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山黄皮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梁立娟1 , 2 农耀京1 , 2 韦璐阳1 , 2 赵大宣3
作者简介:梁立娟 , 广西大新人 , 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天然产物研究。
收稿日期:2011-04-29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南宁 530001;2 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
监督检验测试中心;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摘 要:运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黄皮果全果 、 果核和果皮 (含肉)中提取挥发油 , 通过 GC
-MS分析 , 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 。山黄皮果挥发油有 24个主要成分 , 占
挥发油总量的 98.91%。含量较高的有 (+)-4 -蒈烯 (43.14%), 肉豆蔻醚 (34.43%), 异松油
烯 (8.29), (+)-柠檬烯 (4.16%), β-甜没药烯 (1.51%)和 3-蒈烯 (1.45%)等 , 不同成分
在果核和果皮 (含肉)中的差别较大。
关键词:山黄皮 果实 挥发油 气相-质谱联用技术
山黄皮果俗称鸡皮果 , 为芸香科柑桔亚科黄皮
属植物山黄皮 [ Clausena anisum-olena (Blauco)
Merr.] 的成熟果实 , 具有祛痰化气 、 消积消滞等
功效 , 拥有独特的风味及香气 , 可加工成山黄皮干 、
果脯 、 果酱 、 饮料等制品 , 深受消费者欢迎[ 1] 。目
前对于山黄皮的研究不多 ,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试验站曾在驯化栽培方面作过很多工作 , 选育出了 3
个优良品系 , 但对于山黄皮果挥发油成分分析 , 未
见报道 。山黄皮加工时 , 一般分为去核和全果 (留
核)两种方式[ 2] , 本文拟就此运用气相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 (GC -MS)对山黄皮全果 、 果核和果皮
(含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 以期为山黄皮的进
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山黄皮为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选育的
品种 , 编号 20 , 于成熟期采收 , 将部分鲜果果核挤
出 , 按全果 、果核和果皮 (含肉)分别进行挥发油
提取 。
1.2 山黄皮挥发油获取方法
山黄皮挥发油获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 分别匀
浆后按不同处理称取样品 150 g , 置于 1000 mL圆底
烧瓶中 , 加入 350 mL去离子水与玻璃珠数粒 , 振摇
混合后 , 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
管上端加无离子水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 ,
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 ,
并保持微沸 6 h , 停止加热 , 放置片刻 , 开启测定器
下端的活塞 , 将水缓缓放出 , 放出山黄皮挥发油用
于 GC-MS 分析 。
1.3 山黄皮挥发油 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仪器为美国 Thermo Elect ron 公司的 Finnigan
Trace 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条件:DB-
5M S 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柱 (30 m ×0.25
mm×0.25μm), 柱温采用升温程序:60 ℃, 保持
1 min , 以 5 ℃/min 升温至 280 ℃, 保持 10 min ;
进样口温度 250 ℃, 传输线温度:280 ℃;载气:高
纯氦 (>99.999%), 柱流量 1.0 mL/min(恒流模
式);MS参数:离子源温度 230 ℃;电离方式:EI ,
电子能量 70 ev , 其他参数为标准自动调谐参数;扫
描范围 30 ~ 600 um;进样:自动进样 0.5 μL , 分流
比 100∶1 , 溶剂延迟 1 min;检索方式:仪器自动检
16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AGRICULT 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 4期(总第 135期)(General Serial No.135)No.4 July 2011
索结合人工检索 , 依据为 N IST 标准质谱图库 。
2 结果与分析
按GC-MS 条件分别对山黄皮果全果 、 果核和
果皮 (含肉)挥发油进行了分析 , 分离出 27 个峰 、
26个峰和 24个峰 , 总离子流图见图 1 、 图 2 、图 3。
各色谱峰经计算机检索 、 人工解析及与标准谱图库
对照 , 确认了其中的 24个成分 、 23 个成分和 22 个
成分 ,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质量
分数 , 结果见表 1 。
17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表 1 山黄皮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
序号 保留时间(min) 组分名称 分子式
相对面积* (%)
全果 果核 果皮 (肉)
1 5.21 (1R)-(+)-α-蒎烯 1 C10H16 0.87 0.95 0.27
2 6.18 月桂烯 C10H16 0.04 0.01 0.03
3 6.53 (+) -4-蒈烯 C10H16 43.14 4.59 62.60
4 6.85 3-蒈烯 C10H16 1.45 1.00 1.14
5 7.04 α-松油烯 C10H16 0.45 0.37 0.39
6 7.27 对伞花烃 C10H14 0.06 0.10 -
7 7.42 (+) -柠檬烯 C10H16 4.16 12.25 1.55
8 7.78 (Z)-3 , 7-二甲基-1 , 3 , 6-十八烷三烯 C10H16 0.11 0.10 0.11
9 8.10 γ-松油烯 C10H16 0.12 0.09 0.10
10 8.87 异松油烯 C10H16 8.29 8.18 8.74
