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全 文 :文章编号:1000-1573(2003)03-0065-04
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李春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食品工程系 , 河北 昌黎 066600)
摘要:为了明确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通过对不同浸提温度 、不同浸提时间 、不同乙醇
浓度 、不同料液比等单因素的浸提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再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了以乙醇
为浸提剂提取金银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 60%、浸提温度 70℃、浸提时间 4
h、料液比 1∶30。确定提取级数为 2 次 , 提取率达 95%以上。
关 键 词:金银木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中图分类号:Q 946-33     文献标识码:A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in the leaves of Lonicera maackii Maxim
LI Chun-hua
(Dept.of Food Engineering , Hebei Vocational &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 Changli 066600 , China)
Abstract:The best level of the factors including ext raction temperature , ex traction time , ethanol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tio of w eight of the dry leaf pow der to volume of solvent(W V)were deter-
mined in ex traction of flavone f rom Lonicera maackii Maxim .The optim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und through o rthogonal experiment w as that the dry leaf pow der was soaked w ith 60%of ethanol
at 1∶30 of W V for 4 hours at 70℃, in w hich 95 per cent of the to tal f lavone in the leaves w ould be
ex tracted af ter tw o t imes.
Key words:Lonicera maack ii Maxim leaves;f lavonids;ex traction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1] ,对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血管球性肾炎和红斑狼疮 、动
脉硬化有显著疗效[ 2] 。近 20年来 ,黄酮类化合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它有较高的食用和医用价值 ,从
植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目前 ,从银杏叶 、紫苏叶[ 3] 、龙柏叶[ 4] 、槐花[ 5] 、香椿叶[ 6]
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已有文献报道 。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m)是忍冬科植物 ,耐寒 、耐旱 、耐半荫 ,
易繁殖 ,抗病虫 ,长势优良 ,在我国河北 、山西 、甘肃等地种植广泛 ,具有清热解毒 、杀菌消炎的功效 ,属于木本
药用植物[ 7 , 8] 。经初步分析 ,金银木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 ,而对金银木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尚未
见报道 。本文对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研究做一报道 ,旨在为金银木的开发和综合
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金银木叶于 2002年 4月采集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内 ,洗净 ,自然阴干后粉碎过 50目筛 ,于 45℃
烘干 ,备用 。主要试剂为:硝酸铝 、亚硝酸钠 、氢氧化钠 、芦丁 、乙醇等 ,均为分析纯 。主要仪器与设备为:723
① 收稿日期:2002-12-10
作者简介:李春华(1963-), 女 ,河北省昌黎人 , 学士 ,实验师 , 从事食品加工与食品分析检测.
第 26卷第 3期
2 0 0 3年 7月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AGRICU LT URAL UNIVERSI TY OF HEBEI
    Vol.26 No.3
Jul .2 0 0 3
分光光度计 ,DK-8D型电热恒温水槽 ,分析天平。
1.2 方法
1.2.1 芦丁标准曲线方程 按参考文献[ 5] 、[ 9]方法制作工作曲线 ,求得标准曲线方程为:
Y =0.080 3A +0.000 1 , r=0.999 658 。其中 , Y ———芦丁质量浓度(mg mL); A ———溶液的吸光度。
1.2.2 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不同乙醇浓度试验 。精确称取 7 份(1.000 g)干叶于具塞试管中 , 分别加入 0 、15%、30%、45%、
