一般每个小鳞茎着生一枚叶片 ,一周以后 ,
在底部开始发生根系 ,形成再生植株(图 2-4)。
2.3 鳞茎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形成再生植株 将由
鳞茎产生的愈伤组织以①:NAA 0.5 mg /L+KT 0.5
mg /L +CH 500 mg /L;②NAA 1.0 mg /L +BA 2.0
mg /L +CH 500 mg /L;③NAA 1.0 mg /L +BA 1.0
mg /L +CH 500 mg /L三种培养基继代 。 40天后发
现愈伤组织上生出淡黄色半透明的小点 ,易从愈伤
表面剥离下来而不象不定芽那样与愈伤组织连接紧
密。从稍大些的颗粒可以看出有两极性 ,通过石蜡
切片还观察到了心形胚 ,将其转接至 MS无激素基
质中 , 22℃下光培养约 30天就形成带有完整根系的
针状苗(图 2-5)。
图 2 平贝母外植体分化与再生
2.4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测定
按文献的方法〔4〕。得到回归方程为:C =5.967A-
1.116, R =0.999。不定根的总碱含量是栽培鳞茎
的 1.6倍 ,愈伤组织的总碱含量是栽培鳞茎的 0.9
倍 ,所有的培养物的总碱含量均接近或高于栽培生
药。
3 讨论
3.1 平贝母的不同外植体在 MS、B5、N 6、H四种
基质上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物的实验结果表明 MS
的诱导效果最好 ,其次是 N 6,与已往的研究结果一
7 中药材 Journa l o f Chine seM ed icina lM a teria ls 第 30卷第 1期 2007年 1月
致 〔5〕。
3.2 不同外植体 、不同激素组合对诱导平贝母产
生愈伤组织或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效果不同 。茎段较
易诱导愈伤组织 ,而鳞茎切块则易于直接分化产生
不定芽 。由鳞茎产生的愈伤组织色泽淡黄质地致
密 ,有良好的分化能力 ,产生的小球体健壮 ,且分散
在愈伤组织表面 ,是诱导再生小鳞茎的理想材料。
3.3 从愈伤组织获得胚状体后要及时更换无激素
的培养基。本实验中 2, 4-D不能诱导平贝母产生不
定芽 , NAA是平贝母产生胚状体的必要因子 。
3.4 据报道 ,低温处理是贝母离体再生植株的必
要条件 〔6〕。在自然状态下 ,平贝母地下鳞茎休眠期
长达 4 ~ 5个月 ,此时地温很低。实验以 500 mg /L
的 GA预处理平贝母的休眠鳞茎 ,缩短了休眠期 ,仅
40天就可获得再生植株 ,比文献报道的 60天提早
了 20天 〔7〕。
3.5 平贝母组培物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明:以不定根含量最高 ,不定芽和愈伤组织的含量较
低 ,但也高或接近栽培的生药 。生物碱含量直接关
系到药用价值。
3.6 每块外植体可以分化 30 ~ 40个小鳞茎 ,进而
形成再生植株 。假设每株再生植株可以卖 0.2元 ,
每瓶培养物的产值至少 6.0元 。大规模平贝母再生
植株的培养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 1] 杜令阁 ,侯艳华 , 常维春 ,等 .平贝母花粉植株的诱导及
无性系的建立 . 遗传学报 , 1986, 13(4):262-265.
[ 2] 李萍 ,曾令杰 , 李松林 ,等 .无紫外吸收的贝母总生物碱
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中国药学杂志 , 2002, 37(8):614-
617.
[ 3] 唐巍 ,杨映根 , 桂耀林 ,等 .培养条件对平贝母愈伤组织
分化的影响 . 生物技术 , 1996, 6(4):11-14.
[ 4] 王冲之 ,孙健 , 李萍 ,等 .贝母类药材生物碱苷含量测定
方法学研究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38(6):415-418.
[ 5] 吴绛云 , 唐巍 .药用植物平贝母组织培养的研究 .东北
农学院学报 , 1992, 23(2):188-195.
[ 6] 王伦山 ,杨汉民 , 王亚馥 ,等 .伊贝母组织培养中体细胞
胚的形成及细胞组织学观察 . 西北植物学报 , 1989, 9
(2):76-78.
[ 7] 李强 ,凌丽莉 , 傅华龙 ,等 .低温诱导对组培川贝母胚状
体成苗的影响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0
(2):367-370.
(2006 - 03 -29收稿)
荆芥三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张志梅 1, 2 ,赵永华4 ,郭玉海 1* ,翟志席 1 ,邓素君3 ,卜彦英 3 ,付秀敏 3 ,赵志民3 ,杨春清 4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药材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4;2.中国药材集团公司 ,北京 100055;
3.河北省安国市农业局 ,河北安国 0712004;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要 目的:探讨播期 、密度 、施肥等对荆介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荆芥干物质。结果:本试验条
件下 , 4月 15日为荆芥最佳播期;120万株 /hm2为荆芥最佳密度;施磷肥及微肥 M nSO4均能显著提高荆芥产量。
结论:合理的播期及种植密度是荆芥高产的保证。
关键词 荆芥;播期;密度;施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454(2007)01-0008-02
基金项目: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2BA517A02);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99-929-01-21)作者简介:张志梅(1977-),女,博士生 ,研究方向:药用植物栽培。*通讯作者:郭玉海 , Te l:(010)62732556, E-m ai l:jziysh@ cau. edu. cn。
唇形科荆芥 Sch izonepeta tenuifolia (Ben th. )
B riq.为一年生草本 ,全草和穗加工后用于感冒 、头
痛 、麻疹不透等。关于栽培措施对荆芥产量影响的
报道较少 ,本研究采用播期 、密度和施肥等不同处
理 ,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荆芥产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设在河北省安国市原种场 。土壤为壤
土 ,有机质含量 0.85%,碱解氮含量 45.68 mg /kg,
速效钾含量 119.99mg /kg,速效磷含量 4.7 mg /kg。
排灌方便 ,前茬作物为小麦 ,深耕 40 ~ 50 cm。播前
施 450 kg /hm ,钾肥 300 kg /hm2。小区面积均 5m ×
6m ,三次重复。
荆芥于 2001年 4月种植。
试验处理如下:播期:分 3月 25日 , 4月 15日 ,
8 中药材 Journa l o f Chine seM ed icina lM a teria ls 第 30卷第 1期 2007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