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人工培养裂褶菌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全 文 :人工培养裂褶菌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郭孟璧 田茂军 李 聪 欧灵澄 饶之坤
(1.云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云南大学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昆明 650091)
罗星野 陈天蓉
(2.云南昆明云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昆明 650223)
摘 要 用 GC-MS氨基酸分析仪等对野生和人工培养裂褶菌中挥发油 、氨基酸 、无机元
素及各组分进行测定 ,共测出约 20种挥发油化学成分 ,17种氨基酸和 7种无机元素 。通
过分析 ,与野生裂褶菌比较 ,人工培养裂褶菌多糖含量明显较低 ,但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
量明显较高 。
关键词 裂褶菌 人工培养 营养成分 挥发油 氨基酸 无机元素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又称白参 、树
花 、八担柴 ,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伞菌 目(Agaricales), 裂褶 菌科
(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1〕 。该属
已发现有 3个种 ,其中裂褶菌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
采食裂褶菌历史悠久 ,其食用价值高 ,质嫩味美 ,具有
特殊浓郁香味 ,性平 ,具有滋补强壮 、镇静作用 ,为高
档食药用菌。裂褶菌形态 、交配特性和生活史早有系
统研究〔2〕 。近年来 ,日本及欧美等国在分子生物学 、
抗癌活性物质和优良菌株选育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研
究 ,国内研究重点集中于发酵条件和药用价值〔3~ 6〕。
2003年 ,云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利用野生菌种实现裂褶
菌的引种驯化并人工培养子实体成功 。
本文对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营养化学成分进
行系统分析测定 ,对比研究二者营养成分差异 ,为更
好地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1 材料
干燥野生裂褶菌 ,2005年 1 月购于昆明干菜市
场。
干燥人工培养裂褶菌子实体(见图 1),2005年 1
月 ,昆明云蕈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样品
60℃烘干 ,磨细 ,供各种测定使用 ,其余低温保鲜备
用。
2 仪器和实验方法
2.1 挥发油成分分析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用等体积
乙醚萃取 3次 ,油水分离后 ,用无水硫酸钠(NaSO4 ,
AR),回收乙醚 ,即得裂褶菌挥发油 ,性状都为黄绿
色透明液体。
图 1 人工栽培裂褶菌子实体
  用美国 HP90/5972MSD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仪 。
色谱柱:毛细管柱 HP5MS(30m ×0.25mm ×
0.25μm);气相色谱条件:柱温 50℃(1min),程序升
温 6℃/min到 160℃(保持 3min),程序升温 8℃/min
到 250℃(保持 15min)。进样口温度 240℃,进样量
0.2μL ,载气 He ,流速 1mL/min;质谱条件:EI 源电子
能量 70eV , 离子源温度 250℃, 扫描范围:35 ~
455amu。
2.2 氨基酸分析
据GB/T 18246-2000 , 用 6mol/L HCl 水解样品 ,
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2.3 水分含量测定
常压加热干燥法 ,GB/T 14769-93。
2.4 灰分含量测定
灼烧法 ,GB/T14770-93。
2.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常量凯氏定氮法 ,GB/T 14771-93。
2.6 脂肪含量测定
索氏提取法 ,GB/T 14772-93。
2.7 粗纤维的测定
22
现代仪器(www.moderninstrs.org.cn) 二★★六年·第一期
对样品经 1.25%H2SO4 溶液处理 , 1.25% KOH
溶液消煮后 ,充分干燥后称量 ,样品处理前后差值即
为粗纤维含量 ,GB/T 5009.10-1985。
2.8 粗多糖含量测定
采用水提醇沉提取测定的方法 。
2.9 无机元素测定
采用 ICP-AES法 ,日本岛津 ICPS-1000Ⅱ型等离
子体光谱仪。工作条件:高频功率 1.2kW ,观测高度
15mm ,冷却气流量 15.0L/min , 净化气流量 3.5L/
min ,等离子气流量 1.2L/min。
3 结果
3.1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定
结果(见图 2 ,3 ,表1 ,2)
3.2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中氨基酸测定结果(见表 3)
3.3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中各组分测定结果(见表 4)
3.4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中无机元素测定结果
(见表 5)
图 2 野生裂褶菌挥发油的气质谱图
表 1 野生裂褶菌挥发油化学成分
序号 相对含量 化学成分
1   1.56 十一烷
2 2.30 丁基羟基苯甲醚
3 0.99 二十烷
4 9.57 丁基羟基甲苯
5 1.28 十四烷
6 2.17 十七烷
7 1.37 十六烷
8 1.63 十八烷
9 14.54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0 48.72 (Z , Z)-9 , 12-十八二烯酸
11 2.89 甲基乙基环戊烯
12 3.03 2-甲基十五烷
13 4.89 3-硝基邻苯二甲酸
图 3 人工培养裂褶菌挥发油气质谱图
表 2 人工培养裂褶菌挥发油化学成分
序号 相对含量 化学成分
1   0.39 十一烷
2 0.53 1-(1 ,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
3 2.14 3 , 5-双(1 , 1-二甲基乙基)苯酚
4 0.63 7 , 11 ,-二甲基-3-亚甲基-1 , 6 , 10-十二碳三烯
5 0.48 十六烷
6 0.94 β-姜黄酮
7 0.54 十七烷
8 0.76 ê-姜黄酮
9 7.00 正十六酸
11 6.55 十四酸
12 41.86 (Z , Z)-9 , 12-十八二烯酸
14 2.67 壬酰胺
15 4.66 1 , 2 , 3 , 4-四氢-7-甲氧基-2-甲基
-8-苯甲氧基异喹啉
16 2.04 cis-2-氧杂萘烷酮
17 1.55 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
18 2.02 十八烷
表 3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中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
