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年第 39 卷第 2 期
研究报告
收稿日期:2011 —11 —05
修订日期:2012 —03 —14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 (2010TK41)
黄甜竹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刘志昂1,孟 勇2,吴红强1,艾文胜2,杨 明2
(1. 湘潭市林科所,湖南 湘潭 411206; 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对黄甜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甜竹发笋期从 4 月中旬开始至 5 月上旬止,持续时
间约 25 d,出笋规律呈偏右正态分布。黄甜竹平均成竹率为 61. 36%,发笋前期和盛期成竹率相当。幼竹高生长历
时 45 d,高生长总量可达 7 ~ 8 m。
关键词:黄甜竹;出笋;高生长
中图分类号:S 64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5710 (2012)02 —0035 —03
doi:10. 3969 / j. issn. 1003 —5710. 2012. 02. 008
Research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cidosasa edulis
LIU Zhiang1,MENG Yong2,WU Hongqiang1,
AI Wensheng2,YANG Ming2
(1. Forestry Institute of Xiangtan City,Xiangtan 411206,China;
2.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hythm of Acidosasa eduli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ooting peri-
od lasted for 25d from mid April to early May and showed right-deviated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shoots was 61. 36%,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shoots in emerging stage was similar to that in flourishing stage. The height growth of shoots lasted about 45 d
and the total height growth reached 7 ~ 8 m.
Key words:Acidosasa edulis;shoot emergence;height growth
黄甜竹 (Acidosasa edulis)是竹亚科酸竹属一种优
良笋用竹种,中小型竹,秆高 8 ~ 12 m,胸径 6 ~
7 cm,节间长 25 ~ 40 cm,秆绿色无毛;秆箨无斑点、
具稀刺毛;箨耳镰刀状,短遂毛;箨舌 4 ~ 5 mm,中
部隆起有尖锋,边缘具纤毛,箨片外反或直立,主次
分枝近相等,叶片阔披针形,长 11 ~ 18 cm,宽 1. 7 ~
2. 8 cm,笋期 4—5 月。野生分布于福建省,其笋产量
高,品质优良,笋味甜、质脆、无涩味,可以鲜食或
加工成笋干等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笋
中上品。目前关于中小型竹种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已
见于多个竹种[1 - 7],而对于黄甜竹的研究多集中在原
产地福建省和浙江省,有关引种地黄甜竹生长规律的
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湘潭市引种黄甜竹生长发育
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开展黄甜竹引种、生产技术
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湘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黄甜竹林,面
积约 6. 67 hm2,黄甜竹为 2004 年引种自福建。湘潭市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58—113°05,北纬 27°20 —28°
05,属于长衡丘陵区,中低山地貌,平均海拔 200 m;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
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为 1 200 ~ 1 500 mm,年平均日
照时数 1 640 ~ 1 700 h,平均气温 16. 7 ~ 17. 4 ℃。
2 研究方法
2011 年在湘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黄甜竹林内随机
选择 3 块 8 m ×8 m的样地,调查其立竹密度和林分结
