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水红花子炮制品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水红花子炮制品化学成分研究
汪岩1,苏丙贺2,周晓玉1,王添敏1,翟延君1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2. 本溪市中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水红花子炮制品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化
合物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烷酸(Ⅰ) ,β -谷甾醇(Ⅱ) ,白桦酯酸(Ⅲ) ,22 - O -
(4 - hydroxy - 3 - methoxy - cinnamyl)- docosanoic acid(Ⅳ) ,3 5,7 -三羟基色原酮(Ⅴ) ,paprazine(Ⅵ) ,槲皮素(Ⅶ) ,
花旗松素(Ⅷ) ,胡萝卜苷(Ⅸ)。结论:首次对水红花子炮制品进行了系统分离。
关键词:水红花子;炮制品;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1719(2012)03 - 0505 - 05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rocessed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WANG Yan1,SU Bing-he2,ZHOU Xiao-yu1,WANG Tian-min1,ZHAI Yan-jun1
(1. Pharmacy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 116600,Liaoning,China;
2. Dong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ngxi 117000,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rocessed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Methods: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repeated silica to get column chromatography. 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c -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es. Results:Nin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icosanoic acid (I) ,β -
sitosterol (Ⅱ) ,betulinic acid (Ⅲ) ,22 - O -(4 - Hydroxy - 3 - methoxy - cinnamyl)- docosanoic acid (Ⅵ) ,3,5,7 - tri-
hydrochromone (V) ,Paprazine (VI) ,quercetin (Ⅶ) ,taxifolin(Ⅷ) ,Daucosterol (IX). Conclusion:It’s the first time that pro-
cessed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has been carried on the system separation.
Key words: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processing product;chemical constituents
收稿日期:2011 - 09 - 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437)
作者简介:汪岩(1987 -) ,男,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
鉴定与质量控制。
通讯作者:翟延君(1956 -) ,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
向:中药品质评价研究。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 Polygounum orientale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散血消癥,消积止痛的功能[1]。
有药理研究表明:水红花子生品偏于散血消癥,制品长
于消积止痛[2]。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水红花子中的化
学成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所含成分主要为黄酮类
化合物,此外尚含木脂素类、芪类等[2]。目前已从水红
花子生品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而对于炮制品的化
学成分分析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水红花子炮制品进
行了系统分离,得到了 9 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
十烷酸(icosanoic acid,Ⅰ) ,β -谷甾醇(β - sitostero,
