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年 2月第 11卷第 5期 ·综 述·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11 No. 5 February 2014
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亦名石生黄堇,为
紫堇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草含脱氢卡维丁等活性
成分 [1]。 岩黄连为岩溶石山地区特有的多年生草本药材植
物,局限分布在裸露石山,生于石缝、石穴[2]。 由于生境条件
恶劣,岩黄连自然繁殖率很低,种群发展困难,资源蕴藏量
十分有限 [3]。 岩黄连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镇痛和强安定
作用,并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主治疮疖肿毒、肝炎、肝硬
化、肝癌等症 [4]。 在桂西北山区,它已成为当地民众用于消
炎止痛、拔毒、治疗疥疮肿毒以及治疗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的常用中草药;岩黄连总生物碱注射剂和片剂等中药制剂
和产品也已由相关单位研制出来,并批量投产[3]。现将岩黄
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概述。
1 药理作用
1.1 护肝作用
研究表明岩黄连能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程度,对肝损
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
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能降低丙二
醛(MDA)含量[5-8]。 孙宁玲等 [9]研究脱氢卡维丁对小鼠急性
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岩黄连有效成分脱氢卡维丁能显
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的 AST、ALT 和总胆红素(TBIL)水
平,有效减轻小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超微结构破坏
以及炎性细胞浸润。 研究还发现,岩黄连可明显增加慢性
肝损伤大鼠血清总蛋白(TP)水平,显著降低 ALT、AST、层
粘连蛋白(LN)、碱性磷酸酶(AKP)、透明质酸(HA)水平 [10]。
岩黄连碱的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是由于岩黄连碱抑制小鼠
的两种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
酶(MMP)-9的表达而促进纤维化的逆转[11]。 毕明刚等[12]研
究表明, 岩黄连总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辅助性 T 细胞(Th)1/Th2 平衡有关。
1.2 利胆作用
岩黄连总碱静脉注射给药后, 可增加正常 SD 大鼠的
胆汁分泌量,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13]。 黄燮南等 [14]研究发
现,岩黄连总碱 20 mg/kg 静脉注射对麻醉豚鼠没有明显利
胆作用。
1.3 抗癌抑瘤作用
研究表明,岩黄连总碱能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
胞增殖,同时能诱导 Tca8113 细胞凋亡 [15],这可能与岩黄连
总碱能显著降低 Tca8113 细胞中 Bcl-2 及 NF-KappaB 的
表达有关[15-17]。 研究还发现,岩黄连碱在抑制 Tca8113 细胞
增殖的同时 , 也显著降低 Tca8113 细胞端粒酶活性及
hTERT 的表达[18-19]。 谢沛珊等[20]研究发现,岩黄连针剂对肉
瘤或艾氏癌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毛宇昂[21]研究发现,岩黄
连总碱能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 CNE-1、CNE-2、 卵巢癌
A2780、卵巢腺癌 SKOV3细胞和 PM2 细胞株。
1.4 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李丽[22]对岩黄连抗炎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黄连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
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
示岩黄连对多种炎症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岩黄连体外抗
菌试验初步证明, 其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脱氢卡维丁,
岩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陆瑞群 庞雅琴 庞广福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通过查阅有关岩黄连研究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岩黄连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
为开发利用岩黄连以及进一步研究岩黄连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岩黄连;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59-03
Advances in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LU Ruiqun PANG Yaqin PANG Guangfu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 By the inspec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and utilize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Key words]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 Pharmacological action ;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81060233);广西壮族自
治区教育厅项目(编号 201106LX440)。
[作者简介] 陆瑞群(1980-),女,硕士;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通讯作者] 庞广福(198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
159
·综 述·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年 2 月第 11 卷第 5 期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11 No. 5 February 2014
该成分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23]。 另外岩黄连提取
物还有抗病毒作用,王健等 [24]研究发现岩黄连提取物可抗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对 DHBV 所致的肝损伤有显著
的保护作用。 Zeng 等[25]首次证明从岩黄连中分离出的去氢
碎叶紫堇碱能显著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1.5 止痛镇静作用
岩黄连总碱皮下注射具有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的倾向,
岩黄连总碱也能提高大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其镇痛作用大
致与安替比林相当[14]。 岩黄连总碱能明显抑制咖啡因诱发
小鼠的兴奋活动;明显抑制由电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
应;使猴和猫驯服,并使部分猴和猫产生“僵住症”[26]。
1.6 免疫调节作用
岩黄连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能明
显提高细胞吞噬功能,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14]。 研究
还发现岩黄连生物碱能增强 T 细胞产生 IL-2 和 IFN-γ 的
水平,提示岩黄连生物碱在免疫调节中是一种增强剂[27]。
2 临床应用
2.1 肝炎、肝硬化的治疗
临床对比观察,生化检验研究表明岩黄连可改善肝炎
患者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等方面的症状,并有明显的
降低转氨酶,降低总胆红素、退黄、升高白蛋白,改善肝纤
维化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的效果。 例如,黄文琪等[28]用岩
黄连治疗黄疸型肝炎患者 29 例,总有效率为 93.1%,高于
对照组 71.0%的总效率。 江山等 [29]用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
