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
张杭颖,郑可利,卓翠蓝,王铮敏
(三明学院 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 三明 365004)
摘要:黄花倒水莲 (PolygalafalaxHemsl.)为远志科远志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多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主要分
布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属珍贵中药材。对黄花倒水莲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生态学)、繁殖与栽培、药用价值及药用成分
提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与保护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949.753.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343(2008)02-0197-03
TheProgressioninResearchofMedicinalPlantofPolygalafalaxHemsl.
ZHANGHang-ying,ZHENGKe-li,ZHUOCui-lan,WANGZheng-min
(InstituteofAppliedBiotechnology,SanmingUniversity,Sanming,365004,China)
Abstract:PolygalafalaxHemslislonglivingshedleavesbush,belongingtoPolygalaceaefamilies,Polygalagenera.Itoften
livesinslopeundersparseforestordescendtreesandbushesinditchvaley.ItmainlydistributestotheareassuchasGuangxi,
Fujian,Hunan,etc.,whichbelongstopreciousChineseherbalmedicine.Itsbiologycharacteristics(theappearance,ecology),
propagationandcultivation,themedicinevalueandextractionweredetailedinthispaper.Itsapplicationandprotectioninthe
futurearealsoprospectedfor.
Keywords:PolygalafalaxHemsl;research;progression
黄花倒水莲 (PolygalafalaxHemsl.)又名黄花
参、鸡仔树、吊吊黄、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
志,属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1]。
该植物主要分布广西、福建、湖南等地[2],生于山坡
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属珍贵中药材。黄花倒水莲
的根或全草,是瑶、苗、壮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民间药
物,具有补益、强壮、祛湿、散疲之功效,治疗虚弱虚
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痛,跌打损伤[3]。近年来,黄
花倒水莲的药用价值逐渐被重视,因此开展黄花倒
水莲的药用资源研究,探讨合理开发与利用途径十
分必要。现就其形态学、生态学等生物学特性、繁殖
与栽培、药用活性成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1植物形态特征与分类研究
黄花倒水莲为常绿灌木,高通常1.5~2米;枝
灰绿色,被短柔毛。叶互生,纸质,柔软,长圆状披
针形至披针形,长 8~18cm或稍过之,宽 4~6.5cm,
顶端常渐尖,基部钝至近楔形,全缘或不整齐的微
波状,两面均多少被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压入,侧
脉每边 7~9条,稍疏离。花稍大,两侧对称,纯黄
色,秋冬开放,组成顶生、下垂的总状花序,长可达
30cm;萼片5,外面 3片不等大,中间一片盔状,长
6~7mm,里面 2片较大,长约 1.5cm,花瓣状;花瓣
3,侧生的 2片长圆形,长约 10mm,龙骨瓣盔状,
长约12mm,顶部有一具柄、流苏状分裂的附属体;
雄蕊8,合生成鞘状,长 10~11mm。蒴果倒心形至
圆形,直径1~1.4cm,有半同心圆状凸起的棱,无
翅,被缘毛[4]。
同属植物黄花远志 (PolygalaarilataBuch.
Ham)常被混淆成本品,其实两者是有着明显区别
的。黄花倒水莲花为顶生、下垂的总状花序,叶片
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蒴果倒心形至圆形,分布
在赣、闽、湘、粤、桂、云等省区,药用部位在根,主
治补益气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而黄花远志花
为总状或圆锥状花序,叶片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
或长圆形,果实阔肾形,分布在皖、赣、陕、贵、鄂、
桂、川、云等省区,药用部位在根皮,主治清热解
毒,祛风除湿,补虚消肿[5]。
收稿日期:2008-04-10
基金项目:福建省三明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7-G-9)
作者简介:张杭颖(1983-),女,福建将乐人,实验员。
2008年 6月
第25卷 第2期
三 明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SANMINGUNIVERSITY
Jun.2008
Vol.25 No.2
DOI:10.14098/j.cn35-1288/z.2008.02.006
2生态学特征及分布研究
中国植物志将远志属分为三个亚属:黄杨远志
亚属、小扁豆亚属及远志亚属,而其中以远志亚属
的药用植物最多,黄花倒水莲属黄杨远志亚属植
物。根据植物学形态,可将远志属药用植物分为木
本和草本。各种远志根外形有较大差别,木本远志
根较粗大,多以根入药,草本远志根较细,皆以全
草入药(除远志外)。一年生者皮较薄,多年生者皮
较厚。黄花倒水莲则属于多年生、根较粗大、以根
入药的植物。另一方面,从全国地理分布来看,自
北向南,远志属植物的分布越来越多,且由草本向
木本渐渐过渡[6]。这与陈书坤根据国产远志属植物
的花、果实、种子种阜及花粉粒形态和地理分布特
