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0-03-26
1)基金项目: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CPCG2007001A);皖西学院自然科学青年研究项目(WXZQ0716)
酸模叶蓼的组培快繁技术1)
刘明珍1 ,2 ,陈乃富1 ,3* ,李坤3 ,邓辉1 ,3 ,李耀亭1 ,3
(1.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 六安 237012;
2.皖西学院专科部 , 安徽 六安 237012;
3.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安徽 六安 237012)
摘 要:以酸模叶蓼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通过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芽分化和生根的影
响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 MS +NAA 1.0 mg/L+6-BA 0.05 mg/L 。该方法简
便 、快速 ,可一步诱导茎段成完整植株。
关键词:酸模叶蓼;组织培养;培养基;快繁
Tissue Culture and Fast Propagation Technique
of Polygonum lapathif olium
Liu Mingzhen1 , 2 , Chen Naifu1 , 3* , Li kun3 , Deng Hui1 , 3 , Li Yaoting1 , 3
(1.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Plant Cell Engineering , Anhui Province.Liu an , 237012;
2.Special Ceurse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 Liu an , 237012
3.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Deparment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Abstract:Stems having axillary bud of Polygonum lapathi f olium were used as explant s t o conduct in
vit ro culture.Through researches of the effect of dif 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on bud dif ferentiation of
explant and rooting ,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op timum multip lication culture media were Ms + 6 - BA
0.05 +NAA 1.0.The method is not only easy but also fast , making stems into plants by one step.
Key words:Poly gonum lapathi f oli um ;Tissue culture;Culture medium;Fast propagation
酸模叶蓼(Poly gonum lapathi f olium Linn.)为蓼
科蓼属 1 年生草本植物 ,其果实为利尿药 ,主治水肿和
疮毒;全草可制土农药[ 1] 。酸模叶蓼喜水湿 ,花色粉红 ,
鲜艳 ,群体景观较好 ,可做水景或湿地的背景材料[ 2] 。
为了更好的发挥酸模叶蓼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
值 ,提高它的品质 ,加速其繁殖 ,我们对其进行了组织
培养研究。目前关于酸模叶蓼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还
未见报道 ,为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以探求用组
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酸模叶蓼的成套技术。本实验
研究就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快速繁育酸模叶
蓼种苗 ,为规模化 、工厂化生产酸模叶蓼种苗以及种植
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材料采自安徽六安 ,种类的鉴定以及分类处
理根据《中国植物志》[ 3] ,凭证标本存于皖西学院化学
与生命科学系的标本室(WXU)。外植体为带腋芽茎
段。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表面消毒。采回的茎条 ,先整段用适
量洗涤剂认真清洗后 ,自来水冲洗干净 ,剪成几大段 ,
备用。在无菌接种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用 70%的酒
精浸泡 20s , 0.1 %的 HgCl2 灭菌 8 ~ 10min ,取出后再
用无菌水反复冲洗 4 ~ 6次 ,最后分切为 1 ~ 2cm带腋
芽茎段 ,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进行接种。
1.2.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本试验以 MS 为基本培
养基 ,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 NAA 和 6-BA 。均添
