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全 文 :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毕红玉 , 李宜文 , 李晓英 , 陈 冬 , 闫丰军
(1.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林业站;2.日照市农业局; 3.日照市林业局 ,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作者连续 3年对淡竹发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日照市 , 淡竹于 4月下旬出笋 ,
生长期 40 ~ 70d, 幼竹高生长表现为慢 -快 -慢的规律;退笋率为 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发笋时间的
推移逐渐降低。
关键词:淡竹;发笋;幼竹;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S644.2, 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 (2010) 03-0340-04
收稿日期:2009-11-24
作者简介:毕红玉 (1972-), 女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竹子种质资源的培育研究。
RESEACHONTHESHOOTINGOF PHYLLOSTACHYSGLAUCAAND
THEHEIGHTGROWTHRHYTHMOFYOUNGBAMBOO
BIHong-yu, LIYi-wen, LIXiao-ying, CHENDong, YANFeng-jun
(1.TheforeststationonRizhaostreetinDonggangdistrictofRizhaocity;
2.TheagoriculturestationinthecityofRizhao;3.TheforestserviceinRizhaocity, Rizhao276800, China)
Abstract:Theauthorhascontinuouslyobserved3 yearsontheshootingofPhylostachysglaucaandtheheight
growthrhythmofyoungbamboo, andthen, theresultisthat:thePhyloostachysglaucageneralshootsinlateA-
pril, andthegrowthcycleis40 ~ 70 daysandalsothegrowthrhythmshowsslowly-quickly-slowly;andthe
rateofdegradshootis87.5%;however, therateofgrowingbambooshootandtheDBHwildecreacewhenthe
shootingtimedelays.
Keywords:Phylostachysglauca;shooting;youngbamboo;growthrhythm
1 材料与方法
日照市位于鲁东南沿海 ,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 , 年均气温 12.6 ℃, 极端最高气温 38.3 ℃,
极端最低气温 -14.5 ℃, 降水量 901.3 mm, 相对湿度 72%, 适宜淡竹生长 。
研究地点设在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办事处的前将帅村 、 后俄庄村和南湖镇大长汪崖村的竹园内 ,
为栽植二十多年的老竹林 , 土壤为沙壤土 , 竹林平均胸径分别为 4.9 cm、 4.5 cm、 4.8 cm。
在每个竹园内设固定样地 1块 , 面积 0.07hm2。从竹笋出土到完全停止发笋 , 每天记录发笋数量 、
高度;当笋高生长停止 , 退笋表现明显时 , 调查笋高和笋基径 , 挖出退笋测量埋土深度;把发笋按先后
分为三个时期 , 每个时期每块样地选择 5株样笋 , 每日 8时观测高生长量 , 幼竹长成后 , 逐株测量其胸
径;然后统计分析淡竹发笋与高生长规律 。
2 结果分析
2.1 发笋规律
2.1.1 笋出土期 淡竹从 4月下旬开始破土出笋 , 历时 1个月左右。由于受小气候和立地环境的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41 (3):340-343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响 , 不同的竹林发笋时间相差 2 ~ 3d, 不同年份的发笋时间也有差异 , 相差 5d左右。
2.1.2 发笋数量分布 发笋初期数量较少 , 随发笋日期延长 , 数量增加很快 。开始 5 d发笋数量总
数的 15.1%, 发笋高峰在第 6 ~ 20 d, 占发笋的 65.6%, 之后逐渐减少 , 30 d后则很少发笋 。因此 ,
在发笋前 20 d内就能分析判断整个竹林的发笋情况和当年的产量 (见表 1)。
2.2 退笋规律
竹笋在出土后的生长过程中 , 有些笋中途死亡 , 称之退笋。笋刚出土时 , 退笋不易识别 , 但随着时
间的持续 , 在竹笋的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些特征:退笋生长缓慢直至停止;外表颜色较深 、无光泽;笋
箨松散 , 箨毛枯萎;早晨笋尖无露珠 。能成竹的则相反 。
