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危害双孢蘑菇木霉株系的遗传差异测定



全 文 :食用菌学报 19 98 . 5 ( 2 ) : 3 7 一 4 1
A ct `l 及 l u l i s Fu n g 诬
危害双抱蘑菇木霉株系的遗传差异测定
谭 琦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上海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01 t O6 )
C
.
P e t e r R o m a in e
,
B e t h S e h l a g n h a u f e r
( P
e n n
.
S t a t e U n iv e r s it y
,
U
.
S
.
A
.
)
摘 要 本文选用了 102 个分离于双抱蘑菇菇床上的木霉菌株 ( T ir c儿“ e r , ,aJ s p . ) , 其中 93 株
来自美国 , 3 株来自加拿大 , 6 株来自英国 。 利用 R A P D 技术进行遗传差异测定 。 25 个随机引物共
扩增出 223 条 DN A 带 , 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 。 结果表明 , 美国与加拿大双袍蘑
菇菇床上分离的木霉菌株相似性极高 , 达 95 % 左右 ; 而与英国的木霉菌株遗传距离较远 , 遗传相似
性低于 5 0 % 。
关链词 木霉 ; 双饱蘑菇 ; RAP D
木霉危害双抱蘑菇的最早报道发表于 19 5 0 年 〔`〕 , 当初仅发现木霉能在双抱蘑菇的菇床上
生长 , 严重时可侵染双抱蘑菇子实体 , 但并没有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 1 9 8 5 年春川 , 北爱尔兰发
现 , 用塑料袋栽培的双抱蘑菇播种后 2 一 s w k , 培养料颜色变绿 , 双抱蘑菇菌丝消退 , 造成整袋
培养料报废 。 以后 ,这种情况在英国迅速蔓延 , 且不局限于袋栽模式 , 双抱蘑菇的菇床式栽培
中也出现了木霉危害 , 到 80 年代末 , 短短几年就已造成几百万英镑的损失 3[J 。 加拿大在 90 年
代初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 1 9 9 3 年又传到了美国 , 菇农 “ 谈霉色变 ” , 急需对这一来势汹汹的双
抱蘑菇病原菌进行研究 , 以控制其发展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供试菌株
9 3 株木霉菌株均 由笔者在美国栽培双抱蘑菇的菇床上采样 、分离纯化后获得 ;3 株来自加
拿大双抱蘑菇菇床上的木霉菌株由 D r . R oy se DJ 提供 ;6 株采 自英国双抱蘑菇菇床上的木霉
菌株由 D r , M i l ls P R 提供 。
1
.
2 D N A 提取
按参考文献川所描述的方法提取木霉 D N A 。
1
.
3 D N A 扩增
1
.
3
.
1 引物 本 文所用的 2 5 个 随机引物均 由加拿大哥 伦 比亚大学 ( U n iv e r s i t y o f B r i t i s h
Co l
u m b ia
,
V a n e o u v e r
,
B
.
C
.
)合成提供 , 其核昔酸序列见表 1 。
3
.
2
3
.
3
反应休系 反应的总体积为 25 川, 组分见表 2 。 液体表面用 25 川液体石蜡油覆盖 。
反应条件 扩增反应在 P C R 扩增仪上进行 , 94 ℃ Zm in 预处理后 , 94 ℃ (变性 ) l m in,
收稿日期 : 1 99 7 一 22 一 23 初稿 ; 29 98 一 0 3一 2 3 修改稿 。
DOI : 10. 16488 /j . cnki . 1005 -9873. 1998. 02. 007
38 食 用 菌 学 报 5 卷
表 1随机引物的核昔酸序列
Ta b l e 1N
u el o et i d esq e
胆 n e e eo fP rim e邝
引物编号
P rim
e rs
核昔酸序列 核昔酸序列 核昔酸序列
N u el
o eti d
s e equ n e e e
引物编号
P rim
s e rN u el
eo t i d
s e ecl u n e e e
引物编号
P rim
es rN u elo et i d
es equ n e e e
G G G C C T C T A T
C l
,
A G A G G T C C
G C T G G G C C G A
C C A C C C A G A G
C G T C G C C C A T
A G G G A G T T C C
C G G T G A C A T C
C T A T G C G C G C
T C C A C G G A C G
267893014
,`2,一ù4C T C AG C C CA G
G T G A C C I
,
C A G
G T C G A T G T C G
CC C G T C A A T A
A A G C C T C C C C
G A T C C A T T G C
T C T C C G G T A T
C G A C T C A C A G
一吕90月1.,ù八J4ù勺11,i勺`,ù222,`勺2 1 0
2 1 1
2 1 2
2 1 3
2 14
2 15
2 16
2 17
G C AC C G A G A G
G A A ( X {G ( : G A T
G C T G C G T G A C
C A G C G A A C T A
C A T G T G C T T G
T C A C A C G T (; C
C A T A G A C T C C
A C A G G T A G A ( :
表 2 扩增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T a b一e 2 C o n e e n tar t io n o f a m P l i f i e a t io n
r e a e t io n e o m P
o s i t io n s
成 分
oC m P
o s i t i o n s
d d峡 O
1 0 只 P C R B u f fe r
2 5m M M g C 12
2

