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丁茶、功劳叶和枸骨的本草考证



全 文 :超声处理 20 min。取出 ,补足重量 。过滤 ,取续滤
液 1 m l至 10 ml容量瓶中 ,用甲醇定容 ,摇匀即得。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 ,
用 50%甲醇溶解配制成浓度分别为每 ml含黄芩苷
5.007 、10.015 、15.025 、20.03 、24.72 、30.05 μg 的
溶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以积分面积值为纵坐
标 ,黄芩苷量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在 5.01 ~
30.05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y =
399110.4x-10722 , r=0.9995 。
2.4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 ,每隔1 h进样分
析 ,连续进样 5次 ,其峰面积 RSD为 1.39%。
2.5  精密度试验 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 ,连续进
样 5次 ,黄芩苷峰面积 RSD为 1.30%。
2.6  加样回收试验 分别取样品 5片 ,捣碎 ,精密
称取 0.15 g 至三角瓶中 ,一式六份 ,分别加入每 ml
含黄芩苷 61.08μg 的溶液 0.5 ml、1.0 m l、1.5 ml、
2.0 ml 、2.5 m l、3.0 ml ,置水浴挥干 ,按供试品溶液
的制备方法制备供试液 ,按上述条件测定 ,结果:平
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42%, RSD为 2.64%。
2.7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样品一式七份 ,
按上述样品测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测定 ,结果:
RSD=1.9%。
2.8  样品含量测定 取 5批样品按上述测定方法
操作 ,结果见表。
 表 样品测定结果
批次 1 2 3 4 5
黄芩苷(mg/片) 15.4 14.5 15.8 13.8 16.7
(2003-04-28收稿)
·考证·
苦丁茶 、功劳叶和枸骨的本草考证
李维林1 郭荣麟1 傅 晖1 郑汉臣2
(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 210014;2.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0433)
  摘要 对苦丁茶 、功劳叶和枸骨进行了本草考证 , 结果认为:1.苦丁茶的主流品种有两种:一种产于江苏 、安
徽 、浙江等地 , 基原植物为枸骨 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一种产于海南 、广东 、广西 、湖南等地 , 基原植物为大叶
冬青 Ilex lati folia Thunb.。 2.药材十大功劳 、功劳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小檗科十大功劳 Mahonia
bealeihe Car r.和狭叶十大功劳 M.fortunei(Lindl.)Fedde入药 , 亦称十大功劳叶 、功劳叶。 为了避免混乱 , 建议用
十大功劳叶或功劳叶作为十大功劳属植物药材的名称 , 枸骨叶作为枸骨干燥叶药材的名称 ,以“十大劳动” 、“功劳
叶”作为后者的别名 、异名备考。 3.诸家本草所载“枸骨”即为冬青科的枸骨 I lex cornuta Lindl.ex Pax t.。
关键词 苦丁茶 功劳叶 枸骨 本草考证
  苦丁茶作为一种名贵的保健型饮品 ,在我国有
近二千年的历史 ,但其基原植物的争议一直延续至
今。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苦丁茶主要是冬青科的枸骨
或(和)大叶冬青 。功劳叶则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
中药 ,其基原和名称也争议颇多 。本文针对这些问
题从本草学的角度加以考证。
1  苦丁茶的本草考证
目前我国各地使用的商品苦丁茶十分复杂。邱
以祥〔1〕认为苦丁茶的基原植物有 10 余种 , 张灿