Ⅱ) ,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Ⅲ) ,22 - O - (4 - hy-
droxy - 3 - methoxy - cinnamyl)- docosanoic acid
(Ⅳ) ,3,5,7 - 三羟基色原酮(3,5,7 - trihydro-
chromone,Ⅴ) ,paprazine(Ⅵ) ,槲皮素(quercetin,Ⅶ) ,
花旗松素(taxifolin,Ⅷ) ,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
1 仪器与材料
X4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UV - 265 - FW 型自记式
分光光度计;IR200 红外分光光度计;Burker - ARX -
300 型核磁共振光谱仪和 Burker - ARX - 600 型核磁
共振光谱仪;Angilent 1100 seriesion trap mass spectrom-
eter和 LCQ型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薄层层析硅胶、
柱层析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SephadexLH -
20、层析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红花子购于沈阳市药材公司,经本院翟延君教
授鉴定为蓼科植物红蓼 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干燥
成熟果实。与《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正品相符。
2 提取和分离
取炮制后水红花子果皮 15kg,粉碎,过 20 目筛,
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 2h,滤过,合并提取液,
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浸膏,将浸膏混悬于水中,相继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数次。石油醚层
(38g) ,硅胶 400g 柱层析,以石油醚 -乙酸乙酯不同
比例梯度洗脱,经反复重结晶得到 4 个化合物,即化合
物Ⅰ(454mg) ,化合物Ⅱ(1. 69) ,化合物Ⅲ(231mg) ,
化合物Ⅳ(106mg)。醋酸乙酯层(100g) ,硅胶 1000g
柱层析,以氯仿 -甲醇不同比例梯度洗脱,经反得重结
晶得到 6 个单体化合物,即化合物Ⅴ(1. 23g) ,化合物
Ⅵ(63mg) ,化合物Ⅶ(2. 19g) ,化合物Ⅷ(156mg) ,化
合物Ⅸ(23mg) ,化合物Ⅹ(321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白色颗粒,10%硫酸乙醇溶液显紫色,
溴甲酚绿反应阳性。ESI - MS 给出分子离子峰 m/z
313. 7[M + H] +,结合碳谱、氢谱提供的数据,推测分子式
为 C20H40O2。1H NMR (300 MHz,CDCl3)中:δ11. 29
·505·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
DOI:10.13192/j.ljtcm.2012.03.125.wangy.065
(1H,s)为一活泼质子信号,δ 2. 38 (2H,t,J = 7. 5
Hz)为连于羰基上的亚甲基质子信号,δ1. 64 (2H,m)
为亚甲基质子信号,δ0. 89 (3H,t,J = 7. 4 Hz)为甲基
质子信号,另外在 δ 1. 29 ~ 1. 34(32H,m)处为脂肪链
上的质子信号。13C NMR (75 MHz,CDCl3)中:δ 179.
8 为一羰基碳信号,在 δ 14. 0 ~ 34. 0 区域内给出了脂
肪链上的若干碳信号。综合以上理化性质和波谱数
据,鉴定化合物Ⅰ为正二十烷酸(icosanoic acid) (图
1) ,其结构如下。
图 1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无色针状结晶(CHCl3) ,mp:139 ~
140. 5℃。Libermann - Burchard反应阳性,加入 β -谷
甾醇对照品后熔点不下降。与 β -谷甾醇对照品共薄
层,3 种展开系统 (石油醚 - 乙酸乙酯 3 ∶ 1、
三氯甲烷 -甲醇 20∶ 1、环己烷 -丙酮 4 ∶ 1) ,Rf 值(分
别为 0. 3、0. 4、0. 4)一致,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确定其
分子式为 C29H49O。
化合物Ⅲ:白色针晶(甲醇) ,mp 285 ~ 287. 0℃,
Liebermann - Burchard反应呈阳性,10%硫酸乙醇溶液
显紫红色,溴甲酚绿反应阳性。分子式:C30 H44 O3。1
H - NMR(300 MHz,DMSO - d6)谱中:δ 0. 64、0. 76、
0. 86、0. 88、0. 92、1. 64(各 3H,s)为 6 个甲基质子信
号;δ 12. 01(1H,br s)推测为一羧基质子信号。13C -
NMR谱中(75MHz,DMSO - d6)共给出 30 个碳信号
(见表 1) ,其中 δ 150. 4、109. 7 为一双键碳信号,
δ 76. 8推测为连氧的次甲基质子信号,另外在 δ
14. 0 ~ 56. 0 还有 27 个 sp3 杂化的碳信号。综合理化
性质及波谱信息,推断该化合物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从而推测 1H - NMR 谱中 δ4. 22(1H,br d,J = 9. 6)为
C -3 上的质子信号,δ4. 55(1H,br. s)、4. 68(1H,br.
