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梨枝屑栽培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全 文 :EDIBLE FUNGI食用菌 2009(2)
针对贵州省内尚无杏鲍菇栽培,福泉市双谷村万亩梨园,
每年冬季都有大量修剪的梨枝条被废弃或燃烧而未转化为经
济效益这一现实。 采用梨树木屑为主要栽培料进行杏鲍菇栽
培试验,以期为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栽培食用菌
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杏鲍茸 2 号,引自山东省金乡县安慧真菌研
究所。
1.2 供试栽培料配方 试验设计 4 个栽培料配方。 CK:玉米
芯 94%,玉米粉 5%,蔗糖 1%,石膏 1%,石灰 1%,pH 7.5;①:
梨树木屑 78%,玉米芯 15%,玉米粉 5%,蔗糖 1%,石膏 1%,
石灰 1%,pH 7.5;②:梨树木屑 65%,玉米芯 27%,玉米粉 5%,
蔗糖 1%,石膏 1%,石灰 1%,pH 7.5;③:梨树木屑 50%,玉米
芯 42%,玉米粉 5%,蔗糖 1%,石膏 1%,石灰 1%,pH 7.5。
1.3 试验方法及地点
1.3.1 拌料装袋灭菌 于 2007 年 5 月 24 日, 在贵州大学园
艺实验室将梨树枝条和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后, 分别按配方
比例称取栽培料, 拌料均匀后用 45 cm×17 cm×0.05 cm 的聚
丙烯袋装料,调节含水量为 60%~65%。 每袋装干料 450 g,灭
菌采用电热高压卧式灭菌锅灭菌, 压力 0.15 MPa, 温度为
120℃,灭菌 2 h。
1.3.2 接种、发菌管理 于 5 月 26 日,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
件下接入菌种,每个处理接种 10 袋,3 次重复。 接种好的培养
袋立即移入发菌室培养,温度控制在 25~27℃,湿度为 60%~
70%,遮光培养,待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出菇房。
1.3.3 出菇管理 当菇蕾形成至米粒大小, 淡灰色即进行出
菇管理。控制菇房温度为 12~16℃,相对湿度 85%~95%。子实
体生长和发育阶段均需要光照,以 500~1 000 lx 为宜,每天通
风 1~2 次, 保持出菇房空气新鲜, 有利于子实体的正常发
育。 观察记载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同时对产量表
现最好的配方进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成分测定
分析。
1.3.4 采收及性状测定 在出菇期掌握菌盖平整、孢子尚未
弹射时采收。 每次采菇时分别测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
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直径、 菌盖直径及单个子实体重量等性
状。 单个子实体重量的测定是 :按大、中、小不同形态的菇体
分别采 10 朵进行称重 ,并计算其平均值 ,得出单个子实体
重量。
1.4 测定项目 ①各处理杏鲍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菌盖纵横
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粗度、色泽及感官、平均单菇重、
产量)。 ②蛋白质、粗纤维、多糖、脂肪的测定及水解氨基酸含
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由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配方子实体生长情况分析 通过 F 测验及多重比较
表明:配方①、配方②中的菌盖直径与 CK 之间的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而配方③与 CK 间达显著差异(表 1)。
配方③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及菌盖直径较整齐,子实体
的长势好,单菇重较高与对照(玉米芯栽培料)的处理较接近,
配方①、配方②、配方③最大菌柄直径与 CK 之间的差异达极
显著水平。 配方①、配方②单菇重与 CK 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
水平,配方③与 CK 间达显著差异。
配方①、 配方②、 配方③的单菇重分别比对照下降
20.10%、15.01%、6.70%,这表明随梨枝条木屑量的增加,对杏
鲍菇子实体单菇重具有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与玉米芯营养成
分更利于杏鲍菇菌丝吸收有关。 各配方子实体菌柄长度差异
不显著。
从充分利用梨枝条的角度来看, 配方③与对照差异不是
很大,是一个比较好的配方。
2.2 梨枝屑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某些营养成分分析 杏鲍
菇是一种珍稀的天然保健食品。其蛋白质、粗纤维和真菌多糖
等物质,对提高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具有很
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据测定(俞苓),杏鲍菇子实体干品中含
蛋 白 质 27.30% ,
表 1 各配方子实体性状及单菇重
收稿日期:2008-07-31
项目来源: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黔科合 NY[2008]3032;贵州
省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 JY 字(2OO6)3008];贵州大学 SRT 项目。
梨枝屑栽培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徐彦军 安华明 杨 方 沈美玲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
摘 要 采用梨枝屑为主要栽培料,研究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杏
鲍菇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对梨枝屑栽培的杏鲍菇某些
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配方③(梨树木
屑 50%,玉米芯 42%,玉米粉 5%,蔗糖 1%,石膏 1%,石灰 1%,
pH:7.5)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较高;梨枝屑栽培的杏鲍
菇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多糖、脂肪含量较高,水解氨基酸及
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
关键词 杏鲍菇 梨枝屑 生长 营养成分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9)02-0026-02
配方
菌盖
直径/cm
最大菌柄
直径/cm
菌柄
长度/cm
菇丛
大小
每丛
菇数/个
单菇
重 /g
CK 5.19aA 3.26aA 4.8 大 2.8 37.3aA
① 4.84cC 2.28dD 4.3 小 2.4 29.8dB