坤〔2〕调查结果有 5科 16种 1变种作苦丁茶。导致
现在苦丁茶名称和使用混乱的原因是枸骨与十大功
劳 、女贞 、冬青在渊源上的混淆以及民间的一些习惯
用法 。
据陈兴琰〔3〕考证 ,苦丁茶在古代是以“皋卢” 、
“瓜卢”等名称出现的 。按照他的观点 ,我国最早记
载苦丁茶的书是《桐君录》 ,成书时间在东汉(约公元
25 ~ 220年),距今近 2000年 。书中载:南方有瓜卢
木 ,亦似茗 ,至苦涩 ,取为屑 ,茶饮 , ……而交广最重
……。这里明确说明了苦丁茶的产地在“交广” ,即
今广西 、广东和越南等地。汉魏间成书的《吴普·草
本》引用了以上说法 ,并说明瓜卢即后来的皋卢 。东
晋·裴渊《广州记》载:“酉平县出皋卢 ,茗之别名 ,叶
大而涩 ,南人以为饮” ,更加明确地指出产地在“酉平
县” 。南北朝-南朝宋·陶弘景《苦菜·注》中的论述与
《桐君录》基本相同。南朝陈·沈怀远《南越志》中指
出:龙川县有皋卢 ,一名瓜卢 ,叶似茗 ,土人谓之过
罗 ,或称物罗 ,皆蛮语也。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
中指出“皋卢 ,叶味苦 、平 ,作饮止渴 、除痰 、不睡 、利
水 、明目 。出南海诸山 。叶似茗而大 ,南人取当作
茗 ,极重之” ,这里首次记载了药用功效。明·李时珍
·595·中药材第 26 卷第 8 期 2003 年 8 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3.08.032
《本草纲目》中列皋卢条 ,称“又名瓜卢或苦登 , ……
叶状如茗 ,而大于手掌……苦 、平 、无毒 ,煮饮 ,止渴
明目除烦 ,令人不睡 ,消痰利水 。通小肠 ,治淋 ,止头
痛烦热。噙咽 ,清上膈 ,利咽喉 。”清·屈大钧《广东新
语》中指出皋卢又称苦 , 又作 。
以上文献说明:1.苦丁茶在我国出现有近 2000
年历史 ,唐以前叫瓜卢或皋卢 ,宋以后逐渐改称苦
或苦 、物罗 、过罗等等;2.苦丁茶(皋卢)主要分布
于岭南的两广一带;3.叶子像茶树叶 ,但比茶树叶
大;4.功效主要是止渴 、明目 、除烦 ,令人不睡 ,消痰
利水 。陈兴琰考证认为苦丁茶的基原植物是冬青科
大叶冬青 。
事实上 ,“苦丁茶”一名最早出现于清·黄宫绣
《本草求真》〔4〕“茶茗”项下 ,云:“有以苦丁为名者 ,
产于六合 ,专于止痢 。有以普洱名者 ,生于滇南 ,专
于消食辟瘴止痢” 。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
遗》〔5〕中记载茶类中所收载的角刺茶时谓:出徽州 ,
土人二 、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 ,俗称老鼠刺 ,
叶曰苦丁 ,和匀同炒焙成茶 ,货之尼庵 ,转售富家女 ,
云妇人服之 ,终身不孕;味甘苦极香 ,兼能祛风和血 ,
绝孕如神。清·吴仪潞《本草从新》〔6〕在枸骨项下收
载:“枸骨即猫儿刺 ,甘微苦凉 ,益肝肾;用木皮浸酒
服 ,补腰 、生津止渴;用叶代茶 ,甚妙 , 祛风活血;有
刺 ,俗名老鼠刺 ,又名八角茶。以上二人所称“十大
功劳” 、“老鼠刺” 、“猫儿刺”均为枸骨。由此可以看
出:1.苦丁茶的产地及其基原植物:一个在北方 ,
“六合” 、“徽州”即今南京附近和安徽一带;一个在南
方 , “滇南”即今云南南部 。由于南北地理位置不同 ,
可能是二种不同植物。2.苦丁茶的加工方法:二 、
三月采嫩叶 ,与茶叶和匀同炒。3.苦丁茶的功效:
祛风活血 ,益肝肾 ,生津止渴 ,消食避瘴止痢 ,避孕 。
现代医学公认 ,苦丁茶的功效主要是清肺脾 、散
风热 、清头目 、解烦渴 、活血脉。从药用价值来看 ,苦
丁茶应是赵学敏所说的春初采茶时采摘枸骨叶和茶
同炒焙成 ,这同盛育英〔7〕的考证结果相同 。但是从
古文献中关于苦丁茶的产地和植物形态的记载来
看 ,产于我国南方两广一带的苦丁茶历史似乎更长 ,
其基原植物应为大叶冬青无疑。今江苏 、安徽 、湖
南 、浙江等地用茶加枸骨叶煎汁焙制苦丁茶 ,与赵氏
所述基本相符。海南 、广东 、广西 、湖南等地所产苦
丁茶的原植物为大叶冬青 ,与陈兴琰的考证结果吻
合 。因此有理由认为 ,苦丁茶的正品有两种:一种产
于江苏 、安徽 、湖南 、浙江等地的是枸骨 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一种产于海南 、广东 、广西 、湖南等
地的是大叶冬青 Ilex lat ifolia Thunb.。小檗科十
大功劳 Mahonia bealei Carr.和狭叶十大功劳叶
Mabonia fortanei(Lindl.)Fedde 与枸骨叶功效不
同 ,不作苦丁茶用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等地所产