11 9.16 芳樟醇 C10H18O 0.16 0.09 0.14
12 9.71 月桂烯醇 C10H18O 0.08 - 0.21
13 11.45 (-) -4-萜品醇 C10H18O 0.25 0.26 0.20
14 11.79 α-松油醇 C10H18O 0.17 0.15 0.14
15 17.16 甲基丁香酚 C11H14O 2 0.30 1.19 0.12
16 17.74 β-石竹烯 C15H24 0.41 0.12 0.31
17 18.51 α-香柑油烯 C15H24 0.16 0.15 0.08
18 19.92 β-甜没药烯 C15H24 1.51 1.99 0.99
19 20.49 肉豆蔻醚 C11H12O 3 34.43 64.85 20.28
20 20.85 榄香素 C12H16O 3 0.78 2.23 0.28
21 23.07 1 , 2 , 3-三甲氧基-5 - (1 -丙烯基)-苯 C12H16O 3 0.14 0.04 0.12
22 29.45 香叶基芳樟醇 C20H34O 1.45 0.04 1.02
23 29.71 棕榈酸 C16H32O 2 0.35 0.25 0.07
24 32.51 亚油酸 C18H32O 2 0.03 0.03 -
注:*表示的是相对含量 , 原因为各组或成分有差异 , 显示的比例不同也正常。
由表 1 中看出 , 从山黄皮全果挥发油中分离鉴
定出的 24 种成分 , 占挥发油总量的 98.91%, 含量
较高的为 (+) -4-蒈烯 (43.14%), 肉豆蔻醚
(34.43%), 异松油烯 (8.29%), (+) -柠檬烯
(4.16%), β -甜没 药烯 (1.51%), 3 -蒈 烯
(1.45%)。
从山黄皮果果核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的 23 种成
分 , 占挥发油总量的 99.03%, 含量较高的依次为肉
豆蔻醚 (64.85%), (+)-柠檬烯 (12.25%), 异
松油烯 (8.18%), (+)-4 -蒈烯 (4.59%), 榄
香素 (2.23%), β -甜没药烯 (1.99%)。
从山黄皮果果皮 (含肉)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
的 22种成分 , 占挥发油总量的 98.89%, 含量较高
的依次为 (+)-4 -蒈烯 (62.60%), 肉豆蔻醚
18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20.28%), 异 松油 烯 (8.74), (+)-柠檬 烯
(1.55%),3-蒈烯 (1.14%)。
比较挥发油组分在果实中的不同分布发现 , 亚
油酸和对伞花烃两种组分单独存在于果核中 , 而月
桂烯醇只存在于果皮 (含肉)内。其余 21 种在两者
中均有分布 , (+)-4-蒈烯 、 肉豆蔻醚 、 异松油
烯 、 (+)-柠檬烯是主要成分 , 但含量差异明显 ,
在果核中 , 肉豆蔻醚> (+)-柠檬烯 >异松油烯
>(+) -4-蒈烯 , 而在果皮 (含肉)中 , (+)-
4-蒈烯>肉豆蔻醚>异松油烯>(+) -柠檬烯 ,
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 , 最显著的为 (+)-
4-蒈烯 (果核 4.59%, 果皮 (含肉)62.60%)、肉
豆蔻醚 (果核 64.85%, 果皮 (含肉)20.28%)和
(+) -柠檬 烯 (果 核 12.25%, 果 皮 (含 肉)
1.55%)三种。
3 结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 山黄皮果的挥发油成分
主要为 (+) -4-蒈烯 、 肉豆蔻醚 、 异松油烯 、
(+) -柠檬烯等 , 不同成分在果核和果皮 (含肉)
中的分布差异明显 , 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加工与
运用。
参考文献
[ 1] 黄 峰 ,何铣扬 ,雷艳梅.极具发展前景的山黄皮
果[ J].中国热带农业 , 2005(4):30-31.
[ 2] 黄 峰 ,何铣扬.广西山黄皮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 J].广西热带农业 , 2006 ,4:15-16.
Analysi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 rom the Fruits of Clausena anisum-olena (Blauco)Merr.
Liang Li-juan1 , 2 , Nong Yao-jing1 ,2 , Wel Lu-yang1 , 2 , Zhao Da-xuan3
(1.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 Nanning
530001 , China;2.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Subtropical Frui ts and Vegetables ,
Minist ry of Agriculture;3.Experimental S tation of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bstract:The essential oil was ex tracted f rom the whole f rui t , kernel and peel (including pulp)of
Clausena anisum-olena (Blauco)Merr.by steam distillation , and its chemical consti tuents and relative
cont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determinated by gas chromatog 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24 key
components w hich make up 98.91%of the total contents of the essencial oil w ere identified.The compara-
t ively high compositions w ere (+) -4 -Carene (43.14%), Myristicin (34.43%), Terpinolene
(8.29), (+) -Limonene (4.16%), β-Bisabolene (1.51%), 3-Carene (1.45%), etc.There are
g reat dif ferences among dif 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kernel , peel and pulp.
Key w ords:Clausena anisum-alens(Blanco)Merr ;f ruits;essential oil ;GC-MS
19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