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苏州洞庭山枇杷品种果实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全 文 :郄红丽,王 镇,黄颖宏. 苏州洞庭山枇杷品种果实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182 - 185.
doi:10. 15889 / j. issn. 1002 - 1302. 2015. 04. 065
苏州洞庭山枇杷品种果实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郄红丽1,王 镇2,黄颖宏1
(1.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推广中心,江苏苏州 215107;2.苏州大学园艺系,江苏苏州 215123)
摘要:以苏州洞庭山的 14 个枇杷品种成熟果实为材料,对果实的感官品质、物理性状和果实的内在营养品质进行
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洞庭山栽培的枇杷品种果实多为扁圆形,占 66. 67%;果实锈斑中等的占 46. 67%;可食率低的
种质占 46. 67%;可溶性固形物高的种质占 79. 90%,含量低的占 6. 67%;维生素 C含量及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较稳定,
其中以长柄照种果实的维生素 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
关键词:枇杷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苏州
中图分类号:S667. 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5)04 - 0182 - 03
收稿日期:2014 - 05 - 14
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SYN201216)。
作者简介:郄红丽(1976—),女,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常绿果
树种质资源评价工作。Tel:(0512)66282012;E - mail:qhlhyh@
163. com。
通信作者:黄颖宏,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常绿果树种质资源评价工
作。E - mail:hyhong1975@ 126. com。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原产我国,其果
实鲜食品质佳,甜酸适度,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苏州
洞庭山地区为我国白沙枇杷的重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本
试验主要对苏州洞庭东山、西山栽培的 14 个枇杷品种的果实
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苏州主要枇杷品种果实
性状的分布情况,旨在对苏州地区主要枇杷品质现状作系统
研究,为今后枇杷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于 2009 年 5—6 月进行,供试 14 个枇杷品种见表 1。
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发育
正常的各枇杷品种果实,立即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果实采
集地点为洞庭东山、西山以及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1. 2 方法
1. 2. 1 果实感官性状鉴定 参照《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和数据标准 》[1]和《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枇
杷》[2]的评价方法对枇杷果实进行鉴定。
1. 2. 2 果实物理性状的测定 选择各品种果实 10 个,用游
标卡尺测定果肉厚度以及果实的纵径和横径;电子天平测定
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并记录果实种子数[3]。
1. 2. 3 果实品质相关化学指标的测定及统计 选取各品种