苦丁茶的原植物为紫茎女贞 ,其功效与枸骨叶苦丁
茶相似 ,可列为习惯用品种。至于张灿坤文章〔2〕中
所列冬青科 、木樨科的其它植物 ,以及金丝桃科 、紫
草科和马鞭草科植物为基原的苦丁茶有些具有清热
解暑功效 ,在少数地区混作苦丁茶用;有些则与正品
苦丁茶功效相去甚远 ,实为同名异物;有些则可能因
植物名称的混乱引起的 。这些混用品和同名异物均
不能作苦丁茶正品使用 。
2  功劳叶的本草考证
功劳叶为十大功劳叶的简称 ,其名为十大功劳
是因为其功效十分广泛和卓著。中医认为它滋阴益
肺 、兼补肝肾 ,主治肺劳失血 、潮热骨蒸 、腰酸膝软 、
头晕耳鸣 、心悸等症 。当前药材市场上功劳叶的商
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冬青科枸骨 Ilex cornuta
Lindl.ex Pax t.的干燥叶 ,我国大部分地区皆为此
种;另一种是小檗科 Mahonia属多种植物的叶片 ,主
图 1 枸骨     图 2 十大功劳一     图 3 十大功劳二     图 4 枸骨
    (《本草纲目》所绘)    (《植物名实图考》所绘)  (《植物名实图考》所绘)  (《植物名实图考》所绘)
·596· 中药材第 26 卷第 8期 2003 年 8 月
要在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西 、贵州和浙江部分地区使
用。这种同名异物的现象给药材市场和中药工作者
带来混乱 ,应该予以澄清 。
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 ,早在唐代陈藏器所著的
《本草拾遗》中就收载了枸骨叶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
纲目》〔8〕也有收载(图 1),称它是一味补肝肾的药
物 ,但是当时都没有提到十大功劳或功劳叶的名称 。
十大功劳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张璐所著的《本经
蓬原》〔9〕 ,称枸骨 ,一名猫儿刺 ,俗名十大功劳 ,其木
严冬不凋 , …… ,其子正赤 。说它是枸骨叶的俗名 ,
还记载了它的药用效果。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
目拾遗》〔5〕一书在论及角刺茶中谈到:角刺茶 ,出徽
州 ,土人二 、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 ,俗名老鼠
刺 ,叶曰苦丁。这里虽然没提及老鼠刺的形态特征 ,
但却说明了十大功劳与苦丁茶是来自同一植物。枸
骨古今都有老鼠刺 、苦丁的名称 ,在许多地区如江
苏 、浙江 、安徽也确实有以枸骨嫩叶为苦丁茶的 ,所
以可以认为《本经逢原》和《本草纲目拾遗》中所称的
十大功劳均是指冬青科枸骨的叶。显而易见 ,十大
功劳或功劳叶最早是以枸骨叶的别名出现的 ,其基
原植物为枸骨。
关于功劳叶名称的混乱出现在清代中期 。在吴
其浚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10〕一书中将十大功劳
和枸骨分为两条记载 。在十大功劳条下说:“丛生 ,
对叶排比 ,光泽而劲 ,锯齿如刺 ,梢端生长须数茎 ,结
小实似鱼子兰……;十大功劳又一种 ,叶细长 ,刺短
无刻 ,开花成簇 ,亦似鱼子兰……” 。观其附图(图
2 、3),为小檗科的 Mahonia bealei Carr.和 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 。《植物名实图考》另外记载
了枸骨(见图 4)。由于《植物名实图考》绘图精美 ,
可以极为精确地考证其原植物 ,于是植物学中即以
此书为依据将小檗科 Mahonia 属定为十大功劳属 ,
现在所有的植物学书籍和中草药文献也都这样应
用。由此而来 ,以十大功劳 M.bealeihe 和狭叶十
大功劳M.fortunei的叶入药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十
大功劳或功劳叶了。习惯成自然 ,然而忽略了一点 ,
《本经逢原》出版比《植物名实图考》早了 83年 。早
期应用的枸骨叶别称十大功劳 、功劳叶 ,在人民群众
中间仍然在继续运用 ,而且还占着主导地位 ,由此就
产生了十大功劳或功劳叶同名异物的现象。有人认
为十大功劳名称始出于《植物名实图考》 ,而忽略了
枸骨叶最早就是十大功劳这个事实 。这大概是因为
只看过《植物名实图考》有关十大功劳的记载 ,而没
有看到出版比之更早的《本草纲目拾遗》和《本经逢
原》已有论述的缘故 。
冬青科的枸骨叶和小檗科十大功劳属 Mahoni-
