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中医中药 • 3212011 年 6 月第 9 卷 第 16 期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组织中能显著抑制肠道杆菌和条件致病医的繁殖,保护双歧杆菌和乳酸
菌,维持肠道生态平衡,降低内毒素,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减低细菌
总易位率和易位菌数量,其中的生大黄、杭芍均有松驰胆道口括约肌作
用,减轻胰管压力,有利胰腺炎恢复[2-4]。最终实验表明,此种方法对于
抑制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的并发以及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均有良好效应。
参考文献
[1] 吴文书.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
药,2010,29(27):29-30.
[2] 韦健盛,黄适,莫立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4例[J].光
明中医,2010,25(9):1691-1692.
[3] 练志明.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事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1):21-22.
[4] 赵保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
症,2010,19(8):1303-1304.
中药青风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李 影
(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哈尔滨154800)
【关键词】青风藤;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6-0321-02
临床应用青风藤又叫做青藤、寻风藤,是清风藤科植物清藤或者
防己科植物青藤的藤茎,能有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临床上多用于
风湿性关节炎、肢体疼痛等。近年来为很多学者重视,研究其药理作
用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发现青风藤具有镇痛抗炎、镇静降压等作用,
而且可以抗心律失常、调节免疫。笔者围绕青风藤的药理作用以及临
床应用作了一系列研究,现报道分析如下。
1 青风藤的药理作用
1.1 镇痛抗炎作用
青风藤中的有效成分青藤碱,结构与吗啡近似,具有非常好的镇
痛抗炎作用,而且无成瘾性,临床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多。对小
鼠口服青藤碱、注射均显示有镇痛作用,青藤碱最小镇痛有效剂量仅
为静脉注射的1/3000,说明中枢神经为镇痛作用部位,青藤碱腹腔注
射,采用小鼠热板法对小鼠进行每天的测痛试验,会发现镇痛作用逐
渐下降,连续10d后镇痛作用消失,可以说明青藤碱具有耐受性,其
耐受力在停药数天后会自行消失,并且,当青藤碱和其他抗组胺药物
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合用时,协同作用相对明显[1]。
青藤碱对大鼠蛋清性以及甲醛性足跖肿胀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当肾上腺或垂体被切除后,抗炎作用也随之消失。大鼠肾上腺内的维
生素C含量通过青藤碱能降低,但此作用对戊巴比妥麻醉的大鼠却不
行,由此推断,青藤碱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肾
上腺系统引起。
1.2 镇静降压作用
青藤碱以化学结构角度分析是吗啡烷型生物碱,它具有良好的镇
静作用,对化学性致痛以及外周镇痛也有效果。小鼠腹腔注射青藤碱
后,其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剂量增大之后,作用更加明显。在使用
青藤碱对小鼠腹腔进行注射时,惊厥提高,但对戊四唑作用却没有影
响。而在使用青藤碱对猴皮下注射或者对犬和后进行口服时,则表现
安静,猴子对外界声音刺激表现出一定反应,出现驯服、低头、闭
目、静坐等症状。当使用青藤碱对猫腹腔注射时,表现为:条件反射部
分消失,防御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当使用剂量加大后,对中枢神
经的抑制会明显增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出现全部消失 和部分消
失的现象。通过静注青藤碱或者使用青藤碱灌胃,对于动物如大鼠、
犬、麻醉猫及慢性肾型高血压犬的降压上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在快速
耐受方面,青藤碱对兔、大鼠、犬的降压方面,效果明显,最明显的
是犬。因此可以推断,青藤碱在降压机制方面,能抗肾上腺素,阻断
神经节。同时能抑制中枢行的加压反射[2]。
1.3 抗心律失常及调节免疫
青藤碱可缩短印防己毒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具有对抗
BaCl2诱发太鼠和CaCl2-Ach诱发小鼠心率失常的作用;;青藤碱还能使
印防己霉素、BaCl2、CaCl2-Ach所致的心率失常转为窦性心率,有明显
的对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青藤碱会使小鼠的脾、胸腺重量下降,
同时有效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而且能使小鼠抗羊红细胞产生和红细胞
诱导的DTH反应时间延长,同时还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心肌的存活时
间。青藤碱对于小鼠脾细胞增值反应还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
2 青风藤的临床应用
2.1 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笔者对62例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青风藤治疗,其中总有
效率95.2%,其中显效患者26例,有效33例,无效3例。在改善患者疼痛
次数、关节僵硬度、肿胀度及类风湿闪子转阴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只
有极少数的患者会有皮疹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会在患者服药2消失后
自行减轻或消失。若一开始服药剂量减少的话,上述反应可以避免或减
轻,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服药反应会自行减轻或消失[4]。
2.2 治疗骨质增生
青风藤为主,配伍雷公藤、海风藤、白花蛇、枸杞子、威灵仙等,
炼蜜成丸,治疗骨质增生效果显着,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3 治疗心律失常
笔者采用青藤碱治疗心律失常患者34例,服药剂量从小增加,同
时加服扑尔敏,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5.4%,显效率也达到了21.1%。
3 总 结
总之,青风藤确切的镇痛抗炎、抗心律失常、调节免疫等功能已
经得到确认,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当前,医学界正在致力于中药戒
毒研究,而青风藤所含青藤碱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且无成瘾性,
如果对其戒毒机制深入研究,可能为高效戒毒找到新的低毒天然药
物。青风藤无成瘾性,临床应用安全,应用范围也比较大,而且不良
反应少,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DOI:10.15912/j.cnki.gocm.2011.16.037
322 • 中医中药 • June 2011, Vol.9, No.16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1] 吴宗群.中药青风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06,
9(9):857-858.
