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管角螺全人工育苗试验



全 文 :管角螺全人工育苗试验
潘 英 1 王强哲 2 庞有萍 1 陈锋华 1
(1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南宁 530004 2北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北海市 536000)
  管角螺(HemifusustubaGmelin)俗称角螺 、响
螺 ,隶属于腹足纲 、新腹足目 (Neogastropoda)、盔
螺科(Galeodiae),为浅海较大型的经济腹足类 ,
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 、福建 、广西 、广东和海南各
省的沿海 ,生活在潮下带近海 11 ~ 40多米的软泥
和泥沙质海底。其个体大 、味美 、营养丰富 ,属名
贵海鲜 。近年来 ,我国沿海的管角螺资源量日益
减少 , 市场价格昂贵 ,供不应求 ,所以很有开发养
殖前景 。
笔者于 2005 ~ 2006年承担了广西科学研究
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对广西沿海的管角螺进行
了人工育苗试验 ,初步掌握了管角螺幼螺不同发
育时期的特性 。试验对管角螺亲贝的人工促熟 、
胚胎发育 、稚螺培育等人工育苗环节进行了研究 ,
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稚螺 。现将育苗情况报道如
下 。
1材料和方法
1.1人工育苗设施
育苗池为方形的水泥池 ,体积 50 m3 ,育苗用
水经过二道砂滤处理 ,育苗池用 KMnO4和漂白粉
浸泡 、洗刷 , 冲洗干净后使用 。育苗水温 23 ~
28℃,海水比重 1.020 ~ 1.022, pH在 8.2 ~ 8.4,
充气 ,隔天换水 ,日换水量 100%。
1.2亲贝饲养
2006年 3月底开始陆续收购广西北部湾渔
民用拖网捕捞的壳高 13 ~ 20cm、体重 130 ~ 480g
左右的亲贝 ,共计 50多公斤 ,在 25 m2的室内水
泥池中暂养半个月左右 , 暂养密度为 6个 /m2。
以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紫血 蛤
[ Sanguinolaria(Psammotaea)violaceaLamarck] 、
波纹巴非蛤 [ Paphia(Paratapes)undulataBorn] 、
翡翠贻贝(PernaviridisLinnaeus)、牡蛎肉等为饵
料 ,隔天换水 ,清洗池子。
1.3交配和产卵
在广西沿海 ,从每年 4月中旬到 5月下旬为
管角螺繁殖季节 ,繁殖盛期为 4月底至 5月中旬。
从 4月 10日开始至 5月 23日试验亲贝陆续产
卵 ,共获得卵荚 4000多个 ,卵荚蔟固着在水泥池
的池壁 、砖块上或池底裂缝处。产卵后将亲贝移
出 ,卵荚留在原池进行孵化。每天观察并记录卵
荚内胚胎的发育情况 。
2试验结果
  首先是坚持巡池 ,观察苗种的生长情况;其次
是控制水的透明度 ,每周加水一次 ,加水量在 15
cm左右 ,要求透明度在 25 ~ 30 cm。由于黑龙睛
通体黝黑 ,在集群游动时形成黑压压的一片 ,对鸥
鸟等敌害有强烈的引诱力 ,因此要做好驱赶飞鸟
的工作 。日常还要做好对病害的预防工作 。
2.4筛选
当苗种长到体长 2.5cm时 ,应进行第一次拉
网锻炼 ,并剔去残次品和其它杂鱼 。以后每隔半
月拉网锻炼 、挑选一次 ,挑去体色 、体形不佳的苗
种 ,同时去除杂鱼 。
2.5出售
在出售运输前要停食 3 d,并将这些经过锻
炼 、停食的黑龙睛鱼种放入小水泥池或网箱暂养 ,
方便出售。以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 ,主要销往北
京 、大连 、广东 、福州和香港 、台湾等地 ,马来西亚 、
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有相当好的市场。
84 水产科技情报 2007, 34(2)
2.1交配和产卵
管角螺为雌雄异体 ,受精卵在卵荚内发育成
