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第 43 卷 第 11 期
2015 年 11 月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43 No. 11
November 2015
收稿日期:2015-01-07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77,31271885,31271884)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72)
Foundation items: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471677,31271885,31271884)
作者简介:刘国琴(1962-)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脂营养与安全研究. E-mail:guoqin@ scut. edu. cn
文章编号:1000-565X(2015)11-0001-07
热榨与冷榨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及
风味特征成分分析*
刘国琴1 方昭西1 李琪2
(1.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甘肃一品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 737200)
摘 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热榨和冷榨工艺制得的亚
麻油中的挥发性物质,对不同压榨工艺制得的亚麻油中的醇类、醛类、酮类等挥发性物质
的含量及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比例进行探讨,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对不同压榨工
艺下得到的亚麻油的关键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与确定.研究表明:热榨和冷榨工艺得到的
亚麻油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呋喃类、二甲基硫醚等;亚麻油的关键风味物
质呈味次序依次为二甲基硫醚 >己醛 >丙醛 > 2-丁醇 > 1-己醇 > 3-甲基-1-丁醇 > 3-戊烯
醇 > 2-甲基丙醇 > 2-甲基丁醇,其中二甲基硫醚和醛类物质在亚麻油整体风味中贡献率
最大,醇类物质的贡献率最小,而酮类和呋喃类物质等由于其气味阈值较大,OAV 较小,
对亚麻油的整体风味无实际影响;热榨样品中二甲基硫醚及醛类物质的 OAV远大于冷榨
样品,因此,热榨亚麻油比冷榨亚麻油具有较浓的青草味或腥味.
关键词:亚麻油;压榨工艺;关键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质
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TS224. 3 doi:10. 3969 / j. issn. 1000-565X. 2015. 11. 001
亚麻籽作为一种特种油料作物,其产量已居世
界油料总产量的第 7 位[1],中国油用亚麻籽产量仅
次于加拿大,居世界第 2 位[2].亚麻油中含大量的不
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其中的亚麻酸含量高,其对冠心
病、高血脂、神经疾病、激素紊乱等[3]具有一定的预
防和治疗作用,因此近几年来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
注和青睐.
但是,由于亚麻油有特殊的青味或腥味,不易被
消费者接受.众所周知,风味是油脂品质的一个重要
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食用油脂的重要影响因素.近
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对油脂风味做
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针对橄榄油的挥发性
物质[4-5]进行研究,包括橄榄油的品种、工艺、产地
等对橄榄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国内关于油脂风味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工工艺和精炼工艺对花生油、
芝麻油、茶油等的影响方面[6-7],关于亚麻油风味的
研究鲜见报道.杨金娥等[8]采用面积相对百分含量
研究了冷榨和热榨工艺对亚麻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
响,但该研究仅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而实际生产中
炒籽时间(20 min 左右)远比所报道的(4 h)短;秦
早[6]也采用面积百分比表示相对含量的多少来确
定油品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 但有报道表明[9]:相
对含量高的物质呈味性不一定强,其对整体的风味
贡献还与其气味阈值有关.刘登勇、冯倩倩等[9-10]采
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来表征关键性风味物
质,这种方法虽然弥补了用相对含量的多少来表征
2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43 卷
关键性风味物质的不足,但仍然具有结果不够准确、
误差大等缺点.
文中拟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
相色谱 -质谱联用(GS-MS)的检测方法,采用工业
化生产中的热榨和冷榨工艺,对陇亚 8 号、陇亚 9
号、陇亚 10 号 3 个品种的亚麻籽在冷榨和热榨制油
工艺中获得的亚麻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表
征,评价冷榨和热榨工艺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
并且加入内标,采用气味活度值(OAV)来评价其关
键性风味物质,以期为工业化生产中获得优质风味
的亚麻油提供相对准确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 1. 1 原料
陇亚 8 号亚麻籽、陇亚 9 号亚麻籽、陇亚 10 号
亚麻籽均由甘肃一品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
供,含水率为 3% .
