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葡萄根与其混淆品华东葡萄根的比较鉴别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3-02-25; 修订日期: 2003-08-15
作者简介:张素清 ( 1974-) ,女 (汉族 ) ,浙江温岭人 ,现任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中药房中药师 ,学士学
位 ,主要从事中药配方工作 .
野葡萄根与其混淆品华东葡萄根的比较鉴别
张素清 1 , 宋旭峰2
( 1.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317500;  2.杭州市药品检验所  310014)
摘要: 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 ,对杭州地区使用的野葡萄根 ,即葡萄科蛇葡萄属蛇葡萄 Am pelopsis sinica ( Miq. ) W . T.
Wang及混淆品同科葡萄属华东葡萄 Vitis pseudoreiculata W. T. Wang的根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的比较鉴
别 ,为二者的使用提供了鉴定依据。
关键词: 野葡萄根 ; 蛇葡萄 ; 华东葡萄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3) 11-0675-01
  野葡萄根为民间较常用的中草药。《中药大辞典》中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舒经活血等功效 ,中医临床和民间广泛用于治疗乳腺炎、骨髓炎、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等。
浙江省分布有来源记载的野葡萄根主要为蛇葡萄、异叶蛇葡萄、牯岭蛇葡萄、三裂叶
蛇萄葡四种 ,其中前三种叶片形态接近、花序果实相似 ;后一种叶片多为掌状复叶 ,形态与
前三种有较大差异。经杭州地区商品来源及野外采集调查 ,结果表明商品中除了使用蛇葡
萄外 ,还常将华东葡萄 Vitis pseudoreiculata W. T. Wang的根混作野葡萄根使用。为此 ,就
二者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的比较鉴别。 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1 实验材料
1. 1 样品来源 蛇葡萄、华东葡萄均采自杭州临安昌化。 由本人鉴定基源。
1. 2 实验试剂 镁粉 ,盐酸 ,苯 ,甲酸乙酯 ,甲醇 ,甲苯 ,乙醚 ,硫酸 ,石油醚 ( 60~ 90℃ ) ,以
上均为分析纯 ;齐墩果酸化学对照品 ( 709- 89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硅胶 G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
1. 3 实验仪器 UV - 260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 , PH030电热干燥箱 , ECE-
BI型显微镜 (日本 OYMPUS) , H. H. S- 2电热恒温水浴锅 , ZF- I型三用紫外分析仪。
2 药材性状
2. 1 蛇葡萄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 ,直径 0. 3~ 3. 0 cm。 表面灰褐色 ,有纵皱纹及较多横裂
纹 ,并常见深度横裂而露出木心 ;栓皮菲薄 ,呈剥离状易脱落 ,内面暗棕红色 ,较光滑。切面
皮部厚 ,略呈粉性 ,易与木部脱裂 ;浅红棕色至灰褐色 ;木部约占断面 1 /3~ 1 /2,淡棕色或
淡红棕色 ,纤维性 ,具明显放射状纹理和导管孔。 质硬 ,气微 ,味涩。
2. 2 华东葡萄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 ,直径 0. 3~ 3. 5 cm。表面灰褐色 ,有扭曲的纵皱纹 ,栓
皮菲薄 ,呈剥离状。 切面皮部极薄 ,木部淡棕色或淡红棕色 ,纤维性 ,具明显放射状纹理和
导管孔。 质硬 ,气微 ,味涩。
3 组织显微特征
3. 1 蛇葡萄 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 ,切向延长。皮层较窄。韧皮射线常弯曲。形成层明
显 ,为多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木化。薄壁细胞和
木纤维胞腔内均含淀粉粒。皮层和韧皮部区域分布有粘液细胞 ,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薄壁
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见图 1。
A                 B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韧皮射线  5.形成层  6.木射线  7.木质部  8.韧皮纤维束
图 1 蛇葡萄根 ( A)及华东葡萄根 ( B)横切面简图
3. 2 华东葡萄 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 ,切向延长。皮层极窄。韧皮射线短而少弯曲。形
成层明显 ,为多列扁平细胞。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木化。薄壁细胞内含淀
粉粒。 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和木质部的木射线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见图 1。
4 理化鉴别
4. 1  取粉末 1 g,各加甲醇 20 ml回流 1 h,放冷 ,过滤。各取滤液 1 ml,各加镁粉少许及
盐酸 5滴 ,加热数分钟 ,蛇葡萄显红色 ,华东葡萄显棕色。
4. 2  取 4. 1项下余下的甲醇液浓缩至 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各 6μl点于同一硅胶 G板上。 展开剂为苯∶甲酸乙酯∶甲酸 ( 75∶ 24∶ 1) ,展开 ,取出 ,晾干 ,
分别于日光和紫外光灯 ( 365 nm)下检视 ,薄层色谱图显示蛇葡萄与华东葡萄的斑点有较大差异。 见图 2、图 3。
4. 3  取 4. 2项下余下的浓缩液 ,各加
甲醇 10 ml溶解 ,再加石油醚 ( 60~
90℃ ) 10 ml进行萃取 ,分取甲醇液 ,另
器收集 ,分取醚液浓缩至 2 ml,作为供
试品溶液 ,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溶于石
油醚成 1 mg /ml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供试品溶液各 10μl,对照品液 2μl,供试品液各 10μl加对照品液 1μl,
点于同一硅胶 G板上。 分别用展开剂
(Ⅰ )甲苯∶醋酸乙酯 ( 9∶ 3) , (Ⅱ )苯∶
乙醚∶甲醇 ( 10∶ 2∶ 1)展开 ,取出 ,晾
干 ,分 别喷以 10%硫酸 乙醇 液 ,于
105℃烘箱中烘至显色 ,置紫外光灯
( 365 nm)下检视。二者用二种展开剂展
开后的薄层色谱显示在齐墩果酸相应
位置上均有斑点 ,供试品加对照品展开
后的斑点不分离 ,表明均含有齐墩果
酸。见图 4、图 5。
