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丁香油微乳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全 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401533,31571891)
作者简介:梁蓉,女,江南大学副教授,博士。
通讯作者:钟芳(1972 -),女,江南大学教授。
E-mail:fzhong@ jiangnan. edu. cn
收稿日期:2016 - 04 - 17
第 32 卷第 7 期
2 0 1 6 年 7 月
Vol . 32,No. 7
Jul . 2 0 1 6
DOI:10. 13652 / j. issn. 1003 -5788. 2016. 07. 030
丁香油微乳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love oil microemulsions
梁 蓉1,2
LIANG Rong1,2
钟 芳1,3
ZHONG Fang1,3
王 浩1,3
WANG Hao1,3
张美龄1,2
ZHANG Mei-ling1,2
(1. 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2.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3.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1.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olloids and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Wuxi,Jiangsu 214122,China;
2. School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Wuxi,Jiangsu 214122,China;
3.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
摘要:为了改善丁香油水相溶解性及储藏稳定性差的应用缺
陷,以可稀释微乳包载丁香油。通过比较丁香油微乳拟三元
相图中微乳区面积(SME)和最小可稀释比(DR),选择聚氧乙
烯蓖麻油(Cremophor)EL 30 与无水乙醇以 21(质量比)为
混合表面活性剂,水相环境为中性制备丁香油微乳。进一步
采用电导率法和流变法对微乳构型进行鉴定,并选择 O/W
中心区域微乳:混合表面活性剂 /丁香油 /水(质量比)=
16 /4 /80,Km =2,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微乳包埋体
系并未改变丁香油的抑菌活性。同时,通过检测丁香油微乳
在稀释和储藏过程中的粒径变化,发现此微乳能保持良好的
稀释和储藏稳定性。因此,该微乳在有效改善丁香油的水溶
性和储藏稳定性的同时,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
关键词:丁香油;微乳;拟三元相图;包埋体系;抑菌活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water solubility of clove
oil,fully dilutable microemulsions incorporating clove oil were prepared in
this study. By comparing the areas of microemulsion region in pseudo-ter-
nary phase diagram(SME)and the minimum dilution ratio (DR),Cremo-
phor EL 30 and anhydrous ethanol were chosen to prepare clove oil micro-
emulsion at 2:1 (w:w) ,and the aqueous phase was neutral. Further,
the type of microemulsion were identified using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rheometer,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icroemulsion in O /W central
zone was also determined,with mixed surfactant / clove oil / water at 16 /
4 /80 (w /w /w) ,Km = 2.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ncapsulation
showed little effenct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love oil. Mean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f microemulsion size were determined when dilu-
ting and storing,and this might indicate that microemulsion maintained a
fine dilution and storage stability. Thus,clove oil microemulsions could
improve water solubility and storage stability of clove oil with no effect on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Keywords:clove oil;microemulsion;pseudo ternary phase diagram;en-
capsulation system;antimicrobial activity
