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绿豆皮中抗氧剂的初步研究



全 文 :2000年 4月
第 15卷第2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ol.15 ,No.2
Apr.2000
绿豆皮中抗氧剂的初步研究
程 霜 杜凌云 王 勇 刘军海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 ,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 利用甲醇从绿豆皮中提取出天然抗氧化成分-黄酮类物质 ,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条件在甲醇浓度
为75%,回流提取2h ,黄酮得率最高 ,为每 100g绿豆皮中含黄酮类化合物 1.32g(以没食子酸计)研究表明乙酸
乙酯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同时 ,利用聚酰胺层析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 3个主要组分 ,通过理化
性质和光谱分析 ,初步确定 3个组分分别为 3 ,5 ,7 ,3 ,4 —五羟基黄酮醇 、3 ,6 ,7 ,3 ,4 —五羟基黄酮醇或 3 ,7 ,
8 ,3 ,4 —五羟基黄酮醇和 5 ,7 —羟基双氢黄酮或是它们的衍生物 。
关键词 绿豆皮 黄酮体 黄酮醇 双氢黄酮 抗氧化活性
0 前言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茎 、叶 、花 ,各种水果 、蔬
菜及粮食作物广泛存在的天然物质 。我国民间常用
含黄酮类的植物作中草药用 ,研究表明 ,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抗溃疡 、解毒 、利尿和预防冠心病及降血脂等
调节血管渗透性的类维生素 P 的功能〔1 , 2〕 ,如芸香甙
(Rutin)、橙皮甙(Hesperidin)等和抗菌 、消炎 、清热 、泻
火功效〔3〕 ,如黄芩甙(Baicalin)及镇痛和雌性激素特
点 ,还有抑制肿瘤作用〔4〕 ,如牡荆素(Vitexin),同时各
种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成份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氧
化剂 ,具有潜在的抗氧化能力〔5 ~ 7〕 ,随着人们对食用
油脂感官质量要求的提高 ,油脂经精炼处理后 ,自身
所含的天然抗氧化成份基本被除去 ,一些高效的人工
合成抗氧剂(如 BHA , BHT , TBHO ,PG 等)应运而生 ,
虽然抗氧化效果很好 ,但又引起一些有关安全性问题
的争论〔8〕 ,黄酮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剂 ,安全 、高效 ,能
有效地防止油脂及其制品氧化和酸败 ,保证含油食品
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 、延长保存期而受到了科学工
作者的青睐 ,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成为油脂行业的一
个研究方向〔9 , 10〕 。
绿豆是一种药食同源 、深受人们欢迎的食物 ,具
有清热 、解毒 、泻火 、明目之功效〔11〕 ,全国各地广为栽
收稿日期:1999-06-16
程霜:男 , 29岁 ,硕士 ,讲师 ,油脂工程专业
培 ,产量颇高。生产绿豆淀粉粉皮过程中产生相当量
的绿豆皮 ,绿豆皮中富含高效抗氧化成份 ,研究表明
为黄酮类化合物 ,其抗氧化能力很强 。我们对此类化
合物进行了初步探讨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绿豆皮:本地产。
猪脂:湿法熬制。
脂肪酸组成:软脂酸 27.29%,硬脂酸 16.47%,
油酸 39.79%,亚油酸 12.87%。
1.2 实验试剂
没食子酸 、甲醇 、乙酸乙酯 、正丁醇 、氯仿 、石油
醚 、无水碳酸钠 、无水三氯化铝.无水醋酸钠 、盐酸 、硼
酸 ,均为国产分析纯。
福林-酚试剂 2.0N(自配)。
甲醇钠(自配);TBHO:广州泰邦公司。
α-生育酚:德国 E.Merck公司。
高效硅胶试剂板 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 。
层析用聚酰胺:上海试剂公司。
1.3 实验设备
Shimadzu UV-365 型双光束紫外可见近红外分
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制作所;
722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
三用紫外灯:上海市顾村光电仪器厂 。
1.4 实验方法
1.4.1 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绿豆皮经粉碎机粉碎后过 40目筛 ,用不同浓度
的甲醇回流两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用 2%的明胶吸
附蛋白质等杂质 ,离心过滤 ,减压浓缩成膏状物 ,回收
甲醇;膏状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萃取油溶性成
份及色素 ,用比色法〔15〕测定萃取液中黄酮类物质的
含量 ,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萃取液再用乙酸乙酯和
正丁醇分步萃取 ,得部分萃取液 ,乙酸乙酯层用 5%
的Na2CO3 溶液萃取除去其中的酸性成份 ,碱水溶液
用浓HCl调节至 pH5 ~ 6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 ,萃取
物减压浓缩后经聚酰胺干柱层析 , CHCl3 -MeOH
(100:20)洗脱 ,用高效硅胶薄板检测 ,合并相同部分 ,
得3个主要组分带 A 、B 、C;带 A 经 MeOH 洗脱后浓
缩 ,再用CHCl3-MeOH(100∶6)展层得 3个组分 ,其中
主要组分用 CHCl3-MeOH(100∶3)洗脱后浓缩 ,MeOH
-H2O结晶 ,薄层检测为单组分 I;B组分洗脱后再用
CHCl3-MeOH(30∶70)洗脱 ,高效薄板层析得组分 II:
C组分用 MeOH 洗脱 ,得单一组分 III 。
1.4.2 混合物的初步分离〔12〕
乙酸乙酯层萃取物 ,用 CHCl3 -MeOH-EtOAc-
Et2CO(15∶1∶5∶1)和 CHCl3-MeOH-EtOAc(2∶1∶1)为
