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与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分析



全 文 :2012 年第 1 期 39
收稿日期:2011-11-08
作者简介: 曲春风 (1981 -) ,男,硕士,从事仪器分析方面研究工作。E-mail:qcf_81@ 163. com。
通信作者: 周燕霞,E-mail:zcx_11@ 126. com。
文献著录格式: 曲春风,张倩,田芯,等. 野生与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2 (1) :39 - 41.
野生与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浸出物中
多糖与黄酮含量分析
曲春风,张 倩,田 芯,周燕霞
( 山东大学 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依据药典中浸出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对刺五加叶的水提浸出物和醇提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
量进行测定。刺五加叶中醇提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水提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中,9 月 11 日采收的仿生栽培刺
五加叶水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高,5 月 25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低。醇
浸出物中,7 月 25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5 月 25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
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测定。
关键词:刺五加; 浸出物; 多糖; 黄酮; 含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 5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2)01-0039-03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属于刺五加
科植物,其干燥根[1]、茎、叶可作药用[2]。刺五
加主要分布于中国 ( 东北、华北)、远东、朝鲜及
日本[3],前苏联将刺五加作为人参代用品而广泛
载培[4]。我国吉林、黑龙江省野生资源丰富,蕴
藏量大。
2000 年以前之历代本草专著及新中国以来之
各版 《中国药典》均记载其药用部位为根。2000
年版 《中国药典》将其药用部位规定为根及地上
茎枝。在中国医药学中,刺五加被作为药物广泛应
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有特异性香气,性温,味
辛,微苦,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之功效。《神农
本草经》将刺五加列为上品,并初步认识到其有
“益气”的作用; 至《名医别录》中就指出五加有
“补中,益精; 坚筋骨,强志意”的功效; 久服
“轻身耐老”,与它药配伍,亦可 “进饮食,健气
力,不忘事”。另雷斅著 《炮灸论》记五加皮有
“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 《甄权本草》还
记载它能 “破逐恶风血……治内不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刺五加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
防御能力,除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
辐射、抗损伤及抗疲劳作用外,还可治疗心脑血管
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益精壮骨之功效[5]。近年来,经过对刺五加生理
活性和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表明刺五加有效成分
为苷类,其中丁香苷,异秦皮啶是主要有效成
分[6 - 20]。为了探讨野生刺五加与仿生栽培刺五加
的性状及内在质量,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我
们对野生刺五加与仿生栽培刺五加依据药典中浸出
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对刺五加不同部位中的水
提浸出物和醇提浸出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样品及来源
采自吉林省通化地区。试验样品均由山东大学威
海分校海洋学院张崇禧教授鉴定为刺五加 ( 表1)。
1. 2 试验仪器及试剂
试验仪器:752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上
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KQ-250DB 型超声波清洗
器 (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计数天平
(500 g / 0. 001 g,金羊天平仪器厂) ,百灵LAI14
型电子天平 (110 g / 0. 000 1 g) ,常熟市百灵天平
仪器有限公司,101-2A 型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无水乙醇
为分析纯、蒸馏水。
试验试剂: 蒽酮、葡萄糖、浓硫酸、盐酸、无
水乙醇、三氯化铝溶液、醋酸钠溶液、乙醇等,均
为分析纯。蒸馏水自制,芦丁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2.01.030
40 2012 年第 1 期
表 1 刺五加的样品来源
入药部位 采收日期 采收地点 样品来源
叶 05-25 食用期 野生
叶 07-23 开花期 野生
叶 07-25 开花期 野生
叶 09-11 果期 野生
叶 09-21 果熟期 野生
