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发酵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全 文 :dible fungi2010(1)
图 1 不同发酵剂料温变化曲线
发酵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石文权 1 贾 琦 1 刘民强 1 杜 艳 1 李 铜 1 卢巧英 2 魏景臣 3 卢于绒 1
(1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2 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 710100;3 西安市雁塔区农水局,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 对发酵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发酵剂对北方地区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有一定增温和催
促效果,但不是必须的;在培养料中添加适量发酵剂有增产效
果,但不十分明显;发酵剂可以应用于各种双孢蘑菇培养料,在
添加发酵剂的条件下,在培养料中添加 10%棉子壳增产效果明
显;添加 10%棉子壳和 5%饼肥可以替代培养料中的畜粪,并有
明显增产效果。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发酵 发酵剂 发酵温度 产量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1-0033-0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食用菌栽培出现了南菇北移现
象,北方地区双孢蘑菇栽培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北方地
区气温偏低,发酵剂在北方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如何,
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以及菇农的重视。 为了探明在北方地区
双孢蘑菇栽培应用发酵剂效果及方法,指导菇农生产,笔者进
行了发酵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应用的相关试验。 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发酵剂 发酵剂选用山东济宁大槐树科技有限公
司生产的 “光大 ”牌生物发酵剂 (试验编号 I1)、济宁高新区
科信生物开发制品厂生产的“立信”牌生物发酵剂 (试验编
号 I2)、江苏淮安市大华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大华”牌发酵增产
剂(试验编号 I3)。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1.2.1 发酵剂比较试验 试验采用相同配方, 加入不同发酵
剂,以观测添加发酵剂以及添加不同发酵剂的发酵效果。
培养料选用小麦收割后的麦草(长麦草)和纸厂下角料麦
草,以 2∶1 的比例混合,猪粪选用新鲜猪粪,配方为双孢蘑菇
基准配方(传统配方:麦草 55%,猪粪(干)41.7%,尿素 0.3%,
石膏 1%,石灰 1%,过磷酸钙 1%)。
建堆大小为 2 m×2 m×1.5 m,培养料重量为 260 kg,建堆
时间为 2006 年 8 月 2 日,常规一次性发酵技术,发酵剂添加
量均为 0.2%。 重复 3 次。 记录发酵温度变化。
1.2.2 不同配方发酵试验 试验配方见表 1。
建堆大小为 2 m×2 m×1.5 m,培养料重量为 260 kg,建堆
时间为 2006 年 8 月 4 日,采用常规一次性发酵技术。 试验重
复 3 次,记录发酵料温度。比较不同配方培养料发酵期间温度
及发酵效果。
1.2.3 发酵剂添加量梯度试验 试验采用的配方为: 猪粪
38%,麦草 53%,棉子壳 4%,菜子饼 1.5%,尿素 0.35%,糖
0.15%,过磷钙 1%,石膏粉 1%,石灰 1%。 发酵剂选用“光大”
牌,浓度梯度设计为 CK、0.05%、0.1%、0.2%、0.3%、0.4%,建堆
时间为 2007 年 11 月 27 日,一次性发酵技术。 建堆规格为
2 m×2.5 m×1.5 m,每堆培养料重量为 320 kg,当气温低于 0℃
时,晚上和上午料堆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试验重复 3 次,记录
发酵温度。
1.2.4 不同发酵剂发酵培养料出菇试验 1.2.1 试验发酵结
束后,采用 50 m×6 m×2 m 规格拱棚出菇。 按不同发酵剂将培
养料铺成 1.2 m×2 m×0.22 m 大小的样板, 常规方法接种、发
菌、覆土、出菇管理,双孢蘑菇品种为 2796,记录出菇产量。 试
验重复 3 次。
1.2.5 不同配方发酵料出菇试验 1.2.2 发酵结束后, 采用
50 m×6 m×2 m 规格拱棚出菇 , 按不同配方将培养料铺成
1.2 m×2 m×0.22 m 大小的样板,常规方法接种、发菌、覆土、出
菇管理,双孢蘑菇品种为 2796,记录产量。 试验重复 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发酵剂比较试验结果 不同发酵剂料温变化曲线,
见图 1。
比较不同发酵剂料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中、高温季节
培养料发酵,不用发酵剂可以达到满意发酵效果;发酵剂的加
入使料温升高的速度加快, 可较对照提前 1~2 d 达到理想发
酵温度 (60~70℃), 添加发酵剂的料温较对照明显升高 2~收稿日期:2009-06-29 一稿;2009-07-03 修改稿。
表 1 不同配方试验设计
配方
配方成分/% 光大
发酵剂麦草 猪粪 棉子壳 菜子饼 尿素 石膏 石灰 过磷酸钙