[2] 李乐,张彩玲,宋必卫.青藤碱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药新
药与临床药理,2006,17(4):310-313.
[3] 曹吉慧,赵桂森,冯延江.青风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国外
医药•植物药分册,2008,23(2):62-66.
[4] 孙霞,于晓佳,邱明丰.青风藤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4):363-364.
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体会
刘小平
(江苏省海安县李堡医院,江苏 海安 226631)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74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4.6%)优于对照组(70.3%)(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6-032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
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有些
患者还可累及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容易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一定
困难。海安县李堡医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37例类风湿性
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74例,均系海安县李堡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中
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
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
女24例;平均年龄(44.21±5.32)岁;平均病程(59.45±21.33)个
月。对照组男1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13 ±6.33)岁;平均病程
(58.42 ±19.75)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
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d、MTX 10mg/周治疗,疗程
8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方剂为当归10g、
黄芪15g、防风10g、牛膝10g、全蝎15g、蜈蚣3条、独活10g、桑寄生
10g、杜仲10g、骨碎补10g、地龙8g、马钱子2g、川芎10g。水煎服,
分早晚两次服,疗程8周。
1.3 疗效判定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
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为有效;中医临
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有效率为70.3%,观察组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
观察组(n=37) 11 29.7 24 44.4 2 5.4 94.6
对照组(n=37) 8 14.8 18 33.3 11 29.7 70.3
2.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比较
两组在休息病、压痛个数、压痛指数、肿胀个数、肿胀指数、晨
僵等临床表现改善方面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的范畴,且有别于一般的痹
证,属“顽痹”、“历节风”、“鹤膝风”等范畴。其病因为素体禀
赋不足,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复感风寒湿邪而致。其中以肝肾亏损
为本,肝为罢极之本。其发生发展主要与人体正气虚衰、外邪侵袭、
痰浊瘀血内生及七情变化有关,是由于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滞肌
肉、经络,导致气血闭阻而引起的疾病[1]。补益肝肾、活血消瘀、搜
风通络是治疗类风湿性类节炎的基本法则[2],本方剂以治本为主,补
益肝肾,同时兼顾其标。方剂中当归、黄芪、马钱子活血化瘀、通络
止痛,加用防风、川芎、全蝎、蜈蚣等消除关节红肿热痛,桑寄生、
杜仲、骨碎补、牛膝合用可以强筋骨、补肝肾、补虚祛邪,诸药合用
可以治疗因风寒湿痹、痰瘀阻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肿
胀等症状。资料报道,中医药在控制或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
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3]。本资料中,中医药
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也
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比较
休息病 压痛个数 压痛指数 肿胀个数 肿胀指数 晨僵 平均握力
观察组 治疗前 89.21±4.92 9.09±2.31 20.42±4.21 7.21±1.82 13.25±3.21 118.42±42.55 36.79±6.82
(n=37) 治疗后 26.41±12.93 3.22±1.32 6.32±2.45 1.49±1.21 2.14±2.13 27.73±18.72 79.51±19.42
对照组 治疗前 88.32±4.21 10.32±3.19 22.31±4.29 6.69±0.97 14.49±2.74 129.25±72.28 38.77±10.32
(n=37) 治疗后 40.52±13.66 4.99±1.44 9.82±4.12 2.98±1.45 6.12±2.29 48.77±9.42 61.32±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