s)为一对末端双键的质子信号。由以上信息推断该化
合物为白桦酯酸,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
基本一致[3],故鉴定该化合物Ⅲ为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 (图 2) ,其结构如下。
表 1 化合物Ⅲ的 13C - NMR数据
position 13C - NMR position 13C - NMR
1 38. 6 16 31. 8
2 27. 2 17 55. 5
3 76. 8 18 46. 7
4 38. 3 19 48. 6
5 55. 0 20 150. 4
6 18. 0 21 29. 3
7 34. 0 22 36. 4
8 40. 3 23 28. 2
9 50. 0 24 15. 7
10 36. 8 25 16. 0
11 20. 5 26 15. 8
12 25. 1 27 14. 4
13 37. 7 28 177. 2
14 42. 1 29 19. 0
15 30. 2 30 109. 7
图 2 化合物Ⅲ
化合物Ⅳ:白色粉末,紫外灯下有暗斑,三氯化
铁 -铁氰化钾反应阳性,溴甲酚绿反应阳性。ESI -
MS给出分子离子峰 m/z531. 8[M - H] -、533. 5[M + H] +,
结合碳谱、氢谱提供的数据,推测分子式为 C32H52 O6。
1H NMR (300 MHz,pyridine - d5)中:δ8. 02(1H,d,
J = 15. 8)和 6. 71(1H,d,J = 15. 8)为一对反式双键的
特征质子信号,δ7. 20(1H,d,J = 8. 1Hz)、7. 28(1H,
dd,J1 = 8. 1Hz,J2 = 1. 7Hz)、7. 34(1H,d,J = 1. 7Hz)为
苯环上 ABX偶合系统中的质子信号,δ3. 77(3H,s)为
一甲氧基质子信号,δ4. 32(2H,t,J = 6. 7Hz)为连氧的
亚甲基信号;δ2. 52(2H,t,J = 7. 3Hz)、1. 80(2H,m)、
1. 70(2H,m)、1. 40(4H,m)为五个不连氧的亚甲基信
号;δ1. 25 ~ 1. 30(30H,m)为脂肪链上的质子信号,由
于未见脂肪型甲基信号,推测该化合物含有长链脂肪
基片断。13CNMR(75MHz,pyridine - d5)在 δ25. 0 ~
35. 0 区域内给出了脂肪链上的若干碳信号;δ55. 9 为
甲氧基碳信号;δ64. 5 为连氧的亚甲基碳信号;在低场
区给出 10 个 sp2 杂化的碳信号,其中 δ176. 0 为羧基
或酯羰基碳信号,而 δ167. 5、151. 2、149. 0、145. 5、
126. 5、116. 9、115. 5、111. 5 组成 3,4 -二含氧取代基
的桂皮酰基片断,HMBC(Figure1)谱中,可见 δ7. 28
(1H,dd,J1 = 8. 1Hz,J2 = 1. 7Hz)、7. 34(1H,d,J = 1.
7Hz)与 δ145. 5 有远程相关,δ8. 02(1H,d,J = 15. 8)与
δ167. 5 有远程相关,验证了上述桂皮酰基的存在,δ3.
77(3H,s)与 δ149. 0 有远程相关,说明该甲氧基连接
在桂皮酰基的 C - 3 或 C - 4 位,进一步观察 1HNMR
谱,可发现 ABX 偶合系统中的 X 核化学位移 7. 34
(1H,d,J = 1. 7Hz)大于 B核 7. 28(1H,dd,J1 = 8. 1Hz,
J2 = 1. 7Hz) ,证明甲氧基(δH3. 77,δC55. 9)连在桂皮
酰基的 C - 3 位,由于 HMBC(Figure1)谱中未发现任
何脂肪基质子与 δ151. 2 有远程相关,故推测上述桂皮
酰基的 C - 4 为羟基取代。另外,在 HMBC(Figure1 -
1 - 3)谱中,δ4. 32(2H,t,J = 6. 7Hz)与 δ167. 5、δ2. 52
(2H,t,J = 7. 3Hz)与 δ176. 0 有远程相关,证明长链脂
肪基通过酯键连接在桂皮酰基的羰基上,而末端为一
羧基。综合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该化合物
为 22 - O -(4 - Hydroxy - 3 - methoxy - cinnamyl)-
docosanoic acid(图 3)。根据 HSQC,HMBC 谱中提供
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献[4 - 5],对该化合物的碳氢核磁
数据进行了具体归属(见表 2)。
·605·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