② 4.93cBC 2.46cC 4.6 中 2.5 31.7cB
③ 5.05bAB 2.87bB 4.7 大 2.7 34.8bA
(下转 P33)
26- -
EDIBLE FUNGI食用菌 2009(2)
* 参照文献[1]。
脂肪 2.16%,粗纤维 14.90%,真菌类多糖 31.20%。由表 2 对比
看出,用梨枝条木屑栽培杏鲍菇,其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有所降
低,但与蔬菜相比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达 11.8%;其粗
纤维含量也降低了一半,口感变得更嫩滑一些;脂肪含量大致
相近, 比较符合现代科学膳食的标准; 其粗多糖含量增加了
10%,可作为能量型营养物质的来源,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有促进作用。
2.3 梨树木屑栽培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 表 3
中可见,用梨树木屑栽培杏鲍菇,其水解氨基酸种类齐全、丰
富,含量较高。水解氨基酸总量合计:9 909(mg/100 g)。其中,必
需氨基酸含量占 39.04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 60.955%,是
比较符合人体营养需要的保健食品。
其中药效氨基酸含量占 73.277%,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鲜味氨基酸含量占 13.877%,甜味氨基酸含量占到 18.801%,
这决定了杏鲍菇具有较好的鲜香味,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3 结论与讨论
3.1 在梨树木屑为主料的栽培料中, 随梨树木屑量的增加,
单菇重减少, 这可能是与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的营养比梨树
木屑栽培料更有利于杏鲍菇菌丝吸收有关。
3.2 在 3 个配方中,配方③(梨树木屑 50%,玉米芯 42%,玉
米粉 5%,蔗糖 1%,石膏 1%,石灰 1%,pH:7.5)的菌柄直径、
菌柄长度及菌盖直径较整齐,子实体的长势好,产量较高与对
照(玉米芯栽培料)较接近,从充分利用梨枝条的角度来看,在
生产上可与玉米芯搭配使用。
3.3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如果人体
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机体
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2]。试验结果可看出,梨树木屑
栽培的杏鲍菇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 其
中,药效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非常丰富,它们分
别占水解氨基酸总含量的 73.277%、13.877%和 18.801%,具
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俞 苓,刘民胜,陈有容. 杏鲍菇子实体和菌丝体营养成分的比
较[J]. 食用菌,2003(2):5.
[2] 余传隆.氨基酸与人类健康[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21(4):
4-8.
表 2 梨枝屑栽培料杏鲍菇子实体某些营养成分测定值
营养成分 粗多糖/% 脂肪/% 粗纤维/% 蛋白质/%
梨枝屑栽培子实体 41.30 2.80 7.80 11.8
检测值 * 31.20 2.16 14.90 27.30
表 3 梨树木屑栽培料杏鲍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测定值(mg/100g)
必需氨基酸 含量 非必需氨基酸 含量
赖氨酸 Lys* 525 精氨酸 Arg* 1055
苏氨酸 Thr* 739 丙氨酸 Ala^ 585
缬氨酸 Val* 576 甘氨酸 Gly* ^ 567
亮氨酸 Leu* 843 丝氨酸 Ser^ 711
异亮氨酸 Ile* 498 脯氨酸 Pro 942
蛋氨酸 Met* 175 组氨酸 Ser* 395
苯丙氨酸 Phe* 513 谷氨酸 Glu*# 840
天门冬氨酸 Asp*# 535
胱氨酸 Cys 86
酪氨酸 Tyr 324
注:* 为药效氨基酸,^ 为甜味氨基酸,# 为鲜味氨基酸。
3.2 从栎松口蘑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干重两方面综合选出
两个组合 A2B1C1D1和 A2B2C1D2。
3.3 综合栎松口蘑菌丝速度和菌丝干重两方面考虑,笔者认
为组合 A2B2C1D2 组合, 更有利于在为缩短栎松口蘑生产周
期的栽培中应用, 而更适合于以获取菌丝体为目的的发酵
工程中。
参 考 文 献
[1] 弓明钦,陈 羽,王风珍.松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2] 全雪丽,博伟杰,吴基日.长白山区栎松口蘑菌丝分离及纯培养
初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6(6):1-2.
[3] 全雪丽,博伟杰,吴基日.栎松口蘑组织分离优选部位试验初探
[J].中国食用菌,2005(5) :19-20.
[4] 全雪丽,吴基日,傅伟杰.不同培养基及温度对栎松口蘑菌丝生
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6(1):55-56.
表 4 不同配方对菌丝干重的影响
配方 A B C D 菌丝干重/g 平均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① 1 1 1 1 0.2244 0.2168 0.2074 0.2162 a AB
② 1 2 2 2 0.1762 0.1986 0.1787 0.1845 abc ABCD
③ 1 3 3 3 0.1477 0.1406 0.1035 0.1306 d D
④ 2 1 2 3 0.1304 0.1420 0.1346 0.1357 d D
⑤ 2 2 3 1 0.2046 0.1988 0.1749 0.1928 ab ABC
⑥ 2 3 1 2 0.2373 0.2234 0.2121 0.2243 a A
⑦ 3 1 3 2 0.1858 0.1317 0.1761 0.1645 bcd BCD
⑧ 3 2 1 3 0.1757 0.1273 0.2015 0.1682 bcd BCD
⑨ 3 3 2 1 0.1377 0.1910 0.1123 0.1470 cd CD
Ⅰ 0.5313 0.5164 0.6087 0.5560
T=1.5638
Ⅱ 0.5528 0.5455 0.4672 0.5733
Ⅲ 0.4797 0.5019 0.4879 0.4345
K1 0.1771 0.1721 0.2029 0.1853
K2 0.1843 0.1818 0.1557 0.1911
K3 0.1599 0.1673 0.1626 0.1448
R 0.0244 0.0145 0.0472 0.0463
表 5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 值
显著水平
0.05 0.01
处理间 0.0269 8 0.0034 5.948** 2.51 3.71
处理内 0.0102 18 0.0006
总变异 0.0371 26
!!!!!!!!!!!!!!!!!!!!!!!!!!!!!!!!!!!!!!!!!!!!!!!!
(上接 P26)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