1. 1. 2 仪器设备
6890A-5975C型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美国
Agilent公司生产;50 /30 μm DVB /CAR /PDMS 型手
动固相微萃纤维头,美国 Supelco 公司生产;固相微
萃取顶空瓶,美国 Supelco 公司生产;色谱柱:HP-
5MS,30m ×0. 25 mm ×0. 25μm,美国 Agilent公司生
产;好机汇 HJH-R-30 型榨油机,武汉好机汇机械设
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其他仪器设备包括磁力加热
搅拌器、离心机、烘箱、冰箱等.
1. 2 实验方法
1. 2. 1 亚麻油样品的制备方法
供试样品冷榨亚麻油为亚麻籽不经高温炒籽,
在室温(30℃)下直接压榨,然后在 4℃下静置 24 h,
离心(8 000 r /min)制得的油样分别取名为冷榨 8
号、9 号、10 号亚麻油(下文简称冷榨 8 号、冷榨 9
号、冷榨 10 号) ;热榨亚麻油的制备方法如下:亚麻
籽经 120℃炒籽 20 min,再经压榨、4 ℃下静置 24 h、
离心(8000 r /min)制得,分别取名为热榨 8 号、热榨
9 号、10 号亚麻油(下文简称热榨 8 号、热榨 9 号、热
榨 10 号).样品均密封保存,置于 4 ℃冰箱,各项指
标在两周之内测试完成.
内标溶液的配制:实验所用内标溶剂采用经抽
真空“完全脱臭”的亚麻油,方法为将亚麻油抽真空
脱臭后,用 HS-SPME-GC-MS 检测,直到亚麻油溶剂
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完全”脱除.内标溶剂与冷榨
8 号亚麻油的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对比结果
如图 1 所示. 内标物采用正十二烷,用经“完全脱
臭”的亚麻油配制成含量为 5mg /kg的内标溶液.
图 1 内标溶剂与冷榨 8号亚麻油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
Fig. 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internal standard solvent and the 8th cold-pressed
flaxseed oil
1. 2. 2 检测方法
固相微萃取条件与 GC-MS 条件[11-12]:称取 1. 5 g
样品于 15mL顶空瓶中,加入浓度为 5 mg /kg 的内标
物(正十二烷)0. 1 g.用 DVB /CAR /PDMS 萃取头插
入聚四氟乙烯 /硅胶隔垫顶空瓶中,40 ℃下恒温
40min,然后将萃取头插入进样口解析 3min.
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为 240 ℃,不分流进
样,1min后打开分流阀;升温程序为 40℃保持 2min,
再以 10℃ /min升高到 240℃,最后保持 10min.
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为 230℃,四级杆温度为
150℃,电子能量为 70 eV,质量扫描范围 m/z 为
40 ~ 400.所有样品测定两次.
1. 2. 3 数据处理方法
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方法如下:化合物经计算
机检索,同时与 NIST 谱库相匹配,取匹配度不低于
80%的成分.
挥发性成分的定量分析采用以下公式[13]:
w =
Si
S内
×
w内 ×m内
m样
.
式中:化合物含量 w 为测试样品中挥发物质的含量
(mg /kg) ,Si 为挥发性物质的峰面积,S内 为内标物
的峰面积,w内 为内标溶液的含量(mg /kg) ,m内 为每
个样品中所加内标溶液的质量,m样 为样品的质量.
1. 2. 4 感官分析
根据要求选择 10 名评价员进行感观分析,分析
方法参照文献[14],嗅觉评分标准见表 1.
第 11 期 刘国琴 等:热榨与冷榨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及风味特征成分分析 3
表 1 嗅觉评分标准
Table 1 Evaluation scale of olfaction
分值 评分标准
6 ~ 10 较浓的青味或腥味,夹杂着甜香、清香等
1 ~ 5 较淡的青味或腥味,夹杂着甜香、清香等
2 结果与分析
2. 1 冷榨与热榨亚麻油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分析
通过 HS-SPME-GS-MS 分析对比鉴定了冷榨与
热榨亚麻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色谱图如图 2
所示.挥发性物质经 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并与其他
文献结果对比进行定性,采用 1. 2. 3 节中的方法对
已定性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结果见表 2.
