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柿叶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马新博,宫汝飞*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简要综述了柿叶的有效成份柿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
究及开发我国柿叶资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柿叶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2392(2012)04 - 0130 - 02
收稿日期:2012 - 05 - 15 修回日期:2012 - 06 - 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0103YB154)
作者简介:马新博(1980 -) ,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活血化瘀、
抗肿瘤、免疫调节的研究。
* 通讯作者:宫汝飞(1980 -) ,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免疫活
性研究。
柿叶,为柿树科(Diosp yros L.)植物柿(persim-
mon)的干燥或新鲜叶片,味苦、性寒,其为药用载于明
代的药籍《滇南本草》[1]。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酮
类化合物是柿叶的主要有效成分,而柿叶中黄酮化合
物有紫云苷、黄芪甙、异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金
丝桃甙、芦丁等[2]。实验表明,柿叶黄酮有抗氧化、止
血、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肝脏、抗菌、抗癌、免疫调节等
多种药理活性[3],而且具有毒性低、资源丰富、易于工
业化提取制备[4]等优点,因此医学界对柿叶黄酮的研
究也越来越深入。笔者主要对柿叶黄酮的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柿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研究
柿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以甙类形式存在,
目前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5],提取多用乙醇、
水等作溶剂。用乙醇提取时,应用正交实验,徐文秀
等[6]经考察认为,影响柿叶黄酮提取率的因素由大到
小依次是: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 >料液比 >乙醇浓度;
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为 80℃,提取时间为
40min,乙醇浓度为 70%,料液比为 1 ∶ 35,柿叶黄酮类
化合物的得率是 5. 76%。用水提取时,赵文红等[7]经
考察认为,影响柿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因素由大
到小依次是: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 >料液比,最佳工艺
条件为:提取温度为 60℃,提取时间为 10min,料液比
为1∶ 30,所得柿叶黄酮类物质提取率是 3. 12%。
应用微波辅助方法提取柿叶黄酮,易提纯,效率
高。李志平等[8]以微波辅助方法提取柿叶黄酮最佳
条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柿叶黄酮的提取影响程度
是,料液比 >微波强度 >提取时间,同时确定了最佳的
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 1∶ 30,微波强度为 250W,提取时
间为 21min。
近年来,树脂吸附法广泛用于各类植物黄酮类物
质分离纯化,进而提高黄酮成分的提取含量。李志平
等[8]研究发现,DA - 201 型树脂对柿叶黄酮类物质吸
附的效果最好,而且 70%乙醇的解吸率最高。贝伟
剑、彭文烈等[9]研究发现,AB - 8 树脂和聚酰胺树脂
是性能较好的黄酮类物质吸附剂,柿叶提取物用聚酰
胺树脂富集制备的含量达 70%以上。
2 柿叶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
柿叶黄酮具有抗氧化、止血、保护心脑血管、保护
肝脏、抗菌、抗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2. 1 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产生过多可以诱发体内抗氧化体系不足,
氧化物和抗氧化物平衡失调,会引发氧化应激,如衰
老、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糖尿病等疾病[10]。杨建雄
等[11]研究发现,柿叶黄酮能有效清除·OH,抑制红细
胞膜、肝、脾、肾、脑组织及微粒体膜的氧化损伤,说明
柿叶黄酮可用于防止生物膜氧化损伤,而且其对·OH
的清除作用可能是保护生物膜的作用机制之一。
Chen等[12]实验结果表明,柿叶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
化作用,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柿叶黄酮抗氧化效果比抗
坏血酸要强[13]。因此,柿叶黄酮将会成为极有潜力的
天然抗氧化剂。
2. 2 对血生化影响作用
胡忠泽等[14]试验表明,高剂量柿叶黄酮可通过直
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己糖激酶活性,加强葡萄糖在细
胞中的代谢和利用,提高糖尿病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
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陈丽、马新博等[15]研
究发现,柿叶黄酮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显著降
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及升高
脂蛋白酯酶、肝酯酶、高密度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
·031·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2 年第 40 卷第 4 期
Vol. 40,No. 4,2012
的作用,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紊乱现象。这说明
柿叶黄酮对血生化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
2. 3 止血作用
柿叶黄酮是柿叶具有活血止血作用的重要成分。
王树松等[16]研究发现,柿叶黄酮苷对兔耳血管有明显
的收缩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与骨
髓巨核细胞,并促进巨核细胞成熟等。于风华等[17]实
验证明,柿叶黄酮对大鼠子宫异常出血、早孕与中孕大
鼠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都起到
良好的治疗作用。
2. 4 对心血管及神经组织保护作用
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与细胞凋亡等有关。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缺氧复氧等可以诱发乳鼠心肌细