加琼脂 5g/L 作凝固剂 , 蔗糖 30g/L , pH 为 5.8。培
养温度为(23±2℃),光照 10h/d ,光照强度 1800 lx 。
1.2.3 不同激素配方对酸模叶蓼诱导的影响比较。
我们参考了相应的文献资料[ 4-8] , 根据我们的实验目
的 ,设计了不同质量浓度的 NAA 和 6-BA ,配制了如下
4种培养基:
(1)MS +NAA 0.5ml/L+6-BA 0.05mg/L;
7
第 4期(总第 107)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No.4(GSNO.107)
2010年 8月 Fo 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 ty in China Aug.2010
DOI :10.13268/j.cnki.fbsic.2010.04.011
(2)MS+NAA0.5mg/L+6-BA0.1mg/L ;
(3)MS +NAA 1.0mg/L+6-BA 0.05mg/L;
(4)MS+NAA1.0mg/L+6-BA0.1mg/L
将外植体接种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内 ,每个处理接
种 15瓶 ,每瓶 2个茎段 ,在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 ,观察
其植株生长发育的情况 ,以确定最佳培养基的配方[ 9]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酸模叶蓼的诱导分化培养
图 1 酸模叶蓼外植体在处理Ⅲ中培养 18 天的生长情况
表 1 酸模叶蓼的培养生长观察(培养 18 天)
处
理
培养基 MS
NAA/mg· L-1 6-BA/mg· L -1
平均高度
/ cm 生长状况
Ⅰ 0.5 0.05 9.0
生长正常 , 植株非常健壮 ,叶片正常 , 营养较好
Ⅱ 0.5 0.1 5.0 生长缓慢 , 植株矮小 , 发育较差
Ⅲ 1.0 0.05 11.0
生长快速 , 植株健壮 , 叶片正常 , 发育良好
Ⅳ 1.0 0.1 7.5 生长基本正常 ,发育良好
在附加不同的激素种类 、浓度和配比的培养基中 ,
茎段均能启动分裂 , 15 ~ 25 天均能长成约 11cm 高的
完整植株(表 1 ,图 1)。由表 1 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
在酸模叶蓼培养 18天后 ,各种培养基对酸模叶蓼有不
同的培养效果:处理 Ⅰ中组培的植物体平均的高度为
9.0cm ,其发育较好 ,生长正常 ,植株非常健壮 ,颜色为
浅绿色 ,营养较好;处理Ⅱ中培养的植物体平均高度为
5.0cm ,生长表现为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 ,发育较差;处
理Ⅲ中培养的植物体平均高度达到了 11.0cm ,生长表
现为生长快速 ,植株健壮 ,叶片正常 ,发育良好 ,营养充
沛 ,较为完美;处理Ⅳ中生长的植物体发育基本正常 ,
生长良好 ,平均高度为 7.5cm 。在 4个处理组合中 ,以
处理 Ⅲ为最好 , 培养 18 天后其平均高度达到了
11.0cm ,植物体生长快速 ,植株健壮 ,叶片正常 ,发育
良好。故综上所述 ,以上几种附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
养基均能使酸模叶蓼生长发育;相较而言 ,以处理Ⅲ对
酸模叶蓼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由此可见 ,诱导茎段成
完整植株较适宜的激素组合是 NAA 1.0 mg/L+6-BA
0.05 mg/L 。
3 讨论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 ,通过外源激素(植物生长调节
剂)处理使酸模叶蓼增殖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种苗繁殖
速度和倍数 ,提高种苗质量 ,也是保持品种典型性的最
佳方式。在酸模叶蓼的增殖培养中 ,筛选出最适的增
殖培养基为MS +NAA1.0 mg/L+6-BA 0.05 mg/L ,
说明酸模叶蓼的增殖受 NAA 和 6-BA 的协同作用 ,只
有当 NAA 和 6-BA浓度适当时 ,才能达到酸模叶蓼的
增殖和植株分化相统一 ,否则对其快速繁殖有不利影
响。激素是调控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10] ;在组织培
养 ,试管苗快繁及再生中 ,主要依靠激素的连续供给 ,
合适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能诱导芽和根的分
化[ 11] 。传统的组培中 ,分为芽诱导 、生根诱导等多个
步骤 ,本试验一步诱导出带有根 、茎 、叶的完整植株 ,简
化了步骤 ,降低了分步诱导中的污染率 ,提高了增殖效
率。该方法简便 、快速 ,可一步诱导茎段成完整植株。
综述各种实验数据表明 ,以 MS+NAA 1.0 mg/L+6-
BA 0.05 mg/L此种培养基对酸模叶蓼的培养效果相
对为最好。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脱毒培养 ,快速繁殖无病
毒种苗可解决病毒病难题。为快速繁育酸模叶蓼种
苗 ,为规模化 、工厂化生产酸模叶蓼种苗以及种植提供
技术参数和依据[ 12] 。酸模叶蓼资源的枯竭已经对其
栽培 、改良及化学成分研究造成严重影响 , 更无法供
应生产 ,组织培养不仅可以解决野生资源日益匮乏的
问题 ,保护濒危珍稀药用植物 ,而且通过组织培养获得
试管苗并进行人工繁殖 ,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 ,由于本实验的参考依据较少 ,加上本实验的局限
性 ,因此 ,关于酸模叶蓼大面积开发还有相当大的距
离 ,还需要以后的大量研究工作。
参 考 文 献
[ 1] 李顺宝.中药别名速查大词典[ M] .北京:学苑出版
社 , 1997.
