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培养料的配制和制作



全 文 :EDIBLEFUNGI食用菌 2008(3)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培养料的配制和制作
顾俊标 1 郭 倩 2 贾 明 3 姚 愚 3 黄启黎 3 凌霞芬 2
(1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农副中心,200137;2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201106;3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01)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8)03-0027-02
收稿日期:2008-04-15
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而且新技术的应
用也很快,但随着栽培区域的扩大、栽培模式的多样化及栽培
季节的变化(一年多季、甚至周年化生产),同一阶段的栽培技
术措施应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及不同的栽培设施中应有不同的
变化。但在生产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相当部分的菇农虽然他
们的栽培模式不同,特别是在非常规季节栽培,往往采用与常
规季节栽培相似的方法。比例说,在培养料配制时,只注意石
灰的添加量,而忽视了当地水的酸碱度及配料应达到的酸碱
度;培养料在堆制发酵过程中,只注意翻堆的间隔天数,忽视
了料堆内部的温度变化;培养料在后发酵时,只注意密闭加热
增温,忽视了通气增氧的增温作用⋯⋯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
们,在指导生产时,在编写技术资料时,采用的技术措施应达
到技术目标。换言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应采用不同
的技术方法,但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
指标。
1 培养料的配比
1.1 培养料常用原料 稻草、麦草、玉米秆、牛粪、鸡粪、饼肥
(豆饼或莱籽饼)、有机复合肥、米糠、麸皮、磷肥、石膏、轻质碳
酸钙及石灰等。蘑菇是一种草腐腐生真菌,它没有叶绿素,它
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完全由培养料提供,培养料提供的营养物
质有有机碳源、有机氮源化合物,无机元素和微量元素。只要
把上述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堆制发酵后完全能提供蘑
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2 培养料原料要求 新鲜无霉变,草撒不成捆(最好截成
2~3cm长,便于操作),粪碎不结块。
1.3 培养料配制原则 培养料配制时,粪草比应为 4∶6,不能
超过5∶5。应特别注意培养料中碳和氮的比例。培养料碳氮比
例应为(30~33)∶1(简称:碳氮比)。碳氮比就是微生物(包括菌
菇在内)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源及氮源的比例。从生理作用上
讲,碳源主要供应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氮源主要参与
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变成微生物内部的构造物质。对微生物生
长发育来说,培养基中的碳氮比是及其重要的,对蘑菇尤其如
此。
碳氮比例应为(30~33)∶1的培养料,有利于促进培养料
发酵的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促进培养料的腐熟分解,变成
蘑菇菌丝易吸收利用的物质。在这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碳氮比
逐渐降到(17~18)∶1。此时的碳氮比有利于蘑菇菌丝的生长发
育,菌丝的良好生长为以后的蘑菇高产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培
养料的堆制过程中,含氮量偏低,会减弱微生物的活动,堆温
低,延迟发酵时间;含氮量偏高,将会造成氮的产物氨在培养
料中的积累,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主
料和及辅料的用量必须按比例且适量。栽培蘑菇的各种主、辅
材料的碳含量、氮含量在一般的参考书上均可查阅。