图 3 化合物Ⅳ关键的多键碳氢关系
表 2 化合物Ⅳ的碳氢核磁数据具体归属
No. δC δH HMBC
1 176. 0
2 34. 9 2. 52(2H,t,J = 7. 3Hz) C - 1,3,4
3 25. 7 1. 80(2H,m) C - 1,4,5
4 26. 3 1. 40(2H,m) C - 2,6
5 ~ 19 29. 5 ~ 30. 0 1. 25 ~ 1. 30(30H,m)
20 26. 3 1. 40(2H,m) C - 22
21 29. 2 1. 70(2H,m) C - 22
22 64. 5 4. 32(2H,t,J = 6. 7Hz) C - 20,21,9
1 126. 5
2 111. 5 7. 34(1H,d,J = 1. 7Hz) C - 3,4,6,7
3 149. 0
4 151. 2
5 116. 9 7. 20(1H,d,J = 8. 1Hz) C - 1,3
6 123. 5 7. 28(1H,dd,J1 = 8. 1Hz,J2 = 1. 7Hz) C - 2,7
7 145. 5 8. 02(1H,d,J = 15. 8) C - 2,6,9
8 115. 5 6. 71(1H,d,J = 15. 8) C - 1,9
9 167. 5
- OCH3 55. 9 3. 77(3H,s) C - 3
化合物Ⅴ:淡黄色针晶,mp168 ~ 170℃。分子式
C9H6O5。盐酸 -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铁反应均为阳性
能,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锆盐 -枸橼酸反应,先呈黄
色,加入枸橼酸黄色不褪色,提示含有 3 - OH。比较
化合物Ⅴ与 3,5,7 -三羟基色原酮,1H - NMR 质子信
号峰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基本一致,可知两者取代
基的位置相似,故推测化合物 Ⅴ 的 1H - NMR
(CD3OD,δppm)中的 δ8. 05ppm(1H,S)归属为 H - 2,
δ:6. 30ppm(1H,d,J = 2. 1Hz) ,6. 16ppm(1H,d,J = 2.
1Hz)为间位偶合的两个氢,归属于 H -8 和 H -6;13C
- NMR 谱中 δ176. 7ppm 为羰基的信号峰。化合物Ⅴ
的 1H - NMR、13C - NMR谱数据(见表 3)与文献报道
3,5,7 -三羟基色原酮[6]基本一致。根据以上数据确
定化合物Ⅴ为 3,5,7 -三羟基色原酮(图 4)。
表 3 化合物Ⅴ的 1H - NMR、13C - NMR谱数据
Position 1H - NMR
1H - NMR
(literature)
13 C - NMR
13C - NMR
(literature)
2 8. 05 8. 06 139. 9 141. 9
3 141. 1 142. 1
4 176. 7 178. 7
5 161. 3 163. 5
6 6. 16 6. 37 98. 3 100. 0
7 163. 9 166. 1
8 6. 30 6. 48 93. 5 95. 2
9 157. 3 160. 0
10 104. 4 106. 4
图 4 化合物Ⅴ
化合物Ⅵ:白色结晶(甲醇) ,mp 260 ~ 261℃,紫
外灯下有暗斑,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反应阳性。分子
式:C17H17 O3N。ESI - MS 给出分子离子峰 m/z 283. 2
[M] +。
1H NMR (300 MHz,DMSO - d6)中:δ 9. 88 (1H,
s,H -4) ,9. 23 (1H,s,H - 4)两个活泼质子信号;δ
7. 45 (2H,d,J = 8. 5 Hz,H -2,6) ,6. 86 (2H,d,J = 8.
5 Hz,H - 3,5)为一组苯环对位羟基取代所形成的
AABB系统中的质子信号;δ 7. 08 (2H,d,J = 8. 4 Hz,
H -2,6) ,6. 75 (2H,d,J = 8. 4 Hz,H -3,5)为另一
组苯环对位羟基取代所形成的 AABB系统中的质子
信号;δ 7. 39 (1H,d,J = 15. 7,H - 7) ,6. 48 (1H,d,J
=15. 7,H -8)为一对反式双键的特征质子信号;δ 8.
06(1H,br t,N - H)为酰胺基团中连在氮原子上的
氢;;δ 3. 40 (2H,m,H -8)和 2. 70 (2H,m,H -7)皆
为亚甲基上的质子信号。13C NMR (75MHz,DMSO -
d6)中共给出 17 个碳信号:其中 δ 126. 5(C - 1)、129.