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33例, 与对照组比较 T-BiL、
ALT、AST 下降显著。 秦如松等[30]用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40 例, 结果表明岩黄连注射液可以
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并
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郑志想[31]用岩黄连注射液治
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现有明显退黄降酶疗效。
2.2 肝癌的治疗
袁卫平等[32]研究发现,岩黄连能有效预防和冶疗TACE
治疗后的肝损害 ,TACE 后经岩黄连治疗 2 周 ,AST、ALT
明显下降,多数病例恢复正常,并且有明显的消炎利胆作
用, 可使患者食欲增加, 术后低热症状改善,TBIL 迅速下
降。王阳[33]对 42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应用岩黄连注射
液改善肝功能效果进行观察, 发现 42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用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LT、AST、γ-GT、TBIL 明显下
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熊良庚等 [34]用奥曲肽联合岩黄连
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发现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食欲改
善及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治疗组
能明显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2.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太永日等 [35]用岩黄连+病毒唑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60
例,结果发现治疗组发热期、少尿期较对照组(单用病毒
唑)明显缩短,STA、ALT、乳酸盐脱氢酶(LDH)、血尿素氮
(BUN)恢复也较对照组明显。
2.4 临床不良反应
岩黄连在治疗肝病及肾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在
临床应用中有个别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刘世萍[36]发现在给
某例患者使用岩黄连注射液的过程中, 患者出现周身瘙
痒、畏寒、寒战、发热症状。赵淑慧[37]在用岩黄连治疗病毒性
肝炎的过程中有 2 例患者在岩黄连输注过程中局部血管
疼痛,但在输注结束后疼痛症状消失。任仲轩[38]在用岩黄连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发现,少部分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患者用药后出现黄疸加深、AST、ALT 持续不降的现象。
目前,对岩黄连的研究已经涉及引种栽培、化学成分、
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提取分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基因
组 DNA 等方面,其中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较多。
研究表明,岩黄连有效成分对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方面的
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其抗癌抑瘤、抗菌抗病毒、保肝
利胆等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1] 柯眠眠 .岩黄连有效成分的研究 [J].植物学报 ,1982,24(3):289-
291.
[2] 文和群,许兆然,Villa-Lobos J,等 .中国南部石灰岩稀有涉危植物
名录[J].广西植物,1993,13(2):110-127.
[3] 蒋水元, 胡兴华, 赵瑞峰. 岩黄连引种栽培研究 [J]. 广西植物,
2002,22(5):469-473.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广西中药材标准[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0:64-65.
[5] 蒋东平.岩黄连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实验与实习,
2007,25(19):119-120.
[6] 周劲光. 岩黄连总碱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实验研究,2010,17(27):29-30.
[7] 梁永红,贾杰,Peter S,等.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
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22-2923.
[8] 黄兴振,刘雪萍,黄敏,等.岩黄连提取物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试
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27(02):146-148.
[9] 孙宁玲,汪涛,袁本利,等.脱氢卡维汀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
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1):23-27.
[10] 周劲光.岩黄连总碱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观察[J].山东
医药,2010,50(27):F0003.
[11] 梁永红,贾杰,Peter S,等.岩黄连生物总碱对肝纤维化大鼠 TGF-
β1 及 MMP-9 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620-2622.
[12] 毕明刚,周娟,许扬,等.岩黄连总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的改善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9,23(1):39-44.
[13] 李慧梁.岩黄连活性成分系统研究及藜芦毒性成分研究[D].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2006.
[14] 黄燮南,刘国雄,张宪德.岩黄连总生物碱镇痛、抗炎、利胆作用的
初步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1981,4(2):22-25.
[15] 尹俊凯,廖建兴 .岩黄连总碱对 Tca8113 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
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4):245-248.
[16] 朱颐,廖建兴.岩黄连总碱对 Tca8113中 Bc1-2表达活性的影响[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2):96-98.
[17] 徐睿,廖建兴 .岩黄连总碱和脱氢阿卟卡维丁对 Tca8113 中 NF-
kappa B 表达活性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4):241-
244.
(下转第 165页)
160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年 2月第 11卷第 5期 ·综 述·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11 No. 5 February 2014
[18] 雷珺,廖建兴 .岩黄连脱氢卡维丁体外抑制 Tca8113 增殖及对端
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18(3):173-
177.
[19] 李晋芳,廖建兴,李慧梁.岩黄连总碱抑制 Tca8113 细胞及其端粒
酶活性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17(1):32-35.
[20] 谢沛珊,李爱媛.中草药抗肿瘤筛选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
1995,7(1):19-20.
[21] 毛宇昂 .岩黄连化学成分和活性的研究 [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
2006.
[22] 李丽.岩黄连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
(23):20-21.
[23] 叶琦莉,吴练中.岩黄连的抗菌实验 [J].广西中草药,1984,7(3):
63.
[24] 王健,张士军,巫世红,等.岩黄连提取物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作
用研究[J].药物研究,2009,18(11):7-9.