丁香油是一种天然植物精油,具有强抗菌活性[1]。近年
来,关于丁香油的抑菌活性[2 - 3]和抑菌机理[4]的研究逐渐成
熟,这为丁香油作为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防腐剂应用于食
品、化妆品等体系中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丁香油易挥发、
易被氧化、水溶性差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丁香油在
实际体系中的应用[5]。针对以上问题,各种包埋技术,例如:
微胶囊化技术[6 - 7]、乳化技术[8 - 9]、微乳化技术[10]等,均可
用于丁香油的包埋和运载,不仅可以改善其水溶性,还可以
大幅度提高丁香油的储藏稳定性。
对比以上几种包埋技术,微乳作为自发形成体系,具有
各向同性和热力学稳定性[11],且制备工艺简单、外观透明,
是近年来医药、化妆品和食品领域中脂溶性活性物常用的包
埋形式之一[12]。微乳中的可稀释 O/W 型微乳(即 U-型微
乳),具有在不改变微乳结构的前提下可被水无限稀释的特
性[13],这样可以减小微乳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具有更高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拟以可稀
释型 O/W型微乳作为丁香油的载体,研究乳化剂的 HLB 值
(Tween系列和 Cremophor系列)、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
剂(无水乙醇)比例(Km)、水相环境(离子强度、pH)对微乳
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面积(SME)和最小可稀释比(DR)的影
响,并通过电导率法和流变法对微乳区进行划分。最终,以
区域中的 O/W型微乳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抑菌活性和储藏
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
721
1. 1 材料与仪器
丁香油:康民本草药用油提炼厂;
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系列:德国巴斯夫(BASF)
公司;
大肠杆菌(E. coli HB2151) :杭州远方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25923) :青岛海博生
物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试剂: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pH计:EL20 型,上海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
电导率仪:FE-30 型,上海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
粒径分析仪:Nano-Zs90 型,英国 Malvern仪器有限公司;
流变仪:AR1000 型,英国 TA公司;
净化工作台:SW-CJ-1D型,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培养箱:HWS-150 型,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
公司;
高压灭菌锅:LDIX-50KBS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1. 2 丁香油微乳拟三元相图的构建
采用水滴法构建拟三元相图[14]。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表
面活性剂与无水乙醇(助表面活性剂) ,搅拌 1 h。然后,加入
一定质量的丁香油,震荡混合均匀,30 ℃恒温 30 min。不断
加入等温度的去离子水并混合均匀,直至体系变浑浊且不发
生变化时,记录此时去离子水添加量。计算水、丁香油和混
合表面活性剂在该转变点时的质量分数,绘制拟三元相图并
计算各微乳区域面积。
1. 3 微乳构型的确定
微乳构型通过测定不同含水量微乳的电导率变化确
定[15]。准确称取 12 g混合表面活性剂(Km = 2)以及 3 g 丁
香油,混合均匀并恒温 30 min,不断滴加去离子水,待体系稳
定后测定电导率值,直至水分含量达到 70%以上。
同时,采用流变法对电导率法的结果进行验证。当丁香
油微乳含水量(10% ~ 90%)不同时,其表观黏度不同,根据
黏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微乳构型。试验中,剪切速率为
75 s -1,采用 40 mm平板并控制与样品距离 0. 5 mm。其中
混合表面活性剂与丁香油质量比为 82。
1. 4 丁香油微乳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丁香油微乳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参照 Hammer 等[16]的
方法,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将一系列两
倍稀释的丁香油和丁香油微乳加入融化且冷却至 50 ℃左右
的定量 TSA固体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并制成平板,总体积为
15 mL。待平板凝固后,接种 100 μL 104 CFU /mL的菌悬液,
涂布均匀。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于 37 ℃培养箱中培养 24
h,以平板上无可见菌落的最小浓度为 MIC。试验重复3 次。
以灭菌水为空白。
在 108 CFU /mL的菌悬液中加入 Cremophor EL 30 或无
水乙醇,使其最终浓度分别为 3%和 1. 5%,37 ℃震荡培养 1
