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醋糟在食用菌制种中的应用



全 文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2):160-163,188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醋糟在食用菌制种中的应用
王 芳,孟丽君,张玉萍,鹿有贵,张玉梅,苏小芳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试验以醋糟为主原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基,对6个供试菌株进行培育。结果表明,醋糟可以不同程
度替代棉籽壳用于平菇、鸡腿菇、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猴头菌育种,但不同的菌株醋糟适宜含量不同,其中,平
菇34%、鸡腿菇51%、金针菇51%、杏鲍菇17%、黑木耳51%、猴头菌17%较适宜。利用醋糟栽培食用菌,既能废物
利用,减少污染,又能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关键词:醋糟;食用菌;育种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2481(2015)02-0160-05
Study on Breeding of Edible Mushroom Using Vinegar Grains
WANGFang,MENGLi-jun,ZHANGYu-ping,LUYou-gui,ZHANGYu-mei,SUXiao-fang
(BiologyInstituteofShanxiProvince,Taiyuan030006,China)
Abstract:Vinegar grains as mainly raw materials were used to breed six tested strains by designing different formulae to make
culturemedium.TheresultsshowthatvinegargrainscansubstituteforcottonseedhullsinthebreedingofPleurotus ostreatus,Coprinus
comatus,Flammulina velutipes,Pleurotus eryngii,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Hericium erinaceusbydifferentdegree.Butthedifferent
strain is suitable for the different vinegar grains content, examplePl u otus ostreatus 34%,Coprinus comatus 51%,Flammuli a
velutipes51%,Pleurotus eryngii 17%,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51%,Hericium erinaceus 17%. Itnotonlyrecycleswastematerial,
reducespollution,butalsoimprovesgrowthrateofmycelium,reducescostsandimproveseconomicperformance.
Key words:vinegargrains;ediblemushroom;breeding
收稿日期:2014-11-05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1017-1)
作者简介:王 芳(1975-),女,山西临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5.02.10
随着食用菌的快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日益增
加,原料的价格也逐渐上涨,开拓新的原料迫在眉
睫[1-4]。而我国是产醋大国,山西则是闻名全国的醋
乡。醋糟是利用粮食原料生产食醋的下脚料,是酿
醋业最大的副产物。据报道,每年山西省生产排放
醋糟上百万吨,只有少部分被利用,大部分则被当
作垃圾弃掉,既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对环境造
成严重的污染[5-9]。如果在食用菌生产中用醋糟代替
棉籽壳,就可使丰富的醋糟资源变废为宝,产生良
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0-16]。
本试验以醋糟为主原料,以棉籽壳配方为对
照,选用不同比例的醋糟—棉籽壳配方,对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金
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
gii)、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judae)、猴头菌
(Hericium erinaceus)进行育种研究[10-20],旨在为食
用菌菌种培育探索新的培养原料,为开发利用醋糟
闯出一条新路,同时也为利用醋糟栽培食用菌提供
理论依据和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 1 供试原材料 山西省宁化府醋糟:白醋糟、
黑醋糟。
1.1.2 供试菌株 平菇:天达 300;金针菇:玉雪
22;鸡腿菇:瑞迪7号;杏鲍菇:杏鲍3号;黑木耳:
冀诱1号;猴头菌:大刺88。
菌株均为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所
保藏。
1.1.3 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为PDA+蛋白胨
培养基;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如表1所示。
1.2试验方法
1.2 1 原种制作 按配方称量培养料,搅拌均匀,
采用500mL玻璃瓶,装瓶,123℃高压灭菌1h。冷
160· ·
王 芳等:醋糟在食用菌制种中的应用