征将远志属分为3个亚属的结果相符[7]。刘贤铭[5]
等首次较系统地整理及鉴定了江浙闽台地区远志
类药用植物资源,包括各种类的分布、外部形态、生
态学和群落学特性,并总结了6种远志类药用植物
的形态特征,为药材真伪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广西是黄花倒水莲的重要产区之一,资源一
般在海拔400m以上的大山,主要分布在土山,桂
西南和桂中北的石山区也有分布;对光照要求较
高,一般生长于光照较好的山谷及小溪边的灌丛
中;多分布于降水量较大、比较湿润的地区[8]。对福
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铙山的黄花倒水莲
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黄花倒水莲分布广而
散,未见成片分布;多在海拔600-1200m的山坡、
毛竹林缘及路旁。其适生环境为腐殖质丰富,郁闭
度、空气相对湿度均较大的山地密林下[9]。调查黄
花倒水莲生境,探讨其群落特征,为实现规模化栽
培提供根本依据。
3繁殖与栽培研究
黄花倒水莲在自然状态下通常都用种子繁殖,
但繁殖系数较低,因此,人们开始寻求通过组织培
养、扦插等快速繁殖途径以缓解资源的压力。黄花
倒水莲其组织培养及扦插并不困难,但相关报道
尤其是组培再生成苗的报道不多。对黄花倒水莲
扦插繁殖的研究表明,采用全沙基质 1×10-3吲哚
丁酸处理的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可达85%以
上(数据另文发表)。此结果比蔡仕珍[10]报道的同属
植物黄花远志的扦插生根效果更好。
4药用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用价值研究
黄花倒水莲的药用价值主要在根部,其根含
有皂苷类、糖脂类、酮类、有机酸类等物质。能对免
疫功能产生影响,具有抗应激、抗炎、活血、调脂、
对乙肝病毒体外抑制等作用[11,12]。
4.1皂苷类研究
黄花倒水莲中皂苷类成分有明显的降脂活
性,ReiniosideC是其中含量高的皂苷[13]。徐康平[14]
等也从黄花倒水莲根分离得到四个皂苷类化合物
能有效降血脂。广西浦北及龙胜两产地黄花倒水
莲中总皂苷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叶中总皂
苷含量高于茎而低于根。但茎和叶与根的药理活
性有何差别,还需进一步研究[8]。李玲[15]等用均匀设
计法优选出黄花倒水莲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为
药材加水浸泡12h,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
的8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5h。郭继远 [16]在
研究黄花倒水莲总苷(PTS)对由四氯化碳、氨基半
乳糖与酒精造成的肝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中指
出PTS对由四氯化碳与氨基半乳糖造成的急性肝
损伤有治疗作用,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同
时改善了模型的脂质代谢并降低了由自由基引起
的氧化作用。柏勇平[17]采用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株(HLVEC-12)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
50mg/L)组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mg/L)+黄花
倒水莲皂苷C (1,3,10μmol/L)组,通过RT-
PCR和 Westernblot蛋白印迹分析检测 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得出黄花倒水莲皂苷C明
显抑制 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 LOX-1mRNA
和蛋白的表达。
4.2糖脂类研究
盛家荣[18]等运用均匀设计法研究出黄花倒
水莲中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为
99℃,料液比为1∶100。黄朝辉[19]等从黄花倒水莲
根中分离得到七种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
定为豆甾-7,(反)22-二烯-3-醇(1)豆甾-7,(反)22-
二烯-3-酮(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
(3)软脂酸单甘油酯(4)和 3-O-[4-O-(α-L-吡喃鼠
李糖-)-阿魏酰]-β-D-呋喃果糖-(2→1)-(4,6-二-
O-苯甲酰)-α-D-吡喃葡萄糖苷(5)1-O-β-D-吡喃
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
-8-十八烯-1,3,4-三醇(6)和 1-O-β-D-吡喃葡萄
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
-8-十八烯-1,3,4-三醇(7)。其中化合物2~4、7为首
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李进华[20]等从黄花倒水莲
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豆甾-7,22二烯-3-O-
β-吡喃葡萄糖苷 (stigmasta-7、22-dien-3-O-β-
D-glucopy2ranoside)(Ⅰ),远志皂(tenuifolin)(Ⅱ)
三 明 学 院 学 报 第25卷198- -
reiniosideC(Ⅲ),reiniosideA(Ⅳ),豆甾-7,22-二烯-
3-醇(stigmasta-7,22-dien-3-ol)(Ⅴ)和 araliacere-
broside(Ⅵ)6种化合物,其中除化合物Ⅲ外,其余
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且化合物Ⅰ和
化合物Ⅲ经药理实验表明均具有降低高胆固醇摄
入模型小鼠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4.3酮类研究
黄朝辉[21]等从黄花倒水莲根 75%乙醇提取物
的CHCI萃取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
基-1,4-二甲氧基 酮(I)、1,7-二羟基-2,3-亚甲二
氧基 酮 (Ⅱ)、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
基 酮(Ⅲ)。林黎琳[22]等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