名 称
人工
ω(%)
野生
ω(%)
天冬氨酸(ASP)   1.869   0.535
谷氨酸(GLU) 2.604 0.637
组氨酸(HIS) 0.418 0.106
*苏氨酸(THR) 0.902 0.281
脯氨酸(PRO) 0.737 0.291
酪氨酸(TYR) 0.611 0.182
*蛋氨酸(MET) 0.210   —
*异亮氨酸(ILEU) 1.520 0.447
*苯丙氨酸(PHE) 0.740 0.199
丝氨酸(SER) 0.859 0.258
甘氨酸(GLY) 0.957 0.289
精氨酸(ARG) 1.427 0.372
丙氨酸(ALA) 1.208 0.337
胱氨酸(CYS) 0.141   —
*缬氨酸(VAL) 1.031 0.315
*赖氨酸(LYS) 1.183 0.275
 *是人体必需却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
23
二★★六年·第一期 研究报告
    表 4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中各组分含量
组 分 人工质量分数(%)
野生质量
分数(%)
水 分    12.0    27.0
灰 分 7.1 7.8
蛋白质 21.6 6.2
脂 肪 0.6 0.6
粗纤维 11.7 4.8
粗多糖 0.3 38.1
表 5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中无机元素含量
元素
名称
人工质量
分数(10-6)
野生质量
分数(10-6)
Zn 50.94 13.17
Mn 7.32 28.24
Ca 2.57×102 1.04×103
Mg 3.09×103 7.91×104
Fe 1.26×102 3.91×102
K 1.47×104 1.77×103
Ti — 13.58
4 结 论
4.1 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讨论
本文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峰的相对含量 ,从中
分别鉴定约 20个成分 ,占挥发油总组分的 94.94%
(野生)及 74.76%(人工培养)。从表 5中可看出 ,对
比野生和人工培养裂褶菌 ,二者主要成分都为(Z ,
Z)-9 ,12-十八二烯酸 ,人工培养裂褶菌特有成分为
ê-姜黄酮及 β-姜黄酮。
4.2 氨基酸结果讨论
人工培养裂褶菌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量达到
17.805%,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 ,占总氨基酸含量
的14.62%。野生裂褶菌中含有 15 种氨基酸 ,总量
达到 4.962%,其中也是谷氨酸含量最高 ,占总氨基
酸含量的 12.84%。此外 ,人工培养及野生裂褶菌
中都含有 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但在人工培养裂褶
菌中这 6种氨基酸含量较多。
4.3 无机元素结果讨论
人工培养裂褶菌中含有 6种无机元素 ,野生裂
褶菌中含有 7种无机元素 。二者相比较 ,只有野生
裂褶菌含有钛 。人工培养裂褶菌中钾含量最高 ,野
生裂褶菌中镁含量最高 。
4.4 其余组分结果讨论
人工培养裂褶菌多糖含量明显比野生的裂褶菌
低 ,粗纤维含量较多 ,但其蛋白质含量比野生裂褶菌
较高 。可以弥补野生裂褶菌季节性的资源不足 ,在
云南绿色食品开发方面有广泛开发利用前景人工培
养裂褶菌多糖含量明显比野生裂褶菌低 ,但其蛋白
质和氨基酸含量明显比野生裂褶菌高 。
综上所述 ,人工培养裂褶菌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和
氨基酸 ,并含有丰富的 Zn ,Mn ,Ti等无机元素 ,具有较
高营养价值。可以弥补野生裂褶菌季节性资源不足 ,
在云南绿色食品开发方面有广泛开发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 ,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
2 Robertson Cl , Bartholomew KA , Novotny CP , et al.Deletion of
the Schizophyllum commune Aalpha locus:the roles of Aalpha Y
and 2 mating type genes〔J〕 , Genetics(USA), 1996 , 144(4):
1437~ 1444
3 李兆兰 , 裂褶菌多糖的结构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994 , 30(3):482 ~ 487
4 胡德群 , 胡鸣.裂褶菌多糖的研究〔J〕 , 四川中草药研究 ,
1994 , (36):21~ 23
5 陈慧方.植物活性成分辞典(第一册)〔M〕 ,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 2000
6 朱泉娣.裂褶菌子实体无机元素分析〔J〕 , 中草药 , 1986 , 17
(8):17 ~ 18
Study on nutrients of schizophllum commune
Guo Mengbi Tian Maojun Li Cong Ou Lingcheng Rao Zhikun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Center of Advanced Studies of Medicinal and Organic Chemistr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Luo Xingye Chen Tianrong
(2.Yun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o.Ltd.,Yunnan Kunming)
Abstract 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 amino acids , inorganic elements ,proteins , fats ,moisture and ash in cultured and
wilding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were determined bt Gc-MS , amino acid analyzer , ICP-AES and classical chemical
methods.It contained about twenty identified constituents in the oil ,17 sorts of amino acid;7 sorts of inorganic el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wilding Schizophyllum commune , cultured one has lower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but higher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Key words Schizophyllum commune Cultured Nutrient Yolatile oil Amino acid Inorganic element
24
现代仪器(www.moderninstrs.org.cn) 二★★六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