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国外医药 · 植物药分册 1 9 9 2年第 7 卷第 3 期 1 3 3
的 H Pc L法定量测定了其乙醇粗提物中黄酮
醇贰 、 酞基黄酮醇贰和双黄酮等三种主要黄
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随季节的变化情况 。
从含量来看 ,黄酮醇贰无论 以贰或贰元
的百分浓度表示 ,均是上述三种成分中主要
的也是最重要的 。 芽中的含量近似于酞基黄
酮醇贰 , 经 1 个月达到最高值而后降低直至
1 0 月末 。
酞基黄酮醇贰以芽中的含量最高 , 1 个
月后降低 了 l 3/ 并有规律地在秋季的叶子中
降至最低 。
双黄酮在芽中未被检出 。 嫩叶中的含量
很低并随植物生长期缓慢增长但无最高值 ,
在生长期末含量未降低 。
观察该含量的波动对制药业研究银杏提
取物的血管活性极为重要 ,可以测定该植物
的最高产量和相应最佳的采收时期 。 同时用
于治疗的药物提取物也需要严格的标准化 ,
以保证其内含的化学成分恒定 。
(冰 华摘 刘昌幸校 )
H I叮 L e 在 M e r e k 板上进行 ,选用 aC m a g -
U n e a r 2 8 5 0 2 展开槽展开 , 以 C a m a g 点样器
点样 2以 , 甲苯 一冰乙酸 (9 , 1) 展开 。
粗提取物与标准松萝酸的混合物的色谱
斑点位移没有明显的差异 。
松萝酸在紫外 区 2 8 5n m 以 o e s a g a e n 6 o
光密度仪定量 , 检测限约为 1 . 40 9 /ml 。
以该法定量 ,峰面积参数计算含量 ,松萝
酸的回收率为 1 02 . 75 % ~ 1 06 . 29 % , 说明氯
仿是有效 的提 取剂 , 回 归方 程相 关 系 数
v .o 9 9 ~ 1
·
0 0
, 七次样品测定的统计学数据
为 3 . 9 8 4士 0 . 1 6 6 (g 写 ) 。
H P T L C
一光密度 U V 扫描法是具有快速 、
精确和灵敏优点的技术 , 它不仅可用于地衣
中 ,也可用于药物制剂中的松萝酸的测定 。
(靳朝 东摘 刘 湘校 )
1 64 光密度 H P T L c 定 t 花松萝中的松萝酸
〔英 〕/ p o l o n i a M 入 J … / J u q u id e h r o !飞飞`卜
t o g r一 1 9 9 1 , 14 ( 8 )一 1 4 4 7一 1 4 5 2
, 地衣花松萝 U s n e a f l o r id a 中含有的松萝
酸 ( us in o ac id )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性质 , 它的
许多药物制品可作局部应用 。
已报道的在药物制品中的松萝酸的定量
方法主要是分光光度和荧光方法 ,这些方法
在定量前需经提取 、 分离和精制等几步 , 明显
的缺点费时且不精确 。
本文报道 以光密度 H PT L c 法直接定量
粗氯仿提取物中的松萝酸 ;在 2 85 n m 用 U V
扫描较化学显色更为快速和精确 。
含松萝酸标准品 1 . 4 , 2 . 8 , 5 . 6 , 7 . 0 , 和
14
.
0咚 / m l 的氯仿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
地衣花松萝以 1 0 m l 氯仿提取 ,过滤后 ,
氯仿溶液被稀释至适当浓度作为样品溶液 。
与松萝酸标准溶液一起进行 H P T L C 分析 。
16 5 地膜覆盖栽培对童氏老鹅草产量和鞭
质含量的影 响 〔日〕 /官 秀庆 / 生药学 杂
志一 1 9 9 1 , 4 5 ( 1 )一 6一 1 1
为了防治病虫害 、 防除杂草 ,在作物栽培
中不得不频繁使用农药 ,结果常造成大气污
染和农药残留的药害问题 。 解决药害问题的
对策之一是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生药老
鹤草药用时由于是煎煮服用 ,应特别注意农
药残留间题 。 笔者用市售种种地膜研究探讨
了老鹤草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对产量和鞭
质含量的影响 。
实验材料 试验用种苗 1 9 8 3 年度采用
全株平均鲜重 15 . 5上 0 . 89 , 工9 8 4年采用全株
平均鲜重 1 5 . 4士 1 09 。 覆盖用地膜有 4 种 : 1 .
双层地膜 一黑白双层结构 ,表 面乳白色 , 里面
黑色 ,几乎不反射紫外线 ,可见光反射 60 % ,
可使 5 ~ 6 月以后高温期的温度上升保持在
最低限度 。 2 . 黑色地膜 一三层黑色地膜 , 目的
是用黑色防除杂草 。 3 . 红色地膜一红外线地
膜 , 红紫色能透过红外线 , 具使地 温上 升作
用 。 .4 透明地膜 一三层 , 因透明可使地温上升 ,
达到促进生育的目的 。
1 3 4国外医药 · 植物药分册 1 9 9 2年第 7 卷第 3 期
实验方法 1 9 83 年各小区面积为 5 m 2 .