60%、75%、90%乙醇各 20 mL ,在 60℃恒温水浴中浸提 3 h ,趁热过滤 ,冷却后用同浓度乙醇定容至 20 mL ,
即为待测浸提液 。
(2)不同浸提温度试验 。精确称取 6份(1.000 g)干叶于具塞试管中 ,加入 60%乙醇分别在 30 、40 、50 、
60 、70 、80℃的水浴中浸提 3 h ,趁热过滤 ,冷却后用 60%乙醇定容至 20 mL ,然后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 。
(3)不同浸提时间试验。精确称取 4份(1.000 g)干叶于具塞试管中 ,分别加入 60%乙醇各 20 mL ,在
60℃恒温水浴中分别浸提 2 、4 、6 、8 h , 趁热过滤 ,冷却后用 60%乙醇定容至 20 mL ,然后对黄酮类化合物进
行测定。
(4)不同料液比试验 。精确称取5份(1.000 g)干叶 ,分别加入60%乙醇10 、20 、30 、40 、50 mL ,在60℃水
浴中浸提 3 h ,趁热过滤 , 冷却后用 60%乙醇定容至 10 、20 、30 、40 、50 mL , 然后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
(5)正交试验。据单因素试验结果 ,选择乙醇浓度 、浸提温度 、浸提时间 、料液比 4因素中有意义的水平
做正交试验 ,采用 L9(34)正交表 ,选取 3个水平进行试验 。
(6)提取级数的确定 。在最佳浸提条件下 ,多次浸提一定量的金银木叶 ,直至浸提液显色后无色 ,测定各
次浸提液吸光度 ,计算每次提取率和累计提取率。根据各次的提取率 ,确定提取级数 。
1.2.3 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测定 准确吸取 2 mL 浸提液 ,用与提取时同浓度的乙醇溶液稀释至 25
mL。准确吸取 1 mL稀释液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 ,加入 4 mL 30%乙醇 ,然后再加 0.3 mL 5%的 NaNO 2 ,5
min后加入0.3 mL 10%的Al(NO3)3 摇匀 , 6 min后再加入 2 mL 1 moL L NaOH ,用 30%乙醇定容 ,静置 10
min ,于 510 nm 处测其吸光度 ,试剂为空白。重复 3次 ,取其平均值。
提取率(%)=Y ×稀释倍数×V ×100
W
式中 , V ———原浸提液体积(mL);Y ———将所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代入曲线方程计算出的黄酮类物质的浓度
(mg mL);W———金银木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总量(mg)。
2 结果与分析
2.1 乙醇质量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 ,从金银木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试验结果(图 1)表明:60%的乙醇浸提效果
最好 。故确定乙醇最佳提取浓度为 60%。
2.2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不同浸提温度试验结果(图 2)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 ,提取率呈上升的趋势 ,但温度高于 60℃后提取率
上升幅度不大 ,且当温度达到 80℃时提取率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温度超过溶剂沸点温度时 ,乙醇挥发 ,使溶
剂浓度降低 ,浸提效果下降。故从经济角度考虑确定最佳温度为 60℃。
2.3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不同浸提时间试验结果(图 3)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 ,从金银木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不断增
大 ,当浸提 4 h已基本达到平衡 。故初步确定最佳浸提时间为 4 h 。
2.4 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不同料液比试验结果(图 4)表明:随着溶剂量的增加 ,提取率逐渐升高 ,但升高的幅度逐渐变小 。从浸
提效果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 ,确定最佳料液比为 1∶20。
66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6卷
图 1 乙醇质量分数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extraction rate
图 2 浸提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rate
图 3 浸提时间对黄酮提取率影响
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extraction rate
图 4 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W V on extraction rate
2.5 正交试验分析
选择 L9(34)正交表 ,进行试验设计。以乙醇质量分数 、浸提温度 、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为4因素 ,做 3水平的
正交试验 ,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知:4因素对浸提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
质量分数>浸提时间。最优水平组合是A2B3C3D2 。按此最佳提取条件进行试验 ,测得黄酮提取率为 74.80%。
表 1 以乙醇为浸提剂提取金银木中黄酮类化合物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1 The resul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试验号
No.