h,梯度稀释后涂布。37 ℃下培养 24 h,进行平板计数。以研
究微乳中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细菌的影响。
1. 5 微乳粒径的测定
采用 Malvern Nano-Zs 90 粒径分析仪测定微乳的粒径
大小[17]9。
2 结果与分析
2. 1 表面活性剂对丁香油微乳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 HLB值会影响微乳的性质及微乳的形成
能力,因此,通过选择不同链长的 Cremophor和 Tween系列乳
化剂,考察了 HLB 值对丁香油微乳的影响。在微乳拟三元
相图中,微乳区域面积(SME)与微乳大小、丁香油的载量以及
微乳稳定性密切相关,最小可稀释比(DR)反映制备丁香油
微乳时表面活性剂的最少用量,因此,在此以微 SME和 DR 为
指标,筛选最佳的丁香油微乳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果
见表 1。
表 1 表面活性剂 HLB值对微乳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surfactants HLB on
microemulsion (Km =2)
表面活性剂 HLB值 SME /%
DR
(质量比)
S /O
Cremophor EL 30 12. 0 44. 45 82 2. 671
Cremophor EL 35 13. 0 48. 29 91 61
Cremophor HR 40 14. 0 42. 79 82 2. 671
Tween 80 15. 0 42. 27 91 61
Tween 40 15. 6 39. 23 91 61
Tween 20 16. 9 35. 35 91 61
 S /O表示在 DR下表面活性剂和丁香油的质量比。
由表 1 可知,对于 Cremophor系列表面活性剂,虽然 Cre-
mophor EL 35 形成微乳区面积最大,但是其最小可稀释比为
91,S /O 较高;而 Cremophor EL 30 和 Cremophor HR 40 的
最小可稀释比均为 82,S /O为 2. 671,远远小于其它表面
活性剂。也就是说,在包埋等量丁香油的情况下,Cremophor
EL 30 和 Cremophor HR 40 在制备可稀释微乳时所需表面活
性剂质量较少。对于 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其形成的微乳
区面积较小,且随着疏水链的长度变短,HLB值增大,越不利
于微乳的形成,这与徐文婷[18]14 - 16的研究结果一致。综合考
虑微乳区面积和最小可稀释比,选择 Cremophor EL 30 作为
丁香油微乳的表面活性剂。
2. 2 Km值对丁香油微乳的影响
Trotta等[19]认为 Km值对微乳区面积影响显著,因此,采
用常用的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不同 Cremophor EL 30
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Km)进行考察,研究 Km 为41,3
1,21,11 和 21 时,对微乳区面积和 DR 的影响,结果
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当 Km < 2 时,随着 Km 值的降低微乳区面
积明显减小,即形成微乳的丁香油载量越低,并且 S /O随 Km
值的减小而增大,所需表面活性剂的量也增加;当 Km =
821
提取与活性 2016 年第 7 期
表 2 Km值对微乳相图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Km on phase diagrams
of microemulsion
Km SME /% DR(质量比) S /O
1 /2 29. 51 91 31
1 34. 82 8. 51. 5 2. 831
2 44. 45 82 2. 671
3 44. 04 82 31
4 38. 88 82 31
2 时,形成微乳区面积最大(44. 45%) ,此时 S /O 最小,也就
是说 Km =2 时制备可稀释丁香油微乳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最
少;而当 Km =3 时,微乳区面积变化不大,但 S /O有所增加,
Km值继续增加到 4 时,微乳区面积开始迅速下降。
2. 3 不同水环境对丁香油微乳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水环境可能会对丁香油微乳产生一
定的影响,因此,在确定了乳化剂为 Cremophor EL 30,Km = 2
的基础上,研究了水相中电解质浓度和 pH 值对微乳形成能
力的影响,结果见表 3。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微乳区面积
减小,这是因为高电子强度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盐
析[20],使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能力降低,所以形成微乳的能力
也有所降低。随着 pH值由中性降低,虽然最小可稀释比不
发生变化,但丁香油微乳区面积不断减小,不利于形成微乳。
因此,低电解质浓度和中性的水相环境,更有利于形成微乳
体系。
表 3 不同水相环境对微乳相图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aqueous phase environments on
phase diagrams of microemulsions
水相环境 控制参数 SME /% DR(质量比)
对照 — 44. 45 82
电解质浓度
0. 5 mol /L 42. 47 82
1. 0 mol /L 41. 44 82
2. 0 mol /L 33. 04 91
酸碱度
pH 3. 0 33. 63 82
pH 5. 0 37. 79 82
pH 7. 0 43. 92 82
2. 4 微乳构型的确定
为了研究微乳稀释过程中的相转变情况,在确定了乳化