[ 2] 谭文澄 ,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 M] .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 , 1991.
[ 3] 李安仁.中国植物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
25 (1).
[ 4] 曹孜义 ,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M] .兰
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 5] 李浚明 , 韩碧文.植物组织培养教程[ M] .北京:北京
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92.
[ 6] 卜学贤 , 陈维伦.试管植物的玻璃化现象[ J] .植物生
理学通讯 , 1987 , 23(5):13-18.
8
2010年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第 4期
防风斑枯病的发生规律及杀菌剂
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1)
关一鸣 ,王英平* ,吴连举 ,孔详义
(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 , 吉林 吉林 132109)
摘 要:描述了防风斑枯病的发生规律 ,并对病原菌进行了显微观察。选用新型杀菌剂 40%氟硅唑乳
油 、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 、25%啶菌恶唑悬浮剂 、20.67%氟硅唑 &噁唑菌
酮乳油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以上 6 种药剂对防风斑枯病病原菌菌丝
生长的抑菌作用不同 , EC50 分别为 37.804μg/ml 、1642.11μg/mL 、681.913μg/mL 、30.093μg/mL 、
142.785μg/mL和 22.112μg/mL 。
关键词:防风;斑枯病;发生规律;杀菌剂;杀菌活性
Occurrence of Leaf Bligh of Radix Saposhnikoviae and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Fungicides to Septoria sp.Infecting Leaf Bligh
Guan Yiming ,Wang Yingping* ,Wu Lianju ,Kong Xiangyi
(Institute of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 ,CAAS.Jilin , 132109)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ed the occurrence of leaf bligh of Saposhnikov ia divaricata (Turez.)Schis-
chk.Besides , the Septo ria sp.infecting leaf bligh was observed using microscope.Using novel fungicide
40% flusilazole EC , 50%Cantus WG , 250g/L Cabrio EC , 20.67% flusilazole & famoxadone EC , 10%
difenoconazole WG to make an experiment of Fungicidal Activity in Cont rolling Septoria sp..The result
shows , the six above fungicides have diff erent fungicidal activity in cont rolling Septor ia sp..EC 50 were
37.804μg/mL , 1642.11μg/mL , 681.913μg/mL , 30.093μg/mL , 142.785μg/mL and 22.112μg/mL re-
spectively.
Key words:Saposhnikovia divar icata (Turez.)Schischk;Leaf bligh;Occurrence;Fungicides;Antifungal
activity
防风 [ Saposhnikov ia di var icata (Turez.)Schis-
chk] 属伞形科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 ,又名关防风 、北防
风草。性温 ,味辛甘 ,具有解表祛风 、胜湿 、止痉等功
能。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多 ,病害为害程度也在逐年
加重 ,其中尤以斑枯病为重 ,它是一种严重的流行性和
毁灭性的病害 ,已成为限制防风产业发展的瓶颈。尽
管农业栽培、抗病育种 、生物防治等诸多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病害的发生 ,但要控制毁灭性的流行性病
害 ,化学防治仍是减少病害发生 、降低 损失的最有效
途径之一。新型农药具有内吸传导 、杀菌谱广;耐雨水
冲刷 、药效持久;安全低毒 ,使用操作方便等优点[ 1-4] 。
本文调查了防风斑枯病的症状与发生规律 , 对病原菌
[ 7] 王刚 , 杜捷 ,李桂英.兰州百合和野生百合组织培养及
快速繁殖研究[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 38(1).
[ 8] 陈广有.名优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M] .北京: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 , 2001.
[ 9] 李浚明.植物组织培养教程[ 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 , 1998.
[ 10] 黄学林 ,李悠菊.高等植物的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
成及其调空[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 11] 瞿礼嘉 ,顾红雅 , 胡苹 , 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M ]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施普林格出版社 , 1998.
[ 12] 崔得才 , 徐培文.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 M ]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3.
作者简介:刘明珍(1974-), 女 , 汉族 , 助理研究员 , 硕
士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组培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E-mail:an-
daliuming zhen@yahoo.com.cn;通讯作者:陈乃富(1962-),
男 ,汉族 , 教授 ,硕士 , 主要从事植物生化及植物资源开发应
用研究 , E-mail:cnf505@sohu.com。
9
第 4期(总第 107)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No.4(GSNO.107)
2010年 8月 Fo 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 ty in China Aug.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