4. 4  取 4. 3项下余下的甲醇液 ,各精
密吸取 1 ml,置 500 ml量瓶中 ,用甲醇
稀释至刻度 ,做紫外分光光度。 蛇葡萄
在 280 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 ;华东葡
萄在 284 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 见图
6。
·675·
LISHIZHEN M EDICIN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3 VOL. 14 NO. 11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第 14卷第 11期
收稿日期: 2003-04-16; 修订日期: 2003-09-30
作者简介:李 林 ( 1961-) ,女 (汉族 ) ,山西太谷人 ,现任山西省中医药研
究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主要从事药物调配与管理工作 .
制剂与炮制 复方泽丹活血降脂胶囊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李 林 , 李祖贵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 制备复方泽丹活血降脂胶囊并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 建立鉴别等质控方法 ,用该制剂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
疗。 结果: 该制剂质量稳定 ,经 45例临床使用 ,总有效率达 91. 1%。 结论: 该药对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复方泽丹活血降脂胶囊 ; 制备工艺 ; 高脂血症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3) 11-0676-01
  复方泽丹活血降脂胶囊主要由泽泻、丹参等中药组成 ,具有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降低血脂 ,对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各种心脑血
管病的防治 ,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处方及制备工艺
1. 1 处方 泽泻 30 g ,丹参 30 g ,黄芪 20 g ,山楂 25 g ,茵陈 20 g ,
决明子 20 g ,川芎 10 g ,荷叶 10 g。
1. 2 制备工艺 以上 8味 ,取川芎、 1 /2量丹参粉碎成细粉备用。
其余 6味及所剩丹参加水煎煮 ,每次 1. 5 h ,合并煎液、过滤 ,滤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 32( 80℃ )的稠膏 ,加入上述细粉、拌匀、烘
干 ,粉碎成细粉 ,装入胶囊 ,即得。
2 质量控制
2. 1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 ,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 ,味微苦。
2. 2 检查 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
2. 3 鉴别 取本品 4 g,加石油醚 ( 60~ 90℃ ) 10 ml,时时振摇 ,浸
渍 4 h,过滤 ,滤液浓缩至 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
材 0. 3 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1]试验 ,吸取上
述两种溶液各 10 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正己烷 -
醋酸乙酯 ( 9∶ 1)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灯 ( 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
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 临床资料
3. 1 病例选择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45例 ,全部病例诊断标准依
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其中男性 27例 ,女性 18例 ,年龄 ( 48
± 8)岁。
3. 2 治疗方法 每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2周及治疗期间 ,停用所
有对血脂有影响的药物 ,并保持原有饮食、起居习惯。 口服 4粒 /
次 , 3次 /d, 30 d为 1疗程 ,观察 2个疗程。
3. 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分为 4级 ,即:
3. 3. 1 临床控制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各项化验检
查恢复正常。
3. 3. 2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血脂检查: TC下降≥
20% , TG下降≥ 40% , HDL- C上升≥ 0. 26 mmol /L。
3. 3. 3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血脂检查: 20% < TC下
降≥ 10% , 40% < TG下降≥ 20% , 0. 26 mmol / L < HDL- C上升≥ 0. 104 mmol /L。
3. 3. 4 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血脂检测未
达以上标准者。
3. 4 临床观察结果 见表 1。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 TC, TG较治疗
前均有明显下降 (P < 0. 01) , HDL- C明显上升 (P < 0. 05)。临床
观察结果:显效 17例 ,有效 24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1. 1%。
表 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mmol· L-1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C 6. 65± 0. 60 4. 92± 0. 96
TG 2. 89± 0. 51 1. 57± 0. 44
HDL- C 1. 25± 0. 20 1. 79± 0. 37
·676·
时珍国医国药 2003年第 14卷第 11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 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3 VO L. 14 NO.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