枇杷果实 10 个,称取总质量及果皮、种子、心皮和萼筒等不可
食用部分的质量,计算可食部分 (果肉)占果实总质量的百分
率,以%表示[4]。以手持测糖仪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维生素含量的测定采用 2,6 -二氯靛酚滴定法,可滴定
酸含量测定采用 NaOH滴定法[5]。采用 DPS和 Excel 软件进
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果实感官性状的鉴定和分析
14 种枇杷果实性状的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 1 和表 2
所示。供试 14 种苏州枇杷果实中,外观色泽以黄白色最多,
占 57. 14%,分别为西山鸡蛋白、荸荠种、软条白沙、美玉、高
粱姜、铜皮、冠玉、白玉等;黄色和淡黄色的较少。该性状供试
样本的变异系数为 76. 92%,离散程度较高。果肉色泽以黄
白色最多,占供试种质的 64. 29%,有荸荠种、西山青种、软条
白沙、高粱姜、铜皮、东山鸡蛋白、冠玉、白玉;果肉黄色的为美
玉;其余的橙黄色占 14. 29%,淡黄色占 21. 43%;该性状的变
异系数为 66. 24%。
从表 2 可以看出,苏州大部分枇杷的绒毛较少,占鉴定总
数的 57. 14%,分别有荸荠种、软条白沙、高粱姜、冠玉、茂木、
青种、美玉、长柄照种、短柄照种等;21. 43%的品种无绒毛,有
铜皮、大红沙、鸡蛋白(东山),这一类枇杷外观评价极高,有
很高的商品价值;另有 7. 14%枇杷绒毛多,如白玉。
锈斑有无和多少是一项影响枇杷商业品质的重要外观性
状。在供试品种中,50%有中等锈斑,分别有鸡蛋白(西山)、
荸荠种、青种(西山)、软条白玉、鸡蛋白(东山)、冠玉、茂木;
21. 43%的品种锈斑均有较多,如长柄照种、短柄照种等,外观
较差。该性状变异系数为 87. 81%,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在果实形状方面,供试的 14 个苏州地区枇杷品种,果实
以扁圆形品种居多,分别有西山鸡蛋白、青种变异株、青种、美
玉、铜皮、东山鸡蛋白、冠玉、白玉、长柄照种、短柄照种,占鉴
定总数的 64. 29%;其余有 4 个为倒卵形,但荸荠种为圆形。
性状离散程度低,变异系数为 70. 71%。
由表 1、表 2 可见,枇杷果基的多样性丰富,供试品种在
各果基类型中都有分布且分布较为均匀。其中西山鸡蛋白、
青种等为平广型,青种变异株、荸荠种等为钝圆型,软条白沙、
高粱姜等为尖峭型,美玉、茂木等为斜肩型,变异系数为
31. 94%。果顶钝圆型和尖峭型较多,均占鉴定总数的
42. 86%,平广型品种最少,为 14. 29%,该性状变异系数为
40. 41%,性状分布较为均衡。萼片和萼孔变异性低,无性状
—281—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4 期
表 1 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感官品质
品种 外观色泽 绒毛多少 锈斑 果形 果基 果顶 萼片 萼孔 剥皮难易 果肉色泽 风味
西山鸡蛋白 黄白 中等 中等 扁圆 平广 平广 平展 开张 易 淡黄 酸甜适中
荸荠种 黄白 少 中等 圆 钝圆 钝圆 平展 开张 易 黄白 甜多酸少
青种 黄色 中等 中等 扁圆 平广 钝圆 平展 开张 较易 黄白 酸甜适中
软条白沙 黄白 少 中等 倒卵圆 尖峭 尖峭 平展 开张 较易 黄白 甜多酸少
美玉 黄白 少 均有 扁圆 斜肩 尖峭 平展 开张 较易 黄白 酸甜适中
高粱姜 黄白 少 均有 倒卵圆 尖峭 尖峭 平展 开张 较易 黄白 甜
铜皮 黄白 无 均有 扁圆 钝圆 钝圆 平展 开张 难 黄白 甜
大红沙 黄色 无 均有多 倒卵圆 钝圆 钝圆 平展 开张 难 橙黄 酸甜适中
鸡蛋白 淡黄 无 中等 扁圆 平广 钝圆 平展 开张 较易 黄白 酸甜适中
冠玉 黄白 少 中等 扁圆 平广 平广 平展 开张 较易 黄白 酸甜适中
茂木 橙黄 少 中等 倒卵圆 斜肩 尖峭 平展 开张 较易 橙黄 酸甜适中
白玉 黄白 多 少 扁圆 平广 钝圆 平展 开张 易 黄白 甜多酸少
长柄照种 橙黄 较少 均有多 扁圆 斜肩 尖峭 平展 开张 较易 淡黄 酸甜适中
短柄照种 橙黄 较少 均有多 扁圆 斜肩 尖峭 平展 开张 较易 淡黄 酸甜适中
表 2 果实感官性状分级和多样性
性状
各级所占比例(%)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6 级
平均级值
变异系数
(%)
外观色泽 57. 14 14. 29 21. 43 7. 14 0. 00 0. 00 1. 79 76. 92
绒毛 21. 43 57. 14 14. 29 7. 14 0. 00 0. 00 1. 86 76. 92