3(C - 2,6)、115. 2(C - 3,5)、156. 6(C - 4)、138. 7
(C -7)、118. 9(C -8)、165. 4(C - 9)为一组香豆酰基
碳信号;δ 130. 0(C - 1)、129. 6(C - 2,6)、115. 8(C
-3,5)、155. 8(C - 1)为一组对羟基取代苯结构片
段中的信号;δ 34. 8(C - 7)、40. 8(C - 8)为两个亚
甲基碳信号,且 δ 40. 8(C - 8)应与酰氨基的氮原子
相连。综合以上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与文献[7]
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Ⅵ为 paprazine(图 5)。
图 5 化合物Ⅵ
化合物Ⅶ:黄色粉末(甲醇) ,mp. 312℃。Mg -
HCl反应阳性,可能是黄酮化合物。Molish 反应阴性,
示非苷类化合物。1H - NMR(CD3OD,δppm) :6. 19
(1H,dJ = 2Hz) ,6. 39 (1H,dJ = 2Hz) ,显示为苯环上
两个间位偶合的氢,推测是黄酮化合物H - 6 和 H - 8
质子。6. 89 (1H,d J = 8. 5Hz) ,7. 64(1H,dd J = 2Hz J
=8. 5Hz) ,7. 74(1H,d J = 2Hz) ,显示为苯环上 ABX
偶合系统的 3 个氢,其中 7. 64(1H,dd J = 2Hz J = 8.
5Hz,H -6)和 6. 89(1H,d J = 8. 5Hz,H - 5)为两个
邻位偶合的氢;7. 64(1H,dd J = 2Hz J = 8. 5Hz,H -
6)和 7. 74(1H,d J = 2Hz,H - 2)为两个间位偶合的
氢;推测是黄酮化合物 B 环上的 ABX 偶合系统。
13C - NMR(CD3OD,δppm) :共给出 15 个碳信号。
177. 3 为羰基碳信号;165. 6、162. 5、158. 2、148. 8、
·705·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
148. 0、146. 2、137. 2 为 7 个含氧芳碳信号;124. 2、
121. 7、116. 2、116. 0、104. 5、99. 2、94. 4 为芳香碳信
号。推测为黄酮化合物。化合物Ⅶ的 1H - NMR 和
13C - NMR谱数据与文献报道槲皮素[8]基本一致。与
槲皮素对照品共薄层为同一个斑点,混合熔点不下降。
根据以上数据确定化合物Ⅶ为槲皮素 C15 H10 O7(图
6)。1H - NMR和 13C - NMR数据和归属(见表 4)。
图 6 化合物Ⅶ
表 4 化合物Ⅶ的 1H - NMR和 13C - NMR数据
Position 1H - NMR
1H - NMR
(literature)
13C - NMR
13C - NMR
(literature)
2 148. 0 148. 0
3 137. 2 137. 0
4 177. 3 177. 3
5 158. 2 158. 2
6 6. 19(1H,d J = 2Hz)6. 24(1H,d J = 2. 0Hz) 99. 2 99. 2
7 165. 6 165. 5
8 6. 39(1H,d J = 2Hz)6. 44(1H,d J = 2. 0Hz) 94. 4 94. 47
9 162. 5 162. 5
10 104. 5 104. 5
1 124. 2 124. 2
2 7. 74(1H,d J = 2Hz)7. 78(1H,d J = 2. 1Hz) 116. 0 116. 0
3 146. 2 146. 2
4 148. 8 148. 7
5 6. 89(1H,dJ = 8. 5Hz)6. 94(1H,dJ = 8. 5Hz) 116. 2 116. 2
6 7. 64(1H,ddJ = 2HzJ = 8. 5Hz)7. 68(1H,ddJ = 2HzJ = 8. 5Hz)121. 7 121. 0
化合物Ⅷ:黄色粉末(醋酸乙酯 - 丙酮) ,mp.