图 2 冷榨与热榨亚麻油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Fig. 2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heat-pressed and cold-pressed flaxseed oil
从表 2 可发现,冷榨和热榨工艺得到的亚麻油
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有醇类、醛类、酮类、呋喃类、二
甲基硫醚等,其中醇类和醛类为主要的挥发性物质.
进一步分析表 2 数据可发现:在冷榨工艺中,冷榨 8
号、9 号和 10 号亚麻油的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分别为
18、17 和 20 种,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分别为 45. 57、
50. 82、78. 91 mg /kg;而在热榨工艺中,热榨 8 号、9
号与 10号亚麻油的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分别为 22、16
和 23 种,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为 79. 17、59. 93、
87. 38 mg /kg.这说明压榨工艺对亚麻油挥发性物质
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 8 号和 10 号
亚麻籽制得的亚麻油的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 热榨
亚麻油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总含量普遍高于冷榨
亚麻油,这说明高温能够促使一些挥发性物质的生
成,也与感官评定的结果(见表 3)相符合.在样品采
集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热榨亚麻油中强烈的青味
或腥味等,而冷榨亚麻油的气味较淡.
表 3 热榨与冷榨亚麻油样品的嗅觉评分结果(分值)1)
Table 3 Smell ratings of cold-pressed and heat-pressed flaxseed
oil samples(score)
样品名称 分值 样品名称 分值
冷榨 8 号 3 热榨 8 号 8
冷榨 9 号 3 热榨 9 号 7
冷榨 10 号 4 热榨 10 号 8
1)表中分值为 10 名评定员评价分值的平均值.
对醇类物质进行分析发现,热榨工艺和冷榨工
艺得到的亚麻油中主要的醇类物质为乙醇、1-丙醇、
2-甲基-1-丙醇、1-己醇、2-丁醇.对比发现:冷榨 8 号、
9号和10号样品中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9. 70、25. 95
和 41. 26 mg /kg,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 43. 23%、
51. 06%和 52. 29%;而热榨 8 号、9 号和 10 号样品中
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 23. 00、24. 66和 26. 39mg /kg,占
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 29. 05%、41. 15%和 30. 20% .
进一步分析发现:热榨工艺得到的亚麻油其醇类物
质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比例明显减小. 醇类物
质主要呈现酒香、果香、青草香、清香、甜香、醇香等,
热榨工艺对醇类物质的生成有破坏作用,因此会明
显地降低亚麻油中一些令人感觉愉悦的香味.
对醛类物质进行分析发现,热榨和冷榨工艺得
到的亚麻油中的醛类物质主要为己醛和丙醛. 冷榨
工艺得到的 8 号、9 号和 10 号亚麻油样品中醛类物
质总含量分别为 13. 79、12. 95 和 20. 78 mg /kg,占挥
发性物质总含量的 30. 26%、25. 48%和 26. 33%;而
热榨工艺得到的 8 号、9 号和 10 号亚麻油样品中醛
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 28. 43、16. 52 和 36. 79 mg /kg,
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 35. 91%、27. 57%和 42. 10% .
进一步分析可发现,3 个品种的亚麻籽经热榨后得
到的亚麻油样品的醛类物质含量均增加,并且占各
自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比例也是增加的,说明热榨
工艺能够促进亚麻油中醛类物质的生成. 醛类物质
主要呈现青味、腥味等,因此热榨工艺会增加亚麻油
的青味和腥味.