行距 60c m, 株距 20 c m , 3 月 3 日移栽 。 覆盖材
料有双层 、 黑色 、 红色 、 透 明 4 种地膜 。各处理
重复 4次 ,设无处理对照 ,每平方米施用堆肥
3 k g
。
19 8 4 年各小区面积为 3m , , 3 月 3 日移
栽 。
测定项 目是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杂草
发生量 、 苗存活率 、 收获时的生长量 、 产量 、 靴
质含量 。
实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杂草的发生量
与覆盖材料的土壤保温性 、 保湿性 、 光线透过
率所表现的特性有密切关系 。 栽培中杂草的
防除效果以黑色及双层覆盖材料较好 。
地膜覆盖栽培 的增收效果 : 1 . 覆盖处理
区比无覆盖处理区苗存活率稍高或相等 ,表
明覆盖栽培有可能达到提高苗存活率的效
果 。 2 . 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分枝数各处理间均
无显著差异 。植株茎长覆盖区高于无覆盖区 。
地上部鲜重及干重以覆盖区中的双层 、 红色
覆盖区为高 。 3 . 单位面积产量以覆盖区中的
双层覆盖产量最高 。 4 . 靴质含量以无覆盖区
和黑色覆盖区较多 。
试验表明在童氏老鹤草的栽培中用双层
结构地膜覆盖有可能达到提高产量的 目的 。
而保持童氏老鹤草中揉质含量却以收量少的
无覆盖栽培和黑色覆盖栽培为宜 。
(陈恒 华摘 李满 飞校 )
16 6 欧洲七叶树叶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和
胚状体中七叶素的含量 〔英〕/ rP of u m o .P 二 /
P l a n at M
e d一 1 9 9 ] , 5 7 ( 2 )一 5 0一 5 2
七叶素是一种三菇葡糖贰类混合物 ,天
然情况下主要存在于欧洲七叶树的种子 中 。
该成分广泛用于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 。 为了考察由体外培养产生七叶素的可
能性 , 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欧洲七叶树叶外植
体 ( ex lP an st ) 产生的愈伤组织和胚状体中七
叶素进行了含量测定 , 同时对组织分化和次
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
组 织培养 外植体来自无菌的合子胚以
.0 9%ib fc
o
aB ct ko 琼脂和 3%蔗糖作体外培
养所得的欧洲七 叶树秧苗长成初生叶 , 为获
得愈伤组织 ,外植体置于补加了激动素 (K ) 、
蔡乙酸 ( N ) 、 2 , 4一 D ( D )和 3%蔗糖的 M s 培养
基中 ,然后加 0 . 9%的琼脂固化 ,于 p H S . 5 条
件下培养 2 5 、天后 , 一部分愈伤组织以外植体
分离出来 ,并转移至固体培养基作再次培养 。
培养在 25 士 ] ℃的生长室 , 于 3 0 0 0 lux 的 日
光灯下 , 明暗间隔分别处理 12 小时 。 经过以
上过程 , 固体培养基分化出白色紧密的愈伤
组 织 (E , ) 和黄色 的质 脆 的胚 性愈伤组 织
( E
:
)
。 每 25 天分离一次 E ; 和 E Z ,并转移至新
鲜的 K N D 基本培养基中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E
: 愈伤组织产生大量的体细胞胚 ,类似于由
欧洲七叶树的花药培养获得的胚 。 如果转移
至不含激素的培养基 中 , 这种胚会长成小植
株 。 本文报道的结果是在叶外植体的初次培
养大约一年后开始的 。 收集评价三个不同生
长期的 E : 样品 ,在新鲜的基本培养基再次培
养后的 20 和 70 天以及形成初生叶外植体培
养 2 年之后 。
七叶素的提取 每一组织样品细粉 ( lg ,
鲜重 ) , 在室温下 以 60 % 甲醇 ( 25 m l) 提取过
夜 。 提取物过滤至一烧瓶 中 , 并用 60 %甲醇
调至 30 而 。 然后取 6m] , 用水稀释至 12 ml , 吸
附于 eS p一 P a k e , ,柱上 , 以甲醇 ( 4 m l )洗脱 , 即
可得到七叶素 。其含量可由高效液相法测定 。
结果及讨论 E , 与作为对照的成熟子
叶体内生长的七叶素含量差别不大 ; 相反 , 在
细胞分裂和分化较活跃时期 ( 2 0由 , E : 的含
量则 比对照品高得多 。 , 70 天后没有经过新鲜
培养基再次培养的样品 , 其七叶素的含量有
所下降 , 但仍比对照品高 。 在 2 年内 ,每 25 天
转移至新鲜培养基的 E : 愈伤组织中 ,七叶素
含量比对照品大约高出 3倍 。 ` ’胚状体中七叶
素的含量 比成熟子叶体内生长的大约高出 7
倍之多 。
本文资料表明 ,用欧洲七叶树组织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