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调查分析



全 文 :调查研究
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调查分析
林祥田1 庞中全2 张 雨1 李继波2 张 进2 柳运涛2 王大剀2
(1.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 , 江苏 连云港 222006;2.赣榆县卫生监督所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 要:目的 了解膝沟藻毒素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预防和救治麻痹性贝毒中毒的措施;方法 对中毒者进行
调查 ,采集样品 、观察藻种并计数密度, 检测菲律宾蛤仔毒力 ,测定麻痹性贝毒毒素成分;结果 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海
水中亚历山大藻密度为 5×105 细胞 L, 病人食剩的生 、熟菲律宾蛤仔毒力分别为16 603 MU 100 g 和 4 035MU 100 g ,样
品中均检出GTX1 , GTX2 , GTX3 , GTX4。结论 菲律宾蛤仔引起的中毒事件是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
关键词:毒素;贝类;食物中毒;藻类;综合预防;治疗学;卫生措施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oisoning of Shellfish Knee Ditch Algae
LIN Xiang-tian , PANG Zhong-qun , ZHANG Yu , LI Ji-bo , ZHANG Jin , LIU Yun-tao , WANG Da-kai
(Lianyungang Institute of Health Inspection , Jiangsu Lianyungang 222006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poisoning of knee ditch algae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ans
of prevention and remedy paralysis intoxication of shellfish toxin.Method The poisoned persons were investigated ,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 the species of algae plant were observed , the densities were counted , the Philippine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toxicities were defected , and shell poisonous toxin ingredient were determinated.Results The Alexander algae density for 5×105
cell L in the sea water of breeding the Philippine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 and the toxicities of rawed and cooked Philippine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in patient food remains respectively were 16 603 MU 100 g and 4 035 MU 100 g , and GTX1 , GTX2 ,
GTX3 , GTX4 were detected in all samples.Conclusion The toxicant event caused by Philippine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is a
shellfish knee ditch algae toxin poisoning.
Key words:Toxins , Bioliogical;Shellfish;Food Poisoning;Algae;Universal Precautions;Therapeutics;Sanitation
作者简介:林祥田 男 主任医师
  菲律宾蛤仔(Rutitapes philippinarum),俗名杂色
蛤 、花蛤 、花蚬 ,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经济贝类之一 。
沿海居民具有食用菲律宾蛤仔等贝类食品的传统
习惯 。
近几年江苏海州湾近海海域有害藻类的出现 ,
对连云港地区海洋经济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2006
年10月 ,连云港海域由链状裸甲藻引发的赤潮面积
达到 700 km2 ,致使渔民停止在该海域捕捞作业 ,造
成较大经济损失。2008年 7月 ,连云港市(赣榆)某
滩涂引水渠海水呈现红色 ,后经检测 ,亚历山大藻密
度约为 5×105 细胞 L ,食用从该引水渠捕捞的菲律
宾蛤仔的 6人发生食物中毒 、其中 1人死亡 。在中
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支持下 ,连云港市 、赣榆县
卫生部门调查确认 ,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属于麻痹性
贝类中毒 ,提醒我们研究防治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工
作刻不容缓。
1 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 、询问笔录 、现场