1.4 推荐配方(100m2栽培面积用量) 配方一:稻草2000kg
(可用麦草代替,但麦草的用量不能超过总量的 1/3),干牛粪
400kg,豆饼粉 32kg(如用菜饼,则增加 2.5kg硫铵或 1.25kg
尿素),米糠60kg(新鲜无霉变),过磷酸钙60kg,尿素 7.5kg,
硫铵 25kg,石膏 20kg,石灰 65kg(可增减,调 pH值用)。配
方二:麦草 1500kg,干牛粪 240kg,豆饼粉 60kg,过磷酸钙
60kg,尿素 18kg,硫铵 20kg,石膏 50kg,40kg(可增减,调
pH值用)。
注意:在配方中,要适量增加有机氮源(即有机肥),这是
无机氮肥(即化肥)无法替代的营养。各地可根椐当地的实际
情况因地制宜的选用原料和设计配方,对各种成分进行调整。
总原则是:培养料在配备时碳氮比在(30~33)∶1,粪肥的用量
不能超过总量的50%,粪草比以 4∶6为佳,尿素的用量不能超
过总量的1%。
2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2.1 场地要求 堆场应近菇棚、水源、地势高爽、排水畅通的
地方。堆场应中间高,两边低,便于堆料时料底的余水流出,以
防料底积水,发生厌气发酵,料发臭变腐。有条件的地方,应用
水泥地堆场;没有条件的,应将场地夯实,用石灰粉消毒,以防
土壤中线虫、疣孢霉或胡桃肉杂菌污染培养料。场地的宽度应
在 2.7~3.0m以上,沿着料堆的长度方向,在料场的中间开一
条宽 15~20cm,深 25cm的通气沟,上面间隔铺砖块或竹片,
便于培养料中央通风换气,确保在培养料堆制过程中有氧
发酵 (如在水泥地上堆料,可用木板或竹子钉成长 1m、高
20cm、宽40cm的通气槽,在翻堆时放在料堆下面中间,同样
能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料堆的大小及长度视栽培面积而
定。在堆场的四周还应开一条沟,堆场的四角各挖一个坑,以
便将堆料时从料底流出的肥水流入沟内,汇集在坑中,重新浇
到料堆上。
2.2 堆料用水 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或深井水。
2.3 堆制发酵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是二次发酵法,即先在室
外堆制12~15d的前发酵,中间翻堆 2~3次,然后进栽培房进
行控温后发酵。
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的流程一般为:截草→预湿→预
堆→建堆→翻堆(2~3次)→进栽培房→控温后发酵→降温翻
格→播种。
2.3.1 截 草 把稻草截成2~5cm长,没条件至少也要把草
截成三段(一根稻草截二刀成三段);麦草应晒干截短、压碎,
27- -
EDIBLEFUNGI食用菌 2008(3)
便于操作,容易与其他材料混匀,而且含水量也比较均匀。
2.3.2 预湿、预堆 用 2~3d的时间把稻草或麦草浸水,由
于表面有一层蜡质层,不容易吸足水分,可以在预湿时,用
1%石灰清水,或用总量 0.5%石灰粉混在草中,也可用假堆
的方法。先将预湿过的草铺成宽 1.7~2.0m,高 0.2m,长不
限,在上面洒—层硫铵或尿素,再铺一层草,再在上面撒一
层石灰,还铺—层草,这样层层相隔,边堆边踩实,堆制 3~
4d。在堆制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放出大量热,
料温升高,加上硫铵、石灰的刺激作用,破坏了草的质层,
促进了草的软化,增加了吸湿性,同时把料的 pH值调整为
7.5~8.0。
2.3.3 建 堆 建成宽 2.0m,高 1.5m左右的长方形,上面
应龟背状,中间稍高,下雨天不会料中积水。建堆的时候应一
边翻堆一边拌入辅料,适当喷水,让培养料充分湿透,同时应
防止辅料中特别是化肥中的营养成分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
费。浇水时,底层及下层可以不喷或少喷,上层和顶部可多浇,
直至料堆周围草上有水滴落下,但不能成串;在水分掌握上应
做到“一湿、二调、三不动”,也就是预湿要湿透,建堆时水分要
到位,第 2次翻堆时,调整水分,适当在料干的地方补充—些
水分,到第3次翻堆时基本上不喷水,在培养料的堆制过程
中,—方面在料温升高过程中蒸发一部分水分;另—方面培养
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由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时产
生大量的水,如果预湿时水分合适,堆制时温度正常,那此时
的水分也正常。建堆时料堆的上下要垂直,料顶建成龟背状,
建后上面用草帘盖好,防止下雨时渗水。建堆后应压在料堆的
顶部和旁边分别插 1根 0~100℃30cm的温度计。温度计插
入深度应25cm以上,以便随时观察料内温度变化情况。建堆
应注意问题:a.稻草麦草预湿水分不足,要在建堆时酌情浇
水,水分掌握在料堆建成后,四周有水溢出,不能流淌下来。b.
