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25080 )
蜀葵组织培养与快繁体系建立
卢宝伟 1,安凤霞 2,唐 翠 1,王洪军 1
(1.黑龙江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2.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摘要:近年来北方对蜀葵的园林绿化需求越来越大,北方的环境条件不利于蜀葵的分株和扦插繁殖,急需建立蜀葵组培快繁体系;采用
蜀葵无菌苗的茎段做为外植体对蜀葵进行离体快速繁殖,茎段接种 4~5周直接诱导出不定芽,芽诱导培养基 MS+6- BA1mg/ L为最
佳;增值培养以 MS+6- BA2mg/ L+NAA1mg/ L为好,其增殖系数较高,幼苗生长快而健壮;而根的诱导则以 1/ 2MS+ 蔗糖浓度 10g/ L
相对理想。
关键词:蜀葵;组织培养;诱导;扩繁培养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of Hollyhock
LU Bao-weiet al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demand for the Hollyhock in the north is gradually growing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in the nort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amet and cutting Propagation of Hollyhock. So it 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of tissue
culture. In this paper, stem segments of axenic seedlings of hollyhock are the explants for rapid propagation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s are
induced directly after stem segments are inoculated 4 to 5 weeks. The best inductive conditioned medium of bud is MS +6- BA1mg / L;
Nutrient fluid of value cultivating, MS +6- BA2mg / L + NAA0.1mg / L , has high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and can make seedling grow fast
and robustly. To root induction, the prescription as 1/2MS +10g / L sucrose is relatively good.
Key words: hollyhock; tissue culture; induction; value cultivating
蜀葵(Althaea rosea(L.) Cavan.)为锦葵科蜀葵属一年生
草本植物,别名一丈红、蜀季花,龙船花,原产我国,现世界各地
均有栽培。蜀葵花大色艳,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抗性较强,是良好
的绿化植物,可作花坛、花境的背景材料,或植于建筑物前、庭院
周边、林缘等地,还可配合其他花期相近的花卉构成繁花似锦的
花带。蜀葵除供观赏用外,其茎皮纤维可代麻用,种子可榨油,常
采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春季进
行,扦插应选用基部萌蘖作为插穗。在南方多作两年生栽培;北
方可露地直播,当年开花。但是,利用种子繁殖,其株型一致性较
第二主成分、第四主成分和第五主成分别表现出了巢周围
生境的特征,距觅食地的距离,大部分离开阔明水面较近,觅食
飞行过程中使自己的能量尽量消耗到最少。距干扰源的距离,也
就是人为的干扰,东方白鹳对人类的活动非常敏感,一旦发现人
类在附近活动便马上飞走。周围乔木的大小及数量反映出东方
白鹳的隐蔽程度。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东方白鹳筑巢喜好树干笔直,枝叶比较
茂盛的乔木。而且还考虑到了周边其它的鸟巢对于食物和水资
源的竞争。
5 讨论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东方白鹳的自筑巢,大部分优势种的荷
载量以达到50%,虽然对其东方白鹳筑巢的选择影响很小,但是
它决定着生物的多样性,从侧面反映物种多度的分布,在整个大
的环境中是不可缺少的。
决定动物生境选择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动物本身的
特性外,还包括生境的特性、食物的有效性、隐蔽场所和空间利
用的有效性、竞争等因素。关于这些因素的重要性的测定是复杂
的,在大多数环境中往往是难以测定的。因此对某种动物来说某
个生态因子是影响其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或次要因子是相对
的。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主要因子和次要因子会相互转化,甚
至原来并不重要的因子会变得很重要。因此,鸟类对巢址选择很
复杂,包括巢本身的特点、食物、捕食竞争和微气候条件等因素。
参考文献:
[1]汪松,郑光美,王岐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赵正阶.中国东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3]Laek, D.Habitat.selection in bird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ffects of afforestation theBrechland avifauna[J].
Aimal Ecology,1993,(2):239~262.
[4]倪红伟,李君.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M].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
[5]李晓民.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鹤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的研究[J].
野生动物,1995,(6):15~18.
[6]张文霖. 主成分分析在SPPS中的操作应用[J]. 市场研究, 2005,
(12):31~34.
[7]王健,李晓民.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与种群恢复研究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88~89.
作者简介:李彦杰(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鸟类保护。
(2009-08-24收稿 X编辑)
差,植株变异性较大,优良性状无法保持;北方的环境条件不利于
蜀葵的分株和扦插繁殖。研究其工厂化快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索并建立简约化组织培养模式,从根本上简化组
织培养环节,降低组织培养成本,使植物组织培养真正应用于生
产,为实现组织培养产业化开辟一条新路。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适宜盆栽、株型美观的蜀葵品种,取其茎段做为
外植体。
初代培养与继代增值的基本培养基为MS,生根诱导的基本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No.1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 93 ·
文章编号:1003-7853(2010)01-0093-02 中图分类号: S359 文献标识码:B
!!!!!!!!!!!!!!!!!!!!!!!!!!!!!!!!!!!!!!!!