检查记录 、病人病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询问并对
病人 、病人家属和经治医生的陈述作录音。获得进
食者进食数量 、进食时间 、发病时间 、发病症状和体
征 、治疗情况与转归等信息。
1.1 中毒人数  食用菲律宾蛤仔共 6 户家庭 11
人 ,6人中毒 、其中 1人死亡。
1.2 食用数量与中毒情况 中毒较重者和中毒致
死亡者 ,所食用菲律宾蛤仔均在 500克左右 ,中毒较
轻者所食用菲律宾蛤仔数量为 20余个至 100克左
右 ,未出现中毒症状者食用菲律宾蛤仔数量为数个
至 10余个。所有中毒者所在的 6户家庭当日菜谱
都很单一 ,主食为米饭或者煎饼 ,菜为煮熟的菲律宾
蛤仔或者辣椒炒菲律宾蛤仔 。所用食盐 、水 、米和煎
饼等食品及原料均为中毒前一直食用的。可以排除
菲律宾蛤仔以外的原因中毒 。
1.3 菲律宾蛤仔来源 所有中毒者食用的菲律宾
蛤仔均来源于某养殖户 。养殖水体位于江苏省赣榆
县青口盐场滩涂。2008年 7月 18 日从养殖塘捕捞
菲律宾蛤仔 ,较大的当日出售 ,较小的在引水渠暂时
放养 。7月 21日早晨 ,该养殖户发现在引水渠暂养
的菲律宾蛤仔部分死亡 ,随即捕捞约 60 kg 菲律宾
—265—一起贝类膝沟藻毒素中毒调查分析———林祥田 庞中全 张 雨等
蛤仔在市场销售 。因为部分菲律宾蛤仔死亡 ,无人
愿意购买 ,便将菲律宾蛤仔赠送给其认识的亲戚朋
友 ,包括其长兄等 6户人家食用 ,从而导致 7 月 21
日食用菲律宾蛤仔的人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 、治疗与转归
临床症状:主要为口 、面 、四肢麻木 ,舌头发硬 ,
言语不清 ,头晕 ,呕吐 ,全身乏力 ,病情严重者昏迷 、
瞳孔散大 、呼吸停止 。
潜伏期:10分钟至6小时。
2名病人出现口麻 、手麻的轻度中毒症状 ,输液
治疗 ,病人痊愈 。
2名病人出现口 、面 、四肢麻木 、呕吐的中度中
毒症状 ,催吐 、洗胃 、输液治疗 ,病人痊愈 。
1名病人出现口 、面 、四肢麻木 、呕吐 、全身无
力 、言语不清 、昏迷 、瞳孔散大 、呼吸停止的重度中毒
症状 ,早期催吐 、洗胃 、输液 、后期使用呼吸机治疗 ,
昏迷 24小时后 ,病人恢复自主呼吸 ,痊愈。
1名重度中毒患者 ,早期出现麻木 、呕吐 、头晕 ,
输液治疗 ,后期出现昏迷 、瞳孔散大 、呼吸停止 ,医院
使用呼吸机并施行气管切开术 ,病人病情仍未见好
转 ,病人于第 10天死亡 。
3 原因分析
3.1 样品采集
贝类样品 病人食剩的生 、熟菲律宾蛤仔和在
引水渠捕捞的菲律宾蛤仔 ,冷藏条件下送实验室。
水样 在引水渠取水样 ,冷藏条件下送实验室 。
藻类浓缩样品 分别取约 15 L海水 ,以 10 μm
浮游植物网过滤浓缩后收集。
3.2 样品检测分析方法与结果
贝类样品 以小鼠生物法测定菲律宾蛤仔毒力
(参照美国 AOAC麻痹性贝毒生物测试方法 ,采用昆
明系小白鼠测试毒力)[ 1] ;以高压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参照麻痹性贝毒分析
的Oshima方法)[ 2] 。
水样  直接以显微镜观察 , 计数藻的种类和
密度 。
藻类浓缩样品  显微镜观察藻 ,抽滤后 HPLC
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 。
中毒者杨某食剩的熟菲律宾蛤仔和从养殖户家
中查获的生菲律宾蛤仔经小白鼠生物法测试 ,毒力
分别为4 035 MU 100 g和16 603 MU 100 g 。中毒事件
发生后 ,卫生部门调查人员于 2008 年 7 月 22 日从
引水渠捕捞的菲律宾蛤仔毒力为3 962 MU 100 g 。
均超过目前国际上食用贝类毒力不得超过 400 MU
100 g的标准规定 。
根据中毒者摄入菲律宾蛤仔的数量 ,经过换算 ,
不同程度中毒者摄入麻痹性贝毒的毒力分别为:重
度中毒者20 175 MU ,轻度至中度中毒者2 421 MU ~
4 035MU ,吃过少量菲律宾蛤仔但未中毒者1 210
MU。
上述 3份菲律宾蛤仔样品 ,经 HPLC法检测 ,都
含有膝沟藻毒素成分 GTX1 、GTX2 、GTX3 、GTX4 ,以
及微量的STX共 5种毒素。其中病人食剩的熟菲律
宾蛤仔毒素含量分别为:GTX1:51.24 nmol g;GTX2:
16.58 nmol g;GTX3:22.78 nmol g;GTX4:71.79
nmol g 。此外色谱图中还有两个峰未能确定是否为
毒素成分 。
引水渠水样计数结果显示亚历山大藻密度约为
5×105 细胞 L。在现场藻类样品中检测到 GTX1 ,
GTX2 , GTX3 ,GTX4 , neo 以及微量的 STX 共 6 种毒
素。毒素含量分别为 GTX1:13.32 nmol L;GTX2:
0.09 nmol L;GTX3:0.03 nmol L;GTX4:7.57 nmol L;
neo:3.40 nmol L ,STX未定量。
贝类样品和藻类样品色谱图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
图 1 贝类样品 2 中麻痹性贝毒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色谱图(GTX类毒素)
图 2 现场藻类样品中麻痹性贝毒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色谱图(GTX类毒素)
—266—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          2009 年第 21卷第3 期
3.3 引水渠亚历山大藻来源 黄海海水引入该引
水渠已经有1个月时间 ,在天气持续晴好 、阳光充足
的条件下亚历山大藻大量繁殖 ,导致引水渠封闭水
域发生赤潮 ,暂养在引水渠的菲律宾蛤仔通过食物
链而染毒。中毒事件发生后 ,对引水渠实施漂白粉
消毒 ,1周后再次检测亚历山大藻 ,结果未检出。
3.4 引水渠附近养殖塘的海水和贝类检测结果 从
4个养殖塘采集的 4份贝类样品(菲律宾蛤仔和毛蚶)
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 。从前述养殖户养殖塘采集水
样 ,未观察到亚历山大藻存在。但在另一养殖户的养
殖塘采集的水样中 ,观察到少量亚历山大藻。
4 讨论