Ⅱ1 55 41.7 0.3 1 1 1 0.2
Ⅱ2 45 41.7 10 0.3 1 1 1 0.2
Ⅱ3 50 41.7 5 0.3 1 1 1 0.2
Ⅱ4 82.7 10 5 0.3 1 1 1 0.2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
CK
I1
I2
I3
天数/d
培 养 材 料
33
dible fungi 2010(1)
表 4 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
图 3 低温季节发酵剂不同添加量料温变化曲线
4℃,此现象在第 2 次翻堆前尤为明显,其后无明显差别;添加
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3~4 d。 比较供试的 3 个品牌发酵
剂效果,以“光大”发酵剂效果最为明显,次之为“立信”发酵增
产剂和“大华”发酵剂。
2.2 不同配方发酵试验结果 不同配方料温变化比较曲线,
见图 2。
由图 2 可以看出, 供试配方在添加发酵剂的情况下都能
够达到发酵温度值范围,但无粪配方的温度偏低,且相对表现
为升温慢,降温快,即建堆后延迟 1 d 达到 60℃,发酵结束时,
提前 3~4 d 降温至低于 60℃; 而粪草+菜籽饼及粪草+棉子壳
配方升温效果明显,较粪草配方高 2~3℃,提前 2~3 d 完成发
酵。发酵效果依次排序为:粪草+菜籽饼配方(Ⅱ3)、粪草+棉子
壳配方(Ⅱ2)、粪草配方(Ⅱ1)、无粪配方(Ⅱ4)。
2.3 发酵剂添加量梯度试验结果 低温季节不同发酵剂添
加量料温变化曲线,见图 3。
由图 3 可以看出,在低温条件下(最低温度 0℃~-5℃)常
规发酵时, 最高堆温为 60~65℃, 基本可以达到发酵温度要
求,可以正常发酵;低于-5℃时,发酵料表层结冰将影响发酵
效果,宜在晚上和上午在料堆上封盖塑料薄膜保温防止结冰;
发酵剂添加量 0.05%~0.1%无明显增温效果; 添加量 0.2%~
0.4%时增温效果明显,增温幅度为 4~7℃;添加量 0.2%~0.4%
发酵剂间增温差异不大;发酵剂增温效果集中在前期(18 d 以
内);发酵剂的应用可缩短发酵时间 6~7 d。 综合发酵效果及
成本,低温季节发酵剂的添加量以 0.2%~0.3%为宜。
2.4 出菇试验结果 不同发酵剂发酵培养料蘑菇产量见
表 3。
用新复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4。
结果表明,在配方相同的条件下,添加发酵剂的产量与对
照(不添加发酵剂)相比仅在 5%的水平上有显著差异,而三种
发酵剂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发酵剂的增产幅度为 3.8%~5.4%。
2.5 不同配方发酵料蘑菇产量 详见表 5。
用新复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6。
结果表明,4种配方双孢蘑菇培养料,粪草+10%棉子壳配
方(Ⅱ2)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较粪草配方(Ⅱ1)增产 25.6%;次
之,粪草+5%菜籽饼配方(Ⅱ3)较粪草配方(Ⅱ1)增产 10.5%;麦
草+10%棉子壳+5%菜籽饼配方(Ⅱ4)较粪草配方 (Ⅱ1)增产
9.8%,在没有畜粪资源的地区,该配方可视为较好配方。
图 2 不同配方料温变化曲线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
Ⅱ1
Ⅱ2
Ⅱ3
Ⅱ4
天数/d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
天数/d
CK
0.05%
0.1%
0.2%
0.4%
0.5%
表 3 不同发酵剂蘑菇出菇产量
发酵

样斑产量/ kg 样斑(2.4 m2) 样斑产量
平均值(x)
产量/
(kg·m-2)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CK 25.62 26.08 25.88 25.86 10.78
I1 26.49 27.98 27.31 27.26 11.36
I2 26.34 27.19 27.29 26.94 11.23
I3 27.10 26.89 26.56 26.85 11.19
发酵剂 x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I1 27.26 a A
I2 26.94 a A
I3 26.85 a A
CK 25.86 b A
表 5 不同配方发酵培养料蘑菇产量
配方
样斑(2.4 m2)产量/kg 样斑产量
平均值(x )
产量
/(kg·m-2)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Ⅱ1 26.93 28.45 26.40 27.26 11.36
Ⅱ2 34.31 34.95 33.48 34.25 14.27
Ⅱ3 30.71 30.06 29.62 30.13 12.55
Ⅱ4 29.86 30.97 28.99 29.94 12.48
表 6 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
配方 x
差异显著极
0.05 0.01
Ⅱ2 34.25 a A
Ⅱ3 30.13 b B
Ⅱ4 29.94 b B
Ⅱ1 27.26 c C
培 养 材 料
34
dible fungi2010(1)
不同配方产量分布比较曲线见图 4。 由图 4 可以看出,粪
草配方(Ⅱ1)出菇最快,与粪草+菜籽饼配方(Ⅱ3)和粪草+棉
子壳配方(Ⅱ2)相比可提前 3~5 d 出菇;无粪配方(Ⅱ4,麦草+
棉子壳+菜籽饼)较粪草+菜籽饼配方(Ⅱ3)及粪草+棉子壳配
方(Ⅱ2),出菇推迟 3~5 d;各配方的产量分布基本一致。
3 结 论
中、高温季节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时,通常不需添加发酵
剂,但添加比例为 0.2%的发酵剂有明显增温效果,增温幅度
为 3~5℃。 同时,可促使发酵过程缩短 3~4 d;低温季节(-5℃~
5℃),不添加发酵剂也可正常发酵,但最高发酵温度通常低于