2.2 金针菇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金针菇原种培养基醋糟代替
棉籽壳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大,只有配方11和
配方1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余配方差异不显著;各
配方菌丝均密白,污染率均小于5%;配方5,6,10,
11的菌丝致密度较差,不适宜金针菇原种制种。生
产中为了降低成本,建议使用配方4(棉籽壳34%,
黑醋糟51%,麸皮10%,糖1%,磷肥1%,尿素
0.1%,石膏2%,料水比1∶1.1~ .4,pH值7~8)或
配方9(棉籽壳34%,白醋糟51%,麸皮10%,糖
1%,磷肥1%,尿素0.1%,石膏2%,料水比1∶
1.1~ .4,pH值7~8)。
2.3鸡腿菇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配方1的菌丝颜色白、茁壮
致密整齐,但其生长速度相对其他配方极显著缓
慢;配方9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配方7,8,10差
异不显著,但配方10菌丝弱、致密整齐度差。综合
考虑,配方 7,8,9 最适宜鸡腿菇原种育种,其中,
配方9醋糟含量最多,用于生产中成本最低,即棉
籽壳 34%,白醋糟 51%,麸皮 10%,糖 1%,磷肥
1%,尿素 0.1%,石膏 2%,料水比 1∶1.~1.4,pH
值7~8。
表 1 原种培养基配方 %
麸皮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
1
1
1
1
1
1
1
1
1
1
白醋糟
17
34
51
68
85
配方
1(CK)
2
3
4
5
6
7
8
9
10
11
棉籽壳
85
68
51
34
17
0
68
51
34
17
0
黑醋糟
17
34
51
68
85
料水比
1∶1.1~1.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1∶1.1~ .4
pH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石膏
2
2
2
2
2
2
2
2
2
2
2
磷肥
1
1
1
1
1
1
1
1
1
1
1
尿素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却后接种,于23~25℃室温下培养[21-22]。 1.2 2 数据分析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表 2 平菇原种不同配方菌丝生长对比
菌丝致密度
+++
++++
++++
++++
++++
+++
+++
++
++
++
++
污染率/%
<5
<5
<5
<5
<5
<5
<5
<5
<5
<5
<5
菌丝颜色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配方
2
1(CK)
7
3
8
4
9
10
5
11
6
盖面时间/d
7
7
7
7
7
7
7
7
7
7
7
满瓶时间/d
19
20
20
21
21
23
23
24
26
29
30
0.05
a
a
a
ab
ab
bc
bc
cd
d
e
e
0.01
A
AB
AB
ABC
ABC
BCD
BCD
CD
D
E
E
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菇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2可知,配方1,2,3,7,8的菌丝生长速度
较快,差异不显著;配方6,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
慢,与其他配方差异极显著。菌丝颜色各配方均呈
密白;菌丝致密度配方1,2,3,7,8好,配方4,9较
好,配方5,6,10,11较差;污染率各配方均小于
5%。配方1,2,3,7,8均适于平菇原种制种,但从成
本考虑,配方3,8的醋糟含量最多(黑醋糟34%、白
醋糟34%),成本最低,生产中建议使用配方3(棉
籽壳 51%,黑醋糟 34%,麸皮 10%,糖 1%,磷肥
1%,尿素 0.1%,石膏 2%,料水比 1∶1.~1.4,pH
值7~8)或配方8(棉籽壳51%,白醋糟34%,麸皮
10%,糖1%,磷肥1%,尿素0.1%,石膏2%,料水比
1∶1.1~ .4,pH值7~8)。
161· ·
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第43卷第2期
表 3 金针菇原种不同配方菌丝生长对比
菌丝致密度
+++
++++
+++
++++
+++
++++
++++
++++
++++
+++
++++
污染率/%
<5
<5
<5
<5
<5
<5
<5
<5
<5
<5
<5
菌丝颜色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配方
11
9
10
4
6
7
8
2
3
5
1(CK)
盖面时间/d
11
12
11
12
12
12
12
13
15
12
13
满瓶时间/d
33
34
34
35
35
35
35
36
36
36
37
0.05
a
ab
ab
abc
abc
abc
abc
bc
bc
bc
c
0.01
A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B
差异显著性
2.4 杏鲍菇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5可知,配方1,2,7,9菌丝生长速度较快,
差异不显著,菌丝密白,配方1,2,7菌丝致密度较
好,配方9较弱。配方1,2,7最适宜杏鲍菇原种育
种,生产中配方2、配方7醋糟含量一样,分别为黑
醋糟17%、白醋糟17%,成本低,为最佳配方。
表 4 鸡腿菇原种不同配方菌丝生长对比
菌丝致密度
+++
+++
+++
++
+++
+++
+++
++
++
++
++++
污染率/%
<5
<5
<5
<5
<5
<5
<5
<5
<5
<5
<5
菌丝颜色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配方
9
8
7
10
2
3
4
11
5
6
1(CK)
盖面时间/d
11
11
13
9
13
13
8
8
9
10
21
满瓶时间/d
32
33
34
34
35
35
35
35
36
36
50
0.05
a
ab