胞凋亡,柿叶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缺氧复氧诱导
的心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8]。而孙懿等[19]
通过实验证明,柿叶黄酮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
损伤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期研究显示,柿叶黄酮可通
过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和扩张外周血
管起到降血压、保护血管作用[20]。近期亦有实验表
明,柿叶黄酮能抑制淋巴细胞与神经细胞的粘附,从而
起到对神经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21]。可见柿叶
黄酮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起到对心血管及神经组织的
保护作用。
2. 5 对肝脏保护作用
病毒感染、超氧阴离子氧化作用等多种诱因都可
以造成肝脏损伤。有研究显示,柿叶黄酮能抑制小鼠
的肝肿大,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及炎性细胞
的浸润,具有很好的肝保护作用[22]。也有报道,柿叶
黄酮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时,能及时清除自由基,降低脂
质过氧化反应,维持膜的正常通透性,保护肝细胞膜,
进而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 6 对色素沉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酪氨酸酶能够催化单酚羟化成二酚,并把二酚氧
化成醌,醌在非酶促条件下可形成反应终产物 -黑色
素,这一过程与人体色素沉着性疾病密切相关。而柿
叶黄酮能抑制酪氨酸酶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进而
对色素沉着性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23]。
2. 7 抗菌作用
用柿叶黄酮制成的注射液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感染
性疾病,效果良好。纪莉莲等[24]研究发现,柿叶提取
物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同时也有报道[25]显示,柿叶黄
酮对灰霉、黑斑、黄萎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2. 8 抗癌作用
韩克慧、韩道昌等[26]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的抗癌
活性均来自于其所含的黄酮类物质,而柿叶黄酮类化
合物可有效阻止亚硝胺等所诱发的癌变。
3 柿叶黄酮类化合物开发前景
柿树在我国分布广,柿叶资源极为丰富,且价格低
廉、毒性低。研究证实,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
化、止血、抗菌、抗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而且
柿叶黄酮易于工业化提取制备,这为我们对其进行药
理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其工业开发利用提
供了基础。但是目前对柿叶的有效成分、具体药理作
用与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相关项目研究,为科学合理开发及利用柿叶资源提供
理论与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燕.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
7(4) :173 - 174.
[2] 纪莉莲,张强华,崔桂友.柿叶抗菌活性的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离
鉴定[J].营养卫生,2003,24(3) :129 - 131.
[3] 辛宁,丰杰,姚波.柿叶黄酮类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中医药学报,2007,35(2) :49 - 51.
[4] 伍建华,秦明群,杨立昊,等.柿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华
夏医学,2007,20(3) :445 - 446.
[5] 罗志刚,赵喜红,何小维.柿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的影响因素及抗
氧化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20(12) :69 - 70.
[6] 徐文秀,杨云.柿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J].运城学院
学报,2012,30(2) :54 - 55.
[7] 赵文红,赵翾,白卫东,等.柿叶黄酮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J].陕
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1(25) :54 - 58.
[8] 李志平,尹笃林,李辉,等.微波辅助提取柿叶黄酮[J].吉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7(1) :110 - 113.
[9] 贝伟剑,彭文烈,罗杰. 柿叶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纯富集
[J].中成药,2005,27(3) :257 - 261.
[10] 张艳.柿叶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
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1.
[11] 杨建雄,原江锋,李发荣. 柿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
营养学报,2003,25(2) :215 - 217.
[12] CHEN G,LU H,WANG C,et al. Effect of five t r iter penoidcom-
pounds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Dios py ros kaki on Stimulus induced
super ox ide g ener ation and ty rosy l phosphorylation in human poly-
morph nuclear leukocy tes[J]. Clin ChimActa,2002,32(12) :11 -
16.
[13] 宋常春,鲍庆胜.柿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和抗氧化性的研究
[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9) :117 - 119.
[14] 胡忠泽,杨久峰,谭志静.柿叶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机
制探讨[J].营养学报,2006,28(6) :540 - 541.
[15] 陈丽,马新博.柿叶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活
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天然药物,2011,9(1) :74 - 77.