锈斑 0 7. 14 50. 00 21. 43 21. 43 0. 00 3. 57 87. 81
果形 64. 29 7. 14 28. 57 0. 00 0. 00 0. 00 1. 64 70. 71
果形指数 7. 14 92. 86 0. 00 0. 00 0. 00 0. 00 1. 93 85. 71
果基 35. 71 21. 43 14. 29 28. 57 0. 00 0. 00 2. 36 31. 94
果顶 14. 29 42. 86 42. 86 0. 00 0. 00 0. 00 2. 29 40. 41
萼片 10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1. 00 0. 00
萼孔 0. 00 10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2. 00 0. 00
剥皮难易 14. 29 64. 29 21. 43 0. 00 0. 00 0. 00 2. 07 66. 24
果肉色泽 0. 00 64. 29 0. 00 14. 29 21. 43 0. 00 2. 93 66. 24
风味 0. 00 64. 29 21. 43 14. 29 0. 00 0. 00 2. 50 66. 24
可食率 7. 14 50 28. 57 7. 14 7. 14 0. 00 2. 57 85. 72
多样性变化,萼片类型都为平展型,而萼孔皆为开张型。
枇杷的果实风味是一项重要的品质指标[6]。不同风味
的品种适合于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与品质优劣及消费市场息
息相关。供试的 14 种枇杷果实中,酸甜适中的品种为多数,
占总数的 64. 29%,甜多酸少的品种占 21. 43%,甜的品种占
14. 29%。可食率方面,高粱姜果实的可食率最高,为
77. 84%,最小的是大红沙,可食率仅为 55. 31%,可食率在
60. 0% ~64. 9%的品种占 50. 00%;该性状的级数分布偏向
较低可食率,变异系数为 85. 72%。
2. 2 枇杷果实的主要物理性状
枇杷果实主要物理性状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见表 3 和表
4。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 4. 84%,分布区间最小。14 种果实
材料中果形指数最大的是茂木,为 1. 04,最小的是荸荠种,为
0. 89,平均果形指数为 1. 00。从表 3 中可以看出,有 13 种果
实的果形指数集中在 0. 90 ~ 1. 09,占总数的 92. 86%;果实形
状表现方面,果实为扁圆形的居多,占 64. 29%,倒卵圆形为
28. 57%,果形指数小于 0. 90 只有为圆形的荸荠种。由以上
分析可以看出,果形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在供试的
这些枇杷果实中,果形指数在0. 90 ~ 1. 09的果形最为丰富,
表 3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的主要物理性状
品种
平均果肉
厚度(cm)
平均单果质量
(g)
平均果
形指数
平均种子数
(粒)
西山鸡蛋白 0. 86 44. 13 0. 99 3. 20
荸荠种 0. 86 30. 09 0. 89 3. 10
青种 0. 86 33. 78 0. 92 2. 93
软条白沙 0. 73 30. 23 0. 97 4. 73
美玉 0. 68 40. 92 0. 92 5. 20
高粱姜 0. 80 37. 80 1. 00 4. 00
铜皮 0. 62 23. 22 0. 95 2. 63
大红沙 0. 72 30. 09 0. 96 4. 00
东山鸡蛋白 0. 66 35. 66 0. 90 5. 20
冠玉 0. 68 36. 38 0. 96 2. 88
茂木 0. 63 35. 01 1. 07 5. 20
白玉 0. 78 19. 46 0. 90 1. 40
长柄照种 0. 64 20. 85 0. 94 2. 90
短柄照种 0. 60 21. 77 0. 94 2. 10
除了扁圆形外也包含一定量的倒卵形。
供试品种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在 19. 46 ~ 44. 13 g 之间,
其中单果质量最大的为西山鸡蛋白,平均单果质量为
—381—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4 期
表 4 枇杷果实主要物理性状的统计分析
统计指标 果形指数
单果质量
(g)
果肉厚度
(cm)
种子数
(粒)
最小值 0. 89 19. 46 0. 60 1. 40
最大值 1. 07 44. 13 0. 86 5. 20