叶 05-25 食用期 仿生栽培
叶 07-25 花期 仿生栽培
叶 09-11 果期 仿生栽培
生物制品检定所。
1. 3 试验方法
1. 3. 1 浸出物的制备
水提浸出物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刺五加叶粉
末 ( 恒重)2. 000 g,每个样品称取 3 份 (3 次平
行) ,分别置于100 mL 具塞三角瓶中,加蒸馏水
50 mL,浸泡 30 min,超声提取 30 min,静置过滤,
重复提取 2 次,过滤 3 次,滤液分别置蒸发皿中蒸
干 ( 蒸发皿在105 ℃下恒重,称重)。浸出物重量
=总重 -蒸发皿净重。
醇提浸出物的制备。精密称取刺五加叶粉末
( 恒重)2. 000 g,每个样品称取 3 份 (3 次平行) ,
分别置于 100 mL 具塞三角瓶中,加 70% EtOH 50
mL,浸泡 30 min,超声提取 30 min,静置过滤,
重复提取 2 次,过滤,3 次滤液分别置蒸发皿中蒸
干 ( 先在105 ℃下恒重) ,再把带浸出物的蒸发皿
恒重,称重。浸出物重量 =总重 -蒸发皿。
1. 3. 2 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分析
显色剂 ( 蒽酮-浓硫酸) 的制备。取 98%的浓
硫酸 76 mL,稀释成 100 mL 溶液; 精密称取蒽酮
0. 100 0 g,放入 100 mL 容量瓶中,逐渐加入上述
配制的硫酸溶液至刻度并摇匀,冷却至室温,备用
( 需临用前现配)。
标准曲线的制备。将葡萄糖于 60 ℃烘 1 h,再
逐渐升温至 105 ℃ 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 10. 55
mg,置 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
刻度,取 16 支试管,除空白试液外,其余 5 组都
做 3 次平行实验,按表 2 加试剂,于 620 nm 处测
定吸光度,记录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将所得数据
进行统计处理,得回归方程:
y = 5. 081 7x + 0. 032 9,R2 = 0. 999。
样品液的制备与测定。各取水提浸出物 0. 25
mg,分别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用 50% 的乙醇定
容至刻度,混匀。分别取 1. 0 mL 加入具塞试管中,
再加入蒽酮 - 浓硫酸试剂 5. 0 mL,混匀。同时另
取 1 支具塞试管加 50% EtoH 1 mL,再加入蒽酮 -
浓硫酸试剂 5. 0 mL,作为空白实验。置沸水浴中
加热 10 min,冷却至室温。于 620 nm 处测定吸光
度,记录数据。
1. 3. 3 醇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分析
显色剂溶液的配制。0. 1 mol·L - 1三氯化铝溶
液的配制: 取结晶三氯化铝2. 46 g 于 100 mL 容量
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备用。
1 mol·L - 1醋酸钠溶液的配制: 取结晶醋酸钠
13. 6 g 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摇匀,
备用。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芦
丁对照品 5. 8 mg,置 50 mL 容量瓶中,以 75%乙
醇定容至刻度。
标准曲线的制备。吸取对照品溶液 0. 0,1. 0,
1. 5,2. 0,2. 5,3. 0,3. 5 mL 于 7 支 25 × 250 mL
试管中,按表 2 加试剂,混匀,静置 40 min。在
420 nm 处测吸光度,3 次平行,以吸收值 D 为纵
坐标,质量 m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将所得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回归方程 y = 0. 103 5 x +
0. 129 9,R2 = 0. 999
样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取醇浸提物 0. 25 mg
分别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用 75% 的乙醇定容至
刻度。吸取 5 mL 于试管中,加入 75%乙醇 1 mL,
0. 1 mol 三氯化铝溶液 3. 0 mL 及 1 mol·L - 1醋酸钠
溶液 5. 0 mL,摇匀,静置 40 min,取样品溶液于
420 nm 处测吸光度,3 次平行,记录数据。
2 结论与分析
2. 1 刺五加叶浸提物成分及含量
刺五加叶浸提物成分及含量见表 2。
2. 2 方法学考查
2. 2. 1 多糖含量分析方法学考查
回收率试验: 称取6 份已知多糖含量的样品粉
末约 0. 6 g,精密称定,置于磨口锥形瓶中分别加
入 27. 53 mg·mL - 1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0. 5 mL,
按前面样品处理法提取,并按样品测定项操作,计
算总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 100. 32%,
RSD = 0. 223% (n = 6)。
精密度试验: 称取已知多糖含量样品粉末约
0. 6 g,精密称定,按样品测定方法,连续测 6 次,
测得吸光度并计算含量,RSD = 0. 223% (n = 6)。
曲春风,等: 野生与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分析 41
表 2 刺五加叶浸提物成分及含量
采样
日期
样品来源
水提物含
量 /%
醇浸出物
含量 /%
多糖含
量 /%
总黄酮
含量 /%
05-25 野生 15 27 15. 06 13. 01
07-23 野生 12 20 16. 18 24. 98
07-25 野生 15 17 20. 12 26. 19
09-11 野生 13 20 19. 25 24. 18
09-21 野生 27 30 19. 02 20. 06
05-25 仿生栽培 15 20 15. 16 14. 11
07-25 仿生栽培 12 13 18. 12 16. 23
09-11 仿生栽培 12 17 20. 32 25. 34
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溶液,每隔10 min 测 1