表 1 淡竹竹笋不同发笋期数量分布
Table1 theshootsamountdistributionindifferentperiodofPhylostachysglauca
发笋期 (天)
Theshootperiod
前将帅 大长汪崖 后俄庄 合计
株数 (Amount) % 株数 (Amount) % 株数 (Amount) % 株数 (Amount) %
1 ~ 5
6 ~ 10
11 ~ 15
16 ~ 20
21 ~ 25
26 ~ 30
31 ~ 35

2974
602
608
863
815
287
10
3479
8.5
17. 3
17. 5
24. 8
23. 4
8.2
0.3
100
142
239
169
138
7
4
699
20. 3
34. 2
24. 2
19. 7
1. 0
0. 6
100
589
584
579
691
169
24
10
2646
20.3
22.1
21.9
26.1
6.4
0.9
0.3
100
1025
1425
1356
1692
991
315
20
6824
15.0
20.9
19.0
24.8
14.5
4.6
0.3
100
2.2.1 退笋数量分布 竹笋从发笋期第 2 d开始就有退笋发生 , 而后数量逐渐增多 , 半个月后达到
高峰 , 然后逐渐下降 , 历时 1个多月 (表 2), 有的竹园达 45 d。发笋期头 5 d退笋数量为总数的 13.
8%, 而后逐渐增加 , 6 ~ 10d为 20.4%, 11 ~ 20 d为 44.8%, 形成高峰期 , 以后明显下降 , 第 26 d
后退笋只有 5.3%。立地条件不同的竹林退笋数量的分布有所不同 , 如大长汪崖村竹林在 6 ~ 10 d中就
形成退笋高峰期 , 为总退笋数的 34.9%。
表 2 淡竹不同时期退笋数量分布
Table2 thedegradeamountofbambooindifferentperiodofPhyllostachysglauca
发笋期 (天)
Theshootperiod
前将帅 大长汪崖 后俄庄 合计
株数 (Amount) % 株数 (Amount) % 株数 (Amount) % 株数 (Amount) %
1 ~ 5
6 ~ 10
11 ~ 15
16 ~ 20
21 ~ 25
26 ~ 30
31 ~ 35

262
536
541
713
776
278
10
3116
8.4
17. 2
17. 4
22. 9
24. 9
8.9
0.3
100
101
182
124
110
5
4
526
19. 2
34. 6
23. 6
20. 9
1. 0
0. 7
100
459
497
555
633
159
19
10
2332
19.7
21.4
23.8
27.1
6.8
0.8
0.4
100
822
1215
1220
1456
940
301
20
5974
13.8
20.4
20.4
24.4
15.7
5.0
0.3
100
2.2.2 退笋率的变化 退笋率依发笋时间而变化 , 相关系数为 0.95。退笋率随着时间的推迟逐渐
上升。前 5d平均退笋率 79.9%, 以后逐渐增加 , 20 d后为 94.3 ~ 100%。平均退笋率为 87.5%。
2.2.3 退笋率和笋高之间的关系 淡竹退笋在笋高 80 cm以下均有发生 , 但随着高度的增加退笋数
量迅速下降 , 呈负相关 , 相关系数 -0.67。退笋集中在笋高 20cm以下 , 占退笋总数的 88.1%;21 ~
40 cm之间占 9.6%, 40cm以上仅有 3.7%。幼竹长到 80 cm以上的退笋极少 (表 3)。因此 , 笋高
40 cm可作为判断能否成竹的指标 。
·341·第 3期             毕红玉等: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表 3 淡竹退笋高度变化情况
Table3 thechangeofthePhyllostachysglaucaheight
退笋高度 cm
Thedegrade
bambooheight
10以下 11~ 20 21 ~ 30 31 ~ 40 41 ~ 50 51~ 60 61~ 70 71~ 80 81以上 合计
株数
amount 850 191 69 28 16 10 7 7 3 118
% 72. 0 16.1 5.8 2.4 1.4 0. 8 0. 6 0. 6 0.3 100
2.2.4 退笋埋土深度的变化 退笋埋土深度从不足 5 cm到 17 cm以下均有发生 , 但大部分退笋在 5
~ 10 cm之间 , 占退笋总数的 85.8% (表 4)。
表 4 淡竹退笋埋土深度情况
Table4 thedepthofburiedintoearthofPhyllostachysglauca
退笋高度 cm
Thedepth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以上 计
株数
amount 21 49 118 202 231 182 113 109 29 21 18 9 11 1113
% 1.9 4. 4 10. 6 19. 1 20.8 16.4 10.1 9. 8 2. 6 1.9 1.6 0.8 1. 0 100
退笋的埋土深度与发笋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前期平均深度为 6.9 cm, 中期为 7.3 cm, 后期为
7.9 cm, 相关系数为 0.99。随着发笋时间的持续 , 平均深度逐步加深。
2.2.5 退笋的种类与虫害的关系 淡竹竹笋在出土后的生长过程中 ,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 有 87.