构特征。笋期调查以 3 d为 1 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
地面 1 cm为标准,做标记并统计出笋数,记录退笋时
间、高度。竹秆高生长测量从 4 月 22 日开始,选择出
笋时间相近的幼笋 10 株,以地面为基点,每天上午 9
点测量幼竹的高生长量。
刘志昂,等:黄甜竹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 1 出笋规律
黄甜竹出笋从 4 月中旬开始至 5 月上旬止,持续
时间约 25 d。出笋数量随着发笋时间的持续呈现少 —多
—少的分布规律,到 13 d 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
呈偏右正态分布 (图 1)。以观察单元发笋数占笋期发
笋总数 P = 5%为界限[3],将黄甜竹出笋期划分为初
期、盛期、末期 3 个阶段。调查表明,出笋开始至 4
月 16 日为发笋初期,持续 7 d,共出笋 5 个,占出笋
总数的 11. 36%;从 4 月 17 日至 5 月 1 日为发笋盛期,
持续 15 d,共出笋 38 个,占出笋总数的 86. 36%;5 月
2 日至 5 月 4 日为发笋末期,持续 3 d,出笋 1 个,占
出笋总数的 2. 28%。数据表明,4 月中、下旬为引种
黄甜竹发笋高峰期,集中了出笋总量的 80%以上。
图 1 黄甜竹发笋数量动态
Fig. 1 Quantitative dynamics of bamboo shooting of
A. edulis
3. 2 退笋及成竹规律
竹笋在出土成竹过程中受气候、营养、病虫害以
及外力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退笋现象,退
笋既可以避免母体养分的过多消耗又可以起到优胜劣
汰从而达到优化后代的目的。研究表明 (表 1) ,黄甜
竹平均退笋率为 38. 64%,平均出笋成竹率为 61. 36%,
不同阶段成竹率有所不同。发笋初期成竹率为
60. 00%,发笋盛期成竹率为 60. 53%,发笋后期成竹
率为 100%。由此可知,引种黄甜竹发笋前期和盛期成
竹率相当,后期因为发笋数量较少,成竹率不甚明了。
表 1 退笋、成竹分布
Tab. 1 Distribution of degraded shoot and developed in-
to normal bamboo
发笋期
发笋数量 退笋数量
(个)
成竹率
(%)(个) 百分比(%)
前期 5 11. 36 2 60. 00
盛期 38 86. 36 15 60. 53
后期 1 2. 28 0 100
3. 3 幼竹高生长规律
以 4 月 22 日观察的 10 株黄甜竹笋中成竹且生长规
律最为接近的 6 株幼竹的高生长资料绘制黄甜竹幼竹
高生长曲线 (图 2)。黄甜竹个体高生长历时 45 d 左
右,高生长总量可达 7 ~ 8 m。黄甜竹刚出土时生长较
缓慢,前期约 15 d,日生长量约为 1 ~ 5 cm;随后竹笋
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在 30 d 左右时进入生长高峰期,
日生长量 35 cm 左右;生长末期约一周,生长量显著
下降并最终停止生长。根据引种黄甜竹幼竹高生长所
需时间,采用 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以幼竹平均高度
(y)作为应变量,以幼竹高生长所需天数 (t)作为自
变量,进行 logistic 曲归,经计算得出幼竹平均高度 y
依高生长天数 t (以 4 月 22 日为高生长第 1 天)的 lo-
gistic回归方程为:y = 732 / (1 + e5. 86 - 0. 192 t) ,决定系
数 R2 = 0. 980,表明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图 2 黄甜竹单日高生长量
Fig. 2 Height increment of A. edulis in a single day
4 结论与讨论 湘潭市引种黄甜竹笋期为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
持续约 25 d,与苦竹笋期和出笋时间相似[3],出笋规
·63·
研究报告
律呈现少 —多 —少的分布规律并成偏右正态分布。黄甜
竹平均出笋成竹率为 61. 36%,发笋前期和盛期成竹率
相当。与其他竹种相比[8],黄甜竹前、中期发笋数量
比例较高,造成前、中期退笋率也偏高,因此在黄甜
竹出笋前、中期留养新竹的同时也要积极采挖弱小竹
笋,减少竹林养分的消耗。黄甜竹幼竹高生长历时
45 d,从笋出土开始到 30 d 左右进入生长高峰期,总
高度可达 7 m。由于孕笋、出笋以及出笋后新竹的快速
生长,竹林消耗了大量养分,因此在黄甜竹留笋后 1
个月内施用一次笋后肥 (以复合肥为主)将有利于新
竹的生长和竹林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芳纯. 竹林的出笋期、出笋量和退笋 [J]. 竹类研究,
1987,6 (4) :37 - 43.
[2] 王波,汪奎宏,李琴,等. 黄条金刚竹生长规律研究 [J].
浙江林业科技,2008,28 (6) :16 - 19.
[3] 方伟,林新春,洪平,等.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J]. 浙
江林学院学报,2005,22 (1) :1 - 5.