幼螺。其性腺于春季发育成熟 。产卵前雌雄亲贝
先行交配 ,多数雌螺在夜间至凌晨产卵 ,白天亦有
少部分个体产卵 ,卵荚从腹足口产出 。雌螺喜欢
将卵荚产在池中光线阴暗处 ,通常产卵 2 ~ 3次。
若雌螺在产卵过程中受到干扰则停止产卵 ,恢复
产卵需 3 ~ 4 d时间 。雌雄个体在外形上无区别 ,
但在繁殖季节可根据腹足口和交接器的有无加以
鉴别。管角螺的卵荚为淡黄色半透明的胶质膜 ,
呈梯形 ,上宽下窄 ,高 1.7 ~ 2.8 cm,宽 1.2 ~ 1.9
cm,厚 0.3 ~ 0.4 cm,在一个柄长 0.2 ~ 0.4 cm的
卵柄基部处相连 。每个雌螺一次可产卵荚 10 ~
50多个 ,卵荚呈弧形或螺旋形整齐地等距离排
列 ,常集中固着在水泥池的池壁 、砖块上或池底裂
缝处。卵子为圆形 ,直径 250 ~ 310 μm,均匀分布
在卵荚内的胶状蛋白基质中 ,每个卵荚中约有卵
子 1186 ~ 3096个。
2.2稚螺培育
卵荚内的受精卵经过 30 d后发育至幼体 ,最
终发育成形似成体的幼螺 , 平均壳高达到 4.1
mm,壳宽 2.3mm。水温 24 ~ 30℃时卵荚内的卵
子要经过 1个月的发育变态成为幼螺才破荚而
出 ,刚孵出的幼螺壳高 3 ~ 4 mm,集中在卵荚周
围 ,摄食池底和壁上的底栖硅藻。第 3天食性转
化为肉食性 ,开始趴在投入的新鲜贝肉上摄食。
随着个体逐渐长大 ,投饵量须逐渐增加。到 7月
20日 ,部分个体壳高已达到 46.2 mm。幼螺以肉
食为主 ,喜食壳薄的双壳贝类 ,尤其是肉质较嫩 、
壳长 4 ~ 5 cm的文蛤 、紫血蛤 、波纹巴非蛤 、曲畸
心蛤等 。幼螺具明显的趋食性 ,在投入贝肉的 10
min内爬满四周 。经测算 ,本次试验共孵出壳高 8
~ 32mm的稚贝 11.81万个 ,平均壳高 20.5 mm,
培育出壳高 1 cm以上的稚螺 8.5万个 , 成活率
92%。
2.3稚螺生长
稚螺生长速度快 ,根据 2个月对其生长速度
的测定 , 5月 10日壳高为 3.9 mm, 6月 10日为
17.8mm, 7月 10日为 36.5 mm(50粒平均值),
平均月增长 16.8 mm,最大个体壳高达 46.2 mm
(表 1)。
3小结和讨论
表 1 管角螺稚螺的生长速度
日期 /月.日 水温 /℃ 50粒壳高平均值 /mm 日增长 /mm
5.10 29.5 3.9 0
5.20 27.2 6.5 0.26
6.10 28.0 17.8 0.57
6.20 30.2 24.2 0.64
7.10 30.5 36.5 0.62
7.20 31.0 40.1 0.36
3.1管角螺的胚胎发育都在卵荚内进行 ,出卵膜
即为幼螺 ,没有浮游幼虫阶段 ,人工繁育技术相对
简单 ,因而进行人工养殖的苗种问题容易解决。
管角螺生长速度快 ,养殖的经济效益高 ,可作为养
殖新品种予以推广。
3.2稚螺对饵料的选择以壳薄的双壳贝类(紫血
蛤 、波纹巴非蛤 、文蛤 、小竹蛏)为最 , 牡蛎肉次
之 ,鱼虾糜较差 。管角螺稚贝培育过程中的自相
残杀现象及动物性饵料费用过高导致的养殖成本
过高问题 ,有待今后解决。
3.3管角螺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尚在试验摸索阶
段 ,大规模人工育苗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
参考文献
1 蔡英亚 ,张英 ,魏若飞 ,等.贝类学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4, 20-22.
2 林志华 ,王铁杆 ,夏彩国.管角螺生态及繁殖习性观察.海洋
科学 , 1998(5):11-12.
3 王如才 ,王昭萍 ,张建中.海水贝类养殖学.青岛:青岛海洋大
学出版社 , 1998, 34-47.
 收稿日期:2006-09-08;修改日期:2006-10-25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 0537010-1C)资助
 作者简介:潘 英(1968-),女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贝类遗传育种及增养殖研究。
85水产科技情报 2007,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