[16] 王树松,王晓风.柿叶止血成分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2005,7
(1) :66 - 67.
[17] 于风华,冯静,王树松,等. 柿叶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匀浆中
NO、NOS、ET 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 :
·131·
2012 年第 40 卷第 4 期
Vol. 40,No. 4,2012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3205 - 3206.
[18] 曾平,许顶立,李针,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细胞周期和凋
亡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1) :9 - 11.
[19] 孙懿,谭宏棣,蓝晓步,等.柿叶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1) :9 -
10.
[20] 覃斐章,林兴,张绪东,等. 柿叶黄酮对 L - NAME 诱导的高血压
大鼠血压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8,28(3) :61 - 63.
[21] 贝伟剑,徐安龙,李楚源.柿叶黄酮对淋巴细胞与神经元粘附作用
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5) :740 - 744.
[22] 高永峰,高允生,张永丽.柿叶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 :12 - 13.
[23] 马燕燕,鲁晓翔.柿叶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J].食
品科技,2010,35(9) :76 - 79.
[24] 纪莉莲,张强华,崔桂友.柿叶抗菌活性的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离
鉴定[J].食品科学,2003,24(3) :129 - 131.
[25] 尹淑丽,张丽萍,梁然,等.柿叶黄酮对 BSD - 2 菌株芽胞数量及
抑菌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10,30(6) :49 - 51.
[26] 韩克慧,韩道昌,张益民. 柿树的药理和临床应用[J]. 中成药研
究,1983,12(7) :27.
中医药对树突状细胞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
艾民,全振华,李竹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可激发免疫反应及调节免疫反应,已经成为肿瘤、免疫
缺陷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治疗的新方向,应用中医药对其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实
验室的免疫细胞检查:发现其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认为中医药在免疫调节功能上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综
合调节作用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基于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对多种疾病的免疫功能调节。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中医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2392(2012)04 - 0132 - 03
收稿日期:2012 - 03 - 15 修回日期:2012 - 04 - 02
作者简介:艾民(1963 -) ,男,副主任检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生化。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人体内最重要、
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 ,它是启动、调控及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对
维持正常机体免疫系统的自稳态起着重要作用[1],是
肿瘤、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的新方向。而诸多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均具有免
疫调节功能的活性,同时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在近
年来广泛研究免疫功能调节治疗中,使中药应用具有
广阔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在中药对部分常见疾病树突
状细胞的作用,从不同方面验证了中药提高不同疾病
的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能力,佐证了中药可以通过调
节树突状细胞而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1 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致使其成为死亡率逐
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研究表明,DC 与肿瘤的发生关
系密切[2],表现在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表面分子
的表达和增强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方面。
肿瘤细胞凋亡小体被 DC的 MHC - I 分子呈递并诱导
的特异性 CTL 免疫反应抗癌作用显著。中药抗肿瘤
的治疗研究已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减毒增效、调
节肿瘤免疫机制方面发挥作用。
于明薇[3]复制 C57BL /6 小鼠 Lewis 肺癌动物模
型,动态观察苏木、苏木 +黄芪对抑瘤率、肺转移抑制
率、荷瘤小鼠体重、生存期的影响等,提示苏木和黄芪
干预能上调 DC 表面标志表达,二者相加作用强于单
纯用药组。王峻等[4]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黑色素瘤
抗原(gP100)转染 DC 制备成 DC 瘤苗,以香菇多糖
(lentlnan,LNT)单独或联合 gP100 - DC 瘤苗观察对荷
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二者联合可抑制
恶性黑色素瘤生长,显著增强荷瘤小鼠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提高脾细
胞的 IFN - γ、IL - 2 分泌水平,有效地增强 DC 瘤苗的
抗肿瘤免疫反应。郑红刚[5]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
疗前、治疗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变化,口服肺瘤平
膏患者 MDC、MDC /LDC 比值较化疗组提高,CD3 +、
CD4 +细胞数量、NK 细胞含量及 CD4 + /CD8 +均提高,
CD8 +细胞含量则下降。中药肺瘤平膏结合化疗对非
小细胞肺癌有调整体内免疫反应向 Th1 方向极化,从
而调动细胞免疫的作用。
2 白血病
正气虚弱是白血病缓解后的基本病理之一,也是
·231·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12 年第 40 卷第 4 期
Vol. 40,No. 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