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 ,紫外灯观察 。
1.4.3 乙酸乙酯层萃取物抗氧化性能测定
60℃烘箱氧化法〔13〕:称取 20g 猪脂于 10cm 培养
皿中 ,于 60℃烘箱中恒温氧化 ,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测
定其氧化值。
1.4.4 结构的初步鉴定
取层析分离的样品 ,根据文献〔14〕取一定的黄酮
用甲醇溶解后 ,紫外光(365nm)下显色 ,添加盐酸 、镁
粉 、甲醇钠 、乙酸钠 、硼酸 、三氯化铝进行初步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15〕
要测定绿豆皮中黄酮化合物的总量及提取率 ,要
求有相应的工作曲线 ,准确称取没食子酸 0.0100g 定
容100ml ,分别吸取 0.1ml ,0.2ml ,0.6ml ,0.8ml ,1.0ml
于50ml比色管中 ,然后依次加入 0.2N的福林-酚试
剂乙 1ml ,摇匀 ,5min后 ,再加入福林-酚试剂甲 1ml ,
蒸馏水定容至 50ml ,摇匀 ,室温显色 1h ,以蒸馏水为
参比在λ=640nm下测定其吸光值 ,以没食子酸浓度
C(mg/ml)对吸光度A 作图得工作曲线:A=0.2709C
-3.627×10-2 r2=0.9991
总黄酮含量由最适甲醇浓度下所得的萃取物确
定 。
2.2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

图 1 甲醇浓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 1所示 ,黄酮提取率在低浓度甲醇溶液范围
内随甲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到浓度 75%时提取率
最大 ,浓度再升高提取率又有所下降 ,可能是绿豆皮
中含有水溶性黄酮成份和不溶于水的醇溶性游离黄
酮甙所致 ,故选择提取液甲醇浓度为 75%,提取 2h ,
以获取最大提取率 ,实验结果表明绿豆皮中黄酮类化
合物含量为 1.32%(以没食子酸计)。
2.3 黄酮混合物的初步定性鉴定
图 2 混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图
由图 2可知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多半有显
色反应 ,乙酸乙酯萃取物在紫外光(365nm)下呈深紫
色 ,经 NH3处理后紫外观察显黄绿色 ,样品中直接加
入盐酸颜色无变化 ,基本可以排除儿茶素 、花青素 、橙
酮等成分的可能;遇盐酸-镁粉呈红色反应;紫外吸
收为UVλmaxMeOH :258 ,272(肩),338(肩),376nm ,(图 2)
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 。
2.4 绿豆皮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性能
41第 15卷第 2 期              程 霜等 绿豆皮中抗氧剂的初步研究             
图 3 乙酸乙酯萃取物与维生素E 、TBHQ 的抗氧化性能比较
由图 3可知 ,绿豆皮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
抗氧化性能 ,0.03%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性优于相
同浓度的维生素 E ,略低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 TBHQ ,
一般认为黄酮体的抗氧化包括:淬灭超氧离子 、羟自
由基 、单线态氧 、螯合金属离子及吸收紫外线
等〔1 ,5 ,16 ,17〕 。
2.5 组分结构的初步定性鉴定
图 4 组分 I的紫外光谱
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量最多的组分 I 遇盐酸-
镁粉显红色 , 紫外光谱吸收 UV:λmaxMeOH ;255 , 272
(肩),296(肩),374 ,示黄酮醇类化合物;加甲醇钠后
带 I速减弱 ,示有 3 ,3 或 3 ,3 ,4 位羟基取代 ,带 I由
344红移到 401nm ,红移 57nm ,示有 4 -羟基 ,同时出
现327nm 新吸收峰 ,示有游离的 7-位羟基取代;加
入醛酸钠后带 II红移 8nm ,也示有 7-位羟基取代 ,
再加入硼酸带 I 较甲醇测得的紫外光谱红移 30nm ,
说明 B环含有邻二羟基 ,即 3 ,4 邻二羟基;加入Al-
Cl3 ,带 I红移 83nm ,再加入盐酸带 I紫移 32nm ,也表
明 B环含有邻二羟基 ,并提示含有 5-位羟基 ,综合
分析结果(图 4),该组分母核为 3 , 5 , 7 ,3 ,4 -五羟
基黄酮醇。
图 5 组分 II的紫外光谱
组分 II 遇盐酸 -镁粉呈红色 ,紫外光谱吸收
UV:256 ,270(肩), 338(肩)372nm 显示为黄酮醇类化
合物 ,加入甲醇钠后带 I迅速减弱 ,有 3 ,3 或3 , 3 ,4
-位羟基取代 ,同时出现 329nm 新吸收峰;加入醋酸
钠后带 II显著减弱 ,且红移 12nm ,示有 7-位羟基取
代 ,表明A环中有邻二羟基存在 ,且不存在 5位羟基;
加入NaOAc-H3BO4后 ,带 I 红移 18nm ,表明 B 环有
邻二羟基 ,带 II红移 15nm ,说明A环有 6 ,7或 7 ,8位
羟基 ,加入AlCl3和盐酸后 ,带 I 红移 65nm ,再加入带
I紫移 13nm ,综合分析结果(图 5),该组分母核为 3 ,
6 ,7 ,3 ,4 -五羟基黄酮醇或 3 , 7 ,8 , 3 , 4 -五羟基
黄酮醇 。
图 6 组分 III 的紫外光谱
组分 III 遇盐酸 -镁粉显紫红色 , 紫外吸收
UVλmaxMeOH:287 ,328nm(肩),无带 I吸收 ,示双氢黄酮
类化合物 ,加入甲醇钠后 ,出现 401nm新吸收峰 ,带 II
42                       中国粮油学报               2000年第 2 期
红移 40nm ,示有 5 ,7-位羟基取代 ,加入醋酸钠 ,带 II
红移 32nm ,也示有 5 ,7-位羟基取代 ,加入氯化锶 ,未
见有棕色沉淀 ,表明无邻羟基结构(图 6),该组分母
核为 5 ,7-二羟基双氢黄酮 。
3 小结
3.1 绿豆皮中富含高效抗氧化成分 ,研究表明为黄
酮类化合物 ,其抗氧能力很强;绿豆皮黄酮类作为一
种天然抗氧剂 ,安全 ,高效 。
3.2 本文只对绿豆皮中黄酮类成份的 3个主要单体