4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43 卷
表 2 冷榨与热榨亚麻油中的挥发性成分1)
Table 2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old-pressed and heat-pressed flaxseed oil
类别 名称
冷榨后含量 /(mg·kg -1) 热榨后含量 /(mg·kg -1)
8 号 9 号 10 号 8 号 9 号 10 号
醇类
乙醇
1-丙醇
1-丙醇,2-甲基-
1-己醇
1-丁醇,3-甲基-
1-戊烯-3-开环
2-丁醇
1-丁醇,2-甲基-
1-戊醇
1,3-丁二醇,(S)-
总含量
醛类
正己醛
正丁醛,3-甲基-
2-己醛
正辛醛
正丙醛
2-丁烯醛
正壬醛
总含量
酮类 3-戊酮
呋喃类
呋喃,2-乙基-
呋喃,2-甲基-
呋喃,2-戊基-
总含量
其他
二甲基硫醚
1,4-环己二烯,1-甲基-4-(1-甲基乙基)-
苯,1-甲基-3-(1-甲基乙基)-
柠檬烯
乙烷,1,2-二氯-
苯,1-甲基-2-(1-甲基乙基)-
β-蒎烯
2,5-环己二烯-1,4-二酮,2-(1,1-二甲基乙基)-
乙酰胺
丁内酯
乙基苯
棉杉菊三烯
挥发性物质
总含量
挥发性物质
总数量
3. 50 3. 16 4. 13 3. 29 7. 40 5. 15
2. 56 6. 28 8. 40 4. 44 3. 74 2. 47
2. 27 3. 54 3. 88 3. 79 4. 26 4. 26
1. 91 4. 06 10. 49 3. 45 2. 48 3. 45
0. 16 0. 24 0. 80 0. 30 0. 26 0. 84
0. 59 0. 60 2. 47 0. 99 0. 42 0. 67
4. 90 6. 05 7. 32 4. 69 4. 48 5. 33
0. 29 0. 42 1. 17 0. 63 0. 48 1. 08
— 1. 60 2. 60 1. 42 1. 14 3. 14
3. 52 — — — — —
19. 70 25. 95 41. 26 23. 00 24. 66 26. 39
8. 75 6. 06 12. 89 20. 41 8. 89 24. 64
1. 02 0. 44 — — — —
— — 0. 26 0. 38 — 0. 65
— — — 0. 25 — —
4. 02 6. 45 7. 28 7. 39 7. 63 10. 25
— — — — — 0. 74
— — 0. 35 — — 0. 51
13. 79 12. 95 20. 78 28. 43 16. 52 36. 79
— — — 2. 36 1. 66 2. 77
0. 53 0. 54 3. 99 1. 79 1. 24 1. 28
2. 64 3. 97 3. 95 2. 46 2. 31 1. 24
— — 0. 74 — — —
3. 17 4. 51 8. 68 4. 25 3. 55 2. 52
5. 54 5. 69 7. 02 16. 24 12. 87 15. 40
1. 98 — 0. 32 2. 20 — 0. 38
1. 20 — — — — —
— 0. 62 0. 55 0. 41 0. 67 0. 79
— — — 1. 11 — —
— — — 0. 87 — —
— — — 0. 30 — —
0. 19 — — — — —
— 1. 10 — — — —
— — — — — 1. 26
— — 0. 30 — — 0. 60
— — — — — 0. 48
45. 57 50. 82 78. 91 79. 17 59. 93 87. 38
18 17 20 22 16 23
1)表中数据均为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且变异系数 CV <7%(CV =标准偏差 /平均值 × 100%).
对酮类物质分析发现,冷榨工艺得到的亚麻油
在文中检测条件下均未检测到酮类物质,而热榨工
艺制得的亚麻油中均检测到了酮类物质,这说明热
榨工艺能够促使酮类物质生成. 由于 3-戊酮主要呈
辛辣刺激的味道,因此热榨工艺制得的亚麻油产生
了不令人愉悦的辛辣味道.
第 11 期 刘国琴 等:热榨与冷榨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及风味特征成分分析 5
对呋喃类物质分析发现,呋喃类物质主要为 2-
甲基呋喃和 2-乙基呋喃,只有冷榨 10 号样品中含有
2-戊基呋喃,热榨得到的 3 种亚麻油中 2-乙基呋喃
含量几乎都增加,2-甲基呋喃含量均减少,说明热榨
工艺能够促进 2-乙基呋喃的生成,减少 2-甲基呋喃
的生成.呋喃类物质呈焦甜气息,含有这种物质的食
品具有浓郁的烤芝麻油香甜味[6],热榨工艺能影响
亚麻油的焦甜和香甜味.
对二甲基硫醚分析发现:冷榨工艺制得的 8 号、
9 号和 10 号亚麻油样品中二甲基硫醚的含量分别
为 5. 54、5. 69 和 7. 02 mg /kg(见表 2) ,而热榨工艺
制得的 8 号、9 号和 10 号样品中二甲基硫醚的含量
分别为 16. 24、12. 87 和 15. 40 mg /kg;热榨工艺所得
样品中二甲基硫醚含量增幅均高于 100%,这说明
热榨工艺能够促进亚麻油中二甲基硫醚的生成. 二
甲基硫醚呈青味、湿土味、腥味,热榨工艺能明显增
大亚麻油的青味和腥味.
