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全 文 :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王清,刘涛
(信阳农林学院食品科学系,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从化学成分分析检测、贮藏保鲜、加工技术、药学研究 4个方面对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
野生蕨菜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蕨菜;现状;进展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
WANG Qing,LIU Tao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 464000,Hena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in the four aspec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testing,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lso poin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Key words: 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status;development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5.15.037
作者简介:王清(1988—),女(汉),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
检测。
蕨菜,俗称娃娃拳、拳头菜等,长在林间、山野、松
林内,有“山菜之王”之美誉。其营养价值较高,食用方
法多样,兼有食用、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对蕨菜的
研究也一度成为热点。本文从化学成分分析检测、贮
藏保鲜、加工技术、药学研究 4个方面针对蕨菜的研究
近况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分析检测
蕨菜营养丰富,除含有人体所需蛋白质、糖类、纤
维素以外,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含量
是一般蔬菜的数倍[1-3],另外含有多种功能性物质,具
有抑菌、降血脂、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和药
理作用[4-5]。
1.1 宏量营养素测定
卢文芸等[6]采用凯氏定氮法对贵州铜仁地区玉屏
产野生蕨菜中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
明:野生蕨菜根状茎、叶柄、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
为 6.89 %、28.19 %、33.01 %,叶片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余荣珍等[7]对信阳地区蕨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粗水分为 89.1 %,干制品粗蛋白为 24.62 %、
纯蛋白为 4.61 %、粗纤维含量为 15.1 %。肖卓炳等[8]对
蕨菜中多糖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蕨菜中
多糖含量占鲜蕨的 0. 14 %,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
糖、木糖、阿拉伯糖、山梨糖组成,且以葡萄糖、半乳糖
的相对含量较高。许文涛等[9]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蕨菜
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提取条件为:水料比
18.8 ∶ 1(体积质量比),提取温度 62.5℃,时间 5.9 h,在
此条件下蕨菜多糖提取理论值达 2.06 %,验证试验条
件下实际最大多糖得率为(2.02±0.16)%。
1.2 微量营养素测定
李巧云[10]研究了在 HCl-KSCN底液中用单扫描示
波极谱法连续测定蕨菜中铜和锌含量的方法,此法回
收率在 97.0 %~101.7 %。汪学英等[11]和陶占辉等[12]均利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蕨菜中金属元素的含
量,本法切实可行,且具有较好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
显示野生蕨菜中含丰富的人体所需金属元素,具有很
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1.3 氨基酸及膳食纤维的测定
对蕨菜中氨基酸的测定,学者多采用氨基酸自动
分析测定仪法,除此方法之外,刘恒霞等[13]采用结合邻
苯二甲醛柱前衍生的 HPLC法检测蕨类植物根状茎样
食品研究与开发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5 年 8 月
第 36 卷第 15 期专题论述
151
品中氨基酸含量,方法切实可行且有较好效果。杨丽
琼等[14]采用响应面法对蕨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
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柠檬酸浓度及料液比对水溶
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较大,优化后工艺条件为:柠
檬酸浓度 3.60 %、浸提时间 69.4 min、浸提温度 70.5℃、
液料比 1 ∶ 14(g/mL),实际提取率为 6.785 %。
1.4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作为药食两用植物,蕨菜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
含萜类、黄酮类、甾类、多糖类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早
在 15年前,国外学者 Filippo Imperato[15-18]已从蕨菜中
提取出黄酮醇苷、鼠李素 β-1-3多聚糖、山奈酚 3-O-
β-(6-咖啡酰葡萄糖甙)、山奈酚-7-O-鼠李糖苷-4-
O-葡萄糖苷等生物活性物质。2008年 Yegao Chen等[19]
从幼嫩蕨菜中分离出 5-羟基吡咯烷-2-酮。有学者[20]采