剂类型、Km以及制备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电导率法和
流变法对微乳构型进行划分。根据渗透理论[21],利用电导
率法对微乳的结构进行了划分。由图 1(a)可知,随着水分
含量(φ)的增加微乳电导率不断变化,当 φ < 54%时,电导率
随 φ呈线性增加;当 54% < φ < 67%时,电导率增速开始放
缓;当 φ > 67%时,电导率开始降低。则对应的微乳构型分
别为 W/O型、B. C型、O/W型。
微乳黏度与微乳的结构密切相关[21],因此,还采用流变
法对微乳构型进行了验证。由图 1(b)可知,开始微乳黏度
随水分含量增加不断变大,当水分含量在 50% ~ 60%时,微
乳黏度基本不发生变化,而继续增加微乳中水分含量,微乳
黏度迅速下降。因此,从黏度变化的差异可将微乳构型分别
对应于 W/O型、B. C型和 O/W型。此结果与电导率法测得
的结果一致。
根据电导率和流变法结果,将混合表面活性剂 /丁香油 /
水(Km =2)的微乳拟三元相图分为 O/W、B. C 和 W/O 型微
乳区域,结果见图 2,其微乳区面积分别为 3. 35%,13. 44%,
27. 66%。
图 1 不同水含量的微乳电导率图和流变图
Figure 1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clove oil
microemulsions with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图 2 丁香油微乳拟三元相图
Figure 2 Phase diagrams of clove oil microemulsion
921
第 32 卷第 7 期 梁 蓉等:丁香油微乳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2. 5 丁香油微乳的最小抑菌浓度
根据 Al-Adham等[22]对微乳在相图中的位置与微乳抗
菌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可知,O/W 型微乳区的中间区
域的微乳应具有较强的抗菌性。为探究丁香油经微乳包埋
后是否对丁香油的抑菌活性产生影响,并结合图 2 中的分区
结果,在最小稀释比为 82 和 91(质量比)上,分别选择
两个靠近 O/W型微乳中心区域位置的配方点进行抑菌活性
测定[17]15。配方一为:混合表面活性剂丁香油水 = 16
480(质量比) ,Km = 2;配方二为:混合表面活性剂丁香
油水 = 27370(质量比) ,Km =2。
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了丁香油及丁香油微乳对大肠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见表 4。丁香油对大
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 625,
1. 250 μL /mL,此结果与文献[23]结果相吻合。与丁香油相
比,由配方一制备的丁香油微乳对两种细菌的 MIC 值与纯丁
香油相同。而配方二制备的微乳对两种细菌的 MIC值分别为
2. 500,5. 000 μL /mL,比纯丁香油高,抑菌活性有所下降。
表 4 丁香油及其微乳体系对测试菌的 MIC值
Table 4 MIC values of clove oil and its microemulsion system a-
gainst microorganisms
体系
最小抑菌浓度 /(μL·mL -1)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丁香油 0. 625 1. 250
配方一 0. 625 1. 250
配方二 2. 500 5. 000
 丁香油微乳的 MIC以换算成微乳中实际丁香油的添加量。
同时,对表面活性剂和助乳化剂进行了抑制细菌生长能
力的测试,结果见表 5。在质量浓度为 3%表面活性剂或质
量浓度 1. 5%无水乙醇处理 1 h 后,细菌的存活率有一定程
度的下降,但并不明显,说明 Cremopor EL 30 和无水乙醇自
身的抑菌能力很弱。因此,丁香油微乳的抑菌活性主要取决
于丁香油自身的抗菌活性。同时,比较丁香油微乳两种配方
抑菌活性的差别,可能是受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表面活
性剂浓度越高,微乳界面结构越致密,丁香越难以释放,可能
导致体系的抑菌活性下降。
2. 6 丁香油微乳的粒径及稀释、储藏稳定性
进一步对抑菌活性较好的丁香油微乳(配方一)进行水
表 5 经 Cremophor EL 30或无水乙醇处理后细菌的存活数
Table 5 Viability of bacteria treated with Cremophor
EL 30 and ethanol (n = 3)
细菌种类 时间 /min
细菌存活数 /(lg CFU·mL -1)
Cremophor EL 30 无水乙醇
大肠杆菌
1 8. 74 ± 0. 01 8. 73 ± 0. 01
60 8. 30 ± 0. 03 8. 69 ± 0. 04
金黄色葡
萄球菌
1 8. 72 ± 0. 02 8. 74 ± 0. 01
60 8. 34 ± 0. 04 8. 59 ± 0. 09
相体系模拟稀释的应用试验,考察粒径随稀释倍数的变化情
况。由表 6 可知,丁香油微乳的初始粒径为 16. 84 nm,在经
过 10,20,100 倍水相稀释后,微乳粒径变化不大,这表明丁
香油微乳在稀释过程中粒径能基本保持恒定,而且丁香油微
乳稀释前后的 PDI值均较小,说明配方一制备的微乳具有较
好的稀释稳定性。
表 6 稀释、储藏过程中微乳粒径的变化
Table 6 Changes in particle size of microemulsions in the
process of diluting and storage (n = 3)
样品 控制参数 微乳粒径 d /nm PDI
原始微乳 — 16. 84 ± 0. 04 0. 265 ± 0. 062
稀释倍数
10 13. 65 ± 0. 11 0. 246 ± 0. 004
20 14. 01 ± 0. 23 0. 201 ± 0. 017