2. 2 冷榨与热榨亚麻油关键性风味成分的
确定
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不同,导致了人
体鼻腔嗅觉受体细胞与化合物特异性结合程度的不
同,因此人体对不同化合物的嗅觉敏感性差异很大.
在考虑挥发性成分对风味的贡献时,单纯用某种挥
发性物质的含量多少来衡量其对整体风味的贡献是
不准确的.物质的含量一定时[9],气味阈值越低的
化合物越容易被感知;而气味阈值一定时,浓度越高
的化合物越容易被感知. 在实验中常采用的指标是
气味活度值(OAV) ,其定义为嗅感物质的绝对含量
(w)与其气味阈值(T)之比,即 OAV = w /T.
在既定条件下,OAV < 1,说明该组分对总体气
味无显著作用;OAV≥1,说明该组分可能对总体气
味有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某组分的 OAV 越大
说明其对总体气味贡献越大.
表 4 列出了各个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 OAV(在
6 个样品中,只要某一组分挥发性成分 OAV > 1 即
在表 4 中列出).
从表 4 可看出:6 个亚麻油样品中的关键性风
味成分大体一致,但各个样品中关键性风味物质的
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对比分析表 2 和 4 可发现,在
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醇类物质气味阈值较高,
所以其对亚麻油整体风味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如 2-
丁醇、1-己醇、1-丁醇、3-甲基-等).而二甲基硫醚、醛
类物质由于其较低的气味阈值而具有非常高的
OAV,所以其对亚麻油的整体风味贡献非常大;酮
类、呋喃类等物质则因为其气味阈值较高,对亚麻油
整体风味影响微弱. 将热榨亚麻油和冷榨亚麻油进
行对比分析发现:经热榨后醇类物质的 OAV主要呈
下降趋势,说明其在热榨亚麻油中的整体风味贡献
率降低;而经热榨后亚麻油中的二甲基硫醚、
己醛、丙醛的OAV均升高,特别是二甲基硫醚的
表 4 冷榨与热榨亚麻油挥发性成分的 OAV比较1)
Table 4 OAV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cold-pressed and heat-pressed flaxseed oil
名称
气味阈值[15-17] /
(mg·kg -1)
冷榨 OAV 热榨 OAV
8 号 9 号 10 号 8 号 9 号 10 号
二甲基硫醚 0. 003 1846. 67 1896. 67 2340. 00 5413. 33 4290. 00 5133. 33
正己醛 0. 08 109. 38 75. 75 161. 13 255. 13 111. 13 308. 00
丙醛 0. 037 108. 65 174. 32 196. 76 199. 73 206. 22 277. 03
2-丁醇 0. 15 32. 67 40. 33 48. 80 31. 27 29. 87 35. 53
1-己醇 0. 4 4. 78 10. 15 26. 23 8. 63 6. 20 8. 63
1-丁醇,3-甲基- 0. 1 1. 60 2. 40 8. 00 3. 00 2. 60 8. 40
1-戊烯-3-开环 0. 4 1. 48 1. 50 6. 18 2. 48 1. 05 1. 68
1-丙醇,2-甲基- 3 0. 76 1. 18 1. 29 1. 26 1. 42 1. 42
1-丁醇,2-甲基- 0. 48 0. 60 0. 88 2. 44 1. 31 1. 00 2. 25
1-戊醇 3 0. 00 0. 53 0. 87 0. 47 0. 38 1. 05
正壬醛 0. 001 0. 00 0. 00 350. 00 0. 00 0. 00 510. 00
正辛醛 0. 0007 0. 00 0. 00 0. 00 357. 14 0. 00 0. 00
2-己烯醛 0. 6 0. 00 0. 00 0. 43 0. 63 0. 00 1. 08
1)表中列出的数据均为 6 个样品中 OAV >1 的挥发性成分;表中数据均为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且变异系数 CV < 7%(CV =标准偏差 /平均
值 × 100%).