极差 0. 18 24. 67 0. 26 3. 80
标准差 0. 05 7. 43 0. 09 1. 17
变异系数 4. 84% 23. 68% 12. 51% 33. 07%
44. 13 g,最小的是白玉枇杷,其平均单果质量只有 19. 46 g,
大部分品种的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在 30. 00 ~ 40. 00 g 之间。
果肉的厚度与可食率相关,也影响着果实的商品性优劣,是一
项较为重要的品质指标。14 个枇杷品种的果实果肉厚度在
0. 6 ~ 0. 9 cm之间,果肉最厚的是青种,达 0. 86 cm,果肉厚度
最小的是短柄照种,为 0. 60 cm。在果实种子数量上的性状
多样性比较丰富,种子数最少的为白玉,为 1. 40,而美玉、东
山鸡蛋白、茂木果实的平均种子数高达 5. 20。供试品种的果
实平均单果质量、果肉厚度、种子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23. 68%、12. 51%、33. 07%,这表明这几个性状比果形指数具
有更丰富的遗传变异特性。
2. 3 枇杷果实主要内在品质
2. 3. 1 果实 TSS含量 TSS 含量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
素,也是果树育种中衡量果实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由
表 5 和表 6 可以看出,不同枇杷品种果实的 TSS 含量差别较
大,从 9. 80%到 18. 10%不等,平均为 15. 22%,变异系数为
13. 64%。TSS含量最高的是长柄照种,最低的是西山鸡蛋
白,群体多样性丰富。魏秀清等将枇杷果实的 TSS 含量设置
4 个分值点:9. 0%、11. 0%、13. 0%和 15. 0%,分为极低、低、
中、高、极高等 5 个等级[7]。根据该划分标准,本试验的枇杷
果实 TSS含量属于高级别以上的占总数 78. 57%,含量低的
占 7. 14%。从表 7 可以看出,从酸甜适中到甜多酸少甜度增
加的过程中 TSS也增加,但并不是越甜 TSS就越高。
表 5 果实可食率、TA、TSS、维生素 C的含量
品种
可食率
(%)
可溶性固形物
TSS(%)
总酸含量
(%)
维生素 C含量
(mg /100 g)
西山鸡蛋白 72. 93 9. 80 0. 29 5. 47
荸荠种 66. 95 15. 30 0. 40 7. 75
青种 67. 81 13. 80 0. 37 7. 14
软条白沙 64. 15 15. 50 0. 41 7. 95
美玉 63. 50 13. 70 0. 36 7. 04
高粱姜 77. 84 12. 80 0. 33 6. 32
铜皮 62. 83 11. 20 0. 28 5. 30
大红沙 53. 31 14. 60 0. 39 7. 64
东山鸡蛋白 60. 93 15. 10 0. 30 6. 43
冠玉 60. 95 14. 40 0. 35 6. 70
茂木 66. 80 13. 10 0. 35 6. 83
白玉 66. 58 15. 00 0. 40 7. 64
长柄照种 62. 70 18. 10 0. 46 8. 95
短柄照种 64. 57 14. 20 0. 37 7. 22
2. 3. 2 果实维生素 C与可滴定酸含量 对 14 种枇杷果实的
维生素 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见表 5 至表 8。
维生素 C 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3. 33% 和
13. 39%,品种间差异比较小。其中维生素C含量在5 . 30 ~
表 6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中 TSS含量分级与评价
分级
TSS含量
(%) 份数
比例
(%) 评价
1 < 9. 0 0 0. 00 极低
3 [9. 0 ~ 11. 0) 1 7. 14 低
5 [11. 0 ~ 13. 0) 2 14. 29 中
7 [13. 0 ~ 15. 0) 6 42. 86 高
9 ≥15. 0 5 35. 71 极高
8. 95 mg /100 g,平均为 7. 03 mg /100 g。维生素 C含量最高的是
长柄照种,为 8. 95 mg /100 g,最低的为铜皮,为 5. 30 mg /100 g。
果实维生素 C含量在 7. 00 mg /100 g 以上的占 57. 14%。果
实可滴定酸含量在 0. 28% ~ 0. 46%,平均 0. 36%;可滴定酸
含量最高的是长柄照种,高达 0. 46%,最低的是铜皮,为
0. 28%。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大于 0. 30%的占 85. 71%,只有