4.1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病人临床症状 、实验
室检测结果 ,应当认定这起由菲律宾蛤仔引起的食
物中毒属于麻痹性贝类中毒。毒素为菲律宾蛤仔中
含有的膝沟藻毒素。文献记载[ 3] ,海洋藻类中大约
70种能够产生毒素。其中亚历山大藻是已经被证
实的产毒藻类之一。常见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包
括石房蛤毒素(STX)、新石房蛤毒素(neo-STX)和膝
沟藻毒素(GTX),这 3 类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症状
为四肢及面部肌肉麻痹 、头晕 、呕吐 、呼吸麻痹[ 4] 。
4.2 为预防麻痹性贝类中毒 ,建议滩涂养殖区建立
海水藻类监测制度 ,开展贝类小鼠毒力试验监测 ,发
现有害藻类过度繁殖或者贝类毒力超过标准规定
时 ,及早发布预警 ,提醒人们在这个时候慎食贝类食
品。建议建立当地食物中毒数据库 ,为卫生行政部
门 、卫生监督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临床救治
部门调查 、处理 、查询 、确认 、救治提供参考依据 。
4.3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具有四氢嘌呤结构的
物质 。麻痹性贝类中毒的救治原则是催吐 、洗胃 ,输
液及对症治疗[ 5] 。医疗机构对食用菲律宾蛤仔 、毛
蚶 、织纹螺 、河豚鱼等出现神经毒素中毒症状的病
人 ,应该考虑催吐 、洗胃 ,不能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治
疗方法混淆。对于神经毒素中毒的病人 ,使用抗生
素没有意义。建议培训医疗机构中毒救治医生 ,使
他们了解不同类型食物中毒救治方法 。(调查研究
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仁成博士和王云
峰博士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 ,谨表谢意 !)
参考文献
[ 1]  AOAC.Official method of analysis[M] .JAOAC , 15th Ed.Arlington ,
VA , 1990:881.
[ 2]  OSHIMA Y.UNESCO.IOC Manuals[ M] .Guides , No.33.1995:
81-94.
[ 3]  周名江 ,于仁成.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 、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
[ J] .自然杂志 , 2008, 29(2)72-77.
[ 4]  朱小兵 ,向军俭.赤潮毒素检测研究进展(综述)[ J] .暨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3(5)111-115.
[ 5]  任引津 ,张寿林 ,倪为民 ,等.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003.
[ 收稿日期:2009-01-24]
中图分类号:R15;R99;S944.3;S9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8456(2009)03-0265-03
作者简介:谭海芳 女 副主任技师
调查研究
2004-2007年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
谭海芳 丁丽娜
(广东省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肇庆 526020)
摘 要:目的 了解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 , 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 为食源性疾
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工作手册 , 2004-2007 年采集 4 个监测点的 5 大类
食品(生肉 、熟肉 、水产品 、生吃水产品和生吃蔬菜)共计 325 份 ,对沙门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 O157∶
H7 和副溶血性弧菌 4 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25份食品样品中 ,检出致病菌 27 株(8.31%)。其中
沙门菌 16株(4.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10 株(3.08%), 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 , 80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
性弧菌 1株(1.25%)。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 ,检出率为 11.35%, 其次是熟肉 , 检出率为 9.68%;水产品的检出
率为 5.45%, 生食水产品的检出率为 4.00%, 生食蔬菜的检出率为 2.56%。 结论 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菌对肇庆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 、熟肉的污染尤为严重 ,是重要的高危食品。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环境监测;海味;蔬菜;肉制品
—267—2004-2007 年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谭海芳 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