s tn M d N T P s
1 0拜M p r im e r
T a q ( S U /拌 l )
D N A T e m p la t e
T o t a l
体积 终浓度
V o l
u m e (拜l ) F i n a l e o n e e n t ar t io n
1 5
.
3
2
.
5
0
.
5
1
.
0
0
.
5
0
.
2
5
.
0
2 5
.
0
l 火
2
.
o m M
0
.
l m M
0
.
2拜M
1
.
S U
1 0

o n g
3 7℃ (复性 ) Zm i n , 7 2℃ (延伸 ) Z m i n , 共 3 5 个
循环 , 终 止温 度 为 20 ℃ , 整 个 反 应 时 间约
4
.
s h r

1
.
3
.
4 产物检浏 取 2 0川反应液 , 加 5川 电
泳样 品缓 冲液 , 在 l x T A E 缓 冲 体系 中 用
2
.
0 %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D N A 扩增 片段 ,
澳化乙锭 ( E B )染色后 , 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并
拍照 。
1
.
4 数据分析
将在琼脂糖凝胶上出现 D N A 片段的计
为 1 , 不 出现此 D N A 片段 的记为 O 进行统
计 , 输入 电脑 后 , 利用 U P G M A ( U n w e i g h t e d
p a ir g r o u p m e t h o d u s i n g a r i t hm e t i。 )软件程序
测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 , 估算遗传相关 系数 , 构建遗传相关树状图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本研究所用的 25 个随机引物共扩增 出 2 23 条 D N A 谱带 , 每一引物扩增 2 至 10 条不等 。
从美国不同地区的双抱蘑菇菇场中分离得到的木霉菌株 , 70 % 表现一致 , 即为同一个种 , 其余
表现各异 , 无规律可寻 , 故确定此木霉菌株为美国地 区危害双抱蘑菇的优势种 , 其余种类可能
有地区差异 , 或在分离过程中受实验室环境污染 。 将此优势种与加拿大及英国的木霉菌株相
比 , 所有引物扩增出的产物普遍显示出美国的木霉危害种与加拿大的木霉菌株表现较一致 , 相
似性达 98 % 。 加拿大的 3 个菌株虽来自不同的菇场 , 但所有的扩增产物均一致 , 故认为是一
个种 。 英国的 6 个菌株两两归类 , 可分成三组 ,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与美国 、 加拿大的菌株
遗传差异性更大 。 图 l 为引物 238 所扩增 出的 D N A 条带 。
2期 谭 琦等 :危害双饱蘑菇木霉株系的遗传差异测定 3 9
M 为 D N A标记 ; 63 一 P A 来自美 国宾 夕法尼亚 州 ; 65 一 T H I , 63 一 T H Z , 61 一 T H 3 来 自英国 ;
9 2 一 T H4 来 自加拿大 ; 1 2 一 S A M 来 自美国马里 兰 州 ; v 为 一轮 枝菌菌株 ; N C 为空白 对照 。
M 15 D N A m a r k e r ; 36 一 P A 15 f r o m P A , U SA ; 6 5 一 T H I , 6 3 一 T H Z a n d 6 1 一 T H 3 a r e f or m U K ; 9 2 一 T H 4 15
f
r o m C a n a d a ; 12 一 S A M 15 f r o m M a r y la n d , U S A ; V 15 a s t r a in o f Ve
r t i c i l li u , n s p
.
; N C 15 a n e g a t i v e e o n t r o l
.
图 1 引物 238 扩增 出的 D N A 片段
F i g
.
1 DN A f r a g m
e n t a m p l in e d b y P r im
e r 2 3 8
谱带差异数 N u m b e : o f b a n d di fe er n e e s
64 4 8 32 16 0卜一 - 一一一 - 一一一一一卜一 - 一
TH ( P A )
TH 4 ( CA N )
T H ( SA M )
TH Z ( U K )
TH I ( U K )
T H3 ( U K )
图 2 6 株木霉菌株按 R A P D 结果所得聚类图
F ig
.
2 D e n d r og
r a m o f 6 T r ie h记 e n n a s t r a in s e o n s t r u e t e d f r o m R A P D