铜皮和西山鸡蛋白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小于 0. 30%。
表 7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的 TSS含量
风味类型 份数
比例
(%)
平均 TSS含量
(%)
酸甜适中 9 64. 29 14. 09
甜多酸少 3 21. 43 15. 27
甜 2 14. 29 12. 00
表 8 果实维生素 C和 TA含量分析
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维生素 C(mg /100 g) 5. 30 8. 95 7. 03 ± 0. 94 13. 33
可滴定酸(%) 0. 28 0. 46 0. 36 ± 0. 05 13. 39
3 小结
苏州地区枇杷种质外观、果肉多为黄白色,萼片都为平广
型,萼孔都为开张型,果基、果顶多样性丰富,各种类型分布较
均匀。57. 14%的品种果实绒毛少,50. 00%有中等锈斑。在
果形上,64. 29%种质为扁圆形,仅荸荠种为圆形,形状独特,
品质优;果形指数在 0. 9 ~ 1. 1 之间;果实以酸甜适中居多,高
粱姜、铜皮果实为甜;57. 14%的品种可食率低于 60%。果实
的平均单果质量在 19. 46 ~ 44. 13 g 之间,其中质量最高的为
西山鸡蛋白,高达 44. 13 g,而白玉果实最小,仅为 19. 46 g。
TSS含量高的品种占供试品种总数的 78. 57%,TSS属于数量
性状,由多个 QTL共同决定[8],有研究表明,TSS 为低遗传力
性状,且其表达易受环境影响,枇杷果实高 TSS含量难以完全
遗传给后代[9]。TSS含量与果实风味无直接关系,当果实达
到甜的时候,TSS含量反而没有酸甜适中多。
本试验还发现长柄照种果实维生素 C 含量与可滴定酸
含量都为最高,而铜皮果实维生素 C 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都
为最低,这 2 个品质性状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还需要进
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少泉,陈秀萍,许秀淡,等. 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5 - 56.
[2]郑少泉,陈秀萍,许秀淡,等. NY /T 1304—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
鉴定技术规程 枇杷[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571 -579.
—481—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4 期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3]张立杰,谢丽雪,陈秀萍,等.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
性研究[J]. 福建果树,2009(2):31 - 36.
[4]郑 姗,章希娟,张小艳,等.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可食率变异研究
[J]. 福建果树,2009(2):48 - 52.
[5]魏秀清,邓朝军,章希娟,等.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维生素 C与总酸
含量分析[J]. 福建果树,2009,2(3):30 - 33.
[6]邓朝军,陈志峰,张小艳,等.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
分析[J]. 福建果树,2009(2):42 - 47.
[7]魏秀清,邓朝军,章希娟,等. 枇杷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
析[J]. 福建果树,2009(2):53 - 58.
[8]李君明,徐和金,周永健. 有关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
红素的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01,28(增刊 1):661 - 668.
[9]许家辉,郑少泉,蒋际谋,等. 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
倾向[J]. 福建果树,1997(1):8 - 10.