[4] 陈松和. 黄甜竹笋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J]. 热带农业科学,
2001 (4) :17 - 21.
[5] 孟勇,刘国华,王福升. 小蓬竹地理分布及生长发育规律研
究 [J]. 竹子研究汇刊,2010,29 (3) :15 - 20.
[6] 胡超宗. 紫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J]. 竹子研究汇刊,
1982,1 (1) :57 - 68.
[7] 刘庆,钟章成.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J].
竹类研究,1997,16 (1) :71 - 76.
[8] 周芳纯. 竹林培育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文字编校:张 珉,龚玉子
)
(上接第 31 页)
态,进而完成花的发育[19]。由于不同内源激素共存于
同一植物体中,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含量的差异除受遗
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各种激素相互
促进或抑制产生一种动态平衡,各种激素不同比例间
的相互作用也是光皮树成花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20]。
所以光皮树成花这一生理过程的实现应该是多种因素、
多步骤综合反映的结果,而各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平衡
是光皮树成花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激素间的平衡
比单一的一种激素显得更为重要,正是这种平衡状态,
控制着植株的各种营养物质 (可溶性糖、淀粉等)的
代谢而综合影响光皮树的成花过程。
参考文献:
[1] 马焕普. 果树花芽分化与激素的关系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7 (1) :1 - 6.
[2] Luckwill L C. The control of growth and fruitfulness of apple trees.
Physiology of tree crops [M]. Academic Press,London. 1970:
237 - 254.
[3] 李秉真,孙庆林,张建华,等.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
含量的变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 (1) :27 - 29.
[4] 王春茂. 苹果花芽分化与内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变化的关系 [J]. 中国果树,1986 (4) :5 - 9.
[5] 黄羌维. 龙眼内源激素变化和花芽分化及大小年结果的关系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6,4 (2) :58 - 62.
[6] 梁立峰. 荔枝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细胞分裂素变化动态的研
究 [J]. 华南农学院学报,1983,4 (1) :37 - 39.
[7] 张上隆,阮勇凌,储可铭,等. 温州蜜桔花芽分化内源玉米
素和赤霉素的变化 [J]. 园艺学报,1990,17 (4) :270 -
274.
[8] 李正理. 植物制片技术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9] 何钟佩. 农作物化学控制试验指导 [M]. 北京:北京农业大
学学报出版社,1993:60 - 68.
[10] 曹尚银,张俊昌. 苹果花芽孕育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J]. 果
树科学,2000,17 (4) :244 - 248.
[11] 邱金淡,吴定尧. 石硖龙眼花芽分化的研究 [J]. 华南农业
大学学报,2001,22 (1) :27 - 30.
[12] 黄迪辉,黄辉白. 柑桔成花机理的研究 I:与内源激素的关
系 [J]. 果树科学,1992,9 (1) :13 - 18.
[13] 曾骤. 果树生理学 [M]. 北京:北京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2:134 - 177.
[14] 王玉华,范崇辉. 大樱桃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J]. 西北农业学报,2002,11 (1) :64 - 67.
[15] Hoad G. V Hormonal Regulation of Fruit bud Formation in Fruit
Trees [J]. Acta Horticulture 1984:13 - 23.
[16] 李天红,黄卫东,孟昭清. 苹果花芽孕育机理的探讨 [J].
植物生理学报,1996,22 (3) :251 - 253.
[17] 王世平,许明宪,孙云蔚. 苹果顶芽中内源激素动态与成花
关系研究 [J]. 果树科学,1989 (3) :137 - 142.
[18] 任桂杰,董合忠,陈穗云. 棉花花芽分化及部分内源激素变
化规律的研究 [J].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 (5) :847 -
851.
[19] 傅永福,孟繁静. 植物的成花决定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33 (2) :81 - 87.
[20] 何见,陈卫军,蒋丽娟,等. 光皮树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
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29 (1) :15 - 19.
(文字编校:唐效蓉,杨 骏)
·73·