DOI:10.16202/j.cnki.tnrs.2010.01.008
而只添加6-BA时则诱导出较多的愈伤组织,但丛生苗比较少;不
含6-BA的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低,且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故
将MS+6-BA2.0mg/L+NAA1.0mg/L做为蜀葵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
较为适宜的,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
表 2 不同培养基对蜀葵继代扩繁的影响
培养基 接种数 增殖系数 组培苗苗生长状况
1 100 6.5 生长迅速,易出现玻璃化
2 100 4.6 生长速度快,苗生长健壮
3 100 3.4 生长速度较快,苗较瘦小
4 100 2.6 生长速度慢,增殖受到抑制
5 100 1.4 生长速度最慢,且苗质差
注:1.MS+6-BA3.0mg/L+NAA1.0mg/L;2.MS+6-BA2.0mg/L+NAA1.0mg/L;
3.MS+6-BA1.0mg/L+NAA1.0mg/L;4.MS+6-BA2.0mg/L;5.MS+NAA1.0mg/L
2.4 不定根的诱导
将长至3~4cm高幼苗从基部切除愈伤组织,接种到生根培
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研究发现,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上便可生根,
本试验将分化的不定芽分别转入1/2MS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
上,就蔗糖浓度对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蔗糖浓度对生根有较
大的影响。蔗糖浓度10g/L生根率最高,达100%,所需时间也较
短,约8d;在蔗糖浓度为20g/L也能生根,但生根率下降为70%左
右,时间会推迟4~5d;在蔗糖浓度为30g/L左右时,几乎不能生
根。所以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蔗糖浓度10g/L。
2.5 幼苗的炼苗与移栽
生根大约15d左右,组培苗开始炼苗,一般炼苗时间为7d.
炼苗后用清水充分洗去幼苗根部培养基,移栽到装有基质透气性
良好的塑料苗盘内。苗盘内基质为珍珠岩与泥炭2:1混合。移栽
前将基质浇透,移栽行、株距为15cm,移栽后盖上塑料薄膜,2周
内保持80%以上的湿度。2周后要打开塑料薄膜。若苗弱可以施用
一些叶面肥。
参考文献:
[1]杜勤,陈文利,王振华,等.青天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中
国中药杂志,2005,30(11):812~814.
[2]张文, 王楠. 变异蜀葵的组织培养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9~11
[3]梁倩华, 杨安林, 张良雄. 三十烷醇在蜀葵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25(2):82~85.
[4]谢惠按, 张传惠. 蜀葵的组织培养[J]. 生物学杂志, 1987,26(2);
24~25.
作者简介:卢宝伟,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王洪军,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繁育研究工作
(2009-12-04收稿 宿伯杰编辑)
培养基为1/2 MS,以上培养基中均附加糖3 %,琼脂0.8 %。培养
条件为:pH值为5.8,培养温度25℃左右,每天光照12 h,光照
强度1 500~2 000lx。
取无菌苗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中。经过培养,外植体开始膨
大,4~5周后,外植体表面绿色的凸起上长出多个丛生芽;将丛生
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最后将健壮幼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
培育出带根系的完整的再生植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菌苗和外植体选择
选取饱满的蜀葵种子,流水冲洗4~5h,先用70%的酒精消毒
1 min,再用0.1%的升汞消毒15 min,无菌水冲洗3~5次,接种
在1/2MS培养基上(0.8%琼脂,3%蔗糖,pH5.8)。或无菌水浸泡
过夜后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培养条件为 (26±1)℃,1500
lx,16 h/d光照。培养2~4周后待无菌苗长大,在无菌操作台中
取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2.2 丛生芽的诱导
在无菌操作台上取茎段接种于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
分化,两周后统计分化结果。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植物生长调节
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见表1)。
调查指标计算方法:
分化率=(分化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数)×100%
不定芽数/外植体=(不定芽总数/分化的外植体数)×
100%
表 1 6- BA浓度对蜀葵茎段诱导率的影响
6-BA浓度 接种外植体 诱导分化 诱导率
(mg/L) 总数 芽数 (%)
0.25 100 12 12
0.50 100 24 24.
2.0 100 26 26
1.0 100 64 64
4.0 100 6 6
由表1,不同的6-BA浓度对蜀葵茎段诱导率影响很大,在
6-BA浓度在1.0 mg/L的情况下诱导率达到64%,可见6-BA浓
度在1.0 mg/L对茎段诱导不定芽分化率比较高,所以不定芽的
诱导培养基是MS+6-BA1mg/L。
2.3 扩繁培养
将诱导出来的芽转接到新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扩繁培
养。20d左右继代一次。在基本培养基相同而生长素浓度不同的
情况下,6-BA和NAA影响比较明显,高浓度的6-BA提高了幼苗
的增殖系数,植株后期生长状态不好比较,容易出现玻璃现象;
· 94 · 卢宝伟 等 蜀葵组织培养与快繁体系建立
(上接91页)
Blueberries For Growers, Gardeners, and Promoters[J].
Painter Printing Company, 2006:60~74.
[2]Johnston S.The cultivation of the highbush blueberry(V ac-
cinium corym bosum)[J].Mich.Agr.Exp.Sta.Bull,1934,252.
[3]Austin M E et al. Influcnce of soi pH on soil nuticnts,
lcaf elements, and yield of Yong Rabbiteye blueberries[J].
Hortscicnce,1986,(21):443~445.
[4]Powell C L.The effect of the erico id myco rrh izal fungus
Pezizlla ericae(Read)on the grow th and nutrition of seed-
ings of blueberry (V accinium corym bosum L.)[J].Amer. Soc
Hort.Sci.,1982,107(6):1012~1015.
[5]Paul Eck. Blueberry Science[M]. Rutgers Univerisity press,
1988.
[6]Spiers J M.Influence of lime and sulfur so il additions on
growth,yield and leaf nutrient content of rabbiteyeblue-
berry[J].Amer.Soc.Hort.Sci.,1984,109(3):559~562.
[7]Cummings G A et al. Influce of soil pH,and sawdust on rab
biteye blueberry urvival, growth and yield[J]. Amer.Soc.
Hort.Sci.1981,106(6):783~785.
[8]李亚东,陈伟.土壤pH值对越桔幼苗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J]. 吉
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51~54.
作者简介:周琳(1972~),女,硕士,高级工程师。
(2009-12-14收款 X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