结构作了初步探讨 ,其精细结构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1〕Katan.M.B Flavonoids and Heart Disease.Am.J.Clin.Nutr
1997 , 65:1542-1543
〔2〕Hertog.M.G.Land P.C.H Hollmann Dietary Antioxidative
Flavonoid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Lancet 1993 ,
342:1007-1011
〔3〕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中心情报站.植物药有效成份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 465-483
〔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
分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3 , 319-327
〔5〕Hus Qin S.R, J.Cillard and P.C.cillard.Hydroxyl Radical Scav-
enging Activity of flavonoids , lbid 1987 , 26:2487-2491
〔6〕Robak.J and R.J.Grgglewesik.Flavonoids as Scavengers of Su-
peroxide Anion , Biochem.Pharmacol 1988 , 37:837-841
〔7〕Hsieh.R.J.G.Kinsella.Antioxidant:Flavonoids in Adv.Food.
Nutr.Res 1989 , 33:233-241
〔8〕Branen , A.L.Toxic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BHA and BHT.J.
Am.Oil.Chen.Soc 1975 52:59-62
〔9〕Pin -Der Duh , Dong-Bor Yeh and Gow Chin Yen , Extraction
and ldentification of an Antioxidative Components from Peanut
Hull.J.Am.Oil.Chem.Soc 1992 68:814-818
〔10〕Steven L.Richheimmer , Mattew W.Bernart , Greg A.king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Lipid -Soluble Phenolic Dietary from
Rosemary.J.Am.Oil.Chem.Soc 1996 , 73:507-514
〔1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上册)1988 , 808
〔1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 , 薄层层析及其在中草
药分析中的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217
〔13〕王洪新 , 汤逢 , 裘爱泳忍冬叶中抗氧成分的研究 , 食品与
发酵工业 , 1988 , 4:21-31
〔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物室编译.黄酮体化合物
定性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465-863
〔15〕Singleton.V.L and J.A.Rossi.Jr , Colorimeter of Phenolics with
Phosphomolybdicphosphotungstic Acid Reagent.Am.J.Enol.
Vitic 1965 , 16:144-158
〔16〕Mahgoub S.E , Inhibition of the Peroxidant Activity of Copper by
Primary Antioxidants in Lard.Food Chem 1985 , 16:97-101
〔17〕 Takahama U , Hydrogen Peroxide Dependent Qxidation of
Quercetin by intact Spinach Chloroplasts.Plant.Physiol 1984
74:852-857
Primary Study on Antioxidants in Mungbean Skin
Cheng Shuang Du Lingyun Wang Yong Liu Junha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Liao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Shan dong Liao cheng 252059)
Abstract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skin of mungbean with methanol.The maximum recovery of flavonoid
was 1.32%(GAE)under the following optimum condi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anol ,75%;treatment time , 2h.The an-
tioxid ation of the extract with ethyl acetate was also studied and resulted positively.In addition , three component flavo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s 3 , 5 ,7 , 3 ,4 -
pentahydroxy-flavonol ,3 ,6 ,7 ,3 ,4 or 3 ,7 ,8 ,3 ,4 -pentahydroxy-flavonol and 5 , 7-dihydroxy -flavanone or their
derivatives respectively.
Key words mungbean skin , flavonoids , flavonol , flavanone , antioxidative activity.
43第 15卷第 2 期              程 霜等 绿豆皮中抗氧剂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