abc
abc
bc
bc
bc
bc
c
c
d
0.01
A
AB
AB
AB
AB
AB
AB
AB
C
C
D
差异显著性
表 5 杏鲍菇原种不同配方菌丝生长对比
菌丝致密度
+++
++++
++++
+++
++++
+++
++++
++
++
++
++
污染率/%
<5
<5
<5
<5
<5
<5
<5
<5
<5
<5
<5
菌丝颜色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灰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配方
1(CK)
2
7
9
3
4
8
11
6
5
10
盖面时间/d
13
10
11
9
9
9
10
8
9
9
8
满瓶时间/d
27
28
29
29
30
30
30
31
32
33
33
0.05
a
ab
abc
abc
bcd
bcd
bcd
cde
de
e
e
0.01
A
AB
ABC
ABC
ABCD
ABCD
ABCD
BCD
CD
D
D
差异显著性
2.5 黑木耳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
显著,菌丝颜色均为密白,污染率均小于5%,菌丝
致密度只有配方6,11较差,其余配方都较致密。另
据观察配方5,6,10,11瓶肩后期有脱壁气生菌丝
生长产生白圈现象。除配方5,6,10,11外,其余配
方均适宜黑木耳原种培育,其中配方 4(棉籽壳
34%,黑醋糟51%,麸皮10%,糖1%,磷肥1%,尿素
0.1%,石膏2%,料水比1∶1.1~ .4,pH值7~8)和
配方9(棉籽壳34%,白醋糟51%,麸皮10%,糖
1%,磷肥1%,尿素0.1%,石膏2%,料水比1∶
1.1~ .4,pH值7~8)醋糟含量最多,分别为黑醋糟
162· ·
(下转第 188 页)
51%和白醋糟51%,成本最低,适宜生产中应用。
表 6 黑木耳原种不同配方菌丝生长对比
菌丝致密度
++
++
+++
+++
+++
++
+++
+++
+++
+++
+++
污染率/%
<5
<5
<5
<5
<5
<5
<5
<5
<5
<5
<5
菌丝颜色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灰白
密白
密白
密白
配方
4
6
8
9
10
11
5
7
1(CK)
2
3
盖面时间/d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13
12
12
满瓶时间/d
33
33
33
33
33
33
34
34
36
36
36
0.05
a
a
a
a
a
a
ab
ab
b
b
b
0.01
A
A
A
A
A
A
A
A
A
A
A
差异显著性
2.6 猴头菌原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7可以看出,各配方菌丝颜色、污染率基
本一致;配方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配方 2,4,7
差异不显著,与其他配方差异显著;配方1,2,7菌
丝致密度较好,其余配方较差。根据各指标,配方
1,2,7较适宜猴头菌菇原种培育,配方1(CK)主原
料为棉籽壳,配方2,7分别含黑醋糟17%、白醋糟
17%,生产中用配方2或配方7可适当降低成本。
配方2为:棉籽壳68%,黑醋糟17%,麸皮10%,糖
1%,磷肥1%,尿素0.1%,石膏2%,料水比1∶
1.1~ .4,pH值7~8;配方7为:棉籽壳68%,白醋
糟17%,麸皮10%,糖1%,磷肥1%,尿素0.1%,石
膏2%,料水比1∶1.1~ .4,pH值7~8。
表 7 猴头菌原种不同配方菌丝生长对比
菌丝致密度
++++
++++
++++
+++
+++
+++
+++
++
++
++
++
污染率/%
<5
<5
<5
<5
<5
<5
<5
<5
<5
<5
<5
菌丝颜色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灰白
配方
1(CK)
7
2
4
8
9
3
5
6
10
11
盖面时间/d
12
11
13
12
12
12
13
14
14
13
13
满瓶时间/d
31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0.05
a
ab
abc
abc
bcd
bcd
cde
cde
de
de
e
0.01
A
AB
ABC
ABC
ABCD
ABCD
BCD
BCD
CD
CD
D
差异显著性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6 个供试菌株原种培养基,
醋糟不同程度可替代棉籽壳,菌丝都能生长,菌丝
生长情况不同品种不同,配方间差异表现不同,但
醋糟含量过大,菌丝长势都较差,不同的品种醋糟
适宜含量不同。试验中黑白醋糟同一品种相同含量
的配方各项测试指标差别不大,黑白醋糟对试验的
影响也不大。
鸡腿菇瑞迪7号原种培育,醋糟—棉籽壳混合
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快,和棉籽壳配方间差异极显
著,含量不超过51%,菌丝长势良好,但醋糟含量不
宜过高,否则菌丝致密度较差;黑木耳(冀诱1号)
原种培育中,含醋糟配方和棉籽壳配方菌丝生长速
度差异不显著,但培养基中醋糟比例达到68%和
85%时,菌丝致密度较差,不宜应用;金针菇(玉雪
22)原种培育中,配方1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和配
方1差异极显著,其余配方差异不显著,但醋糟含
量超过51%,菌丝较弱,不宜应用;平菇(天达300)、
杏鲍菇(杏鲍3号)、猴头菌(大刺88)原种培育中,
各有少数含醋糟配方与棉籽壳配方差异不显著,生
产中为降低成本,醋糟可少量比例替代棉籽壳(平
菇34%,杏鲍菇、猴头菌17%),菌丝生长良好。
王 芳等:醋糟在食用菌制种中的应用
163· ·
(上接第 163 页)
参考文献:
[1]何瑞锋.食用菌与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998,20(2):50-53.
[2]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利用桑枝生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
[J].中国蚕业,2012,33(1):90-93.
[3]徐会侠.辣椒茎叶栽培黑木耳的试验简报[J].食用菌,2005(3):
60.