a的十大功劳叶在疗效上大体比较相似 ,但是各有
其独到之处 。一般认为枸骨 Ilex cornuta 的功效是
入肝入肾 、健腰膝 ,外用多专治皮肤痈疽和肿毒 ,内
服还能凉血清热 ,治疗各种结核和炎症;清明前后采
嫩叶 ,可泡茶治头疼;在民间还流传着有引起女性不
孕的功能。而 Mahotia 属的各种植物也是一种苦
寒药物 ,民间常有大黄连 、土黄连之名 ,可清热解毒 、
明目 ,有谓其可滋阴清热 ,叶可用于治疗肺结核 、咳
嗽潮热 、感冒发热 、风火牙痛 、火烫刀伤 ,云南文山地
区用其叶片治疗高血压 。但是这两种功效类似的植
物 ,其化学成分绝然不同 ,枸骨的树皮和枝叶含有咖
啡碱 、皂苷 、鞣质和苦味质 ,而小檗科的十大功劳属
的植物却含有小檗碱 、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等。
由以上考证来看 ,植物分类学中将 Mahonia 属
多种植物称“十大功劳”是以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为
依据的 ,然而比它早出版 83年的《本经逢原》一书已
提及十大功劳乃是枸骨叶别名 , 《本草纲目拾遗》也
有以老鼠刺 、苦丁为枸骨别名的记载 ,这和枸骨叶十
分吻合 。因此最早所说的十大功劳 、功劳叶应为“枸
骨叶” 。根据药物命名规则 ,十大功劳 、功劳叶的原
植物为枸骨这一事实出现在前 ,应当确认十大功劳 、
功劳叶的正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 。目前绝
大多数地区的药物市场上所用的功劳叶乃是枸骨
叶 ,这和我们的考证是一致的。至于植物学上将小
檗科 Mahonia属的中文名定为十大功劳属已是公
认 ,不好更改 。为了避免混乱 ,建议中药材方面以十
大功劳或功劳叶作为十大功劳属植物的药材名称 ,
以枸骨叶作为枸骨干燥叶药材的正名 ,功劳叶作别
名 、异名 。事实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2000
年版)、《全国中草药汇编》〔12〕(1996)、《实用中草药
彩色图集》〔13〕(1994)等都已经做了这样的处理。
3  枸骨的本草考证
枸骨之名始见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另有别
名:木托(《诗义疏》),猫儿刺(《本草纲目》)、枸骨叶
(《本草汇言》)、十大功劳(《本经逢原》)、八角茶(《本
草从新》)、角刺茶 、老鼠刺 、苦丁(《本草纲目拾遗》)、
功劳叶(《中药志》〔14〕)、老虎刺(《江苏省植物药材
志》)、狗古 (《江西中药》)、八角刺(《广西中药
志》)、羊角刺(《湖南药物志》)、鸟不宿(上海)、老鼠
怕(广西)、枸 、老虎脚板底(江西),鹅掌筋(广东)、
苦丁茶(江苏 、安徽 、湖南 、浙江)等。
据《本草拾遗》载:枸骨树如杜仲 ,皮堪浸酒 ,补
腰脚令健;枝 、叶烧灰淋取汁 ,涂白癜风 ,亦可做稠煎
服之 。又云:“木肌白似骨 ,故名枸骨。以上记述明
·597·中药材第 26 卷第 8 期 2003 年 8 月
确指出其功效并加以释名 ,但该书将它列于女贞条
下。《诗义疏》载:木托 ,其树似栗 ,一名枸骨 ,理白
滑。《图经》谓:枸骨木多生江浙间 ,木体白似骨 ,故
以名 。《诗·小雅》亦载:南山有枸 ,其状如栌 ,一名枸
骨 ,理白 ,可以函板者是也 。至明李时珍时始将枸骨
从女贞项下分出 ,并明确地区分了女贞 、冬青和枸
骨。时珍曰:“女贞 、冬青 、枸骨 ,三树也。女贞即俗
呼腊树者 ,冬青即今冻青树也 ,枸骨即今俗呼猫儿刺
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纠正诸家误将其列于
女贞条下而单列枸骨条时 ,明确记载:“枸骨树如女
贞 ,肌理甚白。叶长二 、三寸 ,青翠而厚硬 ,有五角
刺 ,四时不凋。五月开花 ,结实如女贞及菝契子 ,九
月熟时绯红色 ,皮薄味甘 ,核有四瓣”。这一记述准
确地描述了本种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本草逢
原》〔9〕载:枸骨 ,味苦甘平 ,有补中安五脏 、养精神 、
除百病之功 ,皆指枸骨而言 ,女贞至阴之物 ,安有如
上等治乎 ?区分了枸骨和女贞 。清·吴其浚《植物名
实图考》〔10〕枸骨条下的附图明白无误地表明 , “枸
骨”的基原植物是冬青科的枸骨 。由此可以确认以
上诸家本草所载“枸骨”即为冬青科的枸骨 Ilex cor-
nuta Lindl.无疑 ,而非女贞或冬青 。
枸骨叶(大十功劳 ,功劳叶)药材的特征:本品呈
类长方形或矩圆状长方形 ,偶有长卵圆形 ,长 3 ~ 8
cm ,宽 1.5 ~ 4 cm 。先端具 3枚较大的硬刺齿 ,顶端