6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第 43 卷
OAV经热榨后增幅超过了 100%,说明这些物质对
亚麻油整体风味的贡献率增大,其结果与样品采集
过程中总热榨亚麻油的青味或腥味较浓的感官评定
结果(见表 3)相符合.
对比分析所有关键性风味物质发现:亚麻油的
关键风味物质呈味次序依次为二甲基硫醚 >己醛 >
丙醛 > 2-丁醇 > 1-己醇 > 3-甲基-1-丁醇 > 3-戊烯
醇 > 2-甲基丙醇 > 2-甲基丁醇.其中,二甲基硫醚的
OAV占整个样品 OAV 的 74%以上,说明二甲基硫
醚对亚麻油的整体风味贡献最大,其很大程度上会
影响其他关键性风味物质的呈味,二甲基硫醚呈青
味、湿土味和腥味,与亚麻油的风味相符;其次是醛
类物质,它们对亚麻油整体风味也有较大的贡献,醛
类物质一般在低浓度下呈青草味、果香味、腥味等,
如己醛表现出强烈的青草味,丙醛表现出青草、可
可、咖啡味,壬醛表现出脂肪香、青草香、腥味等.另
外还发现,在冷榨和热榨样品中尽管均能检测到数
十种醇类物质,但由于其气味阈值较高,OAV 较小,
因此对亚麻油风味的整体贡献不大.
3 结论
冷榨和热榨工艺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差别
很大,热榨工艺明显地增加了亚麻油风味物质的总
数量;另外,除了醇类和呋喃类物质在两种工艺所得
样品中增加不明显外,其他风味物质在热榨工艺样
品中的含量都比在冷榨工艺样品中的明显增大,特
别是酮类物质,在所有冷榨样品中均未检出,而在所
有热榨样品中全部被检出.
亚麻油的关键风味物质呈味次序依次为:二甲
基硫醚 >己醛 >丙醛 > 2-丁醇 > 1-己醇 > 3-甲基-1-
丁醇 > 3-戊烯醇 > 2-甲基丙醇 > 2-甲基丁醇. 其中,
二甲基硫醚是亚麻油最关键的呈味物质,其 OAV占
整个样品 OAV 的 74%以上,且热榨工艺下制得的
亚麻油中二甲基硫醚的 OAV 是冷榨工艺的 2. 1 ~
3. 0 倍;其次是醛类物质,热榨工艺下制得的亚麻油
中醛类物质的 OAV 是冷榨工艺的 1. 5 ~ 2. 3 倍,这
两类物质主要呈青草味、鱼腥味、土腥味和泥土味,
因此,热榨亚麻油远比冷榨亚麻油的青味或腥味重,
此结果也与感官评价的结果相符. 在实际生产中若
想得到具有清香味的亚麻油,应尽量降低压榨温度.
参考文献:
[1] 禹晓,邓乾春,黄庆德,等. 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开
发利用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 :
147-153.
Yu Xiao,Deng Qian-chun,Huang Qing-de,et al. Research
advances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itation of lin-
seed oil[J].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32
(1) :147-153.
[2] 张方英,庄峰,李阳,等. 新疆亚麻油的理化性质及脂
肪酸组成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2) :
13-14.
Zhang Fang-ying,Zhuang Feng,Li Yang,et al. Analysi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 of linseed oil of Xinjiang [J].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3,34(12) :13-14.
[3] Li F J,Lin X,Lin S M,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fish oil
substitution with linseed oil on growth,muscle fatty acid
and metabolism of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 [J].
Aquaculture Nutrition,2015. doi:10. 1111 /anu. 12270.
[4] Cecchi T,Alfei B. Volatile profiles of Italian monovarietal
extra virgin olive oils via HS-SPME-GC-MS:newly identi-
fied compounds,flavors molecular markers,and terpenic
profile[J]. Food Chemistry,2013,141(3) :2025-2035.
[5] De los Angeles Fernandez M,Assof M,Jofre V,et al. Vo-
latile profile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 virgin olive oils from
argentina by HS-SPME /GC-MS and multivariate pattern
recognition tools [J]. Food Analytical Methods,2014,7
(10) :2122-2136.