100 17. 99 ± 1. 87 0. 273 ± 0. 063
储藏时间
30 d 17. 46 ± 0. 49 0. 204 ± 0. 009
60 d 18. 39 ± 0. 11 0. 229 ± 0. 004
90 d 18. 39 ± 0. 22 0. 228 ± 0. 009
120 d 19. 83 ± 0. 20 0. 217 ± 0. 015
丁香油微乳的储藏稳定性也是影响微乳应用的重要因
素,试验通过测定乳液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表征。由
表 6 可知。微乳粒径在储存 120 d 内无明显差异,粒径仅增
加 2. 99 nm,PDI值在储藏过程中也无明显变化,表明所制备
的丁香油微乳在储藏时间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与徐文
婷[18]30 - 31的研究结果一致。
3 结论
本试验对丁香油微乳的制备和抑菌性能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丁香油微乳拟三元相图的构建,优化了表面活性
剂种类、Km值以及水相环境(离子强度和 pH)。其次,利用
电导率法和流变法确定微乳构型,选择混合表面活性剂 /丁
香油 /水 = 16 /4 /80(质量比) ,Km = 2(配方一)以及 27 /3 /70
(质量比) ,Km =2(配方二)的丁香油微乳配方,考察其抑菌
活性。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结果表明,
配方一制备的微乳的抗菌活性与纯丁香油相同,分别为 0.
625,1. 250 μL /mL,配方二制备的微乳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
此外,通过抑菌率试验表明 Cremophor EL 30 和无水乙醇的
抑菌作用较弱,因此,丁香油微乳的抑菌活性主要由丁香油
的自身抗菌活性决定,且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微乳界面结
构越致密,丁香油难以在体系中释放,抗菌活性明显下降。
另外,制备的丁香油微乳具有可稀释特性,且储藏时间内能
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所制备的丁香油微乳能在保持丁
香油抑菌活性的基础上,使其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FRIEDMAN M,HENIKA P R,MANDRELL R E. Bactericidal ac-
tivitie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and some of their isolated constituents a-
gainst Campylobacter jejuni,Escherichia coli,Listeria monocytogenes,
031
提取与活性 2016 年第 7 期
and Salmonella enteric[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02,65
(10) :1 545-1 560.
[2]张鹰,曾新安,温其标. 生物防腐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2006,22(1) :77-79.
[3]夏秀芳,孔保华,于长青. 几种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延长冷却肉
货架期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8,24(3) :55-59.
[4]DEVI K P,NISHA S A,SAKTHIVEL R,et al. Eugenol(an essen-
tial oil of clove)acts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against Salmonella
typhi by disrupting the cellular membrane[J]. Journal of Ethnophar-
macology,2010,130(1) :107-115.
[5]王金宇,李淑芬,关文强. 酵母细胞微胶囊化丁香油的研究
[J]. 食品科学,2006,04(27) :154-157.
[6]郝喜海,孙淼,邓靖,等. 丁香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缓释抗
菌性能[J]. 食品科学,2012,11(33) :86-88.
[7]蔡茜彤,段小明,冯叙桥,等. 微胶囊技术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
的应用与展望[J]. 食品与机械,2014,30(4) :247-270.
[8]RANASINGHE L,JAYAWARDENA B,ABEYWICKRAMA K.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o control post-harvest decay of Embul banana by
combining essential oils with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J]. 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5,40(1) :
97-103.
[9]谢晶,金晨钟,陈礼刚,等. 复合植物精油乳状液的制备研究
[J]. 湖南农业科学,2011(3) :112-114.
[10]雍国平,方力,方堃,等. 丁香油的微乳液研究[J]. 食品科
学,2001,22(9) :26-27.
[11]HOAR T P,SCHULMAN J H. Transparent water-in-oil dispersions:
the oleopathic hydro-micelle[J]. Nature,1943,152:102-103.