用分光光度法测得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达到 7.28%,
李海丽[21]采用 HPLC测得蕨菜中游离山柰酚与槲皮素
的含量分别 0.15 %、0.11 %,李航等[22]则采用 HPLC法
测定蕨菜中总黄酮的含量,先将蕨菜中总黄酮用盐酸
水解,分别测定山柰酚和槲皮素 2种苷元的含量,再换
算成相对应的原黄酮醇苷的含量。Hongbing Wang等[23]
通过水解法提取蕨菜中的低聚糖,并测定其抗氧化活
性,结果表明蕨菜源性低聚糖在 80 μg/mL浓度时羟基
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可达 82 %。
2 贮藏保鲜
2.1 化学方法
蕨菜宜在萌芽后不久采摘,季节性较强,而那时
正值春夏高温高湿季节,蕨菜很快就会褐变、老化及
变质。李洁[24]通过试验分析认为造成蕨菜快速老化的
原因包括:缺水、酸性环境和采摘损伤,而微量的 Ca2+
和足够的水分对于蕨菜采摘后的快速老化有抑制作
用。李维强[2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植酸对蕨菜有一定的
保鲜作用。王进等[26]以湘西蕨菜为原料,在酸性条件
下,以 CaCl2为保脆剂,体积分数 75 %酒精、羧甲基纤
维素钠、蔗糖脂肪酸酯、50 mg/L ClO2水溶液为保鲜剂,
对蕨菜进行保脆保鲜试验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花旭斌[27]以凉山州新鲜蕨菜为原料,研究烫漂、护色工
艺条件对蕨菜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烫漂工
艺条件是 90℃,4 min,NaCl浓度 0.5 %;最佳护色工艺
条件研究结果是:pH 4,Cu(COOH)2浓度 300 mg/kg,时
间 25 min。杨月娥等[28]对蕨菜保鲜方法的研究结果为:
VC0.10%,氯化钙 0.30%,山梨酸钾 0.05%,食盐 1.00%,
100℃灭菌 3 min,此法保鲜的蕨菜在 30℃下至少保鲜
3个月,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一年也尚未完全失去商品
价值。
2.2 干燥技术
用真空冷冻干燥或微波干燥实现蕨菜保鲜的技
术也日益发展完善,孙汉巨等[29]采用冷冻干燥方法获
得颜色、外形、组织、复水性和 VC保存率俱佳的脱水蕨
菜产品。车刚等[30-31]探讨真空干燥温度、真空度、物料
层厚度对蕨菜营养成分 VC含量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
计算,确定温度 58.7 ℃、真空度 0.072 MPa、物料厚度
12 mm时,蕨菜的 VC含量最高;并考察干燥因素对蕨
菜真空干燥后复水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温度 55.1℃、
真空度 0.077 MPa、物料厚度 5 mm时,蕨菜的复水性
最优。王继伟等 [32]对比了恒压法和循环压力法冻干
蕨菜的工艺路线,结果显示采用循环压力法既可保
证冻干产品的质量,提高冻干设备的利用率,又可降
低冻干成本。朱正良等[33]比较了经微波、真空、热风、恒
温 4种干燥处理条件下不同时间内蕨菜的重量及干燥
结束时蕨菜中 VC和 Fe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复水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60 ℃微波干燥蕨菜的干燥速率、复水
性能均优于其它 3种方法,且营养损失较少,外观保持
良好。
2.3 冷藏保鲜
刘开华等[34]研究了不同冻藏条件下蕨菜中 VC、氨
基酸态氮、持水能力、质地特性以及感官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上升,VC的
损失率上升,持水能力、质地特性以及感官指标下降,
氨基酸态氮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
下降的趋势。
2.4 气调保鲜
郭衍银[35]等研究了气调对蕨菜贮藏期间保鲜效果
的影响,得出最好的气体组合为:CO2和 O2体积分数
为 2 %和 6 %,其次为 6 %和 10 %,能很好地保持蕨菜
贮藏中的品质,使蕨菜保鲜期达 15 d以上。
3 生产加工
3.1 即食蕨菜
易诚等[36]将新鲜蕨菜经 400 mg/kg醋酸铜、0.2 %
柠檬酸、85 ℃、20 min的烫漂保绿处理后切成丝,配料
焖煮,(60±2)℃下烘干至含水量为 25 %左右时再经包
装、杀菌等工艺,加工成色鲜味美的即食多味的软包
装小食品。陈根红等[37]采用先腌制再加工的方法对软
专题论述王清,等: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152
包装即食蕨菜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腌渍脱
盐后的蕨菜经 pH4.0,200×10-6 醋酸铜复绿液浸泡
20 min,再用 0.5 % Na2CO3溶液调 pH约至 7.0,保持
10 min,复绿效果最佳;采用 100 ℃、10 min~15 min杀
菌,蕨菜成品的货架期较长,能较好地保持原有风味。
胡兆波[38]在研究即食风味蕨菜的生产工艺中指出,漂
烫操作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漂烫时间过长导致成
品口感绵软,漂烫后需迅速用冷水冷却;杀菌温度和
时间必须严格掌控,温度和时间不够,达不到杀菌效
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以及杀菌后冷却的时间过长
又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口感。
3.2 蕨菜深加工
以蕨菜为原料可制成种类多样的深加工食品。蒋
其斌[39]研制了蕨根汁保健酒,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与先
进性。王文平等[40]研制了蕨根粉条,是一种新型保健食
品。张红兵等[41]和杨会琴[42]均研制了蕨菜挂面,以富强
粉为主料,新鲜蕨菜为辅料,磨浆均质后添加到挂面
中。王雪波等[43]研究了蕨菜饼干的制作工艺,最佳配比
为小麦粉 ∶蕨菜粉 ∶起酥油∶白砂糖 ∶小苏打=100 ∶ 25 ∶
30 ∶ 35 ∶ 0.5,200℃烘烤 10 min。鞠国泉[44]和张伟敏等[45]
分别对山杏仁蕨菜罐头和风味蕨菜罐头进行研制,确
定了其生产工艺条件。程木志等[46]以新鲜蕨菜为原料,
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一
种新型蕨菜保健饮料,最佳配方为:蕨菜粉 65 %、蔗
糖 3 %、茉莉花 6 %、柠檬酸 0.5 %、麦芽糊精 28.5 %;最
佳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 200℃,喷雾压力 1.0 kg/cm3,