[6] 秦早.芝麻油风味物质分析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2.
[7] 姚佳宁,王道平,潘卫东,等. SPME-GCMS 对黔产茶油
香气成分的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14,22(2):64-66.
Yao Jia-ning,Wang Dao-ping,Pan Wei-dong,et al.
SPME-GCMS analysis of Qianchan tea oil aroma compo-
nent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ereals,Oils and
Foods,2014,22(2) :64-66.
[8] 杨金娥,黄庆德,周琪,等. 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挥发
性成分比较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3) :
321-325.
Yang Jin-e,Huang Qing-de,Zhou Qi,et al. Comparative re-
search on volatile compounds in cold & hot-pressed flax-
seed oils [J].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2013,35(3) :321-325.
[9] 刘登勇,周光宏,徐幸莲.确定食品关键风味化合物的
一种新方法:“ROAV”法 [J]. 食品科学,2008,29
(7) :370-374.
Liu Deng-yong,Zhou Guang-hong,Xu Xing-lian.“ROAV”
method: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key odor compounds
of Rugao ham[J]. Food Science,2008,29(7) :370-374.
[10] 冯倩倩.罗非鱼腥味形成机理及脱除技术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2013.
第 11 期 刘国琴 等:热榨与冷榨对亚麻油风味物质的影响及风味特征成分分析 7
[11] Fang Z X,Liu G Q,Wang X D,et al. Optimization of
HS-SPME for 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s compounds in
roasted sesame oil[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881 /882 /883:61-64.
[12] 刘国琴,陈洁,韩丽华,等.物理场处理对葵花油脂肪
酸组成影响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5,26(4) :9-12.
Liu Guo-qin,Chen Jie,Han Li-hua,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hysical field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un-
flower oil[J].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
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5,26(4) :9-12.
[13] Aparicio R,Morales M T,Alonso V. Authentication of Eu-
ropean virgin olive oils by their chemical compounds,sen-
sory attributes,and consumers’attitud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7,45(4) :1076-
1083.
[14] 李萍萍.芝麻油香气成分检测及其在香气形成机制
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 武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15] 孙宝国. 食用调香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6] Spanier A M. Food flavors and chemistry:advances of the
new millennium[M]. London:Royal Society of Chemis-
try,2001.
[17] Angerosa F,Servili M,Selvaggini R,et al. Volatile com-
pounds in virgin olive oil:occurrence and their relation-
ship with the qualit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4,1054(1) :17-31.
Effects of Heat and Cold Pressing Processes on Flavor Compounds of
Linseed Oil and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Key Aroma Compounds
Liu Guo-qin1 Fang Zhao-xi1 Li Qi2
(1. 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China;
2. Gansu A Best Bio-Technology Co.,Ltd.,Jinchang 737200,Gansu,China)
Abstract:Two kinds of linseed oil were prepared through heat and cold pressing processes,and the volatile com-
pounds from the prepared linseed oil were detected by means of the 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Then,the contents of such volatile compounds as alco-
hols,aldehydes and ketones from the two kinds of linseed oil were discussed,and their content changes were also
analyzed. Moreover,the odor activity value (OAV)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key aroma compounds in the
two kinds of linseed 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flavor compounds in both heat-pressed oil and cold-pressed
one mainly include alcohols,aldehydes,ketones,furans,dimethyl sulfide,et al; (2)the flavor of the linseed
oil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key aroma compounds,which are in the order of dimethyl sulfide > hexanal > propa-
nal > 2-butanol > 1-hexanol > 3-methyl-1-butanol > 3-pentyl alcohol > 2-methyl-propanol > 2-methyl-1-butanol;
(3)among these compounds,dimethyl sulfide and aldehydes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flavor of the
linseed oil,alcohols make a minor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flavor,but ketones and furans produce no actual
effect on the overall flavor due to their greater threshold and smaller OAVs;and (4)the OAVs of dimethyl sulfide
and aldehydes in the heat-pressed linseed oil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old-pressed samples,so the heat-
pressed linseed oil has a stronger “grassy”smelling odor.
Key words:linseed oil;pressing process;key aroma compounds;odor activity value;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