2期 谭 琦等 :危害双抱蘑菇木霉株系的遗传差异测定 41
沈中霞 , 孙红 , 谭琦 . 蓝氏布伦蜡的主要侵染途径 . 上海农业学报 , 1 991 , 7( 3) : 71 一 74 .
谭琦 , 王镭 , 沈学香 . 温度 、湿度和食料对蘑菇居肥滑 刃线虫的影响 . 上海农业学报 , 1 9 9 2 , 8( 4 ) : 69 一 72 .
王镭 , 谭琦 , 王菊明 . 蘑菇褐腐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食用菌 , 1 99 3 , (6 ) : 35 .
姜华芳 , 王富良 , 谭琦 . 香菇木霉病病原菌种类极其优势种 . 上海农业学报 , 19 95 , 1 1 ( 2 ) : 85 一 90 .
O
, l,
产ù八」呀二,l` .几1盖
G e n e t i c D i v e r s i t y A n a ly s i s o f rT i e h o d
e r m a s P
.
a s a
P a t h o g e n o f A ga r 忍C “ S b i s P o r u s
T a n Q i
伍d ib le F u n g i I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g h a i A e a d e m y o f A g r ie u lt u r a l cS i e n e es ; K e y l , b . o f E d i b le F u n g u s G e n e t i cs a n d B r e e d in g ,
M in is t r y o f A g r ie u l t u r e
,
P
.
R
.
C h i
n a ; S h
a n g h a i K e y l
, a
b
.
o
f A g ir
c u lt u r e G
e n e t ie s a n d B
r e e
d i
n g
,
S h a n g h
a i 2 0 1 1 0 6 )
C
.
P e t e r R o m a i n e B e t h S e h l a g n h a u f e r
( T h
e P e n n
.
S t
a t e U
n iv e r s i t y
,
2 1 0 B u e k h
o u t I
J a b
.
,
U
n i v e rs i t y P a r k
,
P A 1 6 8 0 2
,
U
.
S
.
A
.
)
A b s t r a e t T h e g e n e t ie d i v e r s i t y a n a ly
s i s o f 10 2 rT i
c h耐 e r , n a s p . s t r a in s i so la t e d f r o m A邵 r i e u s b i s介〕 r u s e u l -
t u r a l b
e
d
, o f w h ie h 9 3 w e r e fr o m A m e r ie a
,
3 w e r e fr o m C a n a d a a n d 6 w e r e fr o m E n g la n d
,
w韶 e o n d u e t e d b y R A P D
in t h i
s s t u d y
.
A t o t a l
o
f 2 2 3 p or d u e t s w e r e a m p lif ie d w i t h 2 5 a r b i t r a r y p r i m e sr a n d g e n e t ie s im i la r i t y d e n d r o g r a m
w as e o n s t r u e t e d o n i t
.
I t w a s n o t e d t h a t les g
e n e t ie d i
v e sr i t y e x is t e d b
e tw e e n A m
e r ie a n a n d aC
n a
d i
a n s t r a in s o f
T

i e h心 e ,一 , n a w i t h a s im il a r i t y in d e x o f a b o u t 9 5 % . B u t m o er g e n e t i e d iv e sr i t y e x i s t e d b e t w e e n E n g li s h a n d A m e r i -
e a n s t r a i n s o f T r i e h习 e r , n a a n d t h e g e n e t i e s im ila r i t y in d e x w as b e lo w 5 0 % .
K e y w o r ds rT 介h ( x才e r , n a s P
.
; A罗 r 介u s b is加 r u s ; R A P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