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8 卷第 1 期
V o !
.
1 8
,
N o
.
l
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
JO U R N A L O F J I N俐 G M E D IC A L C O L L E G E
19 9 5 年 3 月
M a
r . 1 99 5
槐白皮水提液预防感染的应用研究
李秀英 刘善庭 . 苏建英
(第一教学医院 ’ 药理学教研室 )
提 要 25 %愧 白皮水提液擦洗会 阴切 口 50 例获得显著疗效 , 甲级愈合率达 10 % ; 治
疗 中切 口 周围水肿 、 发 红 、 硬结现象明 显减少 。 与 1编新洁尔灭溶液擦洗的 50 例相比 ,在预防
感染方面 ,槐 白皮水提液明显优于新洁尔灭溶液 ; 拆线后 甲级愈合率槐 白皮水提液亦高于新洁
尔灭 。 认为槐 白皮水提液是预防创面感染的有效 药物 , 有推广应用 的价值 。
关键词 槐 白皮 ; 新洁尔灭 ; 感染 ; 预防 ; 愈合率
前人记载槐 白皮有消炎 、止痛 、 生肌的疗 皮水提液组 (下称槐 白皮组 ) ; 1%。新洁尔灭溶
效 。 我们也曾用现代药理实验方法证实它有较 液组 (下称对照组 ) . 每组 50 人以入院手术顺
广谱的抑制 、 杀灭细菌的作用 。 为进一步证实 序排号 , 凡奇数者用槐 白皮 , 偶数者用新洁尔
该药的消炎 、 生肌的作用 , 作者将 25 %槐白皮 灭 。 每例每次用药量为 3 0 m ! ,轻轻擦洗会阴切
水提液试用于会 阴切口 后的预防感染 ,其结果 口 , 每日 2 次 , 5 夭办一疗程 。
表明疗效显著 。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 切 口 愈合级别的判 断标准 : 甲级愈合 : 会
1 材料和方法 阴切口 周围可能有水肿 、 发红 、 硬结 ,但拆线后
25 %槐 白皮水提液 : 从凉干 槐 白皮 中提 无渗液 、 脓液或裂开者 。 乙级愈 合 : 会阴切口 周
取 , 经加工 、 高压灭菌后而得 。 新洁尔灭溶液 : 围有水肿 、 发红 、 硬结 , 拆线后切 口有渗液 、 脓
南 定 制 药 厂 生 产 , 50 m l/ 瓶 ( 批 号 为 液或切 口裂开 。
9 2 0 9 2 7 2 )
.
2 结 果
会阴切 口 的病人分 为 2 组 , 即 25 %槐 白 两组治疗结果见附表 。
附表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水 肿 发 红 硬 结 化 脓 良 好 甲级愈合
组 别
n ( % ) n ( 另 ) n ( % ) n (% ) n ( % ) n (% )
槐白皮组 (n = 5 0)
对 照组 ( n = 5 0 )
l 0
l 4
4 4 0 0
1 1 2 2 1 2
·
3 9 7 8 5 0 1 00
2 8 5 6 4 9 9 8
槐 白皮组 切口 出现水肿 、 发红 、 硬结者共
n 例 , 占 2 % ; 对照组切口 出现水肿 、 发红 、 硬
结 化脓者共 2 例 , 占 4 % 。 两组间 比较有显
著性 差异 ( P < 。 . 0 5 ) 。 两组拆线后切 口 甲级愈
合例数比较 ,无显著性 差异 ( p > 0 . 05 ) 。
在用 25 肠槐 白皮水提 液过 程中 , 未发现
有皮肤 、 粘膜刺激反应者 。
3 讨 论
槐白皮为无毒药物 , 在《药性论 》 、 《本草纲
目》等著作中均有记载 ,现代药理毒性实验方
法亦证明了这一结论 。 ` ’ 〕 。 前 人常把槐白皮用
后消肿止痛 、 祛毒生肌等病症 。 为验证消炎祛
毒 、 生肌作用 。 经临床 5 0 例应用的结果表明 ,
槐白皮确有 消炎 、 预防创 口感 染的疗效 . 在 用
药过程中未 见局部刺激反应 。这些疗效可能 与
槐白皮的抗菌等作用有关 。把槐 白皮药敏条放
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实验 ,其结果证 明 , 0J 铸
的药敏条就能抑杀四联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伤寒杆菌 、 霉 菌等多种 菌
株 31[ 。 该药抗菌消炎预防感染的作用 ,有效地