A
时间 h
Time
B
料液比 (g m L)
W V
C
温度 ℃
Temperature
D
乙醇质量分数 %
Ethanol concentra tion
提取率 x %
Average extraction rate
1 3 1∶10 50 50 53.45
2 3 1∶20 60 60 68.77
3 3 1∶30 70 70 71.07
4 4 1∶10 60 70 65.29
5 4 1∶20 70 50 69.18
6 4 1∶30 50 60 68.51
7 5 1∶10 70 60 66.46
8 5 1∶20 50 70 64.66
9 5 1∶30 60 50 69.08
K 1 193.29 185.20 186.62 191.71
K 2 202.98 202.62 203.15 203.74
K 3 200.21 208.66 206.71 201.02
k 1 64.43 61.73 62.21 63.90
k 2 67.66 67.54 67.72 67.91
k 3 66.74 69.55 68.90 67.01
R 3.23 7.82 6.70 4.01
67 第 3期        李春华: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6 提取级数的确定
金银木叶在最佳浸提条件下提取 5
次 ,试验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以看出 ,提
取次数越多 ,累计提取率越高;但随着提取
次数增加 ,累计提取率提高的幅度明显减
小。提取 2 次可将叶中 95%以上的黄酮
类化合物浸提出来。
3 结论
表 2 提取次数与相对提取率的关系
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raction times and extraction rate
提取次数
Ex traction times
提取率 %
Extraction rate
累计提取率 %
Accumulative ex traction ra te
1 74.73 74.73
2 20.44 95.17
3 4.69 99.86
4 0.10 99.96
5 0.04 100.00
  1)试验结果表明:用乙醇提取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有浓度 、温度 、时间 、料液比 。其最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A2B3C3D2 ,即乙醇质量分数 60 %、温度 70℃、浸提时间 4 h 、料液比 1∶30。
2)在最佳浸提条件下连续浸提 2次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可达 95%以上 ,确定提取级数 2次。
致谢:在试验过程中 ,李凤英 、杨晓玲 、杨越冬等老师给予了大力帮助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98级学生
李瑾 、楮丽敏参加了部分工作 ,在此一并致谢 。
参考文献:
[ 1]  张德权 , 台建祥 ,付勤.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 1999 , 25(6):52.
[ 2]  DEWHALLEY C V , RANKIN S M , HOULT J R S.Dietary Flavon-oids as Po tential Natural Bio 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Affecting the Autoimmune System[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1995 , 60(4):653-655.
[ 3]  刘大川 , 王静 ,刘贵华 , 等.紫苏叶中色素及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J] .粮食与油脂 , 2000 , 5:36-38.
[ 4]  毛燕 , 黄必恒.龙柏叶总黄酮提取条件的研究[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0 , 17(1):102-105.
[ 5]  丁利君 , 吴振辉 ,蔡创海.槐花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2 , 18(1):142-146.
[ 6]  毕丽君.香椿嫩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0 , 17(2):146-149.
[ 7]  张恩和 , 黄高宝 ,景锐.西北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 J] .甘肃科学学报 , 1997 , 9(1):42-45.
[ 8]  张丽霞 , 张峰 ,李秀芬.山西太岳山野生植物研究[ 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 21(3):276-280.
[ 9]  李淑琴 , 李延冰 ,都昌杰.蓝靛果中黄酮类成分初探及总含量的测定[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 27(1):99-101.
(编辑:郭桂仙)
(上接第 56页)
  3)根据加入 20 mL 1 mol L FeSO4 溶液后培养土壤的 pH值 ,可选择适宜某地或某土壤生长的花卉;根
据不同花卉所要求的酸度 ,可通过加入不同数量梯度的 FeSO4 溶液后土壤 pH 值变化曲线和■pH 值曲线 ,
来确定调节土壤酸碱性需要加入的酸性物质数量和预期的调节效果 ,以适宜某种或某些花卉的生长与开花。
参考文献:
[ 1]  曾基 , 刘振山 ,陈树永.浅谈引栽野生花卉[ J] .现代化农业 , 2001(9):16-17.
[ 2]  英文.植料的酸碱度[ J] .花卉 , 2001(5):14.
[ 3]  余力.常见花木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J] .花卉 , 2001(1):13.
[ 4]  薛勇.为什么多数花卉适宜在中性偏酸土壤中生长[ J] .中国花卉盆景 , 1996(10):26.
[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163-165.
(编辑:李 川)
68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