220℃。Mg - HCl反应阳性,可能是黄酮化合物。Mol-
ish 反应阴性,示非苷类化合物。1H - NMR(CD3OD,
δppm) :5. 87(1H,dJ = 2Hz) ,5. 91(1H,dJ = 2Hz) ,显
示为苯环上两个间位偶合的氢,推测是黄酮化合物
H -6 和 H - 8 质子。6. 79(1H,dJ = 8Hz) ,6. 84(1H,
ddJ = 2Hz J = 8Hz) ,6. 95(1H,d J = 2Hz) ,显示为苯环
上 ABX偶合系统的三个氢,其中 6. 84(1H,dd J = 2Hz
J = 8Hz,H - 6)和 6. 79(1H,d J = 8Hz,H - 5) ,为两
个邻位偶合的氢;6. 84(1H,dd J = 2Hz J = 8Hz,H -
6)和 6. 95(1H,d J = 2Hz,H - 2)为两个间位偶合的
氢;推测是黄酮化合物 B环上的 ABX偶合系统。4. 90
(1H,d J = 11Hz)和 4. 49(1H,d J = 11Hz)构成反式二
直立系统,显示为二氢黄酮醇的两个直立反式氢。且
C2 和 C3 都是 R 绝对构型,羰基和 A 环在同一平面
上[9]。13C - NMR(CD3OD,δppm) :共给出 15 个碳信
号。198. 4 为羰基碳信号;168. 7、165. 3、164. 5、147.
1、146. 3 为 5 个含氧芳碳信号;129. 9、120. 9、116. 1、
115. 9、101. 8、97. 3、96. 3、为 7 个芳香碳信号;85. 1 和
73. 7 为脂肪族碳信号。推测为二氢黄酮化合物。化合
物Ⅷ的 1H - NMR、13C - NMR 和 EI - MS 谱数据与文
献报道花旗松素[10 - 11]基本一致。根据以上数据确定
化合物Ⅷ为花旗松素(图 7)。1H - NMR 和 13C -
NMR数据和归属(见表 5)。
图 7 化合物Ⅷ
表 5 化合物Ⅶ1H - NMR和 13C - NMR数据
Position 1H - NMR
1H - NMR
(literature)
13 C - NMR
13C - NMR
(literature)
2 4. 90) 5. 10 85. 1 84. 68
3 4. 49 4. 69 73. 7 73. 24
4 198. 4 197. 89
5 168. 7 168. 12
6 5. 87 6. 07 97. 3 97. 03
7 165. 3 164. 75
8 5. 91 6. 11 96. 3 95. 60
9 164. 5 163. 97
10 101. 8 101. 31
1 129. 9 129. 33
2 6. 95 7. 16 116. 1 115. 62
3 146. 3 145. 77
4 147. 1 146. 55
5 6. 79 6. 99 115. 9 115. 62
6 6. 84 7. 04 120. 9 120. 42
化合物Ⅸ:白色颗粒,mp 281. 0 - 282. 0℃,
Liebermann - Burchard反应呈阳性,10%硫酸乙醇溶液
显紫色。1H NMR (300 MHz,DMSO - d6)中:δ 5. 32
(1H,br s,H -6) ,3. 66 (1H,br d,H - 3) ,0. 64 (3H,
s,H -18) ,0. 95(3H,s,H - 18) ;13C - NMR(75MHz,
DMSO - d6)谱中:δ 36. 9(C - 1) ,29. 3(C - 2) ,76. 8
(C -3) ,39. 4(C - 4) ,140. 5(C - 5) ,121. 2(C - 6) ,
31. 5(C - 7) ,31. 4(C - 8) ,49. 7(C - 9) ,36. 3(C -
10) ,20. 7(C -11) ,39. 2(C -12) ,41. 9(C - 13) ,55. 5
(C - 14) ,23. 9(C - 15) ,27. 8(C - 16) ,56. 2(C -
17) ,11. 8(C -18) ,19. 0(C -19) ,35. 5(C - 20) ,18. 7
(C - 21) ,33. 4(C - 22) ,25. 5(C - 23) ,45. 2(C -
24) ,28. 8(C -25) ,19. 2(C -26) ,19. 8(C - 27) ,22. 7
(C - 28) ,11. 7(C - 29) ,100. 9(C - 1) ,73. 5(C -
2) ,77. 0(C - 3) ,70. 2(C - 4) ,76. 8(C - 5) ,61. 2
(C -6)。综合以上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与文献
[5]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Ⅸ为胡萝卜苷。
·805·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10:77.