喷出物黏度(水与蕨菜质量比)1 ∶ 1.0。
3.3 加工、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
研究蕨菜在加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有助于
了解蕨菜主要化学成分和品质的变化,可为蕨菜精加
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安文和等分别研究了蕨菜盐渍
过程中不同时间类胡萝卜素[47]和 VC含量[48]的变化,选
择蕨菜采集后 24 h内的鲜样、盐渍初期、盐渍中期和
盐渍后期的样本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蕨菜加工过程
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是 64.3、51.0、30.6、8.0 mg/g;VC
含量分别是 13.7、9.5、7.9、4.6 mg/100 g;张学义等 [49]采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蕨菜加工过程中各阶段叶绿素含
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蕨菜鲜样、第 1次腌制、第 2次腌
制、成品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是 328.41、88.95、90.60、
47.73 ng/g。别小妹等 [50]研究发现:经过腌制,蕨菜中
VC、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饱和盐水法腌制蕨菜中 2项
指标均高于干腌法。刘长乐等[51]研究发现:鲜蕨菜中的
亚硝酸盐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长期保鲜
的蕨菜要比新鲜蕨菜中所含亚硝酸盐量高。刘宝岩[52]
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对不同种类野生山菜
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
沸水烫制的野生山菜,在各种贮藏条件下,亚硝酸盐
含量均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能有效控制野生山菜在
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上升,减少对人体的威胁。
4 药学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蕨菜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
乙醇总提物—粗黄酮,具有体外抗氧化、降血脂等作
用[53-54],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的研究表明,抗氧
化活性可能是其发挥降血脂等生理功效的药理基础。
陈乃东等[55]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蕨菜黄酮的抗氧化活
性,结果表明:蕨菜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三氯甲烷、乙
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可实现黄酮的初步分离,黄
酮是蕨菜乙醇提取物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陈乃富
等分别研究了蕨菜黄酮对小鼠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
响[56]、蕨菜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57]、蕨菜
黄酮对环境胁迫因子(铅)引起的小鼠细胞氧化的影
响[58]、蕨菜黄酮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毒性保护作用[59],实
验结果表明:饲喂蕨菜黄酮有明显改善小鼠机体代谢
合成,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及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等保
健作用;蕨菜黄酮可以改善高血脂大鼠的脂代谢紊
乱,具有降血脂作用;饲喂蕨菜黄酮可促进小鼠肝组
织细胞正常生长,并提示可能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张
莉等[60]进行了蕨菜黄酮提取物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
究,结果表明蕨菜黄酮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足跖肿
胀度,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血清
溶血素抗体生成,从而得出蕨菜黄酮对免疫功能有一
定增强作用的结论。闫鑫等[61]通过建立小鼠宫颈癌U14
模型及腹水瘤模型,研究蕨菜总黄酮体内抗宫颈癌活
性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蕨菜总黄酮能
够显著抑制实体瘤生长,提高 U14腹水瘤模型小鼠的
生命延长率,同时能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
由基能力,这很可能是蕨菜黄酮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
一。从以上研究可知:蕨菜中的黄酮类物质确实对维
持人体健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蕨菜中也存在一定的毒性源物质,很多研究表明
主要是 PTA(原蕨苷)和 PTB(蕨素 B),Paulo César Reis
Aranha等[62]研究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的牛生
物液体中 PTA和 PTB的提取检测方法,使用 SPE柱
专题论述 王清,等: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153
清洗和预浓缩方式提取 PTA和 PTB,然后采用 LC-MS
法进行定量,该法的应用将有助于人类或动物的风险
评估研究。
5 结论
蕨菜因其天然、绿色、无污染,又含有较丰富的人
体必需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备受人们瞩目,近年
来,一些研究相继展开,充分显示出人们对蕨菜相关
研究的浓厚兴趣。“原蕨苷”被指是蕨菜中的可能毒性
源物质,在日常对蕨菜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一些手段