1枚常反卷 ,基部平截或宽楔形 ,两侧有时各具刺齿
1~ 3枚 ,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 。上表
面黄绿色或绿褐色 ,有光泽 ,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
色 。叶脉羽状 ,叶柄短 。叶革质 ,硬而厚 ,无臭 ,味微
苦 ,以叶大 、色绿者为佳 。
参 考 文 献
1  邱以祥.中国苦丁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1997 , (4)∶63
2 张灿坤.苦丁茶的原植物及商品调查.中药材 , 1994 , 17
(3)∶14
3 陈兴琰.中国皋卢(苦丁)茶的源流及其真伪考.农业考
古 , 1992 ,(2)∶214
4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79∶
2000
5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226
6  清·吴仪潞.本草从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7∶183
7  盛育英.苦丁茶品种考证.中药材 , 1997 , 20(2)∶104
8  明·李时珍 , 陈贵廷等点校.本草纲目(金陵版点校
本).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4∶894
9  清·张璐.本草逢原.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59∶186
10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北京:中华书局 , 1963∶823
1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203
1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602
13  罗献瑞 , 等.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三册).广州:广
东科技出版社 , 1994∶230
1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等.中药
志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42
(2003-01-10收稿)
·专论·
质量计量学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解析与特征表达
吴 忠
(广东中大天翼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 510270)
  摘要 中药质量标准化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研究是我国中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应该指出 ,中药色谱指纹图在通常情况下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解析与处理 ,才能快速 、准
确地寻找出其内在规律 ,我们把这一完整的过程称为中药的质量计量学(qualimetrics)。 本文介绍质量计量学的几
种主要方法 ,希望这一新技术能够很好地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 质量计量学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是当前中药质量研
究的一个亮点。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 ,过去那种以
单一有效成分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的做法是不全面
的 ,用“盲人摸象”做比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而色
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模式则以色谱分析为手段 ,从
中获取反映中药内在质量宏观综合的 、多层次的 、具
·598· 中药材第 26 卷第 8期 2003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