尤 超,刘 涛,汪 亚,等. 油桃嫁接繁殖育苗对比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185 - 186.
doi:10. 15889 / j. issn. 1002 - 1302. 2015. 04. 066
油桃嫁接繁殖育苗对比试验
尤 超1,刘 涛1,汪 亚1,孙 锦2
[1.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江苏宿迁 223800;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及嫁接时期对油桃嫁接苗成活率、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表明:根茎嫁接
和带叶柄芽接为油桃适宜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分别为 11 月和 7 月,其中,根茎嫁接成活率远高于其他方法,带叶柄
芽接获得的经济效益较高,且嫁接苗生长势旺,质量性状优异。
关键词:设施栽培;油桃;嫁接;育苗
中图分类号:S662. 104 + .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5)04 - 018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5 - 13
基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 (编号:BY2013071)。
作者简介:尤 超(1987—),男,安徽灵璧人,硕士,主要从事珍贵树
种良种选育及优质苗木繁育技术推广。Tel:(0527)84834100;
E - mail:kyzy518529@ 163. com。
通信作者:孙 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设施园艺教学、科研和推
广工作。Tel:(0527)84834100。
油桃属于蔷薇科桃属(Amygdalus)多年生落叶果树,是我
国重要的果树树种,发源于黄河上游陕西及甘肃等地,栽培历
史悠久[1]。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现代高效农业
的迅速发展,我国设施油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如何快速育
苗是新品种扩大示范推广的根本保证,目前桃嫁接育苗主要
采用芽接、切接及根茎嫁接等方法,这些嫁接手法在不同果树
上应用效果各不相同。为筛选设施条件下油桃适宜嫁接方
法,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嫁接方法对设施油桃成苗的影响,为设
施油桃优异种质创新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应用奠定基础[2 - 3]。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和供试材料
试验地位于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科研
基地油桃种质资源圃,年均气温 14. 2 ℃,年均降水量
910 mm,年均日照总时数 2 291 h,土质为沙壤,属暖温带半湿
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偏少,6—8 月较干旱。田
间试验、室内试验分别在温室大棚和植物生理实验室进行,供
试砧木、接穗等材料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提供。
1. 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化试验设计,进行切接、芽接、带叶柄
芽接及根茎嫁接 4 个处理,每个处理 3 个小区。选取适当规
格(地径 0. 8 cm,苗高 100 cm,根长 26 cm 以上,≥5 cm 长Ⅰ
级侧根数 5 根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等)毛桃苗为砧木,
按行株距 2 m × 1 m栽植于试验小区。选取长势强且无病虫
害母树剪取接穗,接穗应是树冠中部外围、发育充实的当年生
枝(直径 1 cm以上,芽体饱满),适当处理(剪去基部 1 ~ 2 cm
干缩段,用 500 mg /L NAA浸泡基部 12 h),再采用不同方法
进行嫁接。
1. 3 嫁接时期及方法
切接:2013年 2 月中旬至 3 月底,在砧木距地面 8 ~
10 cm 处剪断,用切接法嫁接上品种接穗即可[4]。芽接:2013
年 5 月初至 8 月上旬,生长枝或发芽枝下段削取休眠芽作接
穗,在砧木距地面 10 cm 处芽接,2 周后接口部位分泌出胶
体,接芽眼呈碧绿状,表明已接活。2 ~ 3 d 后,在接口上部
0. 5 cm处剪除砧干,待新梢长到 6 cm 时,在砧木贴边插支撑
柱,缚好新梢。带叶柄芽接:2013 年 7 月下旬至 9 月底,削取
带有叶柄接穗进行芽接,嫁接后 7 ~ 8 d,如保留叶柄一触即
掉,则已成活[5]。根茎嫁接:2013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 月,将
根茎上段砧干剪去,扒去根茎周围土壤进行枝接,接后覆土,
接穗露出少许,盖上地膜,翌年 4 月上中旬去膜。
嫁接后 15 ~ 20 d,统计嫁接苗成活率,进行剪砧、抹芽、除
草、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根茎嫁接需在翌年
剪砧,破膜露芽,并进行正常的栽培管理。
1. 4 数据统计及分析
采用 Excel 2003 软件对数据做预处理,应用 SP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6]。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嫁接方法对油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油桃嫁接以 2013 年 11 月根茎嫁接,翌年剪
—581—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