次吸光度,记录在 60 min 内的吸光度值,求得
RSD 值为 1. 23% (n = 6)。
2. 2. 2 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学考查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5 份已知总黄酮含量的
刺五加醇浸出物约 0. 25 mg,置于磨口锥形瓶中分
别加入0. 034 3 mg·mL - 1的芦丁标准品溶液 2 mL,
提取后按样品测定项操作,计算黄酮含量和回收
率。平均回收率为 100. 46%,RSD = 0. 77%。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总黄酮含量的刺五
加粉末约 0. 5 g,连测 5 次,测得 RSD 为 0. 278%。
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溶液,每隔10 min 测 1
次 60 min 内的吸光值,求得 RSD = 1. 32% (n =
6)。
3 小结和讨论
刺五加叶的水提物浸出率和醇提物浸出率较
高,其中刺五加叶的水提物中浸出率最高的是 9 月
21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含量为 27%,最低的是 9
月 11 日采收的仿生刺五加含量为 12%; 醇提物浸
出率最高的也是 9 月 21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含量
为 30%,最低的是 7 月 25 日采收的仿生刺五加含
量为 13%。综合分析: 野生刺五加叶中水,醇浸
出物含量相对都高于仿生刺五加叶浸出物含量。
水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高的是 9 月
11 日采收的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浸出物含量为
20. 32%,最低的是 5 月 25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
浸出物含量为 15. 09%。
醇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的是 7 月 25 日
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含量为 26. 19%,最低
的是 5 月 25 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含量
为 13. 01%。
由于浸出物的含量与药材质量密切相关,可以
作为刺五加质量评价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 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2] 赵敏,王炎,康莉 . 刺五加果实及种子内源萌发物质活性
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 (8) :534.
[3] 李时珍著: 图解本草纲目 ( 明) [M]. 文光图书公司印行
1973:405 - 412,1205 - 1206.
[4] 高风兰 . 无梗五加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 [J]. 中国中医
药科技,1997:4 (2) :107.
[5] 曹先兰,李珠莲 . 刺五加国外实验研究 ( 综述) [J]. 中
草药,1980,11 (6) :277.
[6] 周以良主编 . 黑龙江树木志 [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6.
[7] 卫平,于高麦 . 短柄五加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1989,20 (4) :8.
[8] 王志睿,林敬明,张忠义 . 刺五加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
展 [J]. 2003,26 (8) :603 - 606.
[9] 张芳红 . 齐墩果酸在甘肃产八种五加科植物中的分布规律
[J]. 中药材,1994,17 (9) :29.
[10] 吴立军,郑健,姜宝虹,等 . 刺五加茎叶化学成分 [J].
药学学报,1999,34 (4) :294.
[11] 吴立军,阮丽军,郑健,等 . 刺五加茎叶化学成分 [J].
药学学报,1999,34 (11) :839.
[12] 刘起华,朱礼,李文兰 . 刺五加主要活性成分化学与药理
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 (4) :305.
[13] 苗明三,李振国 . 现代实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 [M].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4] 曹先兰 . 刺五加微量元素的测定 [J]. 黑龙江医药,1980
(3) :20.
[15] 卫平 . 短柄五加茎中氨基酸和金属元素分析 [J]. 中药
材,1998,11 (6) :37.
[16] 赵余庆 . 刺五加活性成分 Liricdendrin 结构研究 [J]. 中草
药,1990,21 (3) :44.
[17] 赵余庆 . 刺五加中异秦皮啶和芪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J]. 中草药,1991,22 (11) :516.
[18] 陈貌连,宋风瑞,郭明全,等 .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的结 构 鉴 定 [J].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2002, 23
(5) :805.
[19] 陈貌连,宋风瑞,郭明全,等 .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的分析 [J]. 分析化学,2002,30 (6) :690.
[20] 江西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9:29 - 36,380 - 383.
(责任编辑:张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