65℃,且发酵时间较中、高温季节需延长 6~10 d。低温季节,添
加发酵剂有明显增温效果,增温幅度为 4~7℃,同时,可缩短
发酵时间 5~7 d,发酵剂适宜添加量为 0.3%。
不同配方培养料添加发酵剂发酵的效果以粪草+菜籽饼和
粪草+棉子壳配方升温效果最为明显,较粪草配方高 2~3℃,提
前 2~3 d完成发酵。 发酵效果依次排序为: 粪草+菜籽饼配方
(Ⅱ3)、粪草+棉子壳配方(Ⅱ2)、粪草配方(Ⅱ1)、无粪配方(Ⅱ4)。
添加发酵剂对双孢蘑菇有一定增产效果, 增产幅度约为
5%。不同配方培养料添加发酵剂发酵,其增产效果差异明显,
四种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中,粪草+10%棉子壳配方(Ⅱ2)增
产效果最为明显;麦草+10%棉子壳+5%菜籽饼配方(Ⅱ4)较粪
草配方(Ⅱ1)增产 9.8%,在没有畜粪资源地区,该配方可视为
较好配方。 不同配方的产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抗生素培养基对高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侯 军 张春梦 林晓民 张 华 黄江东 李荣荣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 要 以 160 万 IU 青霉素和 80 万 IU 链霉素配制抗生素母
液, 制备终浓度分别为 160 IU/mL、480 IU/mL、800 IU/mL、1 140
IU/mL、1 440 IU/mL 抗生素平板培养基接种高羊肚菌菌株
MH1,观察菌落和菌丝生长势,结果显示:终浓度为 1 140 IU/mL
的抗生素平板培养基对高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能较好的
抑制细菌生长,对分离野生高羊肚菌菌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抗细菌生长素 培养基 高羊肚菌 菌丝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1-0035-02
近年来,随着羊肚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不断被开发 [1]-[4],
市场上对羊肚菌的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加快羊肚菌的人工栽
培试验,开发商业化生产技术迫在眉睫 [5],[6]。 采集和分离野生
羊肚菌菌种资源, 是对这一珍贵食药用菌进行人工栽培开发
的关键因素之一。羊肚菌的菌种分离方法主要有 3 种,孢子分
离,组织分离和基质菌丝分离 [7],[8],试验以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为试验菌株,从抗细菌生长素培养基筛选出发,寻找对
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浓度,
以便为分离野生羊肚菌菌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高羊肚菌 MH1 菌株(Morchella elata),河南
科技大学林学院真菌课题组保存。
1.2 抗生素母液 抗细菌生长素(以下简称抗生素)母液配
制方法:160 万 IU 青霉素(华北制药)和 80 万 IU 链霉素(华
北制药)溶于灭菌冷却后的去离子水 100 mL,配制成终浓度
为 1.6 万 IU/mL 抗生素母液。
1.3 抗生素平板 PDA培养基分装到 6个三角瓶,每瓶 100mL,
灭菌冷却至 60℃无菌条件下分别加入 1 mL、3 mL、5 mL、
7 mL、9 mL 抗生素母液摇匀制作抗生素平板,分别标记为 a、
b、c、d、e 五个处理,并设 CK 空白平板对照(不含抗生素)。
1.4 试验方法 打孔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中央,置于 25℃恒温
培养箱中恒温避光培养。待菌种定植 0.5 d 后,环径画圈,待生
长最快的菌丝长满平板作为截止时间,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
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度=(外直径—内直径)/2。 菌丝显微观
察采用平板直接显微观察法。 每个处理样品各有 50%对照采
用开放培养,观察细菌污染情况,重复 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MH1 菌株在不同浓度抗生素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通
过观察,MH1 菌株在五种抗生素浓度上培养基的菌落直径随
着加入抗生素量的增加而呈负相关, 即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呈
递减趋势, 其中以 e 处理的生长速度最慢, 菌落直径明显较
小,即 e 处理的抗生素浓度对 MH1 菌株菌丝生长有较大的抑
制作用(表 1)。
MH1 菌株在 6 种浓度的抗生素平板上的长势存在一定
收稿日期:2009-06-02 一稿;2009-08-28 修改稿。
表 1 MH1 菌株在 6 种抗生素浓度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处理
细菌污染
程度
菌落
颜色
菌落
形状
菌丝
密度
菌丝
生长势
菌丝平均生长
速度/(mm·d-1)
CK +++ 浅黄色 圆形 较密 ++++ 14.18
a +++ 浅黄色 圆形 较密 ++++ 13.77
b ++ 浅黄色 圆形 密 +++ 13.15
c + 浅黄色 圆形 密 +++ 12.93
d 0 浅黄色 圆形 较稀疏 ++ 11.75
e 0 浅黄色 圆形 稀疏 ++ 9.60
!!!!!!!!!!!!!!!!!!!!!!!!!!!!!!!!!!!!!!!!!!!!!!!!
培 养 材 料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