[12]于梦,钟芳,麻建国,等. 薄荷油微乳液的多孔淀粉固化及其
在卷烟中应用[J]. 食品与机械,2008,24(3) :29-33.
[13]SPERNATH A,ASERIN A. Microemulsions as carriers for drugs
and nutraceuticals[J].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6,128:47-64.
[14]FERNANDEZ P,ANDR V,RIEGER J,et al. Nano-emulsion for-
mation by emulsion phase inversion[J]. Colloids and Surface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4,251:53-58.
[15]MEHTA S K,BALA K. Tween-based microemulsions:a percolation
view[J]. Fluid Phase Equilibria,2000,172(2) :197-209.
[16]HAMMER K A,CARSON C F,RILEY T V.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and other plant extracts[J]. Journal of Applied Mi-
crobiology,1999,86(6) :985-990.
[17]王浩. 丁香油乳化体系的制备及抗菌特性的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2014.
[18]徐文婷.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的规律性研究[D]. 无
锡:江南大学,2009.
[19]TROTTA M,CAVALLI R,UGAZIO E,et al. Phase behaviour of
microemulsion systems containing lecithin and lysolecithin as sur-
facta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1996,143
(1) :67-73.
[20]付婷婷. 番茄红素微乳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 无锡:江南大
学,2012:19.
[21]FANG J,VENABLE R L. Conductivity study of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 sodium dodecyl sulfate-hexylamine-heptane-water[J]. Jour-
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87,116(1) :269-277.
[22]AI-ADHAM I,AI-NAWAJEH A,KHALIL E,et al. The Antimi-
crobial activity of oil-in-water microemulsions is predicted by their
position within the microemulsion stability zone[J]. The Interna-
tional Arabic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2,2(2) :2-8.
[23]周建新,许华,金浩. 丁香油抑菌效果与抑菌成分的研究[J].
食品工业,2000(3) :24-25.
(上接第 68 页)
参考文献
[1]肖海龙,屠海云,王红青,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
品中 18 种水溶性合成色素[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
(2) :264-266.
[2]陈国庆,吴亚敏,王俊,等. 常用合成食品色素荧光光谱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9) :2 518-2 522.
[3]刘成伦,李小庆,王晶,等. 偶氮类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9,30(5) :273-276.
[4]邱会东. 食用合成色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06,22(2) :102-104.
[5]夏涛. 试析茶叶红变原理及红茶色泽形成的调控[J]. 福建茶
叶,1996(4) :15-18.
[6]成洲,廖茜,姚逸.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
相关性[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3) :71-75.
[7]OZDEMIR OLGUN F A,DEMIRATE OZTURK B,APAK R. Deter-
minatiom of synthetic food colorants in powder beverage samples by
on-line HPLC-cup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Capacity (CUPRAC)as-
say with post-column detection[J]. Chromatographia,2016,79
(3) :199-208.
[8]范文锐,吴青,劳扬,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 7 种
非食用色素[J]. 分析化学,2012,40(2) :292-297.
[9]张婉,王覃,杜宁,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 5 种
人工合成色素[J]. 食品科学,2011,32(4) :177-180.
[10]林芳,李涛,王一欣,等.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
测定蜜饯中 9 种合成色素[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
7(2) :567-573.
[11]符锋,范会平,秦学磊.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挂面中食用合成色
素的测定[J]. 食品科学,2010,31(18) :325-328.
[12]米迎春,黄蔚,刘国,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糕点中 4
种食用合成色素[J]. 食品与机械,2011,27(4) :78-81.
[13]张慧,顾强,乙小娟,等. 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葡
萄酒中 7 种人工合成色素及防腐剂[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5,51(6) :64-67.
[14]陈睿. 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4,32(5) :1 031-1 033,1 036.
[15]谭和平,叶善蓉,陈丽,等. 茶叶中色素的测试方法概述[J].
中国测试,2009,35(2) :78-82.
[16]肖艳,袁云霞,王金林,等. 高蛋白食品中多种人工合成色素
的提取及检测[J]. 分析科学学报,2010,26(5) :578-579.
[17]刘海玲,姜艳玲. 聚酰胺对变色酸偶氮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及
应用[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20(2) :179-182.
131
第 32 卷第 7 期 梁 蓉等:丁香油微乳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