5%的笋退笋 。退笋的原因有生理退笋 、 病虫害退笋和机械损伤 , 其中虫害退笋为 20%, 病害和机械损
伤很少 , 大部分为生理退笋。
害虫主要是金针虫 、竹笋夜蛾等 , 危害整个笋期。发笋初期危害较轻 , 在发笋停止后的 5月下旬至
6月危害较重 , 5月底进入高峰 , 6月上旬气温升高 , 竹笋生长旺盛 , 木质化程度加强 , 虫害逐渐减少 。
因此 , 笋期加强竹林管理 , 及时防治病虫害时间少退笋的重要措施。
2.3 幼竹高生长规律
2.3.1 生长特性 随着竹笋的出土 , 笋便进入了高生长阶段。根据对淡竹高生长特性的观察表明 ,
当地温大于 10℃、 气温大于 13.8℃时 , 竹笋开始出土生长 , 气温 20℃左右最适宜竹笋生长 。竹笋到
成竹整个生长期 , 历时 40 ~ 70d, 最少 36 d。发笋早的由于气温较低 , 生长时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
气温逐渐升高 , 发笋晚的生长期缩短 。
图 1 淡竹笋高生长与气温的关系
Fig.1Therelevancebetweentheheightgrowthandthetemperature
淡竹的高生长大体可分为:初期 、上升期 、盛期和末期 。初期:笋尖刚出土时生长相当慢 , 此期约
7 ~ 17 d, 平均日生长量约 1 cm, 累计高度 10 cm。上升期:幼竹开始加快生长 , 节间伸长 , 平均日生
长量约 8 ~ 15 cm, 累计高度 140 cm。盛期 , 幼竹生长旺盛 , 节间伸长加快 , 逐节完成 , 基部竹箨开始
逐步枯萎脱落 , 上部枝条开始伸展 , 生长量明显增大达到高峰 , 然后高生长由快到慢 , 平均日生长量
30 ~ 51 cm, 累计高度 850cm, 最高日生长量 90cm, 在 17d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幼竹绝大部分的高生长 。
末期:竹梢开始弯曲 , 枝条开展 , 高生长迅速下降直至停止生长 , 平均日生长量 10cm左右 , 累计高度
900 ~ 1150cm。
·342·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1卷
淡竹高生长受气温的影响特别明显 , 当气温升高 、条件适宜时 , 高生长加快;当气温突然降低时 ,
高生长明显下降 。如:5月 18日 , 气温升高到 20.6 ℃时 , 生长量增加较快 , 20 ~ 23日 , 气温下降到
14.7 ℃, 生长量也随之下降 , 6月 3日以后 , 气温又回升到 20 ℃并持续上升 , 这时生长量迅速增加 ,
达到高峰。
2.3.2 成竹的数量分布 成竹数量依发笋数量变化 , 二者密切相关 , 相关系数为 0.87。在发笋期
的头 5 d, 成竹数量较多 , 占 23.9%, 随后有所增加 , 20 d以后成竹数量较少 , 占 7.7%。成竹数量
分布基本上与发笋数量分布相似。由表 5可知 , 前 20 d的成竹数量占总成竹数量的 92.3%, 而后 10d
只有 7.7%, 所以早出土的笋是日后成竹的基础 。
表 5 淡竹成竹数量分布
Table5 theamountdistributionofgrowingintobamboo
地点
Site
项目
Contents
发笋期 (Theshootingtime)
1 ~ 5 6~ 10 11~ 15 16 ~ 20 21~ 25 26~ 30 31 ~ 35 计
前将帅 株数 32 66 67 150 39 10 0 364
% 8.8 18.1 18. 4 41.2 10.7 2. 8 0 100
大长汪崖 株数 41 57 45 28 2 0 173
% 23.7 33.0 26. 0 16.2 1.1 0 100
后俄庄 株数 130 87 24 58 10 5 314