比如晒干、焯水等,虽不能完全消除但能在较大程度
上减少其中原蕨苷含量。再有益的食物,过量食用总
会伤身,科学膳食才是王道。因此深入探索蕨菜中相
关化学成分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积极引导公
众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蕨菜,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未
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劲松,何竞旻,刘廷国.蕨菜研究进展综述[J].食品工业科技,
2011(7):455-457
[2] 姚玉霞,蔡建培,李泽鸿,等.四种山野菜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
学报, 2003,25(4):441-442
[3] 李海燕,王力川,唐伟斌.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
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14):5868-5869
[4] 苏仕林. 蕨菜贮藏保鲜与产品开发研究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
发, 2012,33(10):216-219
[5] 宋吉利,潘兆清.山中蕨菜的功效与贮存[J].吉林蔬菜, 2009(1):
55
[6] 卢文芸,于锡忠,许文琴,等.野生蕨菜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与
分析[J].种子, 2012,31(8):60-62
[7] 余荣珍,柏华,王勤.信阳地区蕨菜的营养成分分析[J].信阳农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12(1):20-21
[8] 肖卓炳,麻明友,陈上,等.蕨菜中多糖的分析[J].化学世界, 2000,
41(12):666
[9] Xu W T,Zhang F F,Luo Y B,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 purified from Pteridium aquilinum[J]. Car-
bohydrate Research, 2009,334(2):217-222
[10] 李巧云.单扫描示波极谱法连续测定羊乳、黄芪、白鲜皮、蕨菜
中铜和锌[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6,42(5):380-382
[11] 李巧云,汪学英,张海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五味子、榛
蘑、蕨菜中的铜和锌[J].常熟高专学报, 2003,17(4):50-52
[12] 陶占辉,褚怀庚,刘亚青,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生蕨
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6):724-727
[13] 刘恒霞,余鹏,王慧忠.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蕨类植物中氨基酸含
量[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1,33(3):30-33
[14] 花旭斌,杨丽琼.响应面法优化酸法提取蕨菜中水溶性膳食纤
维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35):21775-21777
[15] Filippo I.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pteridium aquilinum[J]. Phyto-
chemistry, 1995,40(6):1801-1802
[16] Filippo I. Rhamnetin 3 -O-laminaribioside from Pteridium aquil-
inum[J]. Phytochemistry, 1997,45(8):1729-1730
[17] Filippo I. Kaempferol 3-O-(6-caffeoylglucoside) from pteridium
aquilinum[J]. Phytochemistry, 1997,45(1):199-200
[18] Filippo I. Kaempferol 7 -O -rhamnoside -4 -O -glucoside from
Pteridium aquilinum[J]. Phytochemistry, 1998,47(5):911-913
[19] Yegao Chen Y Z. Isolation of 5-hydroxypyrrolidin-2-one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the young fronds of Pteridium aquilinum[J]. J Nat
Med, 2008(62):358-359
[20] 陈乃富 . 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J].中国林副特产,
2004(6):1
[21] 李海丽. HPLC测定蕨菜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J].华西药学杂志,
2009,4(24):398
[22] 李航,李鹏,张勇. HPLC法测定青城山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的含
量[J].中国药房, 2012,23(39):3712-3714
[23] Hongbing Wang S W. Prepar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terid-
ium aquilinum-derived oligosaccharid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3(61):33-35
[24] 李洁.不同处理对蕨菜采摘后老化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 2003
(2):1-2
[25] 李维强,林奇,毕阳,等.植酸对蕨菜保鲜与护色的影响[J].保鲜
与加工, 2004,4(5):16-17
[26] 王进,雷启能,周长春,等.蕨菜袋装保脆保鲜工艺的研究[J].食品
与发酵工业, 2002,28(1):74-75
[27] 花旭斌.蕨菜护色工艺条件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2,33
(4):178-181