保护了会阴切口的清洁度 ,使机体组织的修复
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 因此炎症 、 感染等发生率
低 , 而甲级愈合率高 。
新洁尔灭系一种季按盐阳离子表面活性
广谱杀菌药 , 且抗菌力强大亦无 皮肤 枯膜刺
激 ,多年来为外用消毒的常用药 。 根据本次槐
白皮水提液临床应用结果看出 , 它的外用消
炎 、 预防感染的效力明显强于新洁尔灭 ; 在提
高切 口的 甲级愈合率方面也优于新洁尔灭 。有
关槐 白皮水提液外用未出现刺激反应 ,此与我
们曾做过的毒性刺激实验结果一致 。
至于槐白皮的消炎 、 生肌作用是否还与影
响免疫功能 、 促进纤维母细胞和血管的增生等
因素有关 , 尚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 刘 善庭 , 等 . 槐 白皮毒性 实脸 研 究 . 济 宁 医学院 学 报
19 9 3 ; 16 ( 3 )
:
2 2
2
. 江苏新 医学院 . 中药夭辞典 (下 册 ) . 上海 : 上涤科技 出版
社 , 1 9 8 6 : 5 0 7 9
3
. 刘善庭 , 子 . 槐 白皮杭 菌作用的研 究 . 中医 研 究 19 9 2 ; 5
( 3 )
: 3 1
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 1 例报告
孙锡超 卞国伟
(附属 医院 上海市第六 人民医院 )
患者 ,女 , 46 岁 . 因脐部疼痛三年余 , 逐渐加重伴
脐部包块 3 月 , 于 1 9 9 1年 l 月入院 . 该患者 自 1 9 8 6
年下半年以来 ,无明显诱因的脐部疼痛 ,呈周期性发
作、每月一次 , 且与行经期重合 。 发病初期疼痛较轻 ,
以后逐渐加重 ,并于 3 月前发现脐外突 及脐下包块 。
发病时肿块体积增大 ,局部皮肤颜色加深变蓝 , 严重
时表面破溃 ,行经结束 , 症状随之消失 。 无剖宫产或其
他腹部手术史 , 查体 : T 3 6 . 9 ℃ , P 78 次 /分 , R 21 次 /
分 , B p 1 7 . 3 3 / 1 0 . 6 7 k P a 。 心肺无异常 , 肝脾未触及 。 脐
部明显外突并增大 , 约 1 . cs m x l . cs m x k m 。 脐下腹
壁可触及质硬边 界不清时肿块 , 约 c3 m 又 cZ m 丫 cZ m ,
无明显压痛 。 手术见脐下肿块与肝 圆韧带相连 , 核桃
大小 , 无包膜 。 肿块与肠管 、 膀胧输尿管无关 。
病理检查 : 送检标本为附有脐部的腹壁肿块 , 总
体积 c6 m x c4 m x c3 m 。 切面肿块位于脐下与脐相连
续 , 灰白色 ,质地中等 ,无明显界限 。 镜俭 : 病变区增生
的纤维组织中 , 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腺体 . 以 及腺 休
周围疏密不一的间质 。 该腺体多为单层柱状上皮 , 细
胞核大 , 卵圆形近基底排列 。 间质细胞呈核形或卵圆
形 , 核大而深染 , 胞浆稀少 。 间质内小血管增多并扩
张 , 局部水肿明显 。 部分区域可见小片陈旧性出血 ,并
见散在 的吞噬 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
讨论 : 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少见 ,但发生
于脐部者却极少 。 脐部宫内膜异位 ,有的学者认为是
体腔上皮化生或淋 巴道播散的结果 。 诊断本病时 ,首
先除外肠粘膜 , 泌尿道粘膜残 留的可能 。 胚胎早期脐
带的组成成分尿囊 、 卵黄囊曾经分别与泌尿 、 消化道
有密切关系 。 尿囊 、黄囊退化不全时可形成脐尿凄和
脐粪凄 。 但在组织学上 区分子宫内膜 , 肠粘膜以 及泌
尿道粘膜并不难 。
本例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及组织学结构 ,子宫
内膜异位症确诊无疑 。 异位之子宫内膜一般不 发生恶
变 , 但如手术不彻底可复发 。 因此本病采取手术治疗
时应尽可能切除于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