料堆成墙式垂直状。宽2.0m,高1.5m。c.为防雨淋建堆后顶
上用草帘复盖。
2.3.4 翻 堆 翻堆是培养料前发酵中最重要的工作。翻堆
应注意的问题:a.时间和方法:翻堆时间不能只以间隔天数来
进行,而是要以料温的变化灵活操作。如果采用二次发酵法,
主料用麦草的翻堆 3~4次,主料用稻草的翻堆 2~3次。间隔
天数为4、3、3、2d或3、3、2、2d。每次翻堆应在料温升到最高
时开始下降时,或料温始终上不去,或料温超过 78℃进行为
适时。b.每次翻堆要将料抖松、抖均匀,把粪草充分混合后堆
到新的料堆中,特别是第一、第二次翻堆时,更要注意粪草的
混匀,不能成团地将料重新建堆。c.翻堆时要随时检查培养料
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一个料堆尽快一
次完成,尽量减少料内热量损失。d.翻堆时,随着培养料腐熟
程度的不断提高,料本身的通透性逐步减弱,应逐步加强料堆
的通透性:一是铺设料底通气道,保持畅通;二是每次翻堆适
当缩小料堆的宽度,每次翻堆缩短料宽 10cm左右。 e.翻堆
要求:“一松二匀三防”。一松:就是将料充分抖松,散发在培养
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二匀:就是要达到原料拌均
匀,温度、水分和料的腐熟上下内外均匀,达到料的质量相对
一致性。三防:是料在进房前应防虫病防料过熟防料过湿。
前发酵结束培养料标准:一看:培养料由金黄色变成咖啡
色至暗褐色。二闻:料有一些氨味,但没有臭味、酸味或其他刺
激性异味。三拉:草有一定的韧性,用手拉还不能拉断。四测:
测pH值应在8.0左右。
进房: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经防虫处理后,再趁热进房。
床架的最上层和最底层不铺培养料,把培养料集中铺放在中
间几层床架上。料在铺床时应把料适当抖松、铺平、压实,料的
厚度30~40cm。这样培养料易自发热,整体温差小。进料结束
后,在栽培房空间和铺料最底层向料层中插上 0~100℃的温
度计后,便可加温进行后发酵。不论采用何种加温方式,开始
时都不能马上加热,首先让培养料自身发酵发热升温,约 12h
后,当料温不再继续上升时开始加热。
后发酵期间的料温变化控制,—般分为四个阶段:升温阶
段、高温消毒阶段、保温阶段和降温阶段。
加热后发酵开始,培养料温度逐惭升到 60~62℃,即为升
温阶段,升温阶段应注意料温始终高于室温,以散发在发酵过
程中产生的废气。
培养料温度在 60~62℃,维持 8~12h,即为高温消毒阶
段,此阶段主要是利用巴氏消毒的原理,将料内残留的杂菌、
虫害杀死,但应注意料温不能偏高,伤害到对发酵有益的微生
物,造成后期保温困难,培养料营养难以转化。
高温消毒阶段结束后,适当减少火力,降温至料温 50~
55℃,维持3~5d,此阶段为保温阶段。在保温阶段结束前,应
检查料中是否有游离氨存在,如果没有,可进入降温阶段。如
果有,应继续保温,直至氨味消除。在保温的最后一天,可以用
5kg甲醛和 5kg敌敌畏(以 111.1m2计算)对菇房、床架和培
养料进行熏蒸消毒24h。
保温阶段结束后,停火进入自动降温阶段,待料温降到
46℃时,再打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结速。
后发酵应注意的问题:关键是把握好“四关”。第一关是密
封关,进料后,应关闭所有门窗,做到密闭保温,但应留有通气
口,排除后发酵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第二关是升温关,培养料
进房后应集中在中间床架,最上层最底层不铺料,先让培养料
自发热,待温度不再上升时再加热增温,加热时,火力要猛,料
温升到 62℃左右时,保持 8~12h,但在此过程中,控制料温始
终高于室温。第三关保温关,料温在60~62℃保持3~5d后,把
料温缓慢自动降到50~55℃,维持3~5d,直至氨味消失。此阶
段,火力控制要稳,严禁料温大起大落。第四关降温关,停火后
自动缓慢降温到 46℃,时间 12~24h,再开背风门窗,不能大
开门窗,使温度骤然下降。
后发酵结束培养料标准:一看:培养料呈棕褐色,料表面
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菌丝体。二闻:闻不到氨
味、臭味、酸味或其他刺激性异味,略有甜面包味或土腥味。三
拉:草柔软,疏松有弹力,草有一定的韧性,但手拉即断。四测:
测pH值应在7.2~7.4。五捏:发酵良好、含水量适中的培养料,
手捏质地松软,无粘、无滑感觉,捏得拢、抖得散,用力一握,手
指间有水溢出,欲滴不滴。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