[25] Zeng FL,Xiang YF,Liang ZR. Anti-hepatitis B virus effects of de-
hydrocheilanthifoline from Corydalis saxicola [J]. Am J Chin Med,
2013,41(1):19-30.
[26] 黄燮南,刘国雄,张毅.岩黄连总生物碱的安定作用[J].中国药理学
报,1981,2(3):156-159.
[27] 童鲲,吴练中,梁益永. 岩黄连总生物碱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1995,11(4):238-241.
[28] 黄文琪,宋闽宁,闵峰,等.岩黄连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389.
[29] 江山,尤世刚 .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33 例[J].医药导报,2008,27(4):403-404.
[30] 秦如松,王洋 .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
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4):270-272.
[31] 郑志想 .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93 例疗效观察[J].中医
中药,2013,11(5):256-257.
[32] 袁卫平,洪坚善,赵荫农.岩黄连对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后肝损害的
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2):257.
[33] 王阳.岩黄连注射液配合介入疗法治疗伴有肝细胞黄疸的晚期肝
癌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5(31):1737-1738.
[34] 熊良庚,李琳琳.奥曲肽联合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
观察[J].四川肿瘤防治,2005,18(4):232-234.
[35] 太永日,尹明实,朴红心.岩黄连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60例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2746-2747.
[36] 刘世萍 .岩黄连注射液致寒战、高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
(5):337.
[37] 赵淑慧 .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J].四川医学,2003,24
(12):J001.
[38] 任仲轩.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 33例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03,
18(2):94-95.
(收稿日期:2013-10-12 本文编辑:程 铭)
[13] Gaertner W.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acoustic cavitation [J]. J.A-
coust Soc Am,1954,26:977-980.
[14] Lubbers J,Hekkenberg RT,Bezemer RA. Time to threshold (TT),a
safety parameter for heating by diagnostic ultrasound [J]. Ultrasound
Med Biol,2003,29(5):755-764.
[15] Knutson K,Krill SL,Lambert WJ,et al. Physiochemical aspects of
transdermal permeation[J]. Controlled Release, 1987,6:59-74.
[16] Escobar-Chávez JJ,Bonilla-Martínez D,Villegas-González MA,et al.
The use of sonophoresi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throughout
the skin [J]. J Pharm Pharmaceut Sci,2009,12(1):88-115.
[17] Tezel A,Sens A,Joe T,et al.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sonophoresis [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1,18(12):1694-1700.
[18] Walmsley AD.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dentistry [J]. Ultrasound
in Med,Biol,1988,14(1):7-14.
[19] Boucaud A,Montharu J,Machet L,et al. Clinical,histologic,and elec-
tron microscopy study of skin exposed to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J].
Anat Rec,2001,264(1):114-119.
[20] Santoianni P,Nino M,Calabro G. Intradermal drug delivery by low
frequency sonophoresis (25 kHz) [J]. Dermatol Online J,2004,10
(2):24.
[21] Katz N,Shapiro D,Herrmann T,et al. Rapid onset of cutaneous
anesthesia with EMLA cream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a newultra-
sound-emitting device [J]. Anesth Analg,2004,98(2):371-376.
[22] Becker BM,Helfrich S,Baker E,et al. Ultrasound with topical anes-
thetic rapidly decreases pain of intravenous cannulation [J]. Acad
Emerg Med,2005,12(4):289-295.
[23] 杨中林,邢桂兰.超声促透对洋金花膜中东莨菪碱透过量的影响
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2):34.
[24] 杨中林,邢桂兰,张继全.超声促透对丹参膜中丹参素透过量的影
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53.
[25] Boucaud A,Machet L,Arbeille B,et al. In vitro study of low-frequen-
cy ultrasound-enhanced transdermal transport of fentanyl and caf-
feine across human and hairless rat skin [J]. Int J Pharm,2001,228
(1-2):69-77.
[26] Tachibana K,Tachibana S.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insulin by ultra-
soni vibration [J]. J Pharm Pharmacol,1991,43(4):270-271.
[27] Mitragotri S,Ray D,Fzrrell J,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low -fre-
quency ultrasound and sodium lauryl sulfate on transdermal trans-
port [J]. J Pharm Sci,2000,89(7):892-900.
[28] Le L,Kost J,Mitragotri S. Combined effect of low-frequency?ultra-
sound and iontophoresis:applications for transdermal heparin deliv-
ery [J]. Pharm Res,2000,17(9):1151-1154.
[29] Kost J,Katz N,Shapiro D,et al. Ultrasound skin permeation pretreatment
to accelerate the onset of topical anesthesia [J]. Proc Inter Symp,2003,18
(2):84.
[30] Serikov NP. Efficacy of Ibuprofen (Nurofen Gel)ultraphonophoresis
for pain in ostheoarthritis [J]. Ter Arkh,2007,79(5):79-81.
[31] 郑俊民.经皮给药新剂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7.
(收稿日期:2013-10-12 本文编辑:任 念)
(上接第 160 页)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