[28] 杨月娥,徐骏.蕨菜保鲜贮藏技术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13,
32(5):37-39
[29] 孙汉巨,陈从贵,刘明.蕨菜冷冻干燥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
2003(5):44-46
[30] 车刚,张玉娇,李成华.真空干燥蕨菜的复水性能试验[J].农机化
研究, 2012(8):124-127
[31] 车刚,李成华,汪春.蕨菜真空干燥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5):165-168
[32] 王继伟,赵全,葛英亮,等.真空冷冻干燥蕨菜工艺的研究[J].西安
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21(5):632-634
[33] 朱正良,樊建,高雪松.微波干燥等对蕨菜干制的研究[J].云南农
业大学学报, 2002,17(3):264-268
[34] 刘开华,邢淑婕. 蕨菜冷冻贮藏品质变化的研究[J]. 长江蔬菜,
2004(7):45-46
[35] 郭衍银,王相友,章耀.蕨菜的气调保鲜应用研究[J].农业机械学
报, 2010(1):117-121
[36] 易诚,宾冬梅.即食多味蕨菜干的工艺研究[J].特产研究, 2001,
专题论述王清,等: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154
23(3):18-20
[37] 陈根洪,周志,汪兴平.软包装即食蕨菜的加工工艺研究[J].湖北
农业科学, 2004(1):90-92
[38] 胡兆波.即食风味蕨菜的生产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31
(6):93-94
[39] 蒋其斌.蕨根汁保健酒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上), 2003(9):22-23
[40] 王文平,周文美.蕨根粉条的研制[J].食品科技, 2004(2):30-31
[41] 张红兵,郭红民.蕨菜保健挂面的研制[J].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6,
13(2):24-26
[42] 杨会琴.蕨菜挂面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上), 2007(9):18-19
[43] 王雪波,邓建华.蕨菜饼干制作工艺的研究 [J].现代食品科技,
2013,29(1):173-176
[44] 鞠国泉.山杏仁蕨菜罐头的工艺技术研究 [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26(4):33-34
[45] 张伟敏,邓建华,钟耕.风味蕨菜罐头的研制[J].保鲜与加工, 2005,
5(2):31-34
[46] 程木志,刘波,李凤林.新型蕨菜保健饮料的研制[J].现代农业科
学, 2009(5):224
[47] 安文和,张晶,张学义.蕨菜盐渍过程中不同时间类胡萝卜素的
变化[J].中国林副特产, 2009(5):31-32
[48] 安文和,张晶,张学义.蕨菜盐渍过程中不同时间维生素 C的变
化[J].中国林副特产, 2009(6):37-38
[49] 张学义,金建丽,于爽,等.刺嫩芽、蕨菜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
变化[J].林业科技, 2008,33(6):62-64
[50] 别小妹,孟宪军.不同腌制方法对蕨菜主要化学指标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8,29(3):241-244
[51] 刘长乐,孙冲.蕨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分析[J].中国林副特
产, 2013(3):35-36
[52] 刘宝岩. 不同贮藏条件对野生山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科
技资讯, 2009(36):246-247
[53] 陈乃富. 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
发酵工业, 2003,29(11):63-66
[54] 陈存武,陈乃富,张莉,等.蕨菜黄酮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
性[J].癌变.畸变.突变, 2008,20(2):157-159
[55] 陈乃东,陈乃富,张莉,等.化学发光法测定蕨菜黄酮的抗氧化活
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39(6):199-204
[56] 陈乃富,黄新华,季洪武.蕨菜黄酮对小鼠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
响[J].生物学杂志, 2006(4):30-33
[57] 陈乃富,谷仿丽,韩邦兴,等.蕨菜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
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7,14(6):423-424
[58] 陈乃富,季洪武,黄新华.蕨菜黄酮对环境胁迫因子(铅)引起的
小鼠细胞氧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07,13(2):
120-123
[59] 陈乃富,张莉,戴军,等.蕨菜黄酮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毒性保护
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09,25(1):87-88
[60] 张莉,陈乃富,谷仿丽,等.蕨菜黄酮提取物免疫调节作用的实
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9(1):30-31
[61] 闫鑫,李青旺,李健.蕨菜总黄酮对宫颈癌作用的研究[J].黑龙江
畜牧兽医, 2009(11):95-97
[62] Paulo Cesar Reis Aranhaa B H C B, Bjarne W, Strobelb C F A. De-
termination of ptaquiloside and pterosin B derived from bracken
(Pteridium aquilinum) in cattle plasma, urine and milk[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14(951-952):44-51
收稿日期:2014-05-08
专题论述 王清,等:野生蕨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