[2] 郑占虎.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55:
74.
[3] 包明蕙. 沈仲理治疗子宫肌瘤选药经验录[J]. 中医文献杂志,
1997,52(4) :32.
[4] 翟延君,张淑容,郝宁,等.水红花子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学院
学报,2005,7(3) :226 - 228.
收稿日期:2011 - 09 - 06
作者简介:叶焕(1986 -) ,女,辽宁新民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
质量评价。
通讯作者:吕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制药技术研究与新药研究开
发,Email:lvjiaemail@ 163. com
[5] 翟延君.水红花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学
院,2005.
[6] 金传山,庞国兴,魏和平,等.水红花质量初步研究[J]. 基层中药
杂志,1997,11(4) :38.
[7] 朱金朝.中药炮制方法[J].中药饮片,1992,(6) :25.
[8] 张继振,林成极,林茂,等.红蓼果实黄酮化合物的研究[J].中草
药,1990,21(8) :7.
[9] 杨国勋,宋蕾,李奎连,等.红蓼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
药杂志,2003,38(5) :338.
[10] 郑尚珍,王定勇,刘武霞,等.红蓼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西北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4) :42.
[11] RamachandraM ,AmbudkarSV ,Chen D. et 81. Human P - glycopro-
teinexhibits reduced afinity for substrates during a catalyc transition
state[J]. Biochemistry,1998,37:5010 - 5019.
RP - HPLC法测定伤科凝胶剂中人参皂苷 Rg1 含量
叶焕,吕佳,李学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目的:建立伤科凝胶剂中人参皂苷 Rg1 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ODS柱;
流动相:乙腈 -水(22∶ 78) ;流速:1. 0mL /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人参皂苷 Rg1 的进样量在 0. 255 ~ 1. 530μg 的范
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 9997)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 07%,RSD1. 24%。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伤科
凝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伤科凝胶剂;含量测定;人参皂苷 Rg1;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1719(2012)03 - 0509 - 02
Determination of Ginsenoside Rg1 in Shangke Gels by RP -HPLC
YE Huan,LU Jia,LI Xue-tao
(College of Pharmacy,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 116600,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insenoside Rg1 in Shangke gels. Methods: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ODS column. Mobile phase was acetonitrile - water (22∶ 78) ;The wavelength of the detector was 203nm. Re-
sults:The linear range of Ginsenoside Rg1 was 0. 255 ~ 1. 530μg(r = 0. 9997).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Ginsenoside Rg1 was
97. 07%,with the RSD of 1. 24% .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rapid and accurate by HPLC. and can be applo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Shangke Gels.
Key words:Shangke gels;determination;Ginsenoside Rg1;HPLC
伤科凝胶剂是由马钱子、红花、三七、续断等 12 味
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
壮骨之功效。临床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
骨,瘀血肿痛,损伤红肿等症。方中三七为主药,其中
所含人参皂苷 Rg1 是有效成分,故以人参皂苷 Rg1 为
含量测定指标。根据文献报道,人参皂苷 Rg1 含量测
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 - 3]。本文
采用 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 Rg1 的含量,以控制该制
剂质量。
1 仪器与试剂
1. 1 仪器 Agilent 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 Agi-
lent公司) ;微量进样器(25μL,Hamilton 美国) ;电子
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
DS31200 超声波清洗器(天津市东康科技有限公司)。
1. 2 试剂 人参皂苷 Rg1 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检验所,批号:110703 - 200322)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伤科凝胶剂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Diamonsil(钻石)C18 色谱柱(200
mm ×4. 6 mm,5μm) ,流动相:乙腈 -水[4](22∶ 78) ;流
速 1. 0mL /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室温。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人
参皂苷 Rg1 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浓度为 0. 102
·905·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