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采用
4个抗氧化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单体进行体外活性
筛选。从黄花倒水莲根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
到了 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酮(1)1-甲氧
基-2,3-亚甲二氧基酮 (2)3-羟基-1,2-二甲氧基
酮(3)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酮(4)7-羟基-
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5)1,3-二羟基-2-
甲氧基酮(6)1,3,7-三羟基-2-甲氧基酮(7)7个
酮类的化合物,且在药理活性研究中指出此7个
酮类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均显示出不同
程度的抗氧化活性。
4.4其他研究
黄锋[23]等将从广西采集的黄花倒水莲的根部
分,经植化手段分离得到7个化学性质不同的组分
(PFE1、PFE2、PFE3、PFB4、PFB5、PFB6、PFW7)。用
比色法研究了各组分还原三价铁离子及清除脂性
自由基DPPH能力,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各组分清
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得出黄花倒水
莲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其中
PFE3、PFB4抗氧化活性大于其他组分的活性,但
较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弱。对稳定脂性自由基
DPPH的清除作用中 PFE3、PFB4对强于其他组
分,但活性弱于相同浓度的维生素E。在phen-Cu2+-
H2O2-Vc体系中,各组分对羟自由基也均有一定
清除作用。PFE3、PFB4组分对羟自由基清除活性
强于其他组分,但弱于丹酚酸A,且各组分均对超
氧阴离子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这便解释了黄
花倒水莲在传统应用中的抗炎、抗衰老作用。朱秋
萍[24]等通过常压耐缺氧实验证明黄花倒水莲水提
取物具有显著的耐缺氧作用。朱修援[25]等采用火焰
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黄花倒水莲中茎部的 Ca、Zn、
Mn、Mg、Fe、Cu的含量做测定,回收率在 93%一
100%之间。
5小结与展望
黄花倒水莲药用价值高,但关于繁殖与药用
价值开发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更因早被民间所认
知,市场需求量大,而野生资源有限,导致黄花倒
水莲资源严重短缺。应该在资源保护基础上,开展
扩繁、引种、栽培研究,以扩大药用资源。近年来,
我们开展了黄花倒水莲生境分析、扦插、组织培养
等快繁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为实现黄花倒水莲
的规模化种植与有效成分的提取奠定基础。同时
探究黄花倒水莲扦插苗移栽与毛竹林下套种相结
合的试验,希望建立起黄花倒水莲毛竹林下套种
生产与技术体系,为山地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这些有利
于更好的利用和保护天然生态资源,对提高和推
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43
卷第3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51-152.
[2]陈书坤.中国远志属植物的分类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
1991,29(3):193-229.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
社,1986:2079.
[4]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二册[M].广州:广东科
技出版社,2005.
[5]刘贤铭,王铁僧,姚淦.江浙闽台地区远志类药用植物资
源整理及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0):243.
[6]张培轩,段瑞,黄鹏.中国远志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地理分
布[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6):42-43.
[7]陈书坤.中国远志属植物的分类依据[J].植物分类学报,
1995,33(6):195.
[8]徐宏江,徐增莱,朱丹妮.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
苷含量比较[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1):47-49.
[9]张君诚,高元龙,张杭颖,等.闽江源自然保护区远志属药
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7,24(增刊):273-274.
[10]蔡仕珍,陈其兵,叶充,等.激素和基质对黄花远志扦插生
根的影响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1):65-67.
[11]罗泽宇,王炜.黄花倒水莲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药
品评价,2004,1(3):217-218.
[12]李萍,闫明,李平亚.远志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
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4,26(3):56-61.
[13]朱丹妮,李丽,朱瑶俊,等.黄花倒水莲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3):222-224.
[14]徐康平,黄伟,谭健兵,等.黄花倒水莲降血脂活性成分研
究[J].中药材,2006,29(1):16-18.
(下转第203页)
张杭颖等: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第2期 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