% 41.5 27.7 7. 7 18.5 3.1 1. 5 100
合计 株数 203 210 136 236 51 15 0 851
% 23.9 24.7 16. 0 27.7 6.0 1. 7 0 100
2.3.3 成竹质量与发笋早晚的关系 成竹质量与发笋时间的早晚密切相关 , 随着时间的推迟 , 成竹
胸径 、 成竹率逐渐下降。
成竹率与发笋时间成负相关 , 相关系数为 -0.95, 头 5d的笋成竹率 19.8%, 而后逐步下降 , 第
21 ~ 25 d成竹率 5.2%, 第 25 d以后只有 4.5%。
把发笋先后分为 3个时期 , 成竹平均胸径分别为 5.16、 4.98、 4.76cm, 与发笋时间的相关系数
为 -0.99, 由回归方程推断 , 发笋时间每推迟 10d, 成竹平均胸径则减少 0.2cm。
由此可知 , 前期笋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条件好 , 个体发育快 , 成竹率高 , 质量好 。因此 , 在竹林管理
中 , 应加强前期笋的管护 , 后期可适当疏笋 , 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 保证留养新竹有充足的营养 , 促
使健壮生长 。
3 结论
3.1 当低温 10℃以上 、气温 13.8 ℃以上时淡竹开始破土出笋 , 发笋期 1个多月。初期数量较少 ,
而后增加很快 , 前 20 d发的笋占总数的 80.7%, 是日后成竹的基础。
3.2 笋出土后第 2 d开始出现退笋 , 数量逐渐增多 , 15 d达到高峰 , 而后逐渐下降 , 总退笋率为 87.
5%。绝大多数退笋在笋高 20cm以下 , 埋土深度 5 ~ 10cm之间 , 退笋数量与笋高呈显著负相关 , 笋高
40 cm以上的退笋仅有 3.7%。一般情况下 , 幼竹长到 40 cm以上高度时可作为判断能否成竹的一个标
准 。
3.3 竹笋的生长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加快 , 竹笋到成竹整个生长期为 40 ~ 70d, 早期发的笋由于气温较
低生长期长 , 后期发的笋因气温升高 、生长速度加快 , 生长期缩短。成竹率和成竹质量与发笋早晚密切
相关 , 发笋晚 , 成竹率低 , 成竹质量也差 。
3.4 淡竹发笋期是竹林管理的一个重要时期 , 因此 , 应加强前期笋的水肥管理 , 及时供应幼竹生长发
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 , 提高成竹率;后期适当疏笋 , 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 , 保证留养新竹有充足的养
分 , 促其健壮生长。
参考文献
[ 1] 朱志建.浙江淡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 J].竹子研究汇刊 , 2003, 4 (23):34-51
[ 2] 周本智.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9, 5 (12): 102-105
[ 3] 曹福亮等.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1, 1:326-328
[ 4] 胡超宗.紫竹笋期生长规律研究 [ J].竹子研究汇刊 , 1982, 1: 405-408
[ 5] 潘寅辉.四季竹发育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6, 1:169-172
·343·第 3期             毕红玉等: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