[4]田果廷,高飞,徐学忠.紫茎泽兰栽培食用菌品种(株系)筛选试
验[J].食用菌,2006(4):10-11.
[5]张福元. 醋糟食用菌料处理新工艺研究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3,26(4):86-89.
[6]杨庆文,彭晓光,杨林娥,等.醋糟的开发与利用[J].山西农业科
学,2009,37(2):44-46.
[7]陈晓寅.醋糟的利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酿造,2010(10):1-4.
[8]宋曾廷,董晓芳,佟建明,等.醋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在饲料生产
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9):73-76.
[9]周永治. 利用醋糟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1,28(3):24-25.
[10]沈业寿,沈中兴.醋糟在竹荪制种中的应用研究 [J].食用菌,
1992(3):29-30.
[11]侯东辉,赵守贤,侯国亮,等.醋糟栽培白灵菇的研究[J].农业
科技通讯,2010(10):89-91.
[12]张福元,姚满生.醋糟栽培平菇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
学报,1990,10(4):322-324.
[13]陈青,刘红,于瑞忠.酒糟(醋糟)无公害鸡腿菇栽培技术[J].中
国农业信息,2007(1):31.
[14]吕春花.醋糟栽培平菇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1999(8):22-23.
[15]张福元,阎永亮,吴海花.猴头菌醋糟高产配方筛选及营养利
用规律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2,9(1):28-35.
[16]周劲松,杨志祥,马宏瑞,等.醋糟栽培平菇生产试验研究[J].
青海科技,1996,3(2):34-37.
[17]傅玉红,王先娥,王克.酒糟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研究[J].山西
农业科学,1998,26(3):85-87.
[18]朱元弟.酒糟代麸皮栽金针菇试验[J].食用菌,1992(6):23.
[19]万鲁长.利用酒糟与土窑洞周年栽培鸡腿菇高效生产技术[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160-162.
[20]韦仕岩,吴国平.木薯酒精渣栽培平菇、姬菇、茶树菇的试验
[J].食用菌,2007(4):31.
[21]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753-755.
[22]杨彦秋,蔡正勇,柳继三.食用菌的制种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
信息,2009(7):16.
100~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亦可选用新型
杀螨剂240g/L螺螨酯悬浮剂 4 000~6 倍液、
110 g/L 乙螨唑悬浮剂 5000~7 倍液、480g/L
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注意轮换使用药剂,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喷雾
后如遇降雨会影响防治效果,应进行补喷。喷洒药
剂时应把叶片的正反面覆盖均匀,一种药剂一年最
多使用1次,果实采摘前15d停止用药。
参考文献:
[1]武怀庆,廉国武.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山西果
树,2005(3):27-29.
[2]范仁俊,庾琴,张润祥,等.山西省无公害苹果生产现状及对策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9-11,26.
[3]洪晓月,薛晓峰,王进军,等.作物重要叶螨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与示范推广[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2):321-328.
[4]王慧芙.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三册,螨目:叶螨总科[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1.
[5]VanLeeuwenT,VontasJ,TsagkarakouA,etal.Acaricideresistance
mechanismsinthetwo-spottedspidermiteTetranychus urticae and
otherimportantAcari:areview[J]. InsectBiochemistryan Molecular
Biology,2010,40:563-572.
[6]李大乱,张翠疃,徐国良.我国山楂叶螨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
科学,1997,1(1):29-32.
[7]焦蕊,许长新,于丽辰,等.山楂叶螨试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
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9):44-46.
[8]闫文涛,仇贵生,周玉书,等.苹果全爪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
序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53-3059.
[9]庆娟,于毅,刘永杰,等.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山
东农业科学,2011(9):99-101.
[10]张武云.山楂红蜘蛛对苹果的为害及综合治理技术[J].山西农
业科学,2009,37(12):92-93.
[11]杨俊杰,王明智.核桃园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
2013(2):39.
[12]周玉书,朴春树,仇贵生,等.不同温度下3种害螨实验种群生
命表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173-176.
[13]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等.叶螨滞育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
业大学学报,1994,25(4):496-499.
[14]李定旭,侯月利,沈佐锐.不同寄主植物对山楂叶螨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影晌[J].生态学报,2005,25(7):1562-1568.
[15]张辉元,马明,董铁,等.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生物防治
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91-196.
[16]李瑞娟,王开运,姜兴印,等.二斑叶螨的抗药性研究进展[J].山
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4):637-639.
[17]刘金香,韩巨才,刘慧芹,等.山楂叶螨对常用杀螨剂的敏感性
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3):218-220.
[18]张和.山楂红蜘蛛对苹果的危害及其防治 [J].陕西农业科学,
2009(3):94-97.
[19]高文清,赵秀芹,刘继承.山楂红蜘蛛的综合防治[J].河